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来源 :时代商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房地产行业发展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其稳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然而,从现行情况看,我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着重要的转型期,未来发展之路十分艰难。为此,必须构建长效调控机制,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使之顺应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在城镇化、工业化推进中发挥出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社会投资渠道有限,人们喜欢购置房产、以购买房地产作为投资的观念较深。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而从政策层面看,由于一些实体经济纷纷加入到房地产投资中,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市场风险较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影响。为此,政府希望通过宏观调控,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由于房地产市场出现投资过热现象,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为了保证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中央出台了系列调控措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管控。倡导“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一总基调,控制冲动消费。房地产市场逐步降温,市场归于理性。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表现为如下现状:
  一是房地产增速进一步放缓。此轮房地产市场升温从2015年开始,在“去库存”背景下,中央加大了房地产市场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上涨很快,分别为12.85 亿平方米、15.73 亿平方米、16.9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5%、22.5%、1.7%;商品房销售收入分别为8.73 万亿元、11.76 亿元、13.37 万亿元,同比增长14.4%、34.8%、13.7%;可见,在2017年时这一增长速度最高。2018年中央调控政策出台以后,房地产增速逐步放缓,政策调控发挥了作用。
  二是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加剧。为了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中央希望各地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采取不同的调控政策,实行“一城一策”,重点是在一、二线城市加大了政策调控力度,在部分房价涨幅过快的城市实施“组合拳”,在限购、限贷,以及实施贷款加息政策,增加了购房成本,抑制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行为,消费回归理性。在政策调控下,不同城市的房地产销售区域分化明显。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房价趋稳;部分二线城市及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销售状况不容乐观,在经过了持续上涨之后房价趋于平稳,部分城市新房、二手房房价出现了下降,“投资热”逐步降温。
  三是行业发展进一步整合。在此轮房地产发展过程中,不少大型房企抓住了发展机遇,去库存效果明显,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在宏观调控背景下,不少中小型房企融资困难,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促进了房地产企业间的整合,房地产行业面临着重新洗牌,房地产业出现了强者恒强的发展格局,在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中,房地产业的竞争将由大中型房企主导,成为竞争的主体。房地产龙头企业依托其品牌效应,运用扎实有效的运营管理水平,以及对市场的灵活应对,不断调整战略布局,从而抓住发展机遇,扩大市场机会。在房地产市场调整期抓紧整合中小房地产企业,甚至实行强强联合,使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向集中化方向发展。
  二、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房地产业实际发展过程中,房地产市场面临的风险较大,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政策干预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极大。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政府为了防止房地产过热现象发生,对房地产市场保持高度重视,遵循房子的住房属性,坚决执行“房住不炒”的政策,在“稳房价、稳地价”的总基调下,房地产投资过热的现象会受到较大抑制,使房地产消费趋于理性,这对房地产业带来较大影响。一方面,政府宏观调控使房地产企业短期内无法实现快速发展,政府金融政策趋紧,房企融资难度加大,受限价所限,企业盈利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政府掌握着供地节奏,影响着企业项目开发,政府通过发展规划控制供地节奏,从而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
  二是房地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由于房地产业的特殊性、稀缺性,它不像制造产业可以无穷复制,受地域因素影响较大,由于房地产企业众多,而土地资源极为稀缺,房地产企业要发展,必须取得一定量的土地资源,用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在土地竞拍过程中,必然会有企业难以获得土地,失去开发资源,从而在竞争中被淘汰。在新时期下,由于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出于发展的需要,由非房地产企业向房地产市场涉足,房地产市场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中小房企压力加大,如果这些房企不采取有效措施,在市场竞争中将会面临出局危险。
  三是供求平衡影响导致房地产市场矛盾加剧。在“衣、食、住、行”中,住房问题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人们在各方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改善住房的需求十分强烈,这也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动力。然而,作为一项不动产,住房所需的资金量大,人们的购买力毕竟有限,房地产市场也面临着供求关系问题,经济不发展,人们的购买力不足,在住房供应增加的情况下,房地产销售将会面临困难,而不少房企“重售轻租”的观念没有转变,面对不同的市场主体尚未形成多元化的供销理念,构建多元化的供求体系,从而保证供求之间的平衡,这对房地产市场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三、我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一)坚持房子的居住属性,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
  随着人们收入不断增长,对住房需求不断升级,为此,需要房地产企业做好市场调查,主动抓住发展机遇,针对不同群体推出个性化的住房产品,不断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这就需要房地产企业对城镇化、工业化进行正确解读,深入把握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行情,从居民住房需求入手,建造差异化的住房产品,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
  (二)實行市场综合布局,完善区域性协同发展的房地产市场   未来的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的差距将逐步缩小,城市群进一步拓展,房地产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综合布局,要以区域市场为基础,在区域间进行统筹,保证房地产市场平衡发展。城市群为房地产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这就需要各级政府以及房地产企业对区域市场认真分析,从劳动力资源、交通状况、产业布局等方面入手,全面掌握区域内的房地产需求,促进区域市场协同发展。
  (三)加快行业整合,推行租住并举的运营模式
  在调控政策趋紧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发展面临极大压力,为此,需要加强行业间的整合。一方面,资金雄厚的企业可以寻求地产项目,扩大土地储备,保持长期发展;另一方面,企业间可以实现跨区域间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同时,可以转变发展理念,在调控升级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租售并举策略,缓解生存压力。
  (四)构建“地产+”发展模式,推进房地产业产品创新
  目前,房地产业供大于求现象十分明显,房地产企业面临着发展瓶颈。为此,房地产企业应当实行产业创新,以“地产+”为依托,打造独特的地产运营模式,如以旅游为依托,打造旅游小镇,满足居民的需求;如以城市地铁发展为依托,打造功能齐全的“地铁小镇”,引领居民住房消费升级,推进房地产业进一步发展。同时,可以针对特殊群体打造高品质的地产产品,满足特殊群体的住宅需求,为他们提升定制服务,推进企业长久发展。
  四、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规范供地市场,保障住房供地需求
