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辅导是辅导员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而职业生涯规划是发展辅导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在发展辅导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面临四个课题,即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了解学生、引导学生。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8-0070-02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为此,辅导员必须掌握心理咨询和发展辅导两项基本技能,其中心理咨询侧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性保障,而发展辅导侧重大学生顺利成才的目的性保障。发展辅导是辅导员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辅导员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过程。其中,职业生涯规划是发展辅导的重要内容。成功的发展辅导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更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索。辅导员在发展辅导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面临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了解学生、引导学生的重大课题。
一、认识自我是辅导员的首要课题
辅导员必须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孔子结合自身实际谈到过职业生涯发展历程的问题,他说:“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舒伯认为人的生涯发展会伴随着年龄的成长而递进,可划分为成长阶段(出生~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5岁)、衰退阶段(65岁以后),每个年龄阶段各有其生涯发展的任务。同时,他还结合角色理论把人生发展分为三个层面:时间层面(年龄历程)、广度层面(多种角色)、深度层面(投入程度)。尽管他们所处时代不同,国别各异,但是观点不谋而合,说明职业生涯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辅导员应该思考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定位。尽管在辅导员职业发展方面提出了“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方向,但是大部分辅导员可能都要面对这样的事实:辅导员工作的流动性很大,多数人都要面临重新选择工作岗位的问题。这种“专家化”与“过渡性”之间的矛盾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辅导员的定位问题。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双重身份多数被理解为介于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四不像”,职业的认同感较低。要解决专业化的问题,必须着眼于辅导员素质的提高,关键是要实现教师角色的回归和管理角色的转变。同时,也应该看到多数辅导员有年龄方面的优势,重新选择工作岗位也是一种正常现象。有人形象地把辅导员的出路归结为三种:红道(从政)、黄道(经商)、黑道(科研),这几种道路的选择必须以正确的自我认识为前提,即对于自身人格类型的判断。尽量做到个人特质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在此基础上,按照择世所需、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人所利的原则做出职业选择。
二、发展自我是辅导员的成长阶梯
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所以,辅导员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增强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力。在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的途径上,现代成功学有“读好书、见世面、交高人”的命题。有人还将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了拓展,指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马上起步”。这些看似平凡的话语其实凝结着深刻的发展道理。可以说,读书、做事、交友都是促进个人发展的有效途径,一个都不能少。
开卷要为破卷。“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天“读书”这个词有时也作为上学的代名词,可以说读书对于个人的成长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传媒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学习条件,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忽视讀书的问题。对于辅导员来说,应该有三种读书的意识和态度:其一是读好书,即经典之书;其二是会读书,即将书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其三是好读书,即养成按计划读书的习惯。敬事能长本事。工作是锻炼的机会,也是成长的平台。对待工作的态度有“敬事”和“应事”之别。“应事”是被动的态度,消极应付,只讲形式不图效果;“敬事”是主动的态度,自我施压,既讲方式又求实效。如果能以“工作学习化、学习问题化、问题研究化、研究课题化、课题成果化”的态度来对待工作,最后受益的肯定是自己。爱才就能成才。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际交往中应该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识人所长”,因为只有“识人所长”,才能“取人所长”;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无知,才能弥补缺点、减少无知。我们不妨从尊重领导和同事做起,从认真参加每一次会议做起,从积极参加每一次讲座做起。起步就是进步。时间管理是关系个人成长的最现实和直接的问题。在时间管理中,有两个原则:一个是“二八定律”,一个人的工作,80%的价值来自20%的内容,工作效率高的人总是集中精力在那些少数而重要的事情上面,而工作效率低的人把自己精力耗在大多数容易做的不相干的事情上,对于重要的事情却总是拖延而不去做它;一个是“四象限原则”,所有的活动都可以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分类,高效时间管理法的核心是先轻重、后缓急,对于重要又急迫的事情要马上去做,对于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要主动按时去做,对于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可以委托别人做,对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完全可以不做。
三、了解学生是辅导员的从业资格
