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学俭的《搜索》命题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u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在宁夏镇北堡文化节上,一件跨越两条街道的装置作品《搜索》极大震撼了现场参观者的眼球,成片的古代箭支象流星或麻雀一样横向由一条街道飞跃屋脊到达另一条街区的上空,密密麻麻,铺天盖地呼啸而过掠过行人的头顶,给现场参观的人们带来无比的惊觫感,好似回到了悠长的历史长廊那短兵相接、拼杀恶斗的古代战场。
  这件作品是艺术家班学俭为本届艺术节特别创作的,他采用了古代冷兵器最为典型的代表——箭为创作材料,将上千支箭支悬挂在天空中,横向穿过两个街区,形成箭雨一样的方阵。动感十足,给人以穿越时光隧道、跨越历史脉络的恍惚眩晕感觉,作品试图打破时间的历史的记忆,实现一个历史与现实的互换和间离效果。
  谈到这件作品的创作初衷,虽已时隔多日,班学俭依然兴致勃勃;选择大家熟知的古代的箭支作为创作材料是我基于这个作品呈现的地点和位置来考虑的,大家知道,宁夏这个地方自古就是边远荒凉的地方,远离发达热闹的都市。古代战事连绵不断,又是古代西夏王国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沧桑、悲情的史实和故事很多。而箭支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代表一直承载着攻击的地位和象征。往往与胜利和凯旋等意义有紧密关联的。我把他们重新制作一千多件放置在这里,试图还原历史上战争的血腥场面,以考古和追忆的方式在21世纪的现在寻找历史的脉络和古今的对比关系。从中搜索出自己的艺术创作片段和当下全球文明冲突的不同节点。
  笔者看来,这件作品突出体现为作者对文明与暴力、愚昧与先进等多对哲学范畴的思考和表达。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当文明与落后、极权与民主,前进和倒退等诸多矛盾在全球性争斗矛盾的惨烈搏杀依然存在的今天。班学俭的作品似乎给我们提供一些范例和警示。特别是在历史长河的游弋中,人类的和谐共处与交织的矛盾的缓解是我们永远要深刻探寻的母题。联想到多年来全球不同种族和宗教的冲突恐怖活动的轮番上演。班学俭的作品给我们呈现出丰繁复杂的尖锐社会矛盾和种族、宗教冲突中诸多难以调和的无解之题和困惑。
其他文献
我觉得批评家在判断艺术作品的时候他肯定会使用或者生出一些新的概念、新的词语,这是为他的理论表述所需要的。像“引用”、“挪用”这样一些概念,既有批评家个人判断的色彩,同时又有大家能够理解的内涵,而“后移”这个概念,是刘骁纯在南溪的评论中创造的。他说“‘后移’就是创造”,这让我立刻想到罗丹的“发现即创造”,那个东西摆在那儿,它就是它,你发现了怎么就是创造呢?问题就在于,别人一概熟视无睹,只有你发现了,
期刊
我们这里所讲的钱币收藏是指新中国钱币,通常可分为贵金属币、流通币、纪念币和连体钞币,以下是我自己对钱币收藏的浅显认识和体会。  一  贵金属币按材质分为金、银、铂、钯等币种。主要是金银居多,由于它是以真金白银为原料制作的,所以称之为贵金属币,也属贵族收藏。此类币价格不菲,又叫贵族收藏。贵金属币的规格、种类、材质不同,形成众多品种,中国金币总公司发行至今共有1600多个品种,究竟选择什么品种收藏好呢
期刊
“日常之线”是一个自我理解、日常的过来经验。我通过手及身体行为对线织的过程及物的幻想,线的编织一层层的叠压或是从上至下的叠加,让纸线有的是交错或垂直、有的则是侧视于你的视觉,通过这种组合,刻意从中感受那种虚实关系。 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存在的空间,而其中给我的理解是不同的心灵感受,我这种呈现,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线〞的重新认识、理解以及思考。  我按照自己的要求去编序且排序的过程,是一种对自己重新
