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要说“死”
  埋葬死人的习俗可追溯到35万年以前。(要证据吗?)西班牙北部城市阿塔布尔卡一处深45英尺的坑里出土的27具海德堡人化石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这些化石,可能是尼安得特尔人以及现代人的祖先。
  人们(全世界的)都忌讳说“死”,所以关于死,出现了许许多多个“别称”,据统计,仅在英语里,便有至少200种“死”的委婉说法,包括:
  “to be in Abraham's bosom.”(——在亚伯拉罕的怀抱里,即“幸福地长眠”……)
  “just add maggots.”(——不过多了点儿蛆,多么悲观和恶心的说法啊……)
  “sleep with the Tribbles.”(——与干纸机同眠。)
  自从1951年以来,没有一个美国人是老死的。(“寿终正寝”可不容易……)
  也是在1951年,美国政府取消了死亡证明书分类。
  在美国,有80%的人死在医院里。
  在美国(是的,还是在美国,你不耐烦了吗?)纽约市,自杀的比被杀的人还要多。
  死了又能怎么样?
  事实上,所有的死亡都是缺氧引起的。缺氧会导致肌肉痉挛或“痛苦的状态”。(“疾病”是不会杀人的,它只是导致人“缺氧”,然后,人死了……)
  在死亡3天后,从前用来消化食物的酶会开始吃掉你。破裂的细胞变成内脏中活细菌的食物,释放出足够的有毒气体,造成尸体浮肿…… (为此,美国每年要把827060加仑的防腐流质——甲醛、甲醇和乙醇——沉积到墓地的土壤中。)
  在瑞典,一家公司(Promessa)在液化氮中冻干尸体,再用高频率振动将尸体磨成粉末,然后把粉末密封在一口玉米淀粉棺材里,他们宣称用这种“生态埋葬法”处理后的尸体会在6个月到12个月内开始分解腐烂。(粉末?!应该很疼吧……)
  在印度,索罗亚斯德教会让秃鹰来啄食死人的尸体(这并不新奇,我国西藏也是这样) 。
  在马达加斯加岛,人们会挖出亲人的尸骨,在“翻尸换衣仪式”(Famadihana)上对全村进行展示。展示结束,人们再用新的麻布包裹起来后重新埋葬。
  至于旧的裹尸布,他们给新婚、没有小孩的夫妇用来铺在婚床上(这可真是个……奇怪……的习俗)。
  19世纪的埃及,在拓展一条铁路期间,建筑公司挖出了大量的木乃伊用作火车头燃料。
  维多利亚女王坚持要与已去世多年的丈夫艾伯特王子的浴衣和一块他的石膏手模型合葬。
  对胚胎发育期间要形成的器官来说,一些细胞必定会“自行死亡”。如果没有这种有计划的细胞死亡,我们生下来都会有带蹼的脚。(像鸭子一样?游泳冠军?)
  在19世纪的欧洲,有大量证据表明,当时有活人被错误地宣布死亡,当值班人员等候尸体腐烂迹象时,那些停放在太平间里的尸体只是处于昏厥状态。(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据估计,自从有人类以来,死亡总人数已达1000亿。(!……)
  灵魂21克?
  1907年,马萨诸塞州一位医生做了一项试验——在一张特制的临死所卧之床上进行的试验,其结果证明:人死后体重减轻了21克。
  从那以后,这一发现被广泛认定为事实。
  其实,那是错的!
