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一)机制不配套。虽然各地都把做好群众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但相关的支撑制度机制并没建立起来,绩效评价缺少标准,工作好坏难以区分,奖惩激励流于形式。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内在动力和外部约束都不足。尤其是急功近利、表面文章现象没能得到有效抵制,给群众造成很大经济和社会负担。
(二)惩处不到位。联系群众的制度规定执行不力,服务群众的任务完成不好的干部,一般很少受到批评或处分,挫伤了多数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对那些以做群众工作为名,实则与民争利等不良现象,也缺少严肃的教育惩戒措施,从而扰乱了群众工作的正常秩序。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个复杂而艰苦的工作过程,缺少配套的制度和机制支撑,必然产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
(三)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考评机制不活。对工作布置下去了,真正抓落实和检查的少,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考评制度。
二、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 创新群众工作载体,提高服务群众实效。要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取多种形式,寻求新的载体。第一,开展群众性的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有效载体。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和谐社区”、“小康文明村”等活动,融推动发展与促进和谐于一体,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收到良好效果。第二,畅通民情传递的新渠道。畅通渠道,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群众有事无人管、有情无处说,往往会使矛盾积累和激化。因此,要在完善信访接待制度,继续开展领导干部接访活动的同时,建立民情调查、意见征询、民主对话等制度,使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能够及时、正规地反映。
(二)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服务群众水平。不断创新方法是群众工作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保证,也是群众路线实现的重要途径。第一,“三问于民”下基层。利津县开展“三问于民”下基层活动, 领导干部转变了作风,充分调查研究,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情况,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难事。实践证明,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是非常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第二,与时俱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积极广泛使用移动电视、手机报、短信、微博等新兴媒体,搭建网络工作的新平臺,下力气解决网民诉求和问题,着力织牢织密网民留言办理这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纽带,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锻炼互联网思维,学会网言网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网上群众路线不止是线上活动,而是要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线上给予反馈和及时回应,在线下跟进问题和提升服务。第三,既要有党内办法又要有统战办法。党外群众永远是绝大多数,分析处理问题必须立足于这个基本事实。对共产党员的要求和对党外群众的要求应当有所区别,不能简单地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普通群众。在基层群众工作中,要善于运用统一战线的办法、民主协商的办法,做到耐心、细心和恒心,切实增强基层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第四,运用法治思维,增强群众工作的实效。群众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来维护群众利益,实现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对待群众闹事,不能一味地用压制方法。在当前,除了要坚持传统思想教育的方法,还要坚持把问题的解决纳入法治的轨道。特别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恪守法治的原则,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既要引导群众合理地表达诉求,又不能游离于法律之外,既要摆事实、讲道理,又要以人为本,不能简单粗暴。
(三)健全机制,提升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群众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不是一项突击性的工作。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把有效做法制度化、管用经验长效化,建立健全群众工作体系制度。第一,建立健全群众合理诉求的表达机制。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深入了解民意,接受群众咨询,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保障广大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第二,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要扎实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不断完善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不断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要认真落实党员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到基层调研等制度,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作风状况评价机制,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大力褒奖和大胆任用群众拥护的干部。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普遍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深入听取群众意见。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和纠错改正机制,确保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万无一失。第三,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对群众反映的意见、要求和群众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努力化解。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和利益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作者单位为利津县委党校)
(一)机制不配套。虽然各地都把做好群众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但相关的支撑制度机制并没建立起来,绩效评价缺少标准,工作好坏难以区分,奖惩激励流于形式。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内在动力和外部约束都不足。尤其是急功近利、表面文章现象没能得到有效抵制,给群众造成很大经济和社会负担。
(二)惩处不到位。联系群众的制度规定执行不力,服务群众的任务完成不好的干部,一般很少受到批评或处分,挫伤了多数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对那些以做群众工作为名,实则与民争利等不良现象,也缺少严肃的教育惩戒措施,从而扰乱了群众工作的正常秩序。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个复杂而艰苦的工作过程,缺少配套的制度和机制支撑,必然产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
(三)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考评机制不活。对工作布置下去了,真正抓落实和检查的少,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考评制度。
二、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 创新群众工作载体,提高服务群众实效。要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取多种形式,寻求新的载体。第一,开展群众性的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有效载体。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和谐社区”、“小康文明村”等活动,融推动发展与促进和谐于一体,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收到良好效果。第二,畅通民情传递的新渠道。畅通渠道,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群众有事无人管、有情无处说,往往会使矛盾积累和激化。因此,要在完善信访接待制度,继续开展领导干部接访活动的同时,建立民情调查、意见征询、民主对话等制度,使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能够及时、正规地反映。
(二)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服务群众水平。不断创新方法是群众工作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保证,也是群众路线实现的重要途径。第一,“三问于民”下基层。利津县开展“三问于民”下基层活动, 领导干部转变了作风,充分调查研究,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情况,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难事。实践证明,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是非常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第二,与时俱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积极广泛使用移动电视、手机报、短信、微博等新兴媒体,搭建网络工作的新平臺,下力气解决网民诉求和问题,着力织牢织密网民留言办理这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纽带,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锻炼互联网思维,学会网言网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网上群众路线不止是线上活动,而是要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线上给予反馈和及时回应,在线下跟进问题和提升服务。第三,既要有党内办法又要有统战办法。党外群众永远是绝大多数,分析处理问题必须立足于这个基本事实。对共产党员的要求和对党外群众的要求应当有所区别,不能简单地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普通群众。在基层群众工作中,要善于运用统一战线的办法、民主协商的办法,做到耐心、细心和恒心,切实增强基层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第四,运用法治思维,增强群众工作的实效。群众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来维护群众利益,实现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对待群众闹事,不能一味地用压制方法。在当前,除了要坚持传统思想教育的方法,还要坚持把问题的解决纳入法治的轨道。特别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恪守法治的原则,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既要引导群众合理地表达诉求,又不能游离于法律之外,既要摆事实、讲道理,又要以人为本,不能简单粗暴。
(三)健全机制,提升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群众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不是一项突击性的工作。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把有效做法制度化、管用经验长效化,建立健全群众工作体系制度。第一,建立健全群众合理诉求的表达机制。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深入了解民意,接受群众咨询,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保障广大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第二,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要扎实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不断完善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不断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要认真落实党员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到基层调研等制度,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作风状况评价机制,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大力褒奖和大胆任用群众拥护的干部。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普遍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深入听取群众意见。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和纠错改正机制,确保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万无一失。第三,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对群众反映的意见、要求和群众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努力化解。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和利益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作者单位为利津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