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国家银行的名称——中国人民银行
1947年春,解放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并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7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及任命董必武为主任的决定》,同时任命南汉宸、薛暮桥、杨立三为华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并责成南汉宸着手筹建全国统一的国家银行。8月1日,董必武草拟了《华北财办组织章程》,在章程中的第五项任务是:筹建中央财政及银行。1947年9月14日,华东局工委书记张鼎丞、邓子恢致电董必武,建议成立解放区统一银行,发行统一的货币,银行名称可以考虑为“联合银行”或者“解放银行”,亦或叫做“全国解放银行”。同一时期,在晋察冀边区银行工作后来也是中国人民银行主要筹备人之一的何松亭,也提出新成立的银行应该取名“中国人民银行”。董必武考虑再三,采纳了何松亭的建议。他认为,新创建的银行名称,不仅要考虑到当前货币统一的问题,还要考虑到这个银行有可能成为新中国国家银行的问题。
1947年11月1日,董必武致电中央,建议成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银行的名称定为“中国人民银行”,他还在电报中特别提醒,关于银行的名称希望能早定,印钞时要用。电报很快被送到当时尚在陕北的毛泽东、周恩来那里。毛泽东说:现在就成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为时尚早了些,同意先行准备,名称就定为“中国人民银行”。按照毛泽东、周恩来的意见,中央迅速回电给董必武。董必武接到复电以后,立即找到南汉宸,商议筹备工作如何开展。11月下旬,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正式成立,南汉宸担任筹备处主任。
马文蔚书写“中国人民银行”行名
为设计好第二套人民币,从1950年初,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新版人民币上的行名题字。征集工作进行了数月,南汉宸对征集上来的题字并不十分满意。此时,他想到了时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编辑处参事、研究员的马文蔚先生,南汉宸知道他一直攻于书法,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1951年的一天,南汉宸从故宫博物院借来一枝宫廷用笔,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将马文蔚请到自己的办公室。马文蔚看到这枝宫廷用笔,赞不绝口。南汉宸随即请他试试笔,书写几个字。马文蔚询问写些什么内容,南汉宸说:就写咱们银行的行名吧。这时,马文蔚已经注意到书案上早已经摆好的端砚、白宣纸和各色虎皮宣纸,便猜到了几分。他略微思索了一下,便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地在纸上写下了几套“中国人民银行”和“壹、贰、伍、拾、分、圆、角、佰”等,白宣纸写完了,他就继续在各种虎皮宣纸上写,直到写完为止。南汉宸将他刚刚写好的字同其他征集上来的字进行了认真的比较,最终还是选择了马文蔚写的字。不久,由马文蔚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6个大字以及部分金额字全部用在了新设计的第二套人民币的票面上,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毛泽东坚持不上钞票做主景
1951年1月,第二套人民币纸钞进入按年度、分券别审批阶段。在此期间,设计方案和票券设计稿经过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等人的仔细审查,他们做出了重要批示,特别是周恩来总理针对设计方案和票券设计稿提出了许多方向性的、指导性的重要意见。周总理对设计稿进行了审阅,并转达了毛主席提出的两点意见:“一、中国人民银行字的排列由左向右。二、钞票上不要放我的像。”
1951年1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呈文上报新版人民币1元券票样。周总理认真审阅了稿样并请示毛主席。毛主席意见:天安门上不要放我的像。周总理迅速将毛主席的意见通过政务院、中财委转达给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随即根据周总理的意见,对1元券票样进行了认真修改。
3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呈文上报修改后的新版人民币1元券票样,票样在制版时遵嘱去掉毛主席像。周总理批示道:“南(汉宸)、胡(景沄),望将天安门上的红旗、墙上画像(毛主席像)及标语去掉,其他同意。”至此,政务院审定通过了第二套人民币1元券票样。
(摘自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名片——人民币》 主编:马德伦 副主编:敖惠诚 等)
1947年春,解放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并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7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及任命董必武为主任的决定》,同时任命南汉宸、薛暮桥、杨立三为华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并责成南汉宸着手筹建全国统一的国家银行。8月1日,董必武草拟了《华北财办组织章程》,在章程中的第五项任务是:筹建中央财政及银行。1947年9月14日,华东局工委书记张鼎丞、邓子恢致电董必武,建议成立解放区统一银行,发行统一的货币,银行名称可以考虑为“联合银行”或者“解放银行”,亦或叫做“全国解放银行”。同一时期,在晋察冀边区银行工作后来也是中国人民银行主要筹备人之一的何松亭,也提出新成立的银行应该取名“中国人民银行”。董必武考虑再三,采纳了何松亭的建议。他认为,新创建的银行名称,不仅要考虑到当前货币统一的问题,还要考虑到这个银行有可能成为新中国国家银行的问题。
1947年11月1日,董必武致电中央,建议成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银行的名称定为“中国人民银行”,他还在电报中特别提醒,关于银行的名称希望能早定,印钞时要用。电报很快被送到当时尚在陕北的毛泽东、周恩来那里。毛泽东说:现在就成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为时尚早了些,同意先行准备,名称就定为“中国人民银行”。按照毛泽东、周恩来的意见,中央迅速回电给董必武。董必武接到复电以后,立即找到南汉宸,商议筹备工作如何开展。11月下旬,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正式成立,南汉宸担任筹备处主任。
马文蔚书写“中国人民银行”行名
为设计好第二套人民币,从1950年初,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新版人民币上的行名题字。征集工作进行了数月,南汉宸对征集上来的题字并不十分满意。此时,他想到了时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编辑处参事、研究员的马文蔚先生,南汉宸知道他一直攻于书法,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1951年的一天,南汉宸从故宫博物院借来一枝宫廷用笔,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将马文蔚请到自己的办公室。马文蔚看到这枝宫廷用笔,赞不绝口。南汉宸随即请他试试笔,书写几个字。马文蔚询问写些什么内容,南汉宸说:就写咱们银行的行名吧。这时,马文蔚已经注意到书案上早已经摆好的端砚、白宣纸和各色虎皮宣纸,便猜到了几分。他略微思索了一下,便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地在纸上写下了几套“中国人民银行”和“壹、贰、伍、拾、分、圆、角、佰”等,白宣纸写完了,他就继续在各种虎皮宣纸上写,直到写完为止。南汉宸将他刚刚写好的字同其他征集上来的字进行了认真的比较,最终还是选择了马文蔚写的字。不久,由马文蔚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6个大字以及部分金额字全部用在了新设计的第二套人民币的票面上,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毛泽东坚持不上钞票做主景
1951年1月,第二套人民币纸钞进入按年度、分券别审批阶段。在此期间,设计方案和票券设计稿经过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等人的仔细审查,他们做出了重要批示,特别是周恩来总理针对设计方案和票券设计稿提出了许多方向性的、指导性的重要意见。周总理对设计稿进行了审阅,并转达了毛主席提出的两点意见:“一、中国人民银行字的排列由左向右。二、钞票上不要放我的像。”
1951年1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呈文上报新版人民币1元券票样。周总理认真审阅了稿样并请示毛主席。毛主席意见:天安门上不要放我的像。周总理迅速将毛主席的意见通过政务院、中财委转达给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随即根据周总理的意见,对1元券票样进行了认真修改。
3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呈文上报修改后的新版人民币1元券票样,票样在制版时遵嘱去掉毛主席像。周总理批示道:“南(汉宸)、胡(景沄),望将天安门上的红旗、墙上画像(毛主席像)及标语去掉,其他同意。”至此,政务院审定通过了第二套人民币1元券票样。
(摘自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名片——人民币》 主编:马德伦 副主编:敖惠诚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