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民素质教育得到强力推进的今天,80后所带给人们的种种思考,让我们不得不反思,除却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外,学校的教育是否也存在着缺失,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已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原有的德育模式在新形势下显得僵化,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德育发展的新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新的德育覆盖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已被提到各项工作的首位,“如何更新德育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拓宽德育渠道,把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这些都成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学校要贯彻“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指导思想,首先学校领导必须具备新的德育理念。做为一校之长,应该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德育工作是学校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和保证,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规范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过去那种机械式的灌输、强制性的管理、僵化的德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学生的自觉接受,自我管理应当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分阶段分层次制定德育目标,针对德育目标制定德育计划,出台考核方案,加大考核管理力度,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这正是每一位校长应该亲力亲为的工作。
只把目光盯在教学成绩上的校长不是一位合格的好校长,在学校日常教育工作中“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仍然存在,这种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上的错位,导致了对德育工作产生一种应付心理,使德育工作处于一种被动执行状态。
二、德育网络全方位启动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作为网络核心的学校德育领导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根据上级部门的德育工作要求,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制定出长期和短期德育培养目标以及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根据计划制定考核标准,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德育计划实施到位,而不流于形式。但目前从学校德育领导机构所发挥作用上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德育计划的制定缺少长远目标和层次性,测重学生的行为管理,忽视学生的思想、心理健康培养;其次对“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制定缺乏认真研究,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不强;再次不同于教学计划,德育计划得不到严格执行,随意性很大;除此之外评价考核标准不科学,对德育计划的实施监检力度不够等等,学校德育领导机构只是作为一种形式存在,并未能真正发挥其功能。
做为学校德育网络的主要构成部分的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它即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贯彻者又是监督者,也是学生中最具核心力量的基本组织,做为它的年青领导者更应该更新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改变旧的德育模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自觉接受,创出德育工作的新路子,这对我们少先队、团组织的负责人提出更高的德育工作要求。围绕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通过德育活动这一载体,逐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目标,这是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就德育活动而言,作为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应该注重活动本身蕴涵的德育思想,避免只注重活动过程本身,忽视对学生思想的深化教育,这一活动模式我们把它概括为:引导—感受—深化,只有通过活动前的引导,活动中的感受和活动后对活动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的挖掘,学生才能从中感受到较为完整的、深刻的主题教育,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教育。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德育计划的实施要依靠这些基本力量才能真正得以完成。可以说班主任是学校中与教育对象关系最为密切的施教者,他们更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和行为习惯,也更清楚以怎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内容向受教育者施教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所以班主任应该是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参与者与实施者。今天的一代我们希望他们将来踏入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时不再有困惑、迷茫和痛苦,他们应该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能力人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而更多的是聆听和引导,是对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的培养,因此主题班队会应该成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一堂好的主题班会对学生形成的影响是深刻的,完整的,切忌把班会开成说教会,甚至占用成为补习课。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除开展生动的主题班会之外,还应该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德育网络需要全方位启动,每一名教职工都要发挥他的能动作用,有意识地把德育工作放在日常工作首位,不放过任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我们的学科教师也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所依据的力量,语文课、思品课、健康课等等所有学科教师,都要有德育首位意识,寓德于教,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把教书育人紧密联系起来,把握每一个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机会,力求渗之有效,这是新形势下对学科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三、“德育首位”与“德育认识的片面性”
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德育首位”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学校实质性的工作还是围绕“以教学为主”的形式开展的,“教学为主”的潜意识还在对“德育首位”的认识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学水平可以依据考试成绩来测量,德育质量目前缺乏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方法,所以学校德育工作平时更多地表现是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上,学校的日常量化考核检查主要是卫生、纪律与两操等,因为它们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是进行班级量化考核中的硬件,学校每天公布考核结果,每月进行评比,颁发流动红旗,于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出现以“抓卫生,抓纪律”为主要工作的片面的德育工作现象,学生日常行为处于他律而缺少自律,每一阶段所应跟进的思想、心理健康等引导和培养工作被忽视,有的即使纳入学校的德育计划但也不被执行,学生的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教育被忽视,被淡化,被片面认识。
