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从古至今,这里的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与黄河文明并存的长江文明的中心之一。从天空俯瞰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冬末春初,油菜花开得一地金黄,夏末秋初,稻谷成熟,麦苗开始吐青,四季瓜果不断,蔬菜品种繁多,各种家禽家畜除了自足之外还要贩运到大江南北。自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以来,成都平原便受到这一伟大水利工程的润泽,没有洪水与干旱,让这些农业文明不断在时间的延伸中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生生不息地发展壮大。
最先将四川称之为天府的是三国时代的诸葛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从汉代以来,成都就是喜欢美食、喜好郊游娱乐的城市,在历史上就被称为“富贵悠闲之都”。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王笛教授研究成都的街头空间时,惊人地发现晚清成都的茶馆多达454家,1931年620家,以至于后来日本情报员都在收集茶馆的资料,关注成都的游乐与城市繁荣的关系。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安定的生活空间,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稳定与幸福感,从建城之初到现在没有更改过城市名字,也没有搬迁过城市地址。整个平原从古至今少有天灾人祸,从达官到平民,一直固守和传承着休闲、淡定从容而且优雅的生活态度。
成都平原四季瓜果飘香,时令蔬菜不断,一直是理想的居所,悠久的历史催生不少精致的古代民居聚落,在历史长河中,很多的古镇一直存留至今,成为大家游览、度假的理想场所。这些古镇的形成有几种形态,一种是古道上的驿站发展而来,如成都平原上的黄龙溪古镇、平乐古镇;一些古镇是农耕文明的集中地,如元通古镇。他们产生的原因不一,古镇的功能和民俗风情都亦有差别,所处地方不同,建筑形制有所差别。
元通古镇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角崇州市境内,这里还曾经是盐在成都西北隅的集散地——产于自贡与乐山的井盐由水陆运抵至此,盐铁之利催生了元通的经济繁荣局面。在穿行于这些大街小巷之中时,各种商铺延续着乡野的经营历史,依然能见到陶器店、竹编店等,历史上的元通商铺林立——明清时代,元通的土陶、竹器、斗笠、棕鞋、缫丝、织绸、皮蛋、酿造等产业发达,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多山货,这一带主要的外销产品是木材、菜油、粮食、牲畜家禽,集山区物产与平原农产品的综合优势,明清以来,一直是崇州的商业大镇。在文管所翻开古旧的光绪年间编撰的《崇庆州志》,可见这样的文字:元通“诸市俱全,为一州货财之薮”。
而黄龙溪与平乐古镇则因为自古以来便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古镇的规模更为宏大,建筑更为精美。在平乐古镇,至今还保留有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古驿道,这条古道一直向着西南的穿山越岭,承载着丝绸、蜀布、邛杖等商品到达印度、缅甸等南亚国家。平乐古镇当时的码头众多,商铺林立,今天也是古老的街区,还有造纸、雕版印刷、孔明灯等传统手工艺存在,是一个感受古代繁华成都的体验之地。
历史上,从秦汉开始至民国,四川一直都有大的移民现象,无论居民构成如何改变,游乐之风不改。今日的成都一如既往的保存着清闲恬淡的性格,只是昔日的酒馆变成了酒吧,茶铺换成了茶楼,小客栈小酒店变成了农家乐和星级宾馆。
从物候上看,四川盆地因其在一年内中温差变化不大,竟然是世界范围内鲜有的“内陆海洋性气候”,原因就是盆地四周的山脉与高原阻隔了寒流的入侵。没有气温的突变,在这里连感冒病毒入侵都会变得稀少。再则,成都平原为四川盆地西部的一处冲击平原,上亿年的物质沉淀导致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也异常丰富。冲击平原更能缓冲掉一部分地质变化所产生的破坏力,在08年的大地震中,成都所受影响很小就是一个例证。
