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悟能力很重要。在作文训练中,要求写“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感悟”。这些经历都有,只是需要选择,能不能写好,全靠学生的感悟能力了。感悟是什么?是思想、感情、道理,是无形的东西。人、事、物是有形的。而作文是写思想的,是表达感情和道理的。不少同学总抱怨生活平淡,作文不知写什么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写作的生命,也就是说没有感悟就不会有写作。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一、要在观察上下功夫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常普通的小事,大事我们要关注,小事我们更要留意。
观察是感悟的基础,对人、事、物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就是从表象升华到本質的认知,做到由形入神。矛盾从白杨树的外形: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丫枝一律向上,叶子也片片向上,看到了它呢里向上发展,参天耸立,不折不挠,敢于对抗西北风的精神,然后才有了托物抒情,借树咏人。在作者眼中,它不仅仅是白杨,它是有思想、有行为、有生命的。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的代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作者描绘漓江的水的特色: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观赏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来体现“奇”、“秀”、“险”。 如果作家不细致观察,怎能有此独特的发现?
二、要有爱心、要培养丰富细腻的感情
感悟是人的心理活动,敏锐的感悟离不开真、善、美的心灵,拥有美好心灵是感悟的前提。要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培养自己丰富细腻的感情,这样才能写文情并茂的作文。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世界因爱而美丽和生动。《怀念母亲》一文中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思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先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再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因为有了真挚的感情,所以文章很动人,催人泪下。写作靠技巧、靠文字功底,但是写作与个人的认知成正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从这些千古名句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感悟中的作用。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因而语文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而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例如语文实践活动“我爱文学”,组织的好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而且对于引导他们通过文学作品来感悟生活有很大帮助。 “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既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动物保护意识,也可以使他们进一步感悟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设计、精心组织每一次的语文综合实践课,让学生有机会在活动中逐步训练提高自己的语文感悟能力。
四、要善于学习他人怎样感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初学写作没有经验,可以学习好的文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欲穷千里目,更山一层楼”,白杨树仅仅靠拢,团结向上,实写树,暗喻人。这就是感悟,是托物抒情,升华文旨的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的本意是告诉人们一种思想、一种体验,阅读时就要注意,文章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和事来表达的,只有带着问题去领悟作者的意图,我们的感悟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一、要在观察上下功夫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常普通的小事,大事我们要关注,小事我们更要留意。
观察是感悟的基础,对人、事、物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就是从表象升华到本質的认知,做到由形入神。矛盾从白杨树的外形: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丫枝一律向上,叶子也片片向上,看到了它呢里向上发展,参天耸立,不折不挠,敢于对抗西北风的精神,然后才有了托物抒情,借树咏人。在作者眼中,它不仅仅是白杨,它是有思想、有行为、有生命的。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的代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作者描绘漓江的水的特色: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观赏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来体现“奇”、“秀”、“险”。 如果作家不细致观察,怎能有此独特的发现?
二、要有爱心、要培养丰富细腻的感情
感悟是人的心理活动,敏锐的感悟离不开真、善、美的心灵,拥有美好心灵是感悟的前提。要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培养自己丰富细腻的感情,这样才能写文情并茂的作文。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世界因爱而美丽和生动。《怀念母亲》一文中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思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先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再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因为有了真挚的感情,所以文章很动人,催人泪下。写作靠技巧、靠文字功底,但是写作与个人的认知成正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从这些千古名句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感悟中的作用。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因而语文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而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例如语文实践活动“我爱文学”,组织的好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而且对于引导他们通过文学作品来感悟生活有很大帮助。 “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既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动物保护意识,也可以使他们进一步感悟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设计、精心组织每一次的语文综合实践课,让学生有机会在活动中逐步训练提高自己的语文感悟能力。
四、要善于学习他人怎样感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初学写作没有经验,可以学习好的文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欲穷千里目,更山一层楼”,白杨树仅仅靠拢,团结向上,实写树,暗喻人。这就是感悟,是托物抒情,升华文旨的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的本意是告诉人们一种思想、一种体验,阅读时就要注意,文章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和事来表达的,只有带着问题去领悟作者的意图,我们的感悟能力才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