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一本《厨房里的人类学家》,30岁才“大跨度”转行的庄祖宜就此走入大众的视线:她原本可以做歌手,却一心一意去美国攻读人类学,后来又因意外之机而步入美食行业。如今,身为外交官之妻,以及两个混血儿的全职妈妈,庄祖宜不仅把自己的美食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还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实现了欢乐又祥和的亲子互动。
留着一头干练短发的庄祖宜笑起来很甜美,身上似乎永远有用不完的精力,这或许也正是狮子座的特点。自从2006年与在美国国务院工作的外交官丈夫结婚以来,她总是陪着家人满世界游走:今年夏天他们会回到美国,而明年又将奔赴印尼雅加达。但不管在哪里,庄祖宜总会在自家的厨房里堆满各种美食道具。无论何时何地,美食总能给予庄祖宜最深的慰藉和最大的成就感——即使在她照顾孩子和家人感到疲倦之时,只要一谈及美食烹饪和开一家餐厅的梦想,她就会马上变得兴致勃勃、神采飞扬。
厨房是最好的研究天地
不想当人类学家的歌手不是好厨子?这句纠结的表述刚好成了庄祖宜的人生写照。本科时就读于师大英文系的她,曾经深受歌唱家母亲的影响,不仅在大学里自组乐团,还发行了一张名为《爱情未成年》的专辑。谁料想她并没有沿着这条看似“天定”的演艺之路走下去,而是心心念念要成为一名“人类学家”。
然而,不管不顾来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后,庄祖宜才发现这门学科远不如她想象的浪漫。艰深的理论、枯燥的研究,让原本没有什么基础的她陷入了不可遏制的焦虑。“在课堂上我只是超级想念台北的川味牛肉面,下课后就直奔超市采购食材。”慢慢地,她的心情竟然从淘米洗菜、腌肉做汤这些重复性的举动中得到了舒缓。直到她取得人类学博士的候选资格时,她的做菜技巧倒是一日千里,甚至超过了当初对学术的热情。
2006年,庄祖宜随同在田野调查时相识的美籍丈夫Jim搬到波士顿,同时开始攻克她的博士论文。但对于庄祖宜而言,写论文的过程无异于一场“噩梦”:“几乎天天梦见写论文,醒来后觉得头疼胃痛,怎样挣扎都起不了床。”长达数年的博士生生涯和难以完成的博士论文让压力之下的庄祖宜几近崩溃,直到有一天,她意外地在波士顿街头发现了著名的“剑桥厨艺学校”。
“那天我站在玻璃窗外,看着戴高帽的讲师指着地图高谈阔论,十几个身穿白衣白帽的学生规规矩矩地抄着笔记,后面布满不锈钢厨具的厨房闪闪发亮。眼前的这个世界奇幻美好,似乎有无限可能,当时我就想:那也可以是我啊!”
就像是“临死的人看见一道光”,30岁的庄祖宜就此决定投奔美食行业的怀抱。在专业的厨师学校里,庄祖宜从最细微的基本功练起,打鸡蛋、做面包、熬清汤,每个环节都要反反复复锤炼。“我尽力让兴趣支撑着自己,熬过这些枯燥的过程,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幸福。”庄祖宜坦言,能坚持到最后成为厨师的人都是“执著的疯子”,而她自己也不知不觉融入了其中:在以优异的成绩从厨师学校毕业以后,庄祖宜又主动申请进入了米其林二星餐厅Amber实习,而这个不给薪水的实习职位同样不是一份轻松的活。
在Amber,庄祖宜每天要工作12小时,往往一整天都重复着单调的动作,切黄瓜、处理沙拉……这些事情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不仅如此,她和同伴们还可能不时面对大厨的羞辱。但对于这一切,庄祖宜都坦然挺了过来,她的想法很明确:“做菜的乐趣就在于它看得到、闻得到、摸得到、吃得到,而且付出必有回报。在那段严格的实习期间,我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正式“转行”之后的庄祖宜依然十分感谢之前的人类学训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田野调查的技能让她变得勇于探索、敢想敢问。她推崇创新,却又讲究严谨,一款款美食的出炉都凝聚了她的悉心观察与记录,这也是她的菜谱总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原因。辗转一番之后,庄祖宜以全新的方式展开了她的美食“田野调查”,才发现“厨房”正是最棒的研究天地!
