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_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圖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277-01
  《指南》提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作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美是人类生活及社会进步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美是人类共同的上帝,爱美之心至高无上!人生需要美,需要美的生活,需要美感,而这一切都需要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审美能力是创造美的基础。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一部分,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使之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能完善孩子的精神世界、陶冶幼儿情操, 初步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强调理性观念的力量,却忽视了耳朵、眼镜等感官的主动性,人们无法凭借自己的视听感受去理解艺术的独特魅力,这就使得许多人尽管经常接触艺术,却不具备欣赏艺术的能力。这种情况在幼儿审美教育中也有所体现。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知识灌输式的审美教育随处可见,许多教师执著于客观事实的对错, 而忽视了幼儿对审美的感受、体验和创造;重视幼儿美术的最终结果,忽视了幼儿创作过程中对美的欣赏和表现;重视在室内的集体教学来达成美术教学目标,忽视了大自然、周围环境、生活中的美对幼儿的影响;同时,也发现一些教师的艺术素养还远远跟不上现今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的美术表现形式单一、少了童趣、更谈不上想象和创造, 就如一家长所言:" 我的孩子画的太阳永远是圆圆的、红红的, 总是在画面的左上方" 。心理学研究表明:“审美经验早在儿童使用蜡笔和颜料之前就开始了,当他们表达对色彩、形状、声音、气味及质料的偏爱时,他们实际上是在进行审美选择 。 为此, 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通过寻找在大自然中美的素材,激发幼儿审美感知力
  首先要多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秀丽的山川、雄伟的建筑、深秋的红叶、节日的焰火等,使幼儿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在美术活动中,我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幼儿亲自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体验自然形态中各种美的景象,使幼儿得到心旷神恰的自然美的感受,培养了幼儿的审美直觉、审美感知和审美情趣。
  再次,要提供机会让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如绘画、剪纸、雕塑及各种工艺品等,从作品的构图、鲜艳而和谐的色彩、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美的存在,从而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二、为幼儿提供自由创造的源泉,感受生活美
  幼儿期是孩子审美心理发生的敏感期。 孩子们对优美的事物特征产生美感,审美体验,一个良好的环境, 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有确实的保证。
  幼儿接触的事物多了,对事物的感受更加深刻了,情感更加丰富了,自信心更强了。幼儿敢于表现自己,把情感表露出来。这从幼儿活动时发言的踊跃,活动时的投入,以及表现在作品上的大胆想象程度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我们组织的一次“大马路”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幼儿通过对大马路观察和体验,都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新学的交通知识告诉老师和同伴,在作画过程中,孩子们也是非常乐于表现自己所了解的新事物,如某个路标的含义、汽车名称与标志,驾驶员和行人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大人闯红灯要造成的危害,小孩乘车头和手不能伸到窗外去…….种种的生活体验与情感,在孩子的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观察中发展幼儿美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在绘画时,往往是看到什么就简单地描绘出来。如果是先让幼儿观察,然后教师再加以引导,引导孩子展开思路、充分想象,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三、欣赏名家美术作品,让幼儿感受艺术美
  美术欣赏活动中,在通过与大师作品的经常接触、对话和欣赏,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艺术大师的构图、线条、做画方式,对色彩的应用,甚至是某些艺术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丰富着孩子的艺术感觉,提高着他们的审美能力。
  让幼儿欣赏贴近生活的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王雪涛的《红色中的和谐》、齐白石的《青蛙》、铱泵缸金的《五牛图》、希菲乐德的名著《鲜艳的水果》、徐悲鸿的绘画作品《奔马》:一匹骏马迎着狂风,迈开强劲有力的腿、奔驰向前、它的四蹄己经离开了地面、腾空而起,向上飞跃着,这是一匹多么神奇俊美的马啊!让这些作品常出现在幼儿活动室的各个角落。在欣赏活动中,我惊奇地发现,这些名画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大超出了我的意料。我引导幼儿学习、模仿名画中色彩的搭配关系,并适当地将它们反映到自己的画面上来。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
  面对着大师的作品,孩子们用着直接的、单纯的、不受世俗、概念的框框的心态感受作品时,孩子们奇特的想法、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认识源源不断。也正是在幼儿经常接触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幼儿的艺术感明显提高,并能在不知不觉中将所看、所思、所想迁移到他们的艺术创作中。
  美术欣赏后教师可鼓励幼儿将欣赏经验结合在幼儿自己做画中,通过鉴赏画家的作画方式和表现手法,传达自己的认识。评价这样的作品,教师应避免用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如:画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协调、是否与范画一致。而应将评价重点放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热情、积极性、主动性、独特的见解等。而这些都是培养艺术素养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其实,美术欣赏的目的并不是增长幼儿的美术知识,而是通过艺术作品的赏析加深幼儿的审美感受,释放幼儿的审美想象、开阔幼儿的生活视野。每个孩子都会长大,但童年时代对美追求的经历,将会对人的一生起作用。它将激发着儿童丰富想象,创造出美丽人生的无穷魅力!
  总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越来越显示出不可缺少或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美术教育者应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态度,努力挖掘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独特功能。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创设充满审美情趣的幼儿园环境,开展生动活泼、富有生命的教育手段,让幼儿获得美的感受,进而发现美、爱好美,在美所创造的和谐情境中健康成长。
  本文系2018年度扶沟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提高审美力的实践研究》(fgjy18063)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但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的“循环不经济”问题却十分突出。从微观领域看,循环经济只注重循环,不注重经济,缺乏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的动力。当前不少企
【摘 要】高職经济管理类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该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说明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办学重要意义,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主要策略,希望可以借此文和业内展开交流,以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办学质量的提升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
由于市场经济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房地产市场也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房地产投资本身具有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变现能力差、易爱政策制约等特点,决定了其投资风险很大。
【摘 要】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的各方面教育趋近于小学化,无论是知识教育还是教学管理体制上都在和小学教育无限接近,“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发展趋势已经严重背离了幼儿教育理念,因此需要强化改革,探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出现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对策。笔者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和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促进幼儿教育质量提升。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治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
[摘要]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问题,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思想,对此类具有开创性、一次性和不确定性特点的项目进行综合管理,并结合大兴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的建设进行分析,对项目管理理论应用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做出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管理产业升级    一、综述    项目管理作为一次性创造活动的管理模式,已成为适应新经济时代最具生命力的管
快乐是人生的目的,消费就是花钱找乐;消费不仅满足生活之需,还会带来心灵的美感。人们的消费行为大部分是一种寻求快乐消费的行为。本文从消费者、企业和整个社会等几个方面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