  
  摘自《DISCOVER》
  主持·编译/乃清
其他文献
那一年,我在一家寻呼台做话务员。冬天的夜晚格外冷,我一个人坐在机房里值夜班,我甚至可以感觉到空调在这飘着雪花的夜晚,也显得有些吃力地轰轰响着。夜晚的传呼电话不是很多,我静静地坐在电话旁边等待着。  忽然显示灯亮了,我快速地接起了电话。一个中年妇人的声音,她在电话那头急促地说:“帮我呼一下77628,你只发555就行了。”我一听连忙在电话里解释说:“您需要留下电话号码,以方便机主回电,这样只发一串数
期刊
唯起居饮食日顺其常,福莫大焉。——《乐善乐》    不到而立之年,他执掌东北军政大权,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  发动“西安事变”,他左右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36岁时被非法囚禁,关了54年,他由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九旬老翁,由年轻有为的少帅变成了阶下囚。  他的一生,既经历过“烈火烹油,鲜花鼎盛”的繁华场面,也饱尝了“铁窗孤月,寂寞流水”的晦暗境遇。  被囚禁的最初,年轻的他接受不了现实,
期刊
挂历和讨债本  “周一,交数学练习题;周二,写班级周记;周三……”Sunny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在挂历上面做记录。  知道先生看见后,说:“你在挂历上做周计划吗?”  Sunny说:“是啊,这样每天上学之前,我就可以方便地看到每天要做什么了。我又开发了挂历的一项新功能,哈哈。”  “在你之前,早就有人使用过这项功能了,只是他们用来记账,而不是记事。”  “是吗?快给我讲讲。”Sunny来了兴趣。  
期刊
约翰送走客户后,便匆匆驱车离开公司,去到那个他精心经营了九年的免费午餐店。九年间,每逢中午时分,他都会放下繁重的公司事务,亲自为顾客服务。据洛杉矶一家媒体报道,约翰这九年间免费为他人供应午餐,大约花销了800多万美元。这个被人们称作商界精英的男人为什么会有此举?  约翰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市民,他的一生并没有给约翰带来值得炫耀的财富和资本,然而,约翰在商界的出类拔萃却缘于深沉的父爱,父亲的诚实和
期刊
随着“蝴蝶情人”意大利名模布吕尼与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恋情浮出水面,她一下子成为关注的焦点。人们在搜罗她的家事时,却发现了她身边两个男人的默默温情。    2008年,50出头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一张新年生活照。  休闲夹克,牛仔裤,肩上高高地坐着一个男孩。  萨科齐双手紧紧地握着男孩垂落在自己前胸和两肋的双腿。  萨科齐的右侧是一位成熟美女。  墨镜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掩盖”着他们。  但他们的“密语”
期刊
“4”,一个普普通通的阿拉伯数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竟然也成了“倒霉的大叔”。“4”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地域有东、西、南、北四方;时间上一月有4周,一时分4刻。古往今来,我们的许多事物常用“4”来概括。如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笔、墨、纸、砚称作文房四宝;礼、义、廉、耻称为治国四纲;诗、书、礼、乐称为教育四术;平、上、去、入称为汉语字音四声;真、草、隶、篆称为汉字
期刊
夜里九点半,她走进厨房,打算给自己煮些馄饨当夜宵。她从冰箱里取出馄饨,忽然,厨房天花板上的电灯泡坏了。她取来一个新灯泡,搬来一把餐椅,为了稳妥,再把一只小凳放在餐椅旁边,但厨房显得非常晦暗,她先踩小凳,再登上餐椅,小心翼翼地使劲伸臂,指尖才勉强够到那只坏了的灯泡。  她到灯光明亮的厅里,去给物业打电话,值班的告诉她:电工都下班回家了,他记录下了她的要求,明天9点电工一上班,就会来帮助她。她说,其实
期刊
2008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已经落幕,然而胶片上的精彩影像和编剧们头脑里的狂想曲还在继续。科技的幻想照进现实,让我们看看下面哪些新鲜的想法已经实现了。    哈佛大学:傻子伊凡的飞毯  在俄罗斯的电影中,巴巴·亚加送给傻子伊凡一个飞毯;在马克·吐温的《斯托姆菲尔德船长漫游天国记》中,毯子再一次成为最舒服便捷的交通工具。现在,这张“魔毯”飞到了现实生活中。哈佛大学的拉克丝铭亚南·马哈德温教授成功展示了
期刊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头一排”。他不但自身有雄才大略开创贞观之治,还有里里外外的“人和”——朝堂上,有魏征那样的直臣;后宫,有文德皇后那样的“贤内助”。可惜,仔细检点唐太宗身上的“三大败笔”,发现他绝不是一位称职的好父亲。《旧唐书》谈及太宗诸子,惋惜地感叹:“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看来,就算是唐太宗这样的千古名君,也无法化解此类悲剧。    溺爱太子,铸成大
期刊
◆电视对健康的最恐怖之处是什么?  除了降低视力和紫外线辐射外,坐得离电视太近并没有危害,真正的危害是导致懒惰的生活方式。  在过去20年中,英国儿童的肥胖率增长了2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电视有关。英国3~9岁的儿童平均每星期看电视14个小时,而花在体育运动和室外活动的时间只有1个小时多一点儿。《儿科学》杂志2004年所做的一项调查得出结论,每天看电视时间达到2~3个小时的儿童患注意力缺乏紊乱症(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