因育儿促成的事业转机
早在展开正式的厨艺训练之际,庄祖宜便开始在博客上记录自己“转行”的心路历程。这些轻松自在、随性记录下来的生活点滴后来结集成了《厨房里的人类学家》,一下子让庄祖宜变成了美食界的“红人”。
但红归红,在家里她仍然是一个热爱做菜的普通妈妈。庄祖宜现在有两个儿子,老大述海两岁,老二述亚才只有几个月,都处于让人操心的阶段。有时候,对于大儿子的顽皮,庄祖宜常常会通过提前准备他爱吃的零食来“对付”。除此之外,性格爽朗的她还有各种哄孩子的方法:唱歌、讲故事、分享一些小秘密等,孩子们似乎也很“吃”这一套。
既要操持一家四口的饮食起居,还要继续自己的美食之旅,庄祖宜始终在努力平衡家庭与工作。可是老二述亚出生之后,她的写作时间大大减少。怎样才能既分享自己的做菜心得、传播美食理念,又能兼顾家庭和孩子?庄祖宜不由得想到了“拍视频”:她请来一些喜欢烹饪的大学生来义务拍摄自己的做菜过程,每周一次,每次10分钟,将一道菜的诞生从头到尾地记录下来;拍完视频以后她还会和大家一起坐下来共享美食。“我希望分享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而且这种方式机动灵活,也非常适合我。”庄祖宜说。
在一个关于“法式吐司”的视频里,庄祖宜甚至还让述亚在镜头前露了一把脸。画面中只见身材娇小的妈妈胸前挂着可爱的小baby,她一边示范做菜,一边用手拍拍婴儿,温柔的笑容里尽是慈爱,而手上的功夫却丝毫不见混乱。在整个吐司制作过程中,庄祖宜还会不时轻轻跳两下'“述亚快睡着了,他喜欢我一直动,不然就会不高兴。”
这样饱含了亲子之情又简单易懂的做菜视频很快就得到了无数网友的热捧。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庄祖宜的名字,并且跟着她一步步走进美食的殿堂,亲手打造出各种各样简易又美味的菜式。
眼下,庄祖宜给自己定下的工作安排就是:每月一个专栏、拍摄美食制作视频、更新微博。第三项工作看似娱乐,其实也是这位辣妈美厨与更多网友互动的绝好途径。她不仅会在微博上晒出清晰明了的菜谱和视频,也会常常邀请儿子“客串”出镜,当一回小明星!有一次,朋友送给小述亚一套很cute的厨师服,摄影师干脆把他放在一堆餐具与食材中间,让手舞足蹈的宝贝和周围的美食相得益彰,画面有爱得让人忍俊不禁。“我一度想建议出版社用这张照片来做我新书的封面呢!”庄祖宜带着母亲的骄傲说道。 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不挑食的习惯,庄祖宜总是让孩子和大人同桌吃饭。也正因为如此,她特别注意食材的健康绿色。和先生来上海工作后,她专门去参观了一些有机农场,还和一些提供食材的商铺开展了合作,用他们的新鲜食材制作美食,再以视频形式和大家分享。这样不仅保证了家人的健康,也从另一个角度宣传了饮食的绿色之道。
美食连起两代人的心
虽然两个儿子现在都还小,但对于如何维系亲子关系,庄祖宜早在孩子未出生前就已“心中有数”:“我一直希望能带孩子逛市场买菜,一起做饺子、揉面团,而这些心愿如今正逐一实现。”大儿子述海还很小的时候,就由妈妈背着一起逛菜市场,尤其是住家楼下的超市,述海早已是那里的“常客”。“从收银员到经理,大家都认识他,因为述海会一一跟他们击掌,绕一圈下来,光是烤鸡、可颂、火腿和卤蛋就能让他吃饱了。”
因为自己的母亲是四川人,所以庄祖宜也从小就敢吃辣,即使在怀孕哺乳的时候也丝毫不忌口。每天早上一杯咖啡,晚上小酌一口美酒,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美食胜过一切”嘛。在庄祖宜看来,只有重金属含量可能会超标的深海鱼要在怀孕时加以避免,其他的都不用忌讳。
或许正是这样的“言传身教”,还在襁褓中的小述海就胃口奇佳,小小年纪就对各种美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什么都乐意尝试一番。庄祖宜举例说:“像著名的上海小馄饨,一般大人能吃十多个,还在牙牙学语的述海却能吞下16个!”不仅如此,一岁多的述海还能一口气吃下好几只大闸蟹,无论川味海味,还真的来者不拒。庄祖宜说:“我先生跟我爸爸喜欢喝啤酒,有一次看述海很感兴趣,就故意让他抿了些啤酒,没想到他不但不退缩还很爱喝。直到他抿了十几口、小脸开始泛红,才不敢再让他喝了!”
