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中的瑰宝,它以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深受人们的喜爱。传统的诗词教学,往往以背诵默写为目的,学生对诗词中的思想内容一知半解,对作者在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更是领悟的甚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光、形、声、色等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是提高诗词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
1 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可见,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兴趣是关键。多媒体教学富有以声感、色感、动感等媒介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的作用,能引起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传统的诗词教学,通常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由作者、背景、作品再到诗词内容,把一首优美的诗词分析的支离破碎,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大汗淋漓,学生听得筋疲力尽、索然无味。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图像的翻滚、移动、闪烁、重复、定格,色彩的变化以及声音效果都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事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播放:“作者夜晚在去黄沙岭的路上,见到明月和惊鹊,听见蝉鸣和蛙声,闻到了稻花香,又遇上了小雨,急急忙忙地赶到那家在树林边的小店去避雨。”学生通过观看丰富的画面,强化了视觉效果,提高了学习兴趣。
又如在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因这首词思想感情放纵奔流,同时又透出对于人生悲欢离合而产生的淡淡忧郁,所以笔者选配二胡曲《良宵》,乐曲与词的意境融为一体,表现出一代文豪豁达超逸、乐观向上的宽广胸怀。试配后,学生跃跃欲试,朗诵学生很快进入意境,情和景历历在目,词句自然流畅,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就感。这样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引起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2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诗词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有的学生诗词背得十分熟练,但对诗词中表现的思想内容一知半解,对作者在诗文中蕴含的情感领悟得甚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能表达诗词意境、和作者思想情感相吻合的课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再配以绚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情境,有助于学生迅速感知诗文内容,体会作者在诗文中的思想情感。
如教学《天净沙·秋思》时,用多媒体技术设置4幅画面:1)一棵老树,枯藤缠绕,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2)一座歪歪斜斜的小桥,桥下是潺潺的流水,桥边散落着几户人家;3)苍凉的古道上,西风萧瑟,落叶满地,一个异乡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行走在古道上;4)夕阳匆匆西坠,游子仰天长叹,泪洒衣襟。在播放这4幅画面时,再配以乐曲《二泉映月》,随着凄婉的二胡声,那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自然就表现出来。学生在背诵的同时,感受到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凄凉愁苦,心中自然而然升起一种同情,与诗人心灵相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写作训练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教师要在学习古诗时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不仅要把诗的言外之意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还要在说话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
如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此诗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那些是学生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仅有的教学挂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因此,就采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其“真面目”,把学生带进边塞的真实情景中。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时,选择若干个相互连接、前后呼应的镜头,运用多媒体,使远景、近景、全景交替出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图像。学生可以从屏幕上看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景象:浩瀚无边的边疆沙漠,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横贯于沙漠的黄河,使人顿生苍凉之感的落日。这样,诗中的情景全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从整体上初步体会图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诗句的联系,然后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诗词中所写的人、事、景、情用优美的语言记录下来,一篇富有联想特色的文章就会跃然纸上,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写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更能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五重安乡旭阳学校)
1 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可见,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兴趣是关键。多媒体教学富有以声感、色感、动感等媒介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的作用,能引起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传统的诗词教学,通常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由作者、背景、作品再到诗词内容,把一首优美的诗词分析的支离破碎,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大汗淋漓,学生听得筋疲力尽、索然无味。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图像的翻滚、移动、闪烁、重复、定格,色彩的变化以及声音效果都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事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播放:“作者夜晚在去黄沙岭的路上,见到明月和惊鹊,听见蝉鸣和蛙声,闻到了稻花香,又遇上了小雨,急急忙忙地赶到那家在树林边的小店去避雨。”学生通过观看丰富的画面,强化了视觉效果,提高了学习兴趣。
又如在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因这首词思想感情放纵奔流,同时又透出对于人生悲欢离合而产生的淡淡忧郁,所以笔者选配二胡曲《良宵》,乐曲与词的意境融为一体,表现出一代文豪豁达超逸、乐观向上的宽广胸怀。试配后,学生跃跃欲试,朗诵学生很快进入意境,情和景历历在目,词句自然流畅,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就感。这样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引起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2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诗词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有的学生诗词背得十分熟练,但对诗词中表现的思想内容一知半解,对作者在诗文中蕴含的情感领悟得甚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能表达诗词意境、和作者思想情感相吻合的课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再配以绚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情境,有助于学生迅速感知诗文内容,体会作者在诗文中的思想情感。
如教学《天净沙·秋思》时,用多媒体技术设置4幅画面:1)一棵老树,枯藤缠绕,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2)一座歪歪斜斜的小桥,桥下是潺潺的流水,桥边散落着几户人家;3)苍凉的古道上,西风萧瑟,落叶满地,一个异乡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行走在古道上;4)夕阳匆匆西坠,游子仰天长叹,泪洒衣襟。在播放这4幅画面时,再配以乐曲《二泉映月》,随着凄婉的二胡声,那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自然就表现出来。学生在背诵的同时,感受到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凄凉愁苦,心中自然而然升起一种同情,与诗人心灵相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写作训练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教师要在学习古诗时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不仅要把诗的言外之意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还要在说话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
如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此诗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那些是学生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仅有的教学挂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因此,就采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其“真面目”,把学生带进边塞的真实情景中。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时,选择若干个相互连接、前后呼应的镜头,运用多媒体,使远景、近景、全景交替出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图像。学生可以从屏幕上看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景象:浩瀚无边的边疆沙漠,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横贯于沙漠的黄河,使人顿生苍凉之感的落日。这样,诗中的情景全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从整体上初步体会图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诗句的联系,然后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诗词中所写的人、事、景、情用优美的语言记录下来,一篇富有联想特色的文章就会跃然纸上,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写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更能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五重安乡旭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