辅导员工作的任务主要是“长善救失”,只有“知其心”,然后才能“救其失”。与中小学生一样,大学生发展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普遍的问题。辅导员必须了解这些相对普遍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一,应当了解总体特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信赖党的领导,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然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表现为:自我实现意识强,社会责任感弱;竞争意识强,受挫能力弱;个体特征强,感恩观念弱;知识面广,辨别能力弱;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第二,应当认识阶段差异。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他们在不同年级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有所不同。大一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适应问题;大二学生在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以后,人际交往问题成为其主要问题;经济问题和学业问题是大三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四学生则主要面临考研和就业问题。第三,应当重视个体差异。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成长环境的不同,导致大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风格差异、性别差异、成就动机差异等方面。辅导员必须关注这些个体差异,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四、引导学生是辅导员的工作价值
投身第一课堂,传授系统知识。一直以来,辅导员的教师称谓是一种“赐予型”或“荣誉型”的,而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大多数辅导员不具备大学教师的门槛条件,也不承担教学任务,导致其教师角色的名不副实。所以要实现“名誉性”教师向“实质性”教师的转变,结合工作职责,必须倡导辅导员“上讲台”,承担思想政治理论、心理健康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主导第二课堂,提高综合素质。辅导员在“第二课堂”即举办学生活动方面大有可为。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工作的切入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抓好团学组织建设和学生干部培训,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二是利用好现有的几个重要的工作平台,如时势论坛活动、学术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将这些活动办好办实,拓展广度,挖掘深度,不断创新。
做好深度辅导,找准发展定位。深度辅导作为对辅导员工作的一项要求,是实现辅导员角色回归和价值体现的重要措施。深度辅导工作的真正落实,能够消除人们对于辅导员角色定位认识还存在的误区,如有人认为辅导员是“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有人认为辅导员是特警“110”、消防“119”、救护“120”,哪里的学生出了事哪里抓,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员要能够真正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不留工作死角,消除工作隐患,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和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王芹.80、90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8-0070-02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为此,辅导员必须掌握心理咨询和发展辅导两项基本技能,其中心理咨询侧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性保障,而发展辅导侧重大学生顺利成才的目的性保障。发展辅导是辅导员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辅导员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过程。其中,职业生涯规划是发展辅导的重要内容。成功的发展辅导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更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索。辅导员在发展辅导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面临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了解学生、引导学生的重大课题。
一、认识自我是辅导员的首要课题
辅导员必须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孔子结合自身实际谈到过职业生涯发展历程的问题,他说:“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舒伯认为人的生涯发展会伴随着年龄的成长而递进,可划分为成长阶段(出生~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5岁)、衰退阶段(65岁以后),每个年龄阶段各有其生涯发展的任务。同时,他还结合角色理论把人生发展分为三个层面:时间层面(年龄历程)、广度层面(多种角色)、深度层面(投入程度)。尽管他们所处时代不同,国别各异,但是观点不谋而合,说明职业生涯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辅导员应该思考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定位。尽管在辅导员职业发展方面提出了“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方向,但是大部分辅导员可能都要面对这样的事实:辅导员工作的流动性很大,多数人都要面临重新选择工作岗位的问题。这种“专家化”与“过渡性”之间的矛盾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辅导员的定位问题。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双重身份多数被理解为介于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四不像”,职业的认同感较低。要解决专业化的问题,必须着眼于辅导员素质的提高,关键是要实现教师角色的回归和管理角色的转变。同时,也应该看到多数辅导员有年龄方面的优势,重新选择工作岗位也是一种正常现象。有人形象地把辅导员的出路归结为三种:红道(从政)、黄道(经商)、黑道(科研),这几种道路的选择必须以正确的自我认识为前提,即对于自身人格类型的判断。尽量做到个人特质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在此基础上,按照择世所需、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人所利的原则做出职业选择。
二、发展自我是辅导员的成长阶梯
