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新的尝试,我的教学有了广阔的视野,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倍增,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增强了创作的欲望、创新的胆识。对中国画的评价也有了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中国画; 课堂教学; 新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42-001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在世界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学习中国画不仅有利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但是中国画教学历来是中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临摹一直成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手段,这种重技法轻创新的教学观念严重地制约了中国画的普及与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了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能力,以及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能力,我对中国画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运用讲解与体验相结合的方法
技法的学习是中国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单纯的技法练习往往效果不佳,只有让学生深刻体验创造过程中的乐趣,技法的学习才真正具有效果,学生学到的技法才能活学活用。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进行技法讲解外,还通过游戏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如在教学《中国画的笔法墨法》时,让学生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洒,上下、左右、来回的“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复运行……游戏结束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墨色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
二、巧把写生与临摹相结合进行教学
在没有进行亲身体验与观察物象的情况下,一味地照本临摹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发展心理学认为,中小学生智慧发展的每个阶段有他们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方式,他们有天生的创造语言的能力。因此在临摹教学的同时我尽可能地多为学生提供写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物象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写生中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对一种事物进行整体观察、局部观察、多角度观察,为创造、表现积累丰富的材料。并在观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发现新的表现方法。如:在教《怎样画荷花》时,先引导学生观察:花、叶、花蕾之间的高低、方向、穿插等的组织关系;花的构造、微妙的色彩变化,叶的形状,杆的质感等; 花、叶在不同视角中的造型变化。为了拓展学生视野,还通过多媒体欣赏不同季节里荷花的特征,以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积累更多的感性素材。有了充分的亲身体验后,让学生结合临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自由创作表现,往往能创造出出人意料的效果,有的学生用拓印法来表现苍翠欲滴的荷叶,有的用积色法将荷花表现得娇艳无比,有的通过嫩荷与枯荷的表现反映出生命的规律。
三、采用传统手法与现代教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
在运用传统工具材料和笔墨技法的同时,将西画的水彩笔、水粉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水粉颜料、丙烯颜料等有机结合,又将揉搓皱纸法、拓印法、水拓印、拼贴法、冲水、冲色、吹墨等特殊技法相互揉合,为教学开拓了一个宽阔的空间,它的不定性与丰富性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了学习兴趣。如在画山水画时,有的学生用冲水法表现雨后清新的树林,有的用水拓法来表现明净的天空和湖水,也有的用水彩色来描绘春天嫩绿的树叶,还有的用排笔表现池塘静静的倒影……
四、开拓创新,进行创作与常规欣赏法相结合
欣赏能取人之长,拓宽视野,同时也能给学生更多体验美、感受美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我坚持将创作与欣赏相结合,让学生欣赏一些同学和名家的作品,感受其中的情境,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欣赏同一题材,不同名家,不同风格的作品,领悟不同画家的不同用笔、用墨、构图以及作者的情感。通过对不同名家作品的构图、造型、用墨、用色等进行对比、分析,从中获得技法上的感悟。通过介绍画家的生平、性格、生活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所寓含的意义以及笔墨、构图、题跋中所流露出的画家的内在情感。如在欣赏徐悲鸿的作品时,通过介绍画家的生平、经历、历史背景等,学生不仅看到了马的各种动态,还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以至国家、民族命运的忧喜哀乐之情。他在民族危难之时所创作的《逆风》、《风雨鸡鸣》等画,也都具有深意,画面的形象激发着人们奋起自强的勇气。
五、点评、面评、横评、纵平相结合
美术教学评价要科学、客观,要有利于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而不能用一把尺子测量所有学生。因此,在评价中我将点评、面评横评与纵评相结合,并以纵评为主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将所有学生作品横向进行评价时着重将同一位同学的不同阶段的作品同时展示,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尽量挖掘学生的进步之处、闪光之点,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指出作品中的不足之处,诱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愿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尝试,我的教学有了广阔的视野,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倍增,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增强了创作的欲望、创新的胆识。对中国画的评价也有了独到的见解。我将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摸索出一点经验。