从出生到6岁,庄祖宜都是由保姆张妈妈照顾,也因此对张妈妈的拿手好菜“芹菜牛肉丝”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还专门写文怀念过这道童年的美味。有了述海之后,庄祖宜特意带着儿子去看望了张妈妈,又吃到了当年最爱的“芹菜牛肉丝”。最让她惊喜的是,面对满满一桌菜肴,小述海偏偏就对这道菜情有独钟,埋着头拼命往嘴里塞。两代人之间仿佛是注定的美食偏好,正呼应了其中的亲情与缘分。
身为全职妈妈,庄祖宜在做好自己的“美食工作”之外,总会没法让家庭生活更丰富多彩。在老二还没出生前,她和丈夫曾带着大儿子到法国南部租下一幢老式的石头房子,过了一段时日的乡居生活。“我每天都会早早起床、打扫屋子,再去附近的菜市场买最新鲜美味的食材,尝试烹饪出各种有趣的美食。虽然还是很忙,但却无比快乐。”天气好的时候,他们全家会带着满满一篮子食物去山清水秀的地方野餐,或是干脆坐在院子里一边听着悦耳的鸟叫,一边大快朵颐。
“有了孩子以后,对于美食和玩乐的定义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庄祖宜笑言,她的话语里充满了骄傲、满足和欣慰。
7件孩子教我的事
1 学会放下身段,为孩子操心吃喝拉撒所有的琐事,什么都愿意为他们付出。
2 体谅到了天下父母心。
3 顺其自然很重要,孩子想走路了没必要强迫他在地上爬。孩子嘴馋想吃别的美食,也没有必要为了营养只给奶粉。
4 规矩纪律很重要,但要遵从自然规律。
5 对世界和未来有了不一样的关心,想要努力给下一代营造更好的未来生存空间。
6 尽自己的力量变得不那么自私。
7 看战争新闻,会站在一个丧子之痛的母亲的立场上看问题。
留着一头干练短发的庄祖宜笑起来很甜美,身上似乎永远有用不完的精力,这或许也正是狮子座的特点。自从2006年与在美国国务院工作的外交官丈夫结婚以来,她总是陪着家人满世界游走:今年夏天他们会回到美国,而明年又将奔赴印尼雅加达。但不管在哪里,庄祖宜总会在自家的厨房里堆满各种美食道具。无论何时何地,美食总能给予庄祖宜最深的慰藉和最大的成就感——即使在她照顾孩子和家人感到疲倦之时,只要一谈及美食烹饪和开一家餐厅的梦想,她就会马上变得兴致勃勃、神采飞扬。
厨房是最好的研究天地
不想当人类学家的歌手不是好厨子?这句纠结的表述刚好成了庄祖宜的人生写照。本科时就读于师大英文系的她,曾经深受歌唱家母亲的影响,不仅在大学里自组乐团,还发行了一张名为《爱情未成年》的专辑。谁料想她并没有沿着这条看似“天定”的演艺之路走下去,而是心心念念要成为一名“人类学家”。
然而,不管不顾来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后,庄祖宜才发现这门学科远不如她想象的浪漫。艰深的理论、枯燥的研究,让原本没有什么基础的她陷入了不可遏制的焦虑。“在课堂上我只是超级想念台北的川味牛肉面,下课后就直奔超市采购食材。”慢慢地,她的心情竟然从淘米洗菜、腌肉做汤这些重复性的举动中得到了舒缓。直到她取得人类学博士的候选资格时,她的做菜技巧倒是一日千里,甚至超过了当初对学术的热情。
2006年,庄祖宜随同在田野调查时相识的美籍丈夫Jim搬到波士顿,同时开始攻克她的博士论文。但对于庄祖宜而言,写论文的过程无异于一场“噩梦”:“几乎天天梦见写论文,醒来后觉得头疼胃痛,怎样挣扎都起不了床。”长达数年的博士生生涯和难以完成的博士论文让压力之下的庄祖宜几近崩溃,直到有一天,她意外地在波士顿街头发现了著名的“剑桥厨艺学校”。
“那天我站在玻璃窗外,看着戴高帽的讲师指着地图高谈阔论,十几个身穿白衣白帽的学生规规矩矩地抄着笔记,后面布满不锈钢厨具的厨房闪闪发亮。眼前的这个世界奇幻美好,似乎有无限可能,当时我就想:那也可以是我啊!”