总之,新时期德育工作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创新,拓宽德育渠道,强化德育意识,加强科學管理,走出德育新路子。
一、领导重视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学校要贯彻“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指导思想,首先学校领导必须具备新的德育理念。做为一校之长,应该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德育工作是学校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和保证,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规范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过去那种机械式的灌输、强制性的管理、僵化的德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学生的自觉接受,自我管理应当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分阶段分层次制定德育目标,针对德育目标制定德育计划,出台考核方案,加大考核管理力度,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这正是每一位校长应该亲力亲为的工作。
只把目光盯在教学成绩上的校长不是一位合格的好校长,在学校日常教育工作中“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仍然存在,这种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上的错位,导致了对德育工作产生一种应付心理,使德育工作处于一种被动执行状态。
二、德育网络全方位启动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作为网络核心的学校德育领导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根据上级部门的德育工作要求,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制定出长期和短期德育培养目标以及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根据计划制定考核标准,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德育计划实施到位,而不流于形式。但目前从学校德育领导机构所发挥作用上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德育计划的制定缺少长远目标和层次性,测重学生的行为管理,忽视学生的思想、心理健康培养;其次对“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制定缺乏认真研究,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不强;再次不同于教学计划,德育计划得不到严格执行,随意性很大;除此之外评价考核标准不科学,对德育计划的实施监检力度不够等等,学校德育领导机构只是作为一种形式存在,并未能真正发挥其功能。
做为学校德育网络的主要构成部分的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它即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贯彻者又是监督者,也是学生中最具核心力量的基本组织,做为它的年青领导者更应该更新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改变旧的德育模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自觉接受,创出德育工作的新路子,这对我们少先队、团组织的负责人提出更高的德育工作要求。围绕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通过德育活动这一载体,逐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目标,这是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就德育活动而言,作为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应该注重活动本身蕴涵的德育思想,避免只注重活动过程本身,忽视对学生思想的深化教育,这一活动模式我们把它概括为:引导—感受—深化,只有通过活动前的引导,活动中的感受和活动后对活动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的挖掘,学生才能从中感受到较为完整的、深刻的主题教育,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教育。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德育计划的实施要依靠这些基本力量才能真正得以完成。可以说班主任是学校中与教育对象关系最为密切的施教者,他们更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和行为习惯,也更清楚以怎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内容向受教育者施教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所以班主任应该是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参与者与实施者。今天的一代我们希望他们将来踏入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时不再有困惑、迷茫和痛苦,他们应该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能力人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而更多的是聆听和引导,是对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的培养,因此主题班队会应该成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一堂好的主题班会对学生形成的影响是深刻的,完整的,切忌把班会开成说教会,甚至占用成为补习课。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除开展生动的主题班会之外,还应该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德育网络需要全方位启动,每一名教职工都要发挥他的能动作用,有意识地把德育工作放在日常工作首位,不放过任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我们的学科教师也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所依据的力量,语文课、思品课、健康课等等所有学科教师,都要有德育首位意识,寓德于教,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把教书育人紧密联系起来,把握每一个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机会,力求渗之有效,这是新形势下对学科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三、“德育首位”与“德育认识的片面性”
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德育首位”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学校实质性的工作还是围绕“以教学为主”的形式开展的,“教学为主”的潜意识还在对“德育首位”的认识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学水平可以依据考试成绩来测量,德育质量目前缺乏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方法,所以学校德育工作平时更多地表现是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上,学校的日常量化考核检查主要是卫生、纪律与两操等,因为它们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是进行班级量化考核中的硬件,学校每天公布考核结果,每月进行评比,颁发流动红旗,于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出现以“抓卫生,抓纪律”为主要工作的片面的德育工作现象,学生日常行为处于他律而缺少自律,每一阶段所应跟进的思想、心理健康等引导和培养工作被忽视,有的即使纳入学校的德育计划但也不被执行,学生的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教育被忽视,被淡化,被片面认识。
总之,新时期德育工作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创新,拓宽德育渠道,强化德育意识,加强科學管理,走出德育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