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方式。特别是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师更是担心学生读不懂,就采取“教读——解词——串讲——翻译”的方法教学,这种把鲜美的食物嚼得无味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因而初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产生畏惧感,失去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饥饿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根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中明确要求:“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把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具体运用到初中文言文教学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语〉十则》是中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我们的尝试是:学生自由组合平均分成十个小组,分别就《〈论语〉十则》其中的一则进行合作探究。首先把自己不懂得的字词与句子标记出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或咨询老师等方式予以解决。各小组把自己研究学习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推荐一名发言人就自己小组的研究学习结果向全班交流展示。当小组发言人上台发言时,其他小组的同学都在认真听、记、想,目的想解决自己的疑问,或质疑、“刁难”发言人。同时发言小组更认真,目的在于补充自己遗漏或想应如何应答其他小组的质疑等。课堂效果非常好,正是因为我们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凸显了《课程标准》里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和感悟中理解文本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这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实践形式之一。在课堂上,因为是放手学生自己去研究探讨,同学们都非常投入,表现出空前的主动。对于文言文教学,有的教师课堂上总是不厌其烦地喋喋不休,多是给予。这就好像一位游泳教练在岸上把游泳的要领向学生们讲得非常透彻,并亲自下水给学生进行游泳“示范”,但不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也许学生们已经“熟识”了游泳的要领,也“看会”了教练的“示范”,但要他们真正下水时,效果却差强人意。因此,课堂教学因该着眼于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动态、开放、多元的民主环境中学习知识,增长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嚼后的“食物”失去了原汁原味,也会致使很多“微量元素”学生无法吸收到,所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品尝”原汁原味的食物,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吸收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比如说,李梅小组在给大家讲解《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张霞小组提出了文中的“说”读“yue”而不读“shuo”的问题,李寐小组答道:课下注释中有明确的答案,“说”同“悦”,张霞小组接着追问道:既然等同为什么不直接用“悦”呢?这一追问使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同学们力求寻找答案,一番讨论之后便面面相觑,期待我的回答。这就是学生的“需要”时机,于是,我及时的向同学们讲解了关于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现象,学生很快找出了文中的“女”——“汝”、“识”——“志”、“知”——“智”三个通假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身需要,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自主获得效果会更好,当然,这种开放的氛围不是放手不管学生,而是为学习创造了一种轻松的环境,让学生在交流中生疑,在互动中求知,在探究中解疑,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的互动、合作、探究和感悟。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实践证明,表扬鼓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有效武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回答正确了,得到的是表扬,学生回答错了呢,会感觉“无脸面”,甚至是讽刺,挖苦,即使是老师无意的一句话,学生有时会误认为一种“羞辱”,久而久之便失去了自信。所以表扬和鼓励,对任何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更需要。
在各小组学生背诵全文的环节,为了便于检查又节省时间,我采用的是比赛的方法。要求小组内每位学生至少背诵其中的一则,多则两则,其目的就是照顾到全体。当轮到王容小组时,其中的林某同学(当时他几乎是全班学习成绩最低的)没等组长分工,率先把课文的第一则和第二则背诵,他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另一方面是怕难堪。此时我表现出异常的惊喜,并夸奖道:“林某某真棒!”,随之全班同学给予热烈鼓掌。当时我发现该同学的脸上露出的欣喜。如果说我的这一句表扬是形式性的,但在学生本人的心目中也许就是一次成功,甚至是他走向最终成功的新起点。当然,“文言文讨论式阅读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强调基本閱读方法的自由选择和灵活多变的指导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可以采用“通读全文——初步感知——互动感悟——局部突破——鉴赏创造”的策略步骤。
(1)通览全文,初步感知。以学生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朗读、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边读边想边记,获取初步印象——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
(2)互动感悟。把阅读所得以及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在课前或课始向大家宣示,师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要能通过复读印证别人的见解,完善自己的认识,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
(3)局部突破。教师总结学生的感受后,针对学生异议或重难点,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进行引导分析,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这既是阅读技巧的指导,又是阅读能力的练兵。
(4)鉴赏创造。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而且还应该学习文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及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总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地,新时代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感悟,相信“如果把学生思维力和创造力,放在多大的空间里,学生就会有多大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老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语文课堂中不设禁区,为他们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当然,对文言文的教学,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进行科学、人文、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我们最坚实的步伐。