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所以,辅导员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增强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力。在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的途径上,现代成功学有“读好书、见世面、交高人”的命题。有人还将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了拓展,指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马上起步”。这些看似平凡的话语其实凝结着深刻的发展道理。可以说,读书、做事、交友都是促进个人发展的有效途径,一个都不能少。
开卷要为破卷。“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天“读书”这个词有时也作为上学的代名词,可以说读书对于个人的成长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传媒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学习条件,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忽视讀书的问题。对于辅导员来说,应该有三种读书的意识和态度:其一是读好书,即经典之书;其二是会读书,即将书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其三是好读书,即养成按计划读书的习惯。敬事能长本事。工作是锻炼的机会,也是成长的平台。对待工作的态度有“敬事”和“应事”之别。“应事”是被动的态度,消极应付,只讲形式不图效果;“敬事”是主动的态度,自我施压,既讲方式又求实效。如果能以“工作学习化、学习问题化、问题研究化、研究课题化、课题成果化”的态度来对待工作,最后受益的肯定是自己。爱才就能成才。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际交往中应该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识人所长”,因为只有“识人所长”,才能“取人所长”;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无知,才能弥补缺点、减少无知。我们不妨从尊重领导和同事做起,从认真参加每一次会议做起,从积极参加每一次讲座做起。起步就是进步。时间管理是关系个人成长的最现实和直接的问题。在时间管理中,有两个原则:一个是“二八定律”,一个人的工作,80%的价值来自20%的内容,工作效率高的人总是集中精力在那些少数而重要的事情上面,而工作效率低的人把自己精力耗在大多数容易做的不相干的事情上,对于重要的事情却总是拖延而不去做它;一个是“四象限原则”,所有的活动都可以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分类,高效时间管理法的核心是先轻重、后缓急,对于重要又急迫的事情要马上去做,对于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要主动按时去做,对于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可以委托别人做,对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完全可以不做。
三、了解学生是辅导员的从业资格
辅导员工作的任务主要是“长善救失”,只有“知其心”,然后才能“救其失”。与中小学生一样,大学生发展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普遍的问题。辅导员必须了解这些相对普遍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一,应当了解总体特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信赖党的领导,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然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表现为:自我实现意识强,社会责任感弱;竞争意识强,受挫能力弱;个体特征强,感恩观念弱;知识面广,辨别能力弱;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第二,应当认识阶段差异。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他们在不同年级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有所不同。大一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适应问题;大二学生在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以后,人际交往问题成为其主要问题;经济问题和学业问题是大三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四学生则主要面临考研和就业问题。第三,应当重视个体差异。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成长环境的不同,导致大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风格差异、性别差异、成就动机差异等方面。辅导员必须关注这些个体差异,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四、引导学生是辅导员的工作价值
投身第一课堂,传授系统知识。一直以来,辅导员的教师称谓是一种“赐予型”或“荣誉型”的,而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大多数辅导员不具备大学教师的门槛条件,也不承担教学任务,导致其教师角色的名不副实。所以要实现“名誉性”教师向“实质性”教师的转变,结合工作职责,必须倡导辅导员“上讲台”,承担思想政治理论、心理健康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主导第二课堂,提高综合素质。辅导员在“第二课堂”即举办学生活动方面大有可为。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工作的切入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抓好团学组织建设和学生干部培训,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二是利用好现有的几个重要的工作平台,如时势论坛活动、学术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将这些活动办好办实,拓展广度,挖掘深度,不断创新。
做好深度辅导,找准发展定位。深度辅导作为对辅导员工作的一项要求,是实现辅导员角色回归和价值体现的重要措施。深度辅导工作的真正落实,能够消除人们对于辅导员角色定位认识还存在的误区,如有人认为辅导员是“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有人认为辅导员是特警“110”、消防“119”、救护“120”,哪里的学生出了事哪里抓,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员要能够真正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不留工作死角,消除工作隐患,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和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王芹.80、90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