  土地是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根据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构建完善的土地供应市场。一是要推出多元化土地供应措施,打造多元化住宅产品,满足人们多元化的住房需求。如提供养老住宅用地,大力发展养老住宅产业。还可以围绕文旅产业做文章,进行相应的土地供应政策,解决不同群体的住宅需求。二是要打通城乡土地供应限制,解决城乡购房难以对接的问题,要让农民进城,市民返乡,没有政策阻碍,使土地供应与住房保障政策更为适用。
  (二)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发展格局
  要控制城市规模,限制城镇化发展范围。为此,房地产企业应当以各区域房地产发展规划为指导,进行综合布局。在当前情况下,要对城市规模加以限制,对城市功能进行科学定位,不断优化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格局,如对大中城市要限制其扩张规模与速度,对现有房地产要提高利用效率。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把握节奏,与区域人口、资源进行充分协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完善房地產配套服务,推动区域房地产市场协同发展。
  (三)完善政策调控机制,加强房地产长效监督
  与其他产业不同,房地产业的发展周期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它受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很深。同时,也受到人们的购买能力及经济预期的影响。然而,从我国房地产政策执行情况看,带着明显的临时性、短期性特征,主要是为了防止房价暴涨、暴跌,缺少一套长效的调控监管机制。为此,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做好政策配套,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效监督,让人们保持理性,减少房地产投资获利的预期,使居住功能占主导地位,保证房地产市场长远发展。
  五、结束语
  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产业。如今,房地产业与人民群众的安居问题关系十分密切,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稳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应当完善供地政策,坚持房子的住房属性,打击住房投机行为。同时,房地产企业应当实行发展模式创新,盘活存量,加强整合,才能求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刘彦.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今日财富,2020(24): 34-35.
  [2]赵征.探析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商讯,2019(18):175.
  [3]任冠芳.当前我国房地产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8(06): 57-58.
其他文献
摘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兼顾发展和安全,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建设国防教育特色小镇是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的有力创新,能够促使区域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全民国防教育。本文以浏阳市古港镇为例,分析国防教育特色小镇建设及全民国防教育的现状和意义,研究推进全民国防教育的具体  对策。  关键词:军民融合;特色小镇;全民国防教育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探索国防治
期刊
摘要:东营市作为山东省典型的重工业城市和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工业能源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很大比重,东营区作为中心城区,对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科学的评估与比较分析,是协调能源消费与环境治理关系的前提,也是东营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能源消费与产业经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东营区;工业能源;产业结构  东营区工业能源消费量大,能源利用效率相对先进地区也比较低,工业能源大量消费引
期刊
王敏正说:“我不是来坐飞机的,我是来和大家一起修建昭通的‘飞机场’的!在昭通530万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昭通经济正在插上腾飞的翅膀。但仅仅插上翅膀是不够的,离起飞还有多远,何时起飞,取决于跑道是否完全修好。我就是在昭通经济起飞的前夜,来参加修筑经济起飞的跑道的!”    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发展找办法    昭通在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乌蒙山脉与横断山脉的交界处。  这里有多种多样的自然风光。大山包下
期刊
摘要:新时代温州人精神是支撑温州人民奋斗奋进的精神支柱,是助力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助推“两个健康先行区”的精神指引。围绕“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这一重大命题,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探索这一精神进校园、进社会、走出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时代温州人精神;时代价值;弘扬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在“敢为人先、特别能创新创业”的温州人精神的激励和指引下,创造了一条独具温州特色的发展道路。进入
期刊
摘要: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文件精神,全国各县市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各方面将当地打造为特色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从而创造农产品新供给,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开辟当地农民增收新途径。  关键词:现代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对于现代农业产业规划的研究较为缺乏。许多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如果相关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认识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促进自身管理能力提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理论,以及其与传统内部审计之间的区别进行了全面阐述,结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具体应用过程,最终提出了推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合
期刊
摘要: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在双边贸易、区域投资和国际经济贸易等方面提出了“竞争中立”的规定,其根本目的在于遏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贸易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本文探讨了竞争中立背景环境下的企业投资效应和企业贸易效应,根据引力模型对竞争中立和壁垒减少等情况下的企业投资与贸易效应进行分析,经过实证发现壁垒的减少能够提高企业的双边投资与双边贸易的效益,推动企业在双边投资与双边贸易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企
期刊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文章从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偿债资金来源、债务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完善财政体制、梳理隐性债务、加强实体经济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有一定参考性的债务风险预防和化解对策。  关键词:政府债务风险;债务偿还;财政体制  2008年世
期刊
摘要: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社会经济持续向前的保证。伴随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稳步推进,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而现代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则为大众提供了先进的医疗服务。有数据显示,现今的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7岁,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却愈加明显。对相关数据研究表明,我国老龄社会现状表现为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既存在对老年市场领域的促进与开
期刊
摘要:借鉴知名基金经理罗伯特·巴卡雷纳的选股思想,根据A股市场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优化,最终形成盈利能力(过去3年平均税前净利润率)、财务稳健性(当季负债除以股东权益)、成长性(过去5季平均税前利润成长率)、估值水平(合理股价系数)的四因子选股模型。运用该模型对A股2008-2016年共1885个交易日进行回测和业绩归因,显示出主要超额收益来自于对市值的风险暴露,在部分风险因子上暴露过大敞口,在市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