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统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科学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是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统计的职能已由单纯的信息搜集整理转变为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统计部门已成为经济社会信息的主体部门,统计不仅为各级政府决策和宏观调提供服务,为企业、事业单位管理都提供决策依据,更为广大民众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和国家事务提供资料和帮助。因此,把好基层基础建设,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 统计数据 合理应用 统计工作
1.统计工作与统计数据关系简论
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达到成果或结晶,它来源于统计工作又服务于统计工作,统计工作和统计学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统计学是统计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统计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并用于指导统计实践,为统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统计工作的发展会不断完善和丰富统计理论,而统计理论的丰富又促进了统计工作的发展,使之更有效,更为科学。
统计工作的语言是统计数据,而对于统计工作来说,它的过程的本质和内涵是描述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实事的本来面目,这个描述的过程要客观、 真实,并且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由此可见,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然而统计工作不仅仅是要将这些反映历史的数据统计出来,还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这些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将这些统计数据进行合理的应用,用于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决策。如果统计数据失之毫厘,那么决策的做法和结果就会差之千里,统计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统计数据,并且将统计数据合理的运用于社会和国家的预测和指导,支持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2.统计数据在企业合理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2.1服务主体错位。我国的企业统计起源于五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统计是官方统计的基层报表单位,以一套报表制度形成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层层上报的政府统计模式,尽管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统计也有过多次变革,但服务的对象始终是政府。进入市场经济,随着政企分开,企业逐渐成为独立的统计实体,经济行为已不再是听命于政府的指令,已经具备了独立性和主体利益追逐性,但是企业的统计工作从总体上看仍然没有突破“统计=报表”的传统模式。相应地,企业统计的职能也没有从报告型统计转变为经营管理型统计,企业统计的主要任务是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各种报表,即所谓“吃企业饭,干上级事”,缺乏对企业经营进行深入分析的主动性,从而对企业经营没有直接贡献,所以往往被看作是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是企业中效益最差的管理部门。随着社会经济和企业的持续发展就要求企业统计尽快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统计行为方式,其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企业决策者、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政府由原来的主要服务对象变为次要服务对象,因此,企业统计的目的要由为政府统计服务改变为企业实现最佳经济效益提供信息服务。
2.2指标体系不完整。与统计报表相适应,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一般只局限于企业的产值、产量、成本消耗等生产性指标,而与企业管理与决策需求相适应的指标甚少,反映企业外部环境和竞争者的统计指标更少,从而造成企业统计的现有指标体系与管理、决策需求相脱节。
2.3工作内容单调、手段落后。由于企业统计人员均是事后统计,较少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多简单的数据说明,少深入的系统分析。多数统计数据只是经过简单加工的初级信息产品,很少有技术含量高、信息含量大的深加工统计产品提供给企业管理者,以帮助其进行决策。所以,企业统计部门不被企业领导所重视,其人员、设备配置相对于其他部门较落后。
2.4缺乏高素质的统计人才。由于企业统计在现有的统计工作体制与模式下没有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对企业经营没有直接贡献,所以企业统计部门不被企业领导所重视,统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低下,能力较强的人员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都不愿意在统计岗位工作,造成统计人才的短缺。而从统计业务来看,企业统计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统计功能发挥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因此,企业统计本可以在数据分析方面发挥作用,但由于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低,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高质量、深層次的数据信息。
3.分析统计数据合理应用的重要性
3.1统计数据的合理应用是将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有机结合。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的综合指标,他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比如说某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口总数、财政收入、某一农作物的年产量、企业的年利率等。相对指标是两个有相互联系的指标的比值,表明相关经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比如说GDP增长率、比重、税率等。这些都是正确总结和认识社会、行业企业等经济发展状态和水平的依据,也反映各个数据和地区、行业之间联系的程度,通过将这些统计数据相结合可以正确的认识历史、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在实践工作中要把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这两类数据进行巧妙的结合。
3.2统计数据的合理应用是将总量指标与平均指标有机结合。
平均指标是反映同类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如平均价格、人均产量、单位成本、平均销量等。现在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就会高兴或不高兴,其实很多时候只看绝对成绩是不能够完全体现一个人在班级、学校中的位置的,因为考试成绩的绝对数只能体现是高分还是低分,但是不能说明这个人在班级中是属于优等成绩还是最后几名,由于水涨船高的原理,只有把班级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数与个人成绩做参考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在班级和学校的成绩排名位置。上述的例子可以发现统计数据的总量指标与统计数据的平均指标相会结合起来,分析问题才能够更加准确、真实。
3.3统计数据的合理应用是将速度与水平指标有机结合。
增长速度是速度指标的一种,它是指现象总体某指标数值的报告期间的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比如说2007年我国GDP总值相比上年的增长速度、2007年美国的GDP增长速度等,通过计算各个国家增长1%的GDP的数值,可以看出哪个国家发展的更快一些,所以这些统计数据不但能看出增长量的绝对数量,还能看出增长速度,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分析历史,从而更好的决策未来。另外,将统计数据的速度和与一件事情的水平指标有机结合能够使问题分析和研究更加全面,既能看出发展过程的绝对成绩,也能够参照上一时期的发展得到能够反映发展的数据,将本来模糊的事实通过统计数据量化。
结语
统计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的应用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社会各界对与统计数据的需求呈现多层次、高标准的要求趋势,所以统计数据的合理应用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杨志勇,林勇《探讨与优化我国政府综合统计管理体质模式》 甘肃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08.01.
[2]金勇进,陶然 《 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理论研究与实践历程》 统计研究 2010.01.
