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思政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ood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應该发挥所长,加强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本文从课程思政的定义、目标、内容、原则四个方面对课程思政的概念进行梳理,并提出课程思政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课程思政;师德师风;教学设计
  2019年9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强调要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强调把思政理论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1]。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时,要做到统筹考虑,协同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思政教育的根本途径,也是课程思政体系整体架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立足学科和专业的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改善目前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重知识轻德育的状况。
  一、课程思政的定义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指大学所有的课程都应该具有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的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2]。
  二、课程思政的目标
  以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一些合适的素材,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崇高的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大学生明事理、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三、课程思政的内容
  课程思政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5个方面:
  四、课程思政的原则
  课程思政不是每门课都要体系化、系统化地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也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安排思政教育内容,而是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寻找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3]。在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实事求是、创新思维、突出重点、注重时效的原则。“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不仅应遵循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而且也应适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原则,做到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3]。
  五、课程思政的实施
  1、课程思政的重心在院系
  学校需要建立起上下贯通、多元参与的运行机制,切实推进课程体系“同向同行、协同育人”。院系是具体实施单位,担负着直接面对学生思政教育的重任。系部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贯彻实施,强化落实,得求实际效果。
  2、课程思政的重点在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中可以用于思政教育的相关素材。没有好的课程设计,“课程思政”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习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比成盐,把专业课程比成食物,把教师比成厨师。厨师要能恰到好处地使用盐,才能把食物做到色、香、味俱全,即“课程思政”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课程思政的关键在教师
  专业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负责人。构建一支具有自觉“德育意识”和较强“德育能力”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就变成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作为专业课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明确自身定位,勇于承担“课程思政”负责人这一光荣使命[4]。一支思想政治素养高的专业教师队伍会是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 “同向而行,协同育人”的人才资源保障。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进而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加强思想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是重中之重[5]。所以一方面对专业课教师有计划开展实践研修,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专业教师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
  思政教育应从专人开展转变为人人参与,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到教师每一堂课的具体实施均贯穿思政教育主线,努力让每门课程都育人、每位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让专业课上出“思政味”,合力打造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发声的高校课堂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钟一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现状与实现路径研究[D].桂林: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8.
  [2] 王禾玲.“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J].现代企业期刊, 2018(4):25
  [3] 罗春阳.建筑类院校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福建茶叶期刊,2019(3):38
  [4] 程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教育与职业期刊,2019(1):75-76
  [5] 张惠.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研究.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期刊,2019(5):81-82
  作者简介:林君(1981.8 ) 福建南平人,女,汉族,硕士研究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 成都市 610100)
其他文献
摘要:一个人的字如一个人的“门面”,可以表现人的性格气质、学识修养。而写字教学的评价犹如动力和杠杆,指引着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充分展示着汉字的形体魅力,而且年级越低,评价功能越大。写字只有从低年级抓起,才能培养学生认真的写字态度,练就扎实的写字技能,写出一手赏心悦目的汉字来。  关键词:小学生;写字水平;评价策略;研究  一手好字,总能令人赏心悦目、喷喷称赞;而每当看到歪歪扭扭的字,顿觉交
期刊
摘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了重要机遇,而实现这一转型,人才是关键,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本文着眼湾沚区制造业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通过对湾沚区职业技能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总结湾沚区制造业企业技能人才建设实效,挖掘政府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难点,探寻打造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切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聊天中应答叹词“哦”及其变体“噢”的使用情况,发现目前主要以使用双音节形式为主,单音节的“哦”会给人一种冷漠、生气的负面消极印象,而其变体“噢”给人的这种消极印象则较弱,反而还会给人一种活泼、俏皮的感觉,此外,在零零后的使用情况中可以发现三音节及以上的用法在增多的趋势。通过语用分析,这种使用情形主要是因为在网络语境的特点下,单音节“哦”广泛使用,语义受到磨损,违背礼貌原则
期刊
摘要:电梯是一种运载工具,其将电能作为主要运载能量,在运载的过程中需要耗费电力,并且涉及到诸多元器件的运用,这些器件中任何一种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导致电梯的运行受到威胁。近年来,我国电梯安全事故日益增多,而通过对这些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都是因为电梯机械故障而引发的,在社会中引发了轩然大波,导致很多乘客已经开始对电梯产生心理阴影。如何对电梯机械故障进行排查与处理,降低电梯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成为了
期刊
摘要:高校的食堂和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食堂的运营水平和安全问题又和食堂的人员管理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高校的食堂人员管理方面,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食堂人员的基本素养、严格考核食堂员工的工作,确保为高校食堂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只有管理好高校的食堂人员,才能实现高效食堂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食堂工作稳步、有序展开。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管理高效食堂人员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食
期刊
摘要: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为了应对中小城市的交通出行问题,必须合理规划设计公交系统,基于公交网络架构、枢纽站规划布局,制定科学的规划思路,提出合理的处理对策。结合某地区城市发展,制定科学的公交政策与实践目标,同时提出公交系统结构,全面作为公共交通发展的前提。  关键词:中小城市;公交系统;规划思路;应对措施  在现代技术与经济支持下,中小型城市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土地、环境、资源与能源,为了满足
期刊
摘要:为找出中美贸易战影响下国潮品牌的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得出发展途径建议,本文从消费者视角出发,以贸易逆差大的国潮化妆品行业为例,基于文献研究和情景带入式问卷调查将其影响因素分类具化,在定性分析的同时佐以数据支持,得出各因素权重。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商品性价比、文化自信因素具有更高的要求,而品牌在民族自信、联名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国潮化妆品行业定性定量相结合发展建议  引言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群众业余生活创新改革迎来重大机遇,其中群众的歌咏活动日益普及。而有效地开展群众歌咏活动,可以团结、动员、组织并教育群众,有着多种教育功能,更能够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文化的高地,使得更多群众的思想能够得到更大鼓鼓。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群众歌咏活动的普及和创新情况,了解普及和创新的价值,并针对其创新要点和方法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提高群众歌咏活动的普及和创新效果
期刊
摘要:“摩苏昆”作为英雄史诗性的古老的文学形式,是鄂伦春族的文化瑰宝,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无形的财富。我们应该肩负起传承、保护、繁荣和发展的重担,再现其生机活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对“摩苏昆”说唱艺术进行传承与保护,有助于增强鄂伦春族的民族荣誉感、自豪感,有助于推动地方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鄂伦春族;摩苏昆;保护与传承  一、摩苏昆的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  鄂伦春民族主要分布在
期刊
摘要:自媒体是把双刃剑,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内容,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信息的良莠不齐、可信度低等又容易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迷失,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趋复杂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自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创新管理方式、手段和载体,构建丰富的表达方式及探索新的表达策略等,这些是自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