期刊
李磊的上海工作室宽敞大气,通风良好。靠墙并排而立的一块块画布上,丙烯酸颜料表现着一幅幅抽象画作。色块、线条、油彩跃然而出,诗情雅意,运化无穷。  工作室内,梵呗《南无阿弥佗佛》(表达对阿弥陀佛的敬意)声声入耳,抚慰尘心。念诵经文是佛教净土宗的主要修行方式之一,即专心致志,反复祷念“南无阿弥佗佛”(意为众生一心仰赖阿弥陀佛,归命于无量光觉,无量寿觉)。书架围出一圈空地,用来打坐。工作室不止一处佛龛,
期刊
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发端于西方。是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加以选择、利用、改造、组合,建构起具有丰富精神文化内涵的艺术形态。具有鲜明的场地--材料--观念的逻辑关系。通过现成品的重建转达艺术家的观念阐述,其话语方式替代或弥补了传统艺术形式所无法实现的意象传递功能。其“空间”形态试图将展示现场中的观赏者转换为参与者,通过独特的
期刊
许璧翎《日常之线》系列,所采取的是一种既朴素、单纯、却又非常雅致的〝日常之线〞这样一种带有审美取向的创作方法。〝日常之线〞其日常经验是女性通过手及身体与主观意识的行为所完成对物的制造过程及物本身。  对《日常之线》而言,重要的是艺术家敢于用这样一种极其日常化的经验直接转换为艺术的表达方法。甚至,方法就是表达。更耐人寻味的是,〝日常之线〞所带来的又不只是〝日常之线〞的本身,就表达来讲,〝日常之线〞的
期刊
藏传佛教历来都是佛学研究的显题同时也是热门的社会话题,藏传佛教美术是藏传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藏传佛教研究中不可绕开的专题,但围绕藏传佛教美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唐卡和壁画上,相较之下作为藏传佛教美术重要组成部分的雕塑,因为其强烈的工艺特性,在造型美术中对其进行研究和讨论却仍尚显不够。  藏传佛教属于大乘密宗,密宗的神秘性体现在咒文、仪式以及典籍的繁复和深奥上,这对于过去文化程度不高的藏民来说殊难
期刊
严超试图对绘画的本体语言有所探索,他所思考的问题是:绘画是否还有着新的可能性?如何在绘画中激发新的触感?抽象绘画来自于对颜料本身的直接触感,充分发挥颜料本身的质地及其偶发性,但如何还有着内在的厚度?这个厚度需要个体生命感知的实现,让颜料发出诗意的优美以及精神的能量,在斑驳陆离中寻找形象的生成,在废墟中寻找事物挣扎的痕迹,或者就是借助于随意的笔触来摸索出事物的迹象,比如睡眠中的物象,从材质的材质感与
期刊
时间:2013.8.5  地点:阳明山后花园  人物:张羽、朱其、胡震、徐亮  徐亮:我从北京赶来是另带着另外的任务,想借此机会与诸位聊聊艺术,说说水墨。也不知如何说才好,总觉得今天好像水墨挺热闹的,可看来看去,真的大部分的水墨作品没有太大意思。这次在佛光缘美术馆看了张羽兄的展览,眼前一亮,很有感触、很受启发,感觉张羽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挺不容易!  张羽:谢谢徐亮老弟的肯定。其实,这种所谓的热闹
期刊
严超既不在传统的绘画领域里工作,也不在流行的当代观念艺术领域里探索,而是独辟蹊径在一个可以称作“新绘画”的领域工作。严超的绘画有明显的艺术身份,同时也有许多越界的地方,尤其是在题材上,严超将不属于绘画领域的图像转变成了绘画。与那些激进的当代艺术家将艺术转变成非艺术不同,严超将非艺术转变成艺术。在文化遗产领域里工作,让严超对中国古代建筑、城市规划、服装、以及各种民间工艺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这些领域有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