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区域差异与发展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地理现象,剖析空间差异及其时空格局是地理学核心研究主题之一.为揭示青海省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演变特征,采用重心及空间耦合分析模型,计算青海省1990~2020年的GDP、人口和粮食重心,定量揭示三组重心的空间动态演变过程,并分析其驱动因子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三组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东北部,表明青海省东北部的河湟谷地是全省精华所在,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②在研究时段内,青海省经济重心呈东-西向移动,移动幅度较大;人口重心整体向西
【机 构】
: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宁810008;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8;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差异与发展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地理现象,剖析空间差异及其时空格局是地理学核心研究主题之一.为揭示青海省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演变特征,采用重心及空间耦合分析模型,计算青海省1990~2020年的GDP、人口和粮食重心,定量揭示三组重心的空间动态演变过程,并分析其驱动因子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三组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东北部,表明青海省东北部的河湟谷地是全省精华所在,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②在研究时段内,青海省经济重心呈东-西向移动,移动幅度较大;人口重心整体向西南移动,移动幅度较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粮食重心呈东南-西北向移动,重心跳动幅度最大,规律性不明显;③经济-粮食重心耦合性较低,经济-人口重心具有空间耦合性,粮食-人口重心具有高度耦合性.研究将重心与青海省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粮食生产等要素结合,有助于揭示青海省相关要素的空间差异,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是国民进行信息交流的工具,也是国民与国家的情感联系纽带,因此,学习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文章依据依恋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会产生四种依恋类型,即功能依恋、文化依恋、情感依恋和价值依恋.
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留学生管理、服务支持等方面均缺乏有效的实践指导.以来华留学生的留学需求为导向,提出构建“四位一体、三证融合”的教学—服务—管理三螺旋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大改善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建议:一是满足留学生需求,提供精准服务;二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教育特色;三是教学、服务和管理三大体系互为助力,建立一体化工作机制的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成建制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提供实践指导.
既有的留守儿童研究缺乏童年期留守经历如何影响成年后社会融合的探讨,而关于外来工社会融合的研究,则缺乏从生命历程视角对留守经历这一童年成长轨迹的关注.文章基于2385名新生代外来工的调查数据,从经济融合、社会适应及心理融合这三个维度分析了留守经历对社会融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留守经历对经济融合有双向作用、对心理融合也有显著影响、对社会适应则无显著效应.此外,不同时段的留守经历对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产生了差异化影响,青春期阶段的留守经历对经济融合有消极效应,但青春期前的留守反而因父辈外出的经济效应占优
社区是培养和检验新时代劳动者职业力和生活力的重要场地.走向社区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解决当前资源有限、教育载体单一、体验度不足等问题的必然要求;而社区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多样化的职业劳动体验机会以及自身发展需求让社区参与劳动教育成为可能.职业院校要通过构建分段式的社区劳动教育体系、设置以社区生活力为主导的劳动教育课程、搭建与社区合作的实训实践基地、结合社区服务项目开展多样化劳动教育以及借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链接社区各类资源等路径更好地促进劳动教育社区化.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的质量高低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前景,主要通过文献计量法来分析年度发文数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期刊来源,通过机构和作者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核心机构、作者及其合作关系,通过高频关键词表、共现知识图谱和聚类知识图谱分析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分析研究热点的演变.目的在于把握“双师型”教师研究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过程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提高社区治理效能,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有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长期以来,成都市坚持将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相结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多元力量协同治理,持续创新社区治理方式.近年来,成都市更是把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着力点,主动谋篇布局,积极探索实践路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丰富了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2017年成都发布“三步走”战略,提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的目标,这迅速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从世界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出发,构建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中国十大城市的定量比较研究,就成都建设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现实水平进行分析和研判.研究发现,成都在全球连通性、社会治理能力、历史文化底蕴等方面已经显现出世界城市的雏形,但在经济集聚程度、资源组织配置功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最后,在借鉴先进城市相关经验的基
扩招在为高职院校带来更多生源的同时,使得高职院校面临着量与质、供与需、教与学、差异与融合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实现有质量的扩招,高职院校需要激发创新活力,创新自我和创新课堂、创新需求和创新就业、创新方法和技术、创造具有新功能的产品和创新评价、创新概念和创新表达方式,探索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驱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军行业,高新技术企业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带动经济的变革和转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发展激励,关系到企业研发活动的连续性与持续性.通过研究研发人员的特点及其需求影响因素,以高新技术企业K公司为例,基于PDCA循环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进行改进,以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等四个阶段工作状态下形成支点,提高激励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近郊乡村游成为游客出行首选.游客期望通过旅游放松身心、康养健体的愿望愈发强烈.武汉市近郊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康养旅游条件良好.对乡村旅游与乡村康养旅游之间的联系进行概念辨析,分析重大疫情背景下乡村康养旅游的发展机遇,并重点提出武汉市近郊乡村康养旅游的行动对策:摸排乡村康养资源,做好顶层设计规划;提档乡村旅游基础、公共设施,营造卫生、安全、健康的环境;提炼康养主题路线,设计多样化康养项目;培训乡村康养人才,并积极储备后续力量;智慧赋能乡村旅游,同时启动IP植入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