就像是“临死的人看见一道光”,30岁的庄祖宜就此决定投奔美食行业的怀抱。在专业的厨师学校里,庄祖宜从最细微的基本功练起,打鸡蛋、做面包、熬清汤,每个环节都要反反复复锤炼。“我尽力让兴趣支撑着自己,熬过这些枯燥的过程,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幸福。”庄祖宜坦言,能坚持到最后成为厨师的人都是“执著的疯子”,而她自己也不知不觉融入了其中:在以优异的成绩从厨师学校毕业以后,庄祖宜又主动申请进入了米其林二星餐厅Amber实习,而这个不给薪水的实习职位同样不是一份轻松的活。
在Amber,庄祖宜每天要工作12小时,往往一整天都重复着单调的动作,切黄瓜、处理沙拉……这些事情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不仅如此,她和同伴们还可能不时面对大厨的羞辱。但对于这一切,庄祖宜都坦然挺了过来,她的想法很明确:“做菜的乐趣就在于它看得到、闻得到、摸得到、吃得到,而且付出必有回报。在那段严格的实习期间,我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正式“转行”之后的庄祖宜依然十分感谢之前的人类学训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田野调查的技能让她变得勇于探索、敢想敢问。她推崇创新,却又讲究严谨,一款款美食的出炉都凝聚了她的悉心观察与记录,这也是她的菜谱总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原因。辗转一番之后,庄祖宜以全新的方式展开了她的美食“田野调查”,才发现“厨房”正是最棒的研究天地!
因育儿促成的事业转机
早在展开正式的厨艺训练之际,庄祖宜便开始在博客上记录自己“转行”的心路历程。这些轻松自在、随性记录下来的生活点滴后来结集成了《厨房里的人类学家》,一下子让庄祖宜变成了美食界的“红人”。
但红归红,在家里她仍然是一个热爱做菜的普通妈妈。庄祖宜现在有两个儿子,老大述海两岁,老二述亚才只有几个月,都处于让人操心的阶段。有时候,对于大儿子的顽皮,庄祖宜常常会通过提前准备他爱吃的零食来“对付”。除此之外,性格爽朗的她还有各种哄孩子的方法:唱歌、讲故事、分享一些小秘密等,孩子们似乎也很“吃”这一套。
既要操持一家四口的饮食起居,还要继续自己的美食之旅,庄祖宜始终在努力平衡家庭与工作。可是老二述亚出生之后,她的写作时间大大减少。怎样才能既分享自己的做菜心得、传播美食理念,又能兼顾家庭和孩子?庄祖宜不由得想到了“拍视频”:她请来一些喜欢烹饪的大学生来义务拍摄自己的做菜过程,每周一次,每次10分钟,将一道菜的诞生从头到尾地记录下来;拍完视频以后她还会和大家一起坐下来共享美食。“我希望分享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而且这种方式机动灵活,也非常适合我。”庄祖宜说。
在一个关于“法式吐司”的视频里,庄祖宜甚至还让述亚在镜头前露了一把脸。画面中只见身材娇小的妈妈胸前挂着可爱的小baby,她一边示范做菜,一边用手拍拍婴儿,温柔的笑容里尽是慈爱,而手上的功夫却丝毫不见混乱。在整个吐司制作过程中,庄祖宜还会不时轻轻跳两下'“述亚快睡着了,他喜欢我一直动,不然就会不高兴。”
这样饱含了亲子之情又简单易懂的做菜视频很快就得到了无数网友的热捧。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庄祖宜的名字,并且跟着她一步步走进美食的殿堂,亲手打造出各种各样简易又美味的菜式。
