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he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系统科学、切合实际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专业应用水平,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该文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提出了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模块式实践教學体系的构建,总结了实施成效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动物科学;实践教学;模块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5-0146-03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dular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Applied Animal Science Major
  —Taking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as an Example
  Sun Xiaoming et al.
  (School of Grains,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Changchun 130507, China)
  Abstract: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applied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he system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modular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s helpful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ir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level, enhance their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Taking the Jilin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modular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applied animal science specialty for reference.
  Key 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Animal science; Practical teaching; Module
  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科研和教学3大优势的集合体,既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系统实用的实践教学体系可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其主动建构科学的知识体系,强调知、情、意、能的高级复合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1]。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要突出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调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1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意义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是师生共同受益、教学相长的一项质量工程[3]。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在产业转型升级、学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展开的。其核心理念是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遵循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的规律。按照“系统培养、层次递进、模块实施”的思路,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密切相连、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教学设计层次分明的“三模块+多项目”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5]。
  2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案
  根据2018年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动物生产类专业对实践内容的指导性意见,同时结合吉林工商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农科与工科融合交叉建设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核心能力需求的特点,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形成由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3大模块组成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3个模块形式相对独立,内容彼此联系、可实现相互促进提高。每个模块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分别满足大学生知识领域、知识层次,学生视野,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社会竞争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2.1 基本技能模块 基本技能是课程实验或独立设置实验课以及理实一体化的部分,是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实践环节的基石,着重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技能,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准确的实验设计。其中,课程实验包括《动物生物化学》、《畜禽繁育学》和《动物生理学》,理实一体化课程包括《畜禽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医学基础》和《生物统计及试验设计》,独立实验课程为《饲料营养与品质分析》。该模块的实践内容以正常理论课模式进行间隔排课,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理论知识理解消化,可以强化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其他板块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专项技能模块 专项技能模块是针对专业急需和必须的单项技能进行的集中培训,是以提高同学们专业操作能力为目标设置的重要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创新创业训练、竞赛技能训练、科研技能训练和工程技能训练。
  2.2.1 创新创业技能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而大学生是这场改革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创业创新类竞赛项目在大学校园展开,同学们的热情也被不断点燃。对于传统的农科专业——动物科学来讲,在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精准扶贫、保障动物食品安全方面责任重大同时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巨大。以往同学参加的各种双创、互联网+等比赛,虽然也在省赛中获得过奖项,但级别普遍不高,项目内涵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因此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于是针对这种类型的赛事,新增设创新创业技能提升实践训练周,邀请校内外有经验的专家和获得过高级别奖项的指导教师为同学们培训,包括政策解读、选题指导、心理辅导、项目申报、企业注册、计划书撰写、PPT制作和路演等内容,模拟省赛真实场景和规则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促进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2.2.2 竞赛技能 专业技能大赛是激发学生学习专业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中重要的第2课堂活动。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比赛和吉林省大学生生物技能大赛等活动,学生学習专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提高,专业自信心增强,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变强。通过参加大赛,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诸如训练时间短、学生经验不足等问题,促动了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增设为期7d的针对竞赛技能的集训周,将各个赛事的主要项目进行集中培训,使得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加选拔,不仅可以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以使同学们在参与中强化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2.2.3 科研技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特色鲜明,即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而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关键特征在于“学以致用”;在于对理论基础的扎实掌握与实践功用转化之间的紧密结合;在于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根本导向以“探索未用”。因此,“应用型人才并非只‘应用’知识和理论,不进行研究。恰恰相反,应用型人才不仅在知识的应用方面发挥作用,而且在理论的创新方面常常给人们以启发,特别是应用型人才所开展的应用性研究,更具广泛的意义与作用”[4]。因此为提高人才培养的科研质量,特设置科研技能提升周,进行科研设计原理与方法、选题与开题、结果与分析以及实验室基本操作的讲解与实践,并且在第5学期开始连续3个学期增加1次学期论文的写作任务,提升学生应用型研究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基本科研论文撰写的能力。
  2.2.4 工程技能 现代饲料工业是饲料科学与饲料工程交叉形成的新产业,急需学科交叉人才。吉林工商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前身为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饲料工程专业,具有坚实的工程办学背景。本科招生后也一直秉承工农融合的办学理念,将工科内容有机融合于传统农科专业,以培养饲料工程特色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实现了专业创新与人才补位。在工程技能实践模块,开设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工厂设计、饲料加工工艺设计与饲料机械设计等实践环节,为今后从事工程技能要求的岗位和工作提供支撑。
