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n2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等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走进生物课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现代技术;提升;生物课堂;有效性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大力推行的“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为总目标的转变。“新课标”不仅注重知识的“结论式教学”,更注重学生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即“过程式教学”。而“新课标”所赋予生物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生物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既要注重生物学科知识点的严谨性、深刻性,更要注重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使之能主动认知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环境,用生物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许多知识的传授必须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传统生物教学存在着教法单一、知识点抽象、互动性弱等缺点。随着IT网络信息等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步入了中学生物教学领域。激发学生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认识和理解事物,培养创造能力和精神,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营造学习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传统黑板加粉笔式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忽视学生主体的情感参与,既枯燥又呆板。而按学生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设计多媒体CAI教学课件利用较大的信息容量、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多样的问题和及时的反馈等特点,为学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供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求知的欲望,产生兴趣与美感,学生注意力集中,处于积极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讲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中,教师在导入部分便利用多媒体播放在discovery中节选的亚马孙平原上猎豹捕食羚羊的激烈场面。学生看得入神,被吊足了胃口,接着教师启发: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那么它有哪些特点适于奔跑。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讨论,让学生明白原来猎豹的全身都是为奔跑而设计的,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紧接着,教师又播放了猎豹追赶羚羊,而羚羊利用Z字形路线巧妙摆脱猎豹的另一段录像,这让学生充分明白看似弱小的羚羊也有适应环境的“独门武器”。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摆脱了教材的束缚,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将进一步被激发。
  二、具体抽象知识,提高认知水平
  在生物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知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无法接触或观察到的,许多微观、抽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单靠挂图、幻灯片等手段很难讲解清楚。中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抽象性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而通过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技术可以模拟生物教学中的动态过程,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便于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
  例如:在讲述《种子的萌发》一节中,花粉在雌蕊柱头上的萌发以及受精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若用多媒体将微观部分进行放大,并巧妙模拟其动态过程,就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再如,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本是两节内容,可讲完后学生往往难以形成整体认识,若能在课堂总结阶段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一下外界氧气进入、运输直至到达组织细胞,以及二氧化碳产生直至排出体外的全过程,将会使学生将零散知识连串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三、准确实验演示,减少理解偏差
  实验是生物教学中重要的基本研究方法,实验操作要求务必准确,细微的偏差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巨大差异,从而阻碍学生的正确理解。而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演示,其细微的变化和实验操作很多学生不易观察。而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清晰的将实验操作过程录制下来,在课堂上播放,既可放大展示实验的细微操作和现象,还可反复播放,突出重点,获取最佳的效果。
  如学习《观察和使用显微镜》以及观察植物、动物细胞等几节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是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很难做到在课堂上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而且学生操作过程的不当之处也常常被忽略。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选用数码显微镜,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操作,这个过程可直接通过电脑投射到大屏幕上,让其他同学进行观察并评价此位同学的操作步骤。或教师在课前用DV拍摄一段学生错误操作显微镜的录像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们找出这位同学操作的不当之处并加以改正,通过找错误并对比自己的操作,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反思,避免雷同问题,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
  四、延伸课堂教学,注重双向互动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生物课堂不仅体现在多媒体教学上,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和完善,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形式,作用日益重要。网络环境下的生物课堂得到进一步的开放,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上网,学生将获得在课堂上学到的或学不到的更多信息,变被动的接收认知为主动地获取新知,并通过网络课堂实现资源共享,极大丰富生物课堂的内容。同时,通过网上讨论等形式,将进一步实现师生之间互动、学生之间合作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广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例如:在学习《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和影响》一节中,教师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的形式,而是将学生们带到网络教室中,人手一机,尝试了一节网络教学。首先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了今天的讨论命题:你认为人类活动都在哪些方面破坏和影响了我们的自然界。紧接着,学生们纷纷回帖:“滥砍滥伐、污染、生物入侵——”等十多项。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成几大方面,并将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方面进行深入讨论,问题是:请举出人类活动在这一方面对自然界造成破坏的事例以及谈一谈这样做所造成的影响和你的感受体会,同时要求学生每一事例和体会都要用最精简的语言概括表达,不能长篇大论的照搬。接着,学生们在老师的要求之下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他们或上网收集资料,或书写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一段时间后,学生们纷纷通过网络交来了作业,这里不仅有未听说的新鲜资讯,还有生动的图片和动感的影像资料,其事例之丰富,内容之充实远远超过了传统教学所能达到的效果,有的小组还制作了简单的PPT课件。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组间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网络课堂,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打破传统课堂教师高高在上的模式,真正实现师生的平等交流。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国外开展肺移植情况,探讨临床肺移植在我国开展的可行性,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2002年5月,我院成立肺移植团队,开展猪肺移植动物实验,在此基础上于2002年9
近年来,有关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的新近临床研究是一大热点.随着对PSCA的广泛研究,发现它在膀胱癌、前列腺癌及部分消化道肿瘤表达,与其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PSCA的作用
目的 探讨在校本科护生所具有的能力及自我定位与医院的岗位定位之间的差距,为医学院校护理本科教育和临床护理工作及在校本科护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获
目的 研究0.7MPa(7 ATA)氮氧混合气对大鼠纹状体、下丘脑、中脑和小脑突触体以及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释放及摄取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方法 同位素液体闪烁检测技术检测
目的 观察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钠素及血糖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窒息新生儿的血清心钠素、血钠及血糖水平,并与20例正常新生儿作对比.结果 40例窒息患儿中,重度者血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组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窒息患儿血清心钠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程度愈重,血清心钠素水平愈高,而与之相对
目的 探讨甲型副伤寒并发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68例甲型副伤寒及并发肺炎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甲型副伤寒并发肺炎的发生率为4.82%;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甲型副伤寒阳性1例,其中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的1.69%,白细胞升高的3.13%;药敏试验结果 :磺胺类,喹诺酮类,头孢三、四代抗生素敏感.结论 甲型副伤寒并发肺炎时,以继发感染为主,但存在伤寒性肺炎.既往无结核、矽肺等慢性肺病的
目的 观察抑癌基因p16、Rb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探索其在ALL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及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抑癌基因p16、Rb在AL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32.14%ALL患者p16蛋白表达缺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白血病细胞阳性率降低为1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被认为是肝相关性疾病及肝相关性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来,随着对脂联素的深入研究,发现
目的 探讨综合健康教育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发放健康教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新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结合精神科访谈对136名护理本科新生进行心理亚健康状态测试.结果 护理本科新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