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记载人心的文字,是文明的集结,是往昔的回放,是预示未来的不朽之预言。学历史,看成败,做智者,效先贤之丰功,仿豪杰之伟绩;历史之重要,文字何能言说一二。每逢遇到学生轻视历史学习,心辄痛叹;教学以来,制心研磨教学之道,不惮困苦劬劳艰辛,唯冀传道功成、解惑果就。今汇集心得点滴如下,祷望益于同仁,则为笔者所深幸。
一、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内容
在历史教学中使用朗读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重点内容的记忆,还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中的朗读可分两种:一是教学过程中在讲到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高声朗读,这种朗读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以达到让学生集中精力和提神的作用。二是利用预备铃到上课铃之间的时间,指定一名学生,由学生组织全班学生朗读,但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朗读的内容,这种朗读的内容应是前一阶段所要求掌握的重点,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也可以起到让学生提前进入上课状态的作用。
二、听写教材中学生容易写错的字
历史教材中牵涉的人名、地名及历史事件太多,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书写很不规范,部分学生能记住历史知识,但因为不会写字或写错别字,导致在检测时丢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完成一段时间的教学任务后,把平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归纳出来,给学生听写。通过听写来避免学生出现这种失误,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这些人物及事件的认识。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片、电影、视频等,结合视觉和听觉展示历史材料,充分调动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如在讲清朝历史时可以让学生观看CCTV9的纪录片《公元1644》。该纪录片讲述的是以明崇祯十七年、清顺元年(即公元1644年),至南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即公元1662年)的历史。从明末年间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的景象开始,李自成进北京逼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吴三桂为报家仇引清兵入关,清军长驱直入,明王朝因此危亡。之后李自成称大顺皇帝,张献忠称大西帝,顺治在多尔衮、孝庄进京后称帝,各路英雄逐鹿中原,这样会让学生在观影中完整地了解历史真相,而非一个个断裂的朝代和历史事件。
四、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
现行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设置了“学习与探索”、“活动建议”等有关课外实践的素材,这为学生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也是历史新教学的一个方面:将创新教学引入到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了对历史的认识,同时也体验和感受了生活,如在学习《先进的科学》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一些关于造纸技术的信息,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己体验造纸的过程,在过程中思索造纸的原理,为什么需要这些材料,如果换成其他的能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此种种,这就更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增强了创新意识,打破了以往学习的规规矩矩,思维也不再禁锢,这种开放式思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和教授性学习的整合。总之,教师要用尽良策,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据,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维,独立探究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而不是某种形式。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体现学生在課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不能包办学生的一切。如在《“大危机”和“新政”》一课内容中,我就把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和评价”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去处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从不同的角度对罗斯福新政进行了评价,这样既有利于认识的升华,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敢于向既定规律挑战,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正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本质的体现。
六、教师要注意提高教学艺术
这是就教学艺术给人的感染力而说的。教学艺术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性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相反教学艺术性差,效果就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魅力就像我们看电视一样,一部好的电视剧,如果只是干巴巴地把角本读给人听,印象一般不会深刻,但如果通过名角及所有演员的配合,就会给人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老师的基本功,诸如普通话、粉笔字等,就语言表达来说,普通话干练流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感染力深,印象好,如大家熟悉的赵本山、倪萍等。相反若是平淡无力,或结结巴巴,或瓮声瓮气、语无伦次……不仅印象不深,有时还会成了催眠曲,甚至是厌烦的噪音。从神态讲,有的声情并茂,神态感人,有的表情木然,呆若木鸡。还有导入、过渡、提问、板书设计、教具的使用等方面,总之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效应,具体的合理归纳,清晰概括,不仅能突出重点,而且有助于突破难点,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一节好课会使人感到艺术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一、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内容
在历史教学中使用朗读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重点内容的记忆,还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中的朗读可分两种:一是教学过程中在讲到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高声朗读,这种朗读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以达到让学生集中精力和提神的作用。二是利用预备铃到上课铃之间的时间,指定一名学生,由学生组织全班学生朗读,但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朗读的内容,这种朗读的内容应是前一阶段所要求掌握的重点,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也可以起到让学生提前进入上课状态的作用。
二、听写教材中学生容易写错的字
历史教材中牵涉的人名、地名及历史事件太多,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书写很不规范,部分学生能记住历史知识,但因为不会写字或写错别字,导致在检测时丢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完成一段时间的教学任务后,把平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归纳出来,给学生听写。通过听写来避免学生出现这种失误,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这些人物及事件的认识。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片、电影、视频等,结合视觉和听觉展示历史材料,充分调动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如在讲清朝历史时可以让学生观看CCTV9的纪录片《公元1644》。该纪录片讲述的是以明崇祯十七年、清顺元年(即公元1644年),至南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即公元1662年)的历史。从明末年间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的景象开始,李自成进北京逼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吴三桂为报家仇引清兵入关,清军长驱直入,明王朝因此危亡。之后李自成称大顺皇帝,张献忠称大西帝,顺治在多尔衮、孝庄进京后称帝,各路英雄逐鹿中原,这样会让学生在观影中完整地了解历史真相,而非一个个断裂的朝代和历史事件。
四、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
现行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设置了“学习与探索”、“活动建议”等有关课外实践的素材,这为学生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也是历史新教学的一个方面:将创新教学引入到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了对历史的认识,同时也体验和感受了生活,如在学习《先进的科学》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一些关于造纸技术的信息,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己体验造纸的过程,在过程中思索造纸的原理,为什么需要这些材料,如果换成其他的能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此种种,这就更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增强了创新意识,打破了以往学习的规规矩矩,思维也不再禁锢,这种开放式思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和教授性学习的整合。总之,教师要用尽良策,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据,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维,独立探究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而不是某种形式。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体现学生在課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不能包办学生的一切。如在《“大危机”和“新政”》一课内容中,我就把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和评价”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去处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从不同的角度对罗斯福新政进行了评价,这样既有利于认识的升华,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敢于向既定规律挑战,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正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本质的体现。
六、教师要注意提高教学艺术
这是就教学艺术给人的感染力而说的。教学艺术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性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相反教学艺术性差,效果就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魅力就像我们看电视一样,一部好的电视剧,如果只是干巴巴地把角本读给人听,印象一般不会深刻,但如果通过名角及所有演员的配合,就会给人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老师的基本功,诸如普通话、粉笔字等,就语言表达来说,普通话干练流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感染力深,印象好,如大家熟悉的赵本山、倪萍等。相反若是平淡无力,或结结巴巴,或瓮声瓮气、语无伦次……不仅印象不深,有时还会成了催眠曲,甚至是厌烦的噪音。从神态讲,有的声情并茂,神态感人,有的表情木然,呆若木鸡。还有导入、过渡、提问、板书设计、教具的使用等方面,总之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效应,具体的合理归纳,清晰概括,不仅能突出重点,而且有助于突破难点,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一节好课会使人感到艺术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