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以粉笔、课本、挂图等为主要工具,教师讲授为主要手段,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多数只是被动的接受,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不能进行合作、交流、探究。以电脑、网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用多媒体、网络以后,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善了,教师的观念改变了,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下面就计算机辅助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新课教学时,我结合课本具体内容力求给学生展示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历史影视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教学中国历史第四册《文化大革命》一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珍贵历史图片和纪录片,从中精选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图片,插入幻灯片中,挑选“红卫兵运动”和粉碎“四人帮”两段纪录短片,按教学程序一一展示给学生。画面中,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频频挥手,红卫兵欢呼雀跃,狂热地呼喊:“毛主席万岁!” 学生被这些珍贵的历史场景深深吸引了,仿佛置身于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大大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图片展示和插播纪录短片,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和可信性,使历史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在课堂上,学生自始自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了。
2、复习课教学,我设计制作了人机对话型课件,名为“金苹果历史知识智力竞赛”。它通过一系列对话框将不同了型的历史内容完整的呈现出来,画面构思力求清晰、美观,文字简洁,配以动听的音乐按一定的程序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回答后,多媒体会给出相应的信息反馈和处理方案。学生做对时,计算机会在画面上跳出一个金苹果,并伴随悦耳动听的音乐:“你真棒,请接着往下做!”如果学生做错了,计算机会发出:“你错了,不要气馁,再试试看!”虽然学生做错了,计算机给予的激励,让学生产生努力学习的信心;学生做对了,计算机给予的表扬,会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对历史的兴趣愈来愈浓厚了。
3、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挥历史组教师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在课件制作的新颖性和科学性上下工夫。在教学中国古代史《两汉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时,我把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一目内容设计成计算机游戏形式,题目叫《重走丝绸之路》。 在计算机呈现的地图上隐去“丝绸之路”路线,让学生以中原使者的身份重走丝绸之路。学生以闯关比赛的形式来一一尝试,如果有一步走错了,计算机就会发出声音提示,下一名同学接着尝试,直到正确走完丝绸之路全程为止,游戏结束时,计算机会给每名同学打出分数。这种方式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游戏中获得知识,从而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出题学生做的传统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结合乡土史教学,因地制宜地自制电视教学片,进行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国历史第四册《城乡改革不断深入》一课时,我们在电教老师的帮助下,根据教材要求和我县历史变革,自摄一些电教片,如《沭阳城区新貌》、《欣欣向荣的沭阳工业园区》、《风景秀丽的沭阳风光带》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使用,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进一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自制电视教学片以其新颖的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5、利用网络,组织学生上网自主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不仅丰富、拓展、加深课本内容,也让学生能够从自己实际出发,吸收消化网络资源,进行创造性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智能结构、情感及价值观充分体现了主体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国现代史《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课时,我们就组织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中的历史素材进行探索。学生分小组选择视窗,分别浏览大跃进时期的照片、大跃进时期的绘画作品、大跃进时期的视频、大跃进时期的邮票。师向学生出示探究问题:大跃进造成那些灾难性后果?给我们提供那些教训?学生在分工、合作、竞争中自主学习与讨论,师加以点拨提醒。学生全屏调控,小组选出代表,集中本组意见,点击进入所用资源,进行分析展示他们探索成果,师加以点评。教学中,学生始终在愉快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地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6、针对课本重点、难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简洁明确,富有创意。例如,世界近代史《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一节《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们设计制作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动态图示,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操作计算机按顺序有条理地分析“一战”前帝国主义矛盾的重重表现,图示随着老师的讲解一步步地进行变化,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这样,教师借助计算机对教学信息的输出进行调控与交流,把教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较好地落实了课本教学目的。
以上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几点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做的还远远不够。历史计算机辅助教学之路还很长,有待于我们历史教师进一步探索。我认为,落实历史课程改革,必须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改理念相结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适应新课程改革,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将现代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听觉、视觉获取知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运用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新课教学时,我结合课本具体内容力求给学生展示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历史影视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教学中国历史第四册《文化大革命》一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珍贵历史图片和纪录片,从中精选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图片,插入幻灯片中,挑选“红卫兵运动”和粉碎“四人帮”两段纪录短片,按教学程序一一展示给学生。画面中,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频频挥手,红卫兵欢呼雀跃,狂热地呼喊:“毛主席万岁!” 学生被这些珍贵的历史场景深深吸引了,仿佛置身于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大大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图片展示和插播纪录短片,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和可信性,使历史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在课堂上,学生自始自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了。
2、复习课教学,我设计制作了人机对话型课件,名为“金苹果历史知识智力竞赛”。它通过一系列对话框将不同了型的历史内容完整的呈现出来,画面构思力求清晰、美观,文字简洁,配以动听的音乐按一定的程序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回答后,多媒体会给出相应的信息反馈和处理方案。学生做对时,计算机会在画面上跳出一个金苹果,并伴随悦耳动听的音乐:“你真棒,请接着往下做!”如果学生做错了,计算机会发出:“你错了,不要气馁,再试试看!”虽然学生做错了,计算机给予的激励,让学生产生努力学习的信心;学生做对了,计算机给予的表扬,会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对历史的兴趣愈来愈浓厚了。
3、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挥历史组教师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在课件制作的新颖性和科学性上下工夫。在教学中国古代史《两汉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时,我把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一目内容设计成计算机游戏形式,题目叫《重走丝绸之路》。 在计算机呈现的地图上隐去“丝绸之路”路线,让学生以中原使者的身份重走丝绸之路。学生以闯关比赛的形式来一一尝试,如果有一步走错了,计算机就会发出声音提示,下一名同学接着尝试,直到正确走完丝绸之路全程为止,游戏结束时,计算机会给每名同学打出分数。这种方式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游戏中获得知识,从而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出题学生做的传统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结合乡土史教学,因地制宜地自制电视教学片,进行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国历史第四册《城乡改革不断深入》一课时,我们在电教老师的帮助下,根据教材要求和我县历史变革,自摄一些电教片,如《沭阳城区新貌》、《欣欣向荣的沭阳工业园区》、《风景秀丽的沭阳风光带》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使用,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进一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自制电视教学片以其新颖的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5、利用网络,组织学生上网自主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不仅丰富、拓展、加深课本内容,也让学生能够从自己实际出发,吸收消化网络资源,进行创造性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智能结构、情感及价值观充分体现了主体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国现代史《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课时,我们就组织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中的历史素材进行探索。学生分小组选择视窗,分别浏览大跃进时期的照片、大跃进时期的绘画作品、大跃进时期的视频、大跃进时期的邮票。师向学生出示探究问题:大跃进造成那些灾难性后果?给我们提供那些教训?学生在分工、合作、竞争中自主学习与讨论,师加以点拨提醒。学生全屏调控,小组选出代表,集中本组意见,点击进入所用资源,进行分析展示他们探索成果,师加以点评。教学中,学生始终在愉快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地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6、针对课本重点、难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简洁明确,富有创意。例如,世界近代史《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一节《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们设计制作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动态图示,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操作计算机按顺序有条理地分析“一战”前帝国主义矛盾的重重表现,图示随着老师的讲解一步步地进行变化,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这样,教师借助计算机对教学信息的输出进行调控与交流,把教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较好地落实了课本教学目的。
以上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几点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做的还远远不够。历史计算机辅助教学之路还很长,有待于我们历史教师进一步探索。我认为,落实历史课程改革,必须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改理念相结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适应新课程改革,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将现代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听觉、视觉获取知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运用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