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学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是司法警察类院校为培养监狱干警而开设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工学结合项目化课程开发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
关键词:课程改革 工学结合 司法警察 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
一、“工学结合”背景下监狱警察专业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监狱警察专业在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课程定位不准确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但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课程定位过于宏观、笼统,课程设置没有突破学科的框架。一是按照“知识本位”课程的套路设置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师根据教材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由此培养的学生在专业上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课程设置形式上包括理论学习模块和实践模块,但实质上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相互分离,所学理论知识并不能很好地被应用到实践中。三是课程内容与专业工作任务相关度不高,项目的训练价值不大,学生技能的提高效果不理想。
2.课程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发展
“能力本位”课程的逻辑起点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但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课程在课程目标的制定、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采用方面,较多体现为就业教育,忽视了学生发展的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终身化、社会学习化,高职教育的功能日益拓展,教育的功能不仅着眼于外显的直接工作能力的培养,最关键的是为学生打下就业的基础,搭建职业发展的平台,它在教给学生就业本领和就业能力及技术的同时,也教给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再有,该专业学生面临的职业岗位群具有特殊性。因此,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不仅要重视课程的社会服务价值、工具价值,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不仅要为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供方案,而且要有利于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学会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提升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而言,“能力本位”课程要把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
3.课程评价体系陈旧
课程评价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该传统的考查方式往往采用考试的形式,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考查主体只有教师,不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习得情况。对工学结合课程,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就会偏离工学结合课程的要求。
二、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课程的开发
1.课程定位
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是高等警官职业院校刑事执行(监狱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教学和训练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驾驭和管理罪犯劳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的设计思路应尽量突出“职”和“程”的特色,既要注意静态的课程内容和要素传授对学生适应本职工作的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还要注意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身心素质。以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的任务为驱动,以罪犯劳动现场的管理能力为核心来设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训练,重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了解罪犯劳动中经常发生的问题和冲突,知道怎么应急处理和进行事后教育。在课堂实训中通过虚拟情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单独处理突发事件,阐述自己对罪犯劳动管理的认识与想法。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我国正在进行的监狱体制改革,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方向是各监狱基层一线民警这一现状,将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问题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将罪犯劳动现场的实例融合到教学当中,尽可能使教学内容切合工作实际。内容设计以管理罪犯的能力为培养核心,采用模块化结构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根据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把整个教材内容分为理论和实务两大模块,理论模块以够用为原则,实务部分严格按照管理罪犯劳动的工作流程和任务安排,分为六个情景(见表1),其内容要反映当前罪犯劳动改造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探索,反映监狱企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反映监狱企业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
4.教学方法
针对培养要求,应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拟教学、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倡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切磋。这样不仅可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这样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5.考核标准与方式
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课程应改革传统的理论考试模式,实施全新的综合性考核方式。具体为:理论考核40分,采用试卷考核方式;平时成绩考核(包括考勤情况、回答问题情况、讨论发言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训练主动性和表现等)占20分;实训考核40分(其中带队出收工、罪犯劳动的组织、罪犯劳动竞赛的开展、原材料及产品的放置各占10分),总计100分。职业技能考核采用教师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各占50%,教师分和学生自评、互评分相加即为该项目的最终分值。
参考文献:
[1]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变革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2006(3).
[2]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3]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和震,耿洁.2005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述评[J].教育发展研究,2006(03).
(作者单位: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关键词:课程改革 工学结合 司法警察 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
一、“工学结合”背景下监狱警察专业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监狱警察专业在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课程定位不准确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但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课程定位过于宏观、笼统,课程设置没有突破学科的框架。一是按照“知识本位”课程的套路设置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师根据教材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由此培养的学生在专业上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课程设置形式上包括理论学习模块和实践模块,但实质上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相互分离,所学理论知识并不能很好地被应用到实践中。三是课程内容与专业工作任务相关度不高,项目的训练价值不大,学生技能的提高效果不理想。
2.课程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发展
“能力本位”课程的逻辑起点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但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课程在课程目标的制定、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采用方面,较多体现为就业教育,忽视了学生发展的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终身化、社会学习化,高职教育的功能日益拓展,教育的功能不仅着眼于外显的直接工作能力的培养,最关键的是为学生打下就业的基础,搭建职业发展的平台,它在教给学生就业本领和就业能力及技术的同时,也教给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再有,该专业学生面临的职业岗位群具有特殊性。因此,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不仅要重视课程的社会服务价值、工具价值,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不仅要为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供方案,而且要有利于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学会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提升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而言,“能力本位”课程要把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
3.课程评价体系陈旧
课程评价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该传统的考查方式往往采用考试的形式,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考查主体只有教师,不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习得情况。对工学结合课程,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就会偏离工学结合课程的要求。
二、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课程的开发
1.课程定位
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是高等警官职业院校刑事执行(监狱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教学和训练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驾驭和管理罪犯劳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的设计思路应尽量突出“职”和“程”的特色,既要注意静态的课程内容和要素传授对学生适应本职工作的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还要注意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身心素质。以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的任务为驱动,以罪犯劳动现场的管理能力为核心来设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训练,重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了解罪犯劳动中经常发生的问题和冲突,知道怎么应急处理和进行事后教育。在课堂实训中通过虚拟情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单独处理突发事件,阐述自己对罪犯劳动管理的认识与想法。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我国正在进行的监狱体制改革,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方向是各监狱基层一线民警这一现状,将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问题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将罪犯劳动现场的实例融合到教学当中,尽可能使教学内容切合工作实际。内容设计以管理罪犯的能力为培养核心,采用模块化结构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根据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把整个教材内容分为理论和实务两大模块,理论模块以够用为原则,实务部分严格按照管理罪犯劳动的工作流程和任务安排,分为六个情景(见表1),其内容要反映当前罪犯劳动改造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探索,反映监狱企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反映监狱企业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
4.教学方法
针对培养要求,应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拟教学、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倡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切磋。这样不仅可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这样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5.考核标准与方式
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课程应改革传统的理论考试模式,实施全新的综合性考核方式。具体为:理论考核40分,采用试卷考核方式;平时成绩考核(包括考勤情况、回答问题情况、讨论发言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训练主动性和表现等)占20分;实训考核40分(其中带队出收工、罪犯劳动的组织、罪犯劳动竞赛的开展、原材料及产品的放置各占10分),总计100分。职业技能考核采用教师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各占50%,教师分和学生自评、互评分相加即为该项目的最终分值。
参考文献:
[1]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变革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2006(3).
[2]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3]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和震,耿洁.2005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述评[J].教育发展研究,2006(03).
(作者单位: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