气温变化不大,会导致人们对时间流逝的反应不敏感;物产丰富,给人们以享乐的物质基础;自然灾害与这里无关,更催生了成都人的“闲”情,这一切,都让成都平原成为栖居乐土。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人们的劳作并不辛劳,更多的时间是在享受天地的恩赐,诗意的生活,成就诗意的文化。发达的物质文明势必催生灿烂的非物质文明,也正是“天府”的魅力所在。
最先将四川称之为天府的是三国时代的诸葛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从汉代以来,成都就是喜欢美食、喜好郊游娱乐的城市,在历史上就被称为“富贵悠闲之都”。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王笛教授研究成都的街头空间时,惊人地发现晚清成都的茶馆多达454家,1931年620家,以至于后来日本情报员都在收集茶馆的资料,关注成都的游乐与城市繁荣的关系。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安定的生活空间,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稳定与幸福感,从建城之初到现在没有更改过城市名字,也没有搬迁过城市地址。整个平原从古至今少有天灾人祸,从达官到平民,一直固守和传承着休闲、淡定从容而且优雅的生活态度。
成都平原四季瓜果飘香,时令蔬菜不断,一直是理想的居所,悠久的历史催生不少精致的古代民居聚落,在历史长河中,很多的古镇一直存留至今,成为大家游览、度假的理想场所。这些古镇的形成有几种形态,一种是古道上的驿站发展而来,如成都平原上的黄龙溪古镇、平乐古镇;一些古镇是农耕文明的集中地,如元通古镇。他们产生的原因不一,古镇的功能和民俗风情都亦有差别,所处地方不同,建筑形制有所差别。
元通古镇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角崇州市境内,这里还曾经是盐在成都西北隅的集散地——产于自贡与乐山的井盐由水陆运抵至此,盐铁之利催生了元通的经济繁荣局面。在穿行于这些大街小巷之中时,各种商铺延续着乡野的经营历史,依然能见到陶器店、竹编店等,历史上的元通商铺林立——明清时代,元通的土陶、竹器、斗笠、棕鞋、缫丝、织绸、皮蛋、酿造等产业发达,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多山货,这一带主要的外销产品是木材、菜油、粮食、牲畜家禽,集山区物产与平原农产品的综合优势,明清以来,一直是崇州的商业大镇。在文管所翻开古旧的光绪年间编撰的《崇庆州志》,可见这样的文字:元通“诸市俱全,为一州货财之薮”。
而黄龙溪与平乐古镇则因为自古以来便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古镇的规模更为宏大,建筑更为精美。在平乐古镇,至今还保留有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古驿道,这条古道一直向着西南的穿山越岭,承载着丝绸、蜀布、邛杖等商品到达印度、缅甸等南亚国家。平乐古镇当时的码头众多,商铺林立,今天也是古老的街区,还有造纸、雕版印刷、孔明灯等传统手工艺存在,是一个感受古代繁华成都的体验之地。
历史上,从秦汉开始至民国,四川一直都有大的移民现象,无论居民构成如何改变,游乐之风不改。今日的成都一如既往的保存着清闲恬淡的性格,只是昔日的酒馆变成了酒吧,茶铺换成了茶楼,小客栈小酒店变成了农家乐和星级宾馆。
从物候上看,四川盆地因其在一年内中温差变化不大,竟然是世界范围内鲜有的“内陆海洋性气候”,原因就是盆地四周的山脉与高原阻隔了寒流的入侵。没有气温的突变,在这里连感冒病毒入侵都会变得稀少。再则,成都平原为四川盆地西部的一处冲击平原,上亿年的物质沉淀导致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也异常丰富。冲击平原更能缓冲掉一部分地质变化所产生的破坏力,在08年的大地震中,成都所受影响很小就是一个例证。
气温变化不大,会导致人们对时间流逝的反应不敏感;物产丰富,给人们以享乐的物质基础;自然灾害与这里无关,更催生了成都人的“闲”情,这一切,都让成都平原成为栖居乐土。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人们的劳作并不辛劳,更多的时间是在享受天地的恩赐,诗意的生活,成就诗意的文化。发达的物质文明势必催生灿烂的非物质文明,也正是“天府”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