关键词:中国画; 课堂教学; 新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42-001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在世界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学习中国画不仅有利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但是中国画教学历来是中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临摹一直成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手段,这种重技法轻创新的教学观念严重地制约了中国画的普及与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了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能力,以及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能力,我对中国画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运用讲解与体验相结合的方法
技法的学习是中国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单纯的技法练习往往效果不佳,只有让学生深刻体验创造过程中的乐趣,技法的学习才真正具有效果,学生学到的技法才能活学活用。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进行技法讲解外,还通过游戏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如在教学《中国画的笔法墨法》时,让学生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洒,上下、左右、来回的“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复运行……游戏结束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墨色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
二、巧把写生与临摹相结合进行教学
在没有进行亲身体验与观察物象的情况下,一味地照本临摹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发展心理学认为,中小学生智慧发展的每个阶段有他们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方式,他们有天生的创造语言的能力。因此在临摹教学的同时我尽可能地多为学生提供写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物象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写生中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对一种事物进行整体观察、局部观察、多角度观察,为创造、表现积累丰富的材料。并在观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发现新的表现方法。如:在教《怎样画荷花》时,先引导学生观察:花、叶、花蕾之间的高低、方向、穿插等的组织关系;花的构造、微妙的色彩变化,叶的形状,杆的质感等; 花、叶在不同视角中的造型变化。为了拓展学生视野,还通过多媒体欣赏不同季节里荷花的特征,以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积累更多的感性素材。有了充分的亲身体验后,让学生结合临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自由创作表现,往往能创造出出人意料的效果,有的学生用拓印法来表现苍翠欲滴的荷叶,有的用积色法将荷花表现得娇艳无比,有的通过嫩荷与枯荷的表现反映出生命的规律。
三、采用传统手法与现代教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
在运用传统工具材料和笔墨技法的同时,将西画的水彩笔、水粉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水粉颜料、丙烯颜料等有机结合,又将揉搓皱纸法、拓印法、水拓印、拼贴法、冲水、冲色、吹墨等特殊技法相互揉合,为教学开拓了一个宽阔的空间,它的不定性与丰富性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了学习兴趣。如在画山水画时,有的学生用冲水法表现雨后清新的树林,有的用水拓法来表现明净的天空和湖水,也有的用水彩色来描绘春天嫩绿的树叶,还有的用排笔表现池塘静静的倒影……
四、开拓创新,进行创作与常规欣赏法相结合
欣赏能取人之长,拓宽视野,同时也能给学生更多体验美、感受美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我坚持将创作与欣赏相结合,让学生欣赏一些同学和名家的作品,感受其中的情境,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欣赏同一题材,不同名家,不同风格的作品,领悟不同画家的不同用笔、用墨、构图以及作者的情感。通过对不同名家作品的构图、造型、用墨、用色等进行对比、分析,从中获得技法上的感悟。通过介绍画家的生平、性格、生活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所寓含的意义以及笔墨、构图、题跋中所流露出的画家的内在情感。如在欣赏徐悲鸿的作品时,通过介绍画家的生平、经历、历史背景等,学生不仅看到了马的各种动态,还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以至国家、民族命运的忧喜哀乐之情。他在民族危难之时所创作的《逆风》、《风雨鸡鸣》等画,也都具有深意,画面的形象激发着人们奋起自强的勇气。
五、点评、面评、横评、纵平相结合
美术教学评价要科学、客观,要有利于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而不能用一把尺子测量所有学生。因此,在评价中我将点评、面评横评与纵评相结合,并以纵评为主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将所有学生作品横向进行评价时着重将同一位同学的不同阶段的作品同时展示,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尽量挖掘学生的进步之处、闪光之点,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指出作品中的不足之处,诱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愿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尝试,我的教学有了广阔的视野,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倍增,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增强了创作的欲望、创新的胆识。对中国画的评价也有了独到的见解。我将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摸索出一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