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利弊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o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49-01
  摘要:当前,小学生可以从网上更快、更多地获取信息,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乐趣,但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也对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因此,网络对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又带来了新的机遇。
  关键词:网络 思想品德
  
  一、网络教学推进了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
  
  网络在给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带来富有特色的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网络世界,使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多姿多彩。
  1、网络提高了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社会化程度。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囿于课堂说教和校园文化的陶冶。网络的出现,消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围墙,把偌大的世界变为极易“涉足”的地球村。学生可以在广阔的网络天地里漫游,充分领略种种思潮与信息。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这对我们拓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思路,消除了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脱节的弊端。
  2、网络可以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具灵活性。“网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载体,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根据网络匿名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网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和讨论,把网络作为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学生的教师 交流思想的一条重要管道。通过对网上搜集信息、主题讨论、对话聊天等形式使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向深入、细致、高效的方向发展。
  3、网络世界大容量的信息可以丰富思想教育的素材。网络既是提供多媒体逼真的、典型的画面,使人们尤如身临其境,受到更多的感染和陶冶。网络技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将许多历史性的、抽象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与内容 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可以使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更大的作用和效果。
  
  二、网络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负面影响
  
  网络作为传播媒介,它以开放性、时效性、匿名性及个体参与性等特点,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变化,给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网络容易削弱其它传媒的导向功能。网络所渲染的许多内容貌似客观、公正,向涉世不深的小学生展示着新异、甚至诱人的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其快速而全面的传播,逐步确立了其传媒的主导地位,而以前在我们生活中的影视、广播、报纸等的传媒 作用正在开始弱化。对于长期在“应试”和“正面”的思想教育中,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点和结论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网络带给他们的信息,面对更具选 择性和趣味性的网络,作为师生之间沟通的阵地—“课堂教学”也正在受到新的挑战。
  2、网络容易导致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内在心理冲突。小学生对新异的事物和观点比较敏感,经常探索所感兴趣、对感官刺激比较强的信息。部分小学生的在网络大家庭中,通过网上聊天、浏览信息等方式,经常和外面新奇的世界进行交流。网上所充斥的形形 色色的信息,往往与现实世界有很大的反差,会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击,如果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辨别是非能力,会对他们的思想领域产生巨大的冲击,甚至影响他们的健康及学业发展。
  3、网络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现在的小学生不再单调地重复书本知识,传媒的迅速发展使他们有更多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而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和稳定性的互联网正在构成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小学生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当现实世界不如他们的网络情境时,他们会更加依赖网络,使得他们原有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得到全面的更新与发展。
  4、小学生很容易陷入网络误区。互联网采用的是分布式网络结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可能封锁和控制;同时,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给了人们充分的自由,使外界不易监控。而小学生一般都具有进入网络的客观条件,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极容易在这种 环境中,很容易使他们陷入网络情境不能自拔,从而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甚至诱发未来的网络犯罪。
  网络是一把犀利的“双刃剑”,在我国当前的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领域内,它的负面作用绝不亚于正面作用。如何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是学校思想教育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做好学校的思想道德质量教育是当务之急。
  
  三、坦然面对,耐心疏导,保证网络在中思想品德教育卓有成效
  
  1、完善规章,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我们应该适应新形势,大力推进学校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通过一批有特色的思想品德教育专门网站,使之成为利用网络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领头羊。
  2、精心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网络的生命在于内容、在于特色,在于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而不能简单地将传播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移植到网上。
  3、建立一支精干的思想品德教育队伍。学校网络是融思想道德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这就要求学校管理人员不能是对网络一所无知的“网盲”,这也是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老师不仅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关于把思想教育工作融进网络,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观念、内容、途径和方式等方面都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首先,要加强培训,有计划地对班主任开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和技能的培训和交流,并为教师上网提供便利条件,促使他们自觉学习网络知识和技能,努力适应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进网络的需要,并以此提高教师的总体网络素质。
  其次,要积极培养运用网络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队伍,培育一定数量的通讯员,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探索,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既要有较高的管理素质,又要有一定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
  再次,学校教师要不断地提高网络运用能力,学会运用网上大量、正面、积极、健康的材料,对学生开展形势和政策教育;理想与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并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使网上的思想教育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快速反应能力。
  总之,网络是永远敞开的德育课堂,也是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新领域。我们要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和创新意识,把握时机,知难而进,加强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这块思想文化阵地,使学生知网络、用网络、爱网络,使网络成为真正没有围墙的大课堂。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43-01  摘要: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也有弊,运用的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效率等等,运用不好就有反作用。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个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多媒体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发展,教育技术也在发展,而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也正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它
聋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聋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开发他们学习潜能,发展个性。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做学习的主人”。这些充分阐述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必须要注重语文专教法与学法指导并处理好教法指导的关系,不断探索学法指导的方法,开展思维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摘要】在新的经济时代的用要求下,初中历史的教学方式和目标有新的要求,如何在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经验,进而培养初中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目标之一。本文拟从如何提升历史课程趣味性方面对趣味历史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 趣味教学 措施    当前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教育改革要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即由重教
【摘 要】怍文本质上就是一项艰苦的创新劳动,其过程也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作文训练是一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写作训练中,要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能力、思考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作文 创新思维    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新思维,一般人都具有创新的可能,这在儿童早期就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小学生在作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更是屡见不鲜,而且古日“文贵于新。”
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该以建构学习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形成课外阅读场。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灌输知识为主题,以大量的背诵和笔头练习为中心,整个过程老师处于主体位置,而作为授课对象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难于展开思维与想象,发挥创造力,教学效果也达不到最佳。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体”变成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对象”变为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导”使“主体”活跃起来,自觉自愿地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基于以上的指导思想,我们在
成功的阅读教学应遵循汉语言的规律。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学生与教师、教材的对话中。亲身经历从语言表达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表达的全过程,这样一来一往两个不同层次的阅读过程,实现在阅读中思维的两次飞跃,激活学生思想火花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鼓励质疑,开肩思维之门    “学起源于思,恩起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有疑问才有思考解决的欲望,阅读教学中,教师要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良好的语文素养使人终身受益。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迫在眉睫,一线语文教师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不管你在课堂上采取什么先进的教法,试图让学生单凭课堂上的45分钟学习,就提高学生语文水平,那是肯本行不通的。而应该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即课内是基础,是根本,课外是继续,是延伸。更准确的说,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除了课堂学习必不可少,在很大程度上更得益于课外多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如何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即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又能提高“提问”能力是一线的教学工作者急需关注的焦点。本文展现了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提问、小组分析问题、组织解决问题到初步成果的显现,经历一次全过程。在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中,找到学生“提问”的突破口。  【课前思考】  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开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
[摘 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由于后天的环境熏陶、学生独特的经历等多种因素促成的。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自己有意识的教育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兴趣的动力,变“厌学”为“乐学”,化外在的“动机”为自学的“探求”。  [关键词]学习兴趣 激发 教育教学    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兴趣的强烈吸引下,从小就沉浸于某个知识领域,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