《〈论语〉十则》是中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我们的尝试是:学生自由组合平均分成十个小组,分别就《〈论语〉十则》其中的一则进行合作探究。首先把自己不懂得的字词与句子标记出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或咨询老师等方式予以解决。各小组把自己研究学习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推荐一名发言人就自己小组的研究学习结果向全班交流展示。当小组发言人上台发言时,其他小组的同学都在认真听、记、想,目的想解决自己的疑问,或质疑、“刁难”发言人。同时发言小组更认真,目的在于补充自己遗漏或想应如何应答其他小组的质疑等。课堂效果非常好,正是因为我们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凸显了《课程标准》里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和感悟中理解文本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这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实践形式之一。在课堂上,因为是放手学生自己去研究探讨,同学们都非常投入,表现出空前的主动。对于文言文教学,有的教师课堂上总是不厌其烦地喋喋不休,多是给予。这就好像一位游泳教练在岸上把游泳的要领向学生们讲得非常透彻,并亲自下水给学生进行游泳“示范”,但不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也许学生们已经“熟识”了游泳的要领,也“看会”了教练的“示范”,但要他们真正下水时,效果却差强人意。因此,课堂教学因该着眼于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动态、开放、多元的民主环境中学习知识,增长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嚼后的“食物”失去了原汁原味,也会致使很多“微量元素”学生无法吸收到,所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品尝”原汁原味的食物,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吸收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比如说,李梅小组在给大家讲解《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张霞小组提出了文中的“说”读“yue”而不读“shuo”的问题,李寐小组答道:课下注释中有明确的答案,“说”同“悦”,张霞小组接着追问道:既然等同为什么不直接用“悦”呢?这一追问使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同学们力求寻找答案,一番讨论之后便面面相觑,期待我的回答。这就是学生的“需要”时机,于是,我及时的向同学们讲解了关于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现象,学生很快找出了文中的“女”——“汝”、“识”——“志”、“知”——“智”三个通假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身需要,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自主获得效果会更好,当然,这种开放的氛围不是放手不管学生,而是为学习创造了一种轻松的环境,让学生在交流中生疑,在互动中求知,在探究中解疑,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的互动、合作、探究和感悟。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实践证明,表扬鼓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有效武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回答正确了,得到的是表扬,学生回答错了呢,会感觉“无脸面”,甚至是讽刺,挖苦,即使是老师无意的一句话,学生有时会误认为一种“羞辱”,久而久之便失去了自信。所以表扬和鼓励,对任何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更需要。
在各小组学生背诵全文的环节,为了便于检查又节省时间,我采用的是比赛的方法。要求小组内每位学生至少背诵其中的一则,多则两则,其目的就是照顾到全体。当轮到王容小组时,其中的林某同学(当时他几乎是全班学习成绩最低的)没等组长分工,率先把课文的第一则和第二则背诵,他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另一方面是怕难堪。此时我表现出异常的惊喜,并夸奖道:“林某某真棒!”,随之全班同学给予热烈鼓掌。当时我发现该同学的脸上露出的欣喜。如果说我的这一句表扬是形式性的,但在学生本人的心目中也许就是一次成功,甚至是他走向最终成功的新起点。当然,“文言文讨论式阅读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强调基本閱读方法的自由选择和灵活多变的指导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可以采用“通读全文——初步感知——互动感悟——局部突破——鉴赏创造”的策略步骤。
(1)通览全文,初步感知。以学生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朗读、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边读边想边记,获取初步印象——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
(2)互动感悟。把阅读所得以及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在课前或课始向大家宣示,师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要能通过复读印证别人的见解,完善自己的认识,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
(3)局部突破。教师总结学生的感受后,针对学生异议或重难点,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进行引导分析,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这既是阅读技巧的指导,又是阅读能力的练兵。
(4)鉴赏创造。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而且还应该学习文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及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总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地,新时代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感悟,相信“如果把学生思维力和创造力,放在多大的空间里,学生就会有多大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老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语文课堂中不设禁区,为他们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当然,对文言文的教学,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进行科学、人文、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我们最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