[3]邱东, 陈梦根 《 基于数据质量观的中国统计能力建设》 当代财经 2008.03.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建设稽查办公室)
【关键词】 统计数据 合理应用 统计工作
1.统计工作与统计数据关系简论
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达到成果或结晶,它来源于统计工作又服务于统计工作,统计工作和统计学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统计学是统计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统计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并用于指导统计实践,为统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统计工作的发展会不断完善和丰富统计理论,而统计理论的丰富又促进了统计工作的发展,使之更有效,更为科学。
统计工作的语言是统计数据,而对于统计工作来说,它的过程的本质和内涵是描述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实事的本来面目,这个描述的过程要客观、 真实,并且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由此可见,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然而统计工作不仅仅是要将这些反映历史的数据统计出来,还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这些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将这些统计数据进行合理的应用,用于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决策。如果统计数据失之毫厘,那么决策的做法和结果就会差之千里,统计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统计数据,并且将统计数据合理的运用于社会和国家的预测和指导,支持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2.统计数据在企业合理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2.1服务主体错位。我国的企业统计起源于五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统计是官方统计的基层报表单位,以一套报表制度形成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层层上报的政府统计模式,尽管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统计也有过多次变革,但服务的对象始终是政府。进入市场经济,随着政企分开,企业逐渐成为独立的统计实体,经济行为已不再是听命于政府的指令,已经具备了独立性和主体利益追逐性,但是企业的统计工作从总体上看仍然没有突破“统计=报表”的传统模式。相应地,企业统计的职能也没有从报告型统计转变为经营管理型统计,企业统计的主要任务是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各种报表,即所谓“吃企业饭,干上级事”,缺乏对企业经营进行深入分析的主动性,从而对企业经营没有直接贡献,所以往往被看作是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是企业中效益最差的管理部门。随着社会经济和企业的持续发展就要求企业统计尽快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统计行为方式,其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企业决策者、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政府由原来的主要服务对象变为次要服务对象,因此,企业统计的目的要由为政府统计服务改变为企业实现最佳经济效益提供信息服务。
2.2指标体系不完整。与统计报表相适应,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一般只局限于企业的产值、产量、成本消耗等生产性指标,而与企业管理与决策需求相适应的指标甚少,反映企业外部环境和竞争者的统计指标更少,从而造成企业统计的现有指标体系与管理、决策需求相脱节。
2.3工作内容单调、手段落后。由于企业统计人员均是事后统计,较少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多简单的数据说明,少深入的系统分析。多数统计数据只是经过简单加工的初级信息产品,很少有技术含量高、信息含量大的深加工统计产品提供给企业管理者,以帮助其进行决策。所以,企业统计部门不被企业领导所重视,其人员、设备配置相对于其他部门较落后。
2.4缺乏高素质的统计人才。由于企业统计在现有的统计工作体制与模式下没有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对企业经营没有直接贡献,所以企业统计部门不被企业领导所重视,统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低下,能力较强的人员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都不愿意在统计岗位工作,造成统计人才的短缺。而从统计业务来看,企业统计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统计功能发挥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因此,企业统计本可以在数据分析方面发挥作用,但由于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低,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高质量、深層次的数据信息。
3.分析统计数据合理应用的重要性
3.1统计数据的合理应用是将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有机结合。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的综合指标,他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比如说某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口总数、财政收入、某一农作物的年产量、企业的年利率等。相对指标是两个有相互联系的指标的比值,表明相关经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比如说GDP增长率、比重、税率等。这些都是正确总结和认识社会、行业企业等经济发展状态和水平的依据,也反映各个数据和地区、行业之间联系的程度,通过将这些统计数据相结合可以正确的认识历史、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在实践工作中要把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这两类数据进行巧妙的结合。
3.2统计数据的合理应用是将总量指标与平均指标有机结合。
平均指标是反映同类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如平均价格、人均产量、单位成本、平均销量等。现在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就会高兴或不高兴,其实很多时候只看绝对成绩是不能够完全体现一个人在班级、学校中的位置的,因为考试成绩的绝对数只能体现是高分还是低分,但是不能说明这个人在班级中是属于优等成绩还是最后几名,由于水涨船高的原理,只有把班级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数与个人成绩做参考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在班级和学校的成绩排名位置。上述的例子可以发现统计数据的总量指标与统计数据的平均指标相会结合起来,分析问题才能够更加准确、真实。
3.3统计数据的合理应用是将速度与水平指标有机结合。
增长速度是速度指标的一种,它是指现象总体某指标数值的报告期间的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比如说2007年我国GDP总值相比上年的增长速度、2007年美国的GDP增长速度等,通过计算各个国家增长1%的GDP的数值,可以看出哪个国家发展的更快一些,所以这些统计数据不但能看出增长量的绝对数量,还能看出增长速度,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分析历史,从而更好的决策未来。另外,将统计数据的速度和与一件事情的水平指标有机结合能够使问题分析和研究更加全面,既能看出发展过程的绝对成绩,也能够参照上一时期的发展得到能够反映发展的数据,将本来模糊的事实通过统计数据量化。
结语
统计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的应用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社会各界对与统计数据的需求呈现多层次、高标准的要求趋势,所以统计数据的合理应用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杨志勇,林勇《探讨与优化我国政府综合统计管理体质模式》 甘肃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08.01.
[2]金勇进,陶然 《 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理论研究与实践历程》 统计研究 2010.01.
[3]邱东, 陈梦根 《 基于数据质量观的中国统计能力建设》 当代财经 2008.03.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建设稽查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