  2.3 综合技能模块 与学术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领域,从而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物质财富,综合性实践应用能力强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2],该种能力的获得一定是基于系统有效的训练实现。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不同阶段设置不同形式和时长的综合技能实践。在第2学期进行为期7d的认识实习,到省内先进的饲料和畜牧生产企业进行实地参观,提高对专业的感性认知;在第5学期假期设置为期7d的专业社会实践,通过企业见习、行业调查等方式了解当地饲料、养殖等企业与行业发展现状、先进技术在行业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学习过大部分的专业课后的第6学期,设置为期4周的专业实习,主要内容是饲料和养殖企业的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1]。第7学期在课程全部结束后,安排的是为期63d的动物科学专业综合模拟实训,包含饲料原料成分分析——配方设计——饲料加工——工艺品质检测——饲养试验——畜产品品质分析等完整的专业实践环节;第8学期主要是包括毕业教育(1周)、毕业实习(4周)和毕业论文(设计)(12周)的毕业环节,用以培养同学们独立生活和职业精神以及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体验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和企业文化等内容,锻炼专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并通过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将4年内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3 取得的成效
  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吉林工商学院现已形成自有特色的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工农融合 强化实践 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被评为2019年度校内教学成果一等奖,论文《转型条件下完整生产实习模式的构建与研究》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2019年首次参加第3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并获得一等奖,展示了学生良好的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小手时间》和《复合替抗饲料配方的研制》分别获第四届和第五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竞赛银奖和铜奖,展现了学生们良好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连续2届毕业生考研率占班级总人数的20%左右,一直保持同类专业居前的好成绩,展示了学生们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立项编写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1部,校级金课《动物营养与饲料学》1门,课改课《动物营养学》、《饲料分析与检测》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饲料配制与加工技术》1门。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其所具备的实践技能是社会经济发展之所需。动物科学专业作为实践性要求极强的专业,更要紧紧追踪现代畜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步伐,制订适合本土经济发展的差别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从而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钟德仁,国海,宋常春.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0):109-111.
  [2]胡江,梁翕,张宏利.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畜牧兽医杂志,2019,38(04):58-61.
  [3]方泽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概念、发展动力与改革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3):18-23.
  [4]李德才,王晓艳.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以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4(04):62-65.
  [5]马伟,黄炎坤,刘永祥,等.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12):158-162.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研究不同植物间作模式对土壤营养及微生物的影响,设置间作薄荷(Tr1)、间作苜蓿(Tr2)、间作薄荷与苜蓿(Tr3)共3个处理,测定不同时期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等土壤营养元素及土壤中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混作模式有效提高土壤中全氮含量,单作模式降低碱解氮含量,单作苜蓿有效提高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间作薄荷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关键字:间
期刊
摘 要:土地经济学是一门涉及社会经济、自然科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综合交叉,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时效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课程。该文以安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土地经济学教学为例,介绍了课程时间安排、教材使用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和教学要求等方面的教学现状,分析了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教材使用和教学內容不科学、教学方法传统、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土地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地
期刊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的“大政治”,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国有林场承担着林业生态保护的重要职责,做好林地资源保护,对维护国有林地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广西国有黄冕林场为例,总结了林地被占4种类型,分析了林地保护管理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提出了5个应对策略,旨在为国有林场林地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林场;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对策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恢复再利用是我国矿山废弃地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根据具体矿区采煤塌陷地的形成原因、生态特征等,设计相关的治理方法。该文介绍了淮北市南湖塌陷区的概况和治理思路,结合传统塌陷区的形成规模和发育特征,分析了淮北南湖湿地生态公园的治理模式,并总结了多项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以期为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提供思路。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近3年来,潜山市种植业农机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国家农机化发展目标和潜山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突出问题,该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机化;问题;发展;措施;安徽潜山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7-0121-03  潜山市位于东经116°14′~116°41′、北纬30°27′~31°04′之
期刊
摘 要:以壳聚糖为制备原料,利用壳聚糖酶水解壳聚糖来制备壳寡糖。通过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反应时间、壳聚糖酶添加量、温度、pH等4个因素对酶解作用的影响。采用正交法设计4因素3水平的试验,将壳寡糖产率作为检测结果,做正交试验分析,优化工艺条件,从正交分析结果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如下:反应时间4h、酶添加量2000U/g、温度35℃、pH5.0。通过验证试验可以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下还原糖浓度最高,即壳
期刊
摘 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到,产业兴旺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该研究以巴东县野三关镇上李坪村产业扶贫为对象,通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政府投资企业帮助贫困户入股、企业带动贫困户的方式,引导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在村里就业增收,使政府、企业及贫困户形成利益共同体,进而促进贫困户增收。  关键词:利益联结机制;产业扶贫;股权分红;多渠道增收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该研究对黑龙江省耐盐植物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调查,共筛选出耐盐植物87种,隶属26科60属。并对筛选植物的耐盐能力进行了分析,对部分耐盐野生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绿化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今后黑龙江省盐碱地应用耐盐植物进行土壤改良、植被恢复与控制水土流失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黑龙江省;耐盐植物;筛选;绿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 S71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
期刊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高等职业院校整合高职专业资源并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已成为了重点研究课题。该文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为出发点,提出构建具有地方高职教育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优秀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拓展地方高职院校培养领域等新策略,以推动创新创业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期刊
摘 要:发展现代农业,振兴乡村经济,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此,要组织农民、引导农民、扶持农民,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关键词:高素质农民;培训;肥西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5-0149-02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养有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