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对课程领导的“三股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we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近年来教育环境和形势的改善,校长的精力必须回归到如何办学上来,集中到如何让学生“学有优教”上来,其中的工作重点就是构建有特色的优质课程文化上来。本文主要阐述了校长对学校课程领导的“三股力”。
  关键词:学校课程变化;校长;三股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09-2
  一、“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得有多远。”校长首先要做一个学校思想的引领者
  1.校长是一位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校长是“师者之师”,校长的角色定位决定了校长必须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单凭个人的经验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校长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只有做一名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向教师同行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工作的思路;向专家领导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呼吸到更多新鲜的空气,保持生命的活力;向书本学习,与更多“高尚的人”对话,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方向,不断创新。
  2.校长是一位具有洞察力和前瞻力的发展者。《孙子兵法》上说,为将为官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预测能力。校长要有先见之明,洞烛在先,高瞻远瞩,勇立潮头。校长不仅要着眼学校的“今天”,更要把眼光盯向“明天”。校长要有引领学校团队把握课程改革方向、实施战略决策的能力,这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校长是一位善于吐故纳新、微言大义的预言者。
  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了十个年头,从刚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后来的“特色转型”,再到最近几年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各校的“文化转型”。“特色转型”是为了打破“千校一面”,而“文化转型”则是为了打破“千人一面”,每一次转型都是在变革中前行,完全颠覆了过去我们传统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大道思远,止于至善”作为学校的办学思想,并把她作为学校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以保证我们的课程改革始终走在科学健康的康庄大道上。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得有多远。”
  领导力的核心在于你能够影响多少人,而不是你的权力有多大。在新课程实施中,校长有责任和义务去领导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形成全新的教育愿景,发挥新观念新理念的引领作用,高举“思想”这面大旗,为新课程改革“鼓而呼”,为学生生命成长“呐而喊”,进一步发挥全体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全力地拓展学校办学思想,全方位地开发优质特色校本课程,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争取在更高的层面以更远的视界办好学校教育。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人因为思想而伟大。”
  二、“不尚空谈,实干兴邦。”校长是一位课程改革实践的领跑者
  1.“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校长要成为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的带头人、领跑人,必须身先士卒,敢于亮相,不怕丢丑,要有“引火烧身”的勇气。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领跑,在研究中前行。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校长通过开设公開课、研讨课、展示课等方式,以实践诠释理念,以理念指导实践。加深了老师们的感性认识,提升了老师们的认识水平。给人于强烈的现场感和明晰的操作范式。课堂教学是学校课程管理最重要的一个抓手,校长的身体力行,躬身下问,帮助校长及时掌握课改信息,把握好学校课改的进程和节奏,也是学校制订和实施课程规划,调控课程管理行为,建立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障。
  2.“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使学校的领导、教师能迅速地进入新课改的探索和实践之中,我校确定了“培训先行,更新理念,注重实效,突出校本,大胆尝试”的总体方针。一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兄弟学校的课改经验,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树立信心,迎头赶上;二是通过亲自动手撰写文章、编写课改辅导材料、开办沙龙、BBS论坛等形式,对澄清是非,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达成共识,推广经验具有很好的作用,能形成全校上下与课改同行的良好局面。其中,不能忽视演讲的力量,有个拍总统竞选的视频,题目叫“演讲的力量”,看了以后的确很有启示,当全场都在跟着喊:“YES WE CAN”(我们能)时,全场气氛达到高潮,那种彼此感染,一呼百应的场面使人真切感受到什么是“演讲的力量”,一次好的演讲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三是要经常能亲临一线,努力下潜,尽量抽时间参加教师业务学习,现场办公,现场交流。如听课,听课就像号脉,面对面,零距离,最费神,也是最有效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听课、分析课、评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如果说培训是“面”上的活,那么,“听课号脉”就是“点”的事了,点面结合,不留死角,以保证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宗旨的最终实现。而校长的好学和担当本身就具有比较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能加快新课程改革进程和改革质量。
  3.校长要突破思想上的功利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校长的课程领导首先是价值思想的领导,一个学校以什么为重,以什么为轻,以什么为主,以什么为次,这些价值判断直接决定了这个学校的发展走向、教育方向。而正确处理个人的名利地位与教育事业之间的关系更是会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校长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事关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及国家急需人才的选拔,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一切都是值得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终身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和毕生使命,“大道思远,止于至善”。王国维把人的成功分为三重境界,我们把修身养德、传道授业、人文关怀作为教师发展的三种境界。这里也不全是知识能力的事,更多的是一种修炼、一种胸襟,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给万世开太平”的宽阔胸襟。   三、“文化是学校腾飞的核动力。”校长是一位学校课程文化的建设者
  1.学校的发展在于文化的影响,学校的兴旺在于文化的拓展,学校的底蕴在于文化的积累。课程教育是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是课程教育的基本内核,所以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的工作轴心,更是育人成才的根基,是达人至善的摇篮。教育一旦失去了文化,所剩的只是知识的位移、技能的训练和应试的机械,就像身体离开了精神,只剩下了躯壳。
