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若干思考讨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wish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初中语文教学效果高低与否的最佳方式。同时作文是培养学生信息搜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情感流露的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初中学生作文的指导就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但同时作文又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都会谈作文色变,教师也没有较为有效的办法来加强和优化作文教学。在新时期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着重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强化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效果进行相应的探究,通过教师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地优化教学方式,通过有效的作文指导来强化初中学生的作文效果,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教学效果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初中语文课程的建立要时刻以科学主义为核心,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功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增强学生的语文作文感受力和想象能力,建立学生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语文教学并非是一门单一的基础性学科,更多的是链接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灵魂构造,通过作文更能够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核心关键,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当前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探究的问题之一。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在初中的作文中,人和事物构成作文的重要的两大元素,让学生描述一件事情以及写一个人成为当前初中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但是,如果学生在写作之前没有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和观察,就很难客观、准确、真实地对人和事物进行描述,从而导致初中作文失真。比如让学生写一个人。很多学生都会写“我的妈妈”或者是“我的爸爸”,就这两个写作点来说,还是非常好的,但是写作内容却有很多雷同之处。如很多描述“我的妈妈”的文章,都会写妈妈是怎样的爱我,“我生病了,媽妈大半夜也会背着我去看医生”[1]。这样的描述就是缺乏学生对自身身边的人和事的客观的观察导致的,从而让学生的作文变得刻板和套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描述,比如观察身边的同学或是同桌,对他们的外貌特征进行描述,经常会有那些表情和动作令人印象深刻。或者班级中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进行记录,加上自己的思想感情完整地将活动记录下来,发表自己的感受。在学生不断的观察和学习中,逐渐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这些对学生今后的作文都有重要作用。
  二、小处着手,为作文做铺垫
  其实,对作文的细心描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学生细心、用心的考验,包括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观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捕捉一些细节,并且能够在细节中得到、学到一些知识。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让学生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观察到的东西进行记录和整理,通过书写的方式表达出来,就会很好地体现出学生写作过程中细节描写。比如在进行春游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蚂蚁进行仔细地观察,通过对蚂蚁之间的交流方式以及搬运食物的方式进行观察,将自己的感受进行描写。再比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秋游,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游历过程当中发生的细微事件或者是有趣的小事情,进行记录和描写,通过对学生游玩过程中的细节记录,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细节的处理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作文的时候,让作文更加真实,更加传神,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2]。
  三、立足于教材,挖掘作文元素
  首先在课文中提取作文元素。教材中的课文中有很多适用于初中生作文的元素,值得学生进行深入地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探究和有意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索,在课文中提取作文元素。比如在教学《美好的冬天》这一组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对其中的一篇文章《济南的冬天》进行作文教学,通过课文中作者对冬天的描写,让学生掌握一些描写雪的句子和词语。同时,通过对其它课文的讲解,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冬天中的各种元素,包括“雪、情感”等等,这些都是较为有用的作文环境,对学生今后在作文中环境的描述会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其次,善于阅读。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信息输出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课文时,教师要给学生制定相应的阅读目标。比如摘抄优美的语句并背诵,如描写人物外貌、心理活动、景色等句子,让学生的作文素材逐渐得到有效积累。其次,要善于划分文章的段落。划分文章的段落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这对学生在写作中对自己文章的结构分层优化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在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一内容时,就要让学生弄明白这篇文章是“总-分-总”的写作结构,进而讲解这种结构对文章的好处。通过学生的了解,让学生在作文中更好地实现材料的组织和优化作文的结构,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
  结语: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因此,相关教学工作者应该加强对作文的教学,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着作文指导,从而优化初中作文指导效果,提升作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曲明晶.翻转课堂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2]陈晨.基于读写结合理论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湖北省监利县第一初级中学433300)
其他文献
摘要:从微课的设计、制作、运用到参赛,介绍微课在英语课内外的显著作用,它进一步优化教学,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  关键词:微课优化课堂促进教学  近年来,“微理念”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倍受关注。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制作微课并运用于教学之中,研究微课的设计技术,并推动更多的学科教师广为了解和掌握,将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2-0115  一、教學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是一种教学法。它包括三个主要环节:1.“先学”,即学生看书(读书)、检测;2.“后教”,即学生更正、学生讨论、最后教师点拨;3.“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有一个辅助环节(1分
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与时俱进、兴利除弊、继承创新;应研究新高考阅读考查点,根据文体特点并围绕教学重难点教学,切实优化阅读教学方法,认真做好阅读教学反思。   关键词:新高考;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9-0089  为了深入准确了解新高考背景下广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诊断问题,寻找原因,精准
摘要:立意肤浅,思维混乱一直是影响学生作文水平提升的痼疾。学生在习作中,经常不仔细审材料,没有多进行思考或者思考只停留在人云亦云的肤浅共识上。语言的表达没有说服力,打动不了阅卷人。面对此情况,笔者认为在备考过程中,作文教学应通过分析学生习作中的典型语言现象,帮助学生发现语言规律,提升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敏锐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思维能力;积累;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
摘要:人物形形色色、大同小異,写作时怎样将笔下的人物写得生动具体、有感染力?这就要抓住人物特点来写。只有抓住人物特点才能展现人物灵魂,方可写出具体可感、与众不同的人物。对于人物的描写,要抓住所要表现的人物内在精神,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各个方面综合描绘。周围人的反应、环境描写也可以从侧面烘托人物的形象。  关键词:人物描写;外貌特征;典型事例;细节描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
摘要:思维品质是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目的地获取信息、预测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而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阅读教学高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
摘要: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对于学习外语同样也有道理。英语教学有它自身固有的特点,语感便是英语教学的支点。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听别人说话抓得住要领,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出来就是外语学习的高效率。所以,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感培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教学创新力度不断的强化,基于视频为核心的并对教师在课内外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实施的精彩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微课形成的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微课的运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就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其的运用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微课;实践运用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其目的主要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
摘要:当前我国中职教育趋向于专业化方向,此类方向中服装设计毫无疑问是一个有较强专业性及较好就业前景的专业。因此,选择此方向的学生数目也在逐年增加。该专业除了要有必要的美术专业知识及绘图技能外,灵感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试图探讨灵感在中职学生服装设计方向的发展方面重要性。  关键词:灵感;服装设计;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
摘要: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华文化之所以根深叶茂、生生不息,就在于她源远流长、前后相接、一脉相承。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过的文化,但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却呈现出一种不断下移的趋势。   关键词:中国文化;过程;下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111  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下移的第一个关键时期   夏商周三代,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