眼下,庄祖宜给自己定下的工作安排就是:每月一个专栏、拍摄美食制作视频、更新微博。第三项工作看似娱乐,其实也是这位辣妈美厨与更多网友互动的绝好途径。她不仅会在微博上晒出清晰明了的菜谱和视频,也会常常邀请儿子“客串”出镜,当一回小明星!有一次,朋友送给小述亚一套很cute的厨师服,摄影师干脆把他放在一堆餐具与食材中间,让手舞足蹈的宝贝和周围的美食相得益彰,画面有爱得让人忍俊不禁。“我一度想建议出版社用这张照片来做我新书的封面呢!”庄祖宜带着母亲的骄傲说道。 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不挑食的习惯,庄祖宜总是让孩子和大人同桌吃饭。也正因为如此,她特别注意食材的健康绿色。和先生来上海工作后,她专门去参观了一些有机农场,还和一些提供食材的商铺开展了合作,用他们的新鲜食材制作美食,再以视频形式和大家分享。这样不仅保证了家人的健康,也从另一个角度宣传了饮食的绿色之道。
美食连起两代人的心
虽然两个儿子现在都还小,但对于如何维系亲子关系,庄祖宜早在孩子未出生前就已“心中有数”:“我一直希望能带孩子逛市场买菜,一起做饺子、揉面团,而这些心愿如今正逐一实现。”大儿子述海还很小的时候,就由妈妈背着一起逛菜市场,尤其是住家楼下的超市,述海早已是那里的“常客”。“从收银员到经理,大家都认识他,因为述海会一一跟他们击掌,绕一圈下来,光是烤鸡、可颂、火腿和卤蛋就能让他吃饱了。”
因为自己的母亲是四川人,所以庄祖宜也从小就敢吃辣,即使在怀孕哺乳的时候也丝毫不忌口。每天早上一杯咖啡,晚上小酌一口美酒,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美食胜过一切”嘛。在庄祖宜看来,只有重金属含量可能会超标的深海鱼要在怀孕时加以避免,其他的都不用忌讳。
或许正是这样的“言传身教”,还在襁褓中的小述海就胃口奇佳,小小年纪就对各种美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什么都乐意尝试一番。庄祖宜举例说:“像著名的上海小馄饨,一般大人能吃十多个,还在牙牙学语的述海却能吞下16个!”不仅如此,一岁多的述海还能一口气吃下好几只大闸蟹,无论川味海味,还真的来者不拒。庄祖宜说:“我先生跟我爸爸喜欢喝啤酒,有一次看述海很感兴趣,就故意让他抿了些啤酒,没想到他不但不退缩还很爱喝。直到他抿了十几口、小脸开始泛红,才不敢再让他喝了!”
从出生到6岁,庄祖宜都是由保姆张妈妈照顾,也因此对张妈妈的拿手好菜“芹菜牛肉丝”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还专门写文怀念过这道童年的美味。有了述海之后,庄祖宜特意带着儿子去看望了张妈妈,又吃到了当年最爱的“芹菜牛肉丝”。最让她惊喜的是,面对满满一桌菜肴,小述海偏偏就对这道菜情有独钟,埋着头拼命往嘴里塞。两代人之间仿佛是注定的美食偏好,正呼应了其中的亲情与缘分。
身为全职妈妈,庄祖宜在做好自己的“美食工作”之外,总会没法让家庭生活更丰富多彩。在老二还没出生前,她和丈夫曾带着大儿子到法国南部租下一幢老式的石头房子,过了一段时日的乡居生活。“我每天都会早早起床、打扫屋子,再去附近的菜市场买最新鲜美味的食材,尝试烹饪出各种有趣的美食。虽然还是很忙,但却无比快乐。”天气好的时候,他们全家会带着满满一篮子食物去山清水秀的地方野餐,或是干脆坐在院子里一边听着悦耳的鸟叫,一边大快朵颐。
“有了孩子以后,对于美食和玩乐的定义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庄祖宜笑言,她的话语里充满了骄傲、满足和欣慰。
7件孩子教我的事
1 学会放下身段,为孩子操心吃喝拉撒所有的琐事,什么都愿意为他们付出。
2 体谅到了天下父母心。
3 顺其自然很重要,孩子想走路了没必要强迫他在地上爬。孩子嘴馋想吃别的美食,也没有必要为了营养只给奶粉。
4 规矩纪律很重要,但要遵从自然规律。
5 对世界和未来有了不一样的关心,想要努力给下一代营造更好的未来生存空间。
6 尽自己的力量变得不那么自私。
7 看战争新闻,会站在一个丧子之痛的母亲的立场上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