  课程文化的核心就是价值思想,我们学校的课程文化思想:自我改善,源自学校精心打造的“至善”文化。其文化内涵是强调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实际教育实践又可以分为自我改善、自我完善、自我达善等不同层次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围绕“三维目标”要求及“因学论教”教育观,从学生出发,组合成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课堂教学转型,切切实实把孩子当作鲜活的生命来看待,而不是只能装知识的容器。尊重生命,尊重科学。作为一校之长,要积极营造科学、健康的课程文化,让课程流动文化的气息。让“老师幸福地教,学生快乐地学”真正成为校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2.课程文化建设需要建章立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和要求,重组和完善学校各级课程体系的课程管理制度:包括学校课程规划、课程纲要、课程目标、课程开发、课程管理行为、课程评价标准及多元评价体系等内容,使得“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之间能够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互为补充,互为促进,整体推进,和谐发展。而用多把尺子评价教师和学生,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利于更好地挖掘作为重要课程资源之一的教师和学生的课程潜力,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文化建设,发挥各种组织机构的合力。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家庭、社会又都是重要的课程文化基地,从而形成有利于新课改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課程支撑。凡此种种,才能将文化碎片上升为文化整体并积淀为真正的课程文化,有利于新课程改革能够夺取更高的制高点。
  3.课程文化建设需要校长来领导课程文化的“顶层设计”。校长高屋建瓴,统筹兼顾,从全局上把握住正确方向,协调好了各种关系,从开局上赢得先机,有利于科学、健康课程文化的形成。我们将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我们课程文化的指导思想。我校的课程文化“顶层设计”,简称“1114”:“111”即一个核心思想:大道思远,止于至善;一个支点(基点):即,地方、社会、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教育的设施设备等;(打开)一扇窗、一扇门,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4”四根柱子,即学校教学、德育教育、学校特色建设和前沿知识教育。整个设计就像“屋”的设计,有着大道思远,务实创新。“包孕过去,启迪未来”(莱辛语)之意。把“铸造中国灵魂、夯实成才基础、培养创新习惯、树立国际眼光”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
  要打开我们的胸怀,以全球的视野来审视我们的变革,以热情的心态来看待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新文化引领新课改,新课改丰富新文化,让“学校成为人民的精神圣地”(苏霍姆林斯基)。
  “打铁先要自身硬”,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核心领导力的关键要素,校长们只有把握教育规律,理解课改根本,才能从各自学校的现状出发,在新课改中发展学校,在发展学校当中形成文化精神,以文化的方式改变世界。不管前方的路多坎坷,我们无忧无悔,锁定新课程目标,走得坚定,走得坚实。
  “今天我们因课改而有精彩,明天我们会因课改而喝彩!”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三政治复习要突出能力中心,围绕学法主题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加强解题指导、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夯实学习习惯,提高高考复习实效。  关键词: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加强解题方法的探索;关注热点问题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5 -02     高三政治复习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多地让学生去感悟知识、感悟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其精妙的语句,高远的意境,深刻的内涵,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要重视古诗词教学,在不断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引导他们爱诗、读诗,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情。  关键词:意境美;音韵美;吟唱美;画面美;想象美  中图分类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种不良倾向,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学生作文的真正价值和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作文课堂教学不仅要紧跟高考,而且更应打开一扇窗,引入社会、时代的“凉爽的风”,让学生自由呼吸,为他们的生命添彩。  关键词:写作;教学;现状;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90-1      新课程标准为我
摘要:本文探讨了自主学习要推开探幽、追溯、览胜“三重门”,即找到自主学习的基点,师资培养,让教师指导有法;立足自主学习的原点,三会实践,让学生乐在其中;发现自主学习的生长点,家校携手,让自主展翅高飞。  关键词:自主学习;基点;原点;生长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36-2  一、探幽——自主学习的基点:师资培养,让老师指导有法  1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数学眼光、准确的数学直觉、坚持不懈的思维习惯,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反思发问。  关键词:数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26-1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 要:“三案六模块”教学是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而推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三案”主要是指“教案、学案和巩固案”;“六模块”主要是指包括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和迁移应用六个环节。实施“三案六模块”这一教学模式,大致要经过实施、完善巩固和创新等三个阶段,涉及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等多个领域。其中供学生实用的是学案和巩固案,教案只是教师备课用的方案。  关键词:  三案;六模块;应
摘 要:本文以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为主要探讨内容,分析了策略教学的三大注意事项:因需而滋生、因变而灵活、因思而深刻。  关键词:策略;需求;变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37-1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安排了专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学,其实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无所不在,但是用专门的策略来
摘 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学习,对中学素描课的重要性和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素描头像;解剖透视;观察方法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8 -01   笔者多年从事美术高考素描头像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提高素描头像的教学成绩,形成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必须认识到素描头像教学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摘 要:课文后练习不单单是学生课后的书面作业,更是教师课前、课中应该思考的“作业”。加强整合,课文后练习可以在“课堂”,而非只是课后;课文后练习要强调自主,非对照教师的“标准答案”;课文后练习要注重过程,非仅仅是学生独自完成。因为编者设计课文后练习,不只是关注练习的具体内容,而且也是关注学生完成练习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加强整合;强调自主;注重过程  我们都知道课文后练习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可构建这样的观察视角:以学生的学为观察重心,兼顾教师的教,把教学的终极指向定义为促进学生的成长;课堂观察者要学会做学生和做先生两种角色;课堂观察更需重视观察在教育教学时被遗忘的“死角”,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新时代更需要人格正直的“90度角”知识分子。  关键词:课堂观察;学生视角;角色转换;关注死角;“90度角”精神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