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上的线上化学教学的导入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其主要包括化学史导入、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以及借旧引新导入共三种导入方法,并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具体分析了每种导入方法具有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堂导入;化学课堂
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营造气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意义和方法;能够为新课做好铺垫,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1]。因此,笔者围绕课堂导入的方法和作用,对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上的电视课程中的化学课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求从中获取有用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指导。
一、化学史导入
通过对线上化学课例的分析,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化学教师会通过化学史进行课堂导入。例如,来自芜湖市第一中学的刘永浩老师在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讲述了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的故事,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导入新课。无独有偶,来自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的李琳老师在讲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时,讲述了中国古代的原子论以及原子模型历史变迁的五个阶段,通过原子模型的发展史导入新课。
通过化学史进行课堂导入有以下几点作用。第一,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通过讲述化学知识发展的崎岖历程,让学生明白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第三,通过讲述优秀化学家的故事,为学生的心性和品格的塑造提供了榜样,将德育化于无形。第四,通过讲述有关中国古代化学史的事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如从中国古代的原子论入手,进行课堂导入。第五,化学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发展的整个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通过介绍原子模型历史变迁的五个阶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模型。
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
化学是一门密切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的学科,在生产和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有些教师会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课堂导入。例如,来自铜陵市实验高级中学的李艳老师在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了庆典时的烟火、钢铁的冶炼和火箭的发射等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明白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从而顺利导入新课。同样,来自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的吕旭东老师在选修4第二章第二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教学中,通过图片分别展示了需要加快的反应和需要减慢的反应,需要加快的反应,如汽车尾气的处理、废弃物的降解和工业合成氨等,需要减慢的反应,如食物的腐败、钢铁的腐蚀和塑料的老化等,从而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新课有以下几点作用。第一,这些现象就在学生的身边,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吸引他们注意力,使其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有利于实现知识的情境化。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当知识被还原到情境中时,学习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原始形式,这样学习者的感受力会增强,理解力会增强,甚至创造力也会增强[2]。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是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的一项,其概念阐述中提到,学生要能够深刻认识到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而通过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加强学生的这一认识。
三、借旧引新导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依据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编码、加工、处理和转换。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3]。由此可见,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经验丰富的教师也经常会通过回顾旧知进行新课的导入。例如,来自芜湖市第十二中学的陈波老师在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3课时核素的教学中,通过复习原子的结构进行新课的导入。来自池州市第八中学的程芳老师在选修4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的课堂导入中,复习了反应热的正负号与吸热放热的关系,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以及中和热的注意事项。
使用借旧引新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有以下几点作用。第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能够与旧知识建立起联系的信息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第二,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结构化。人脑中的知识不应该是随便堆积起来的,我们应对其进行归纳整理,使其连接成结构化的网络。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知识,便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旧知识不再是彼此孤立的点,而变成相互连接的结构化的网。第三,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建立在旧知识上,如果学生遗忘了旧知识,便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因此,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有较好的学习效果,对旧知识进行回顾是十分必要的。
四、结语
化学教学的导入方法绝不止这三种,如我们还可以使用化学实验或设置悬念引发认知冲突等方法进行导入,还有更多的导入方法和作用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归纳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远蓉.化学教学艺术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陈理宣.论知识的结构形式选择与知识的教育形式生产[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
[3]周成海.现代教学理论与有效教学模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堂导入;化学课堂
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营造气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意义和方法;能够为新课做好铺垫,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1]。因此,笔者围绕课堂导入的方法和作用,对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上的电视课程中的化学课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求从中获取有用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指导。
一、化学史导入
通过对线上化学课例的分析,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化学教师会通过化学史进行课堂导入。例如,来自芜湖市第一中学的刘永浩老师在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讲述了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的故事,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导入新课。无独有偶,来自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的李琳老师在讲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时,讲述了中国古代的原子论以及原子模型历史变迁的五个阶段,通过原子模型的发展史导入新课。
通过化学史进行课堂导入有以下几点作用。第一,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通过讲述化学知识发展的崎岖历程,让学生明白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第三,通过讲述优秀化学家的故事,为学生的心性和品格的塑造提供了榜样,将德育化于无形。第四,通过讲述有关中国古代化学史的事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如从中国古代的原子论入手,进行课堂导入。第五,化学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发展的整个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通过介绍原子模型历史变迁的五个阶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模型。
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
化学是一门密切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的学科,在生产和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有些教师会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课堂导入。例如,来自铜陵市实验高级中学的李艳老师在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了庆典时的烟火、钢铁的冶炼和火箭的发射等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明白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从而顺利导入新课。同样,来自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的吕旭东老师在选修4第二章第二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教学中,通过图片分别展示了需要加快的反应和需要减慢的反应,需要加快的反应,如汽车尾气的处理、废弃物的降解和工业合成氨等,需要减慢的反应,如食物的腐败、钢铁的腐蚀和塑料的老化等,从而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新课有以下几点作用。第一,这些现象就在学生的身边,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吸引他们注意力,使其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有利于实现知识的情境化。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当知识被还原到情境中时,学习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原始形式,这样学习者的感受力会增强,理解力会增强,甚至创造力也会增强[2]。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是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的一项,其概念阐述中提到,学生要能够深刻认识到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而通过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加强学生的这一认识。
三、借旧引新导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依据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编码、加工、处理和转换。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3]。由此可见,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经验丰富的教师也经常会通过回顾旧知进行新课的导入。例如,来自芜湖市第十二中学的陈波老师在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3课时核素的教学中,通过复习原子的结构进行新课的导入。来自池州市第八中学的程芳老师在选修4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的课堂导入中,复习了反应热的正负号与吸热放热的关系,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以及中和热的注意事项。
使用借旧引新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有以下几点作用。第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能够与旧知识建立起联系的信息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第二,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结构化。人脑中的知识不应该是随便堆积起来的,我们应对其进行归纳整理,使其连接成结构化的网络。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知识,便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旧知识不再是彼此孤立的点,而变成相互连接的结构化的网。第三,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建立在旧知识上,如果学生遗忘了旧知识,便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因此,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有较好的学习效果,对旧知识进行回顾是十分必要的。
四、结语
化学教学的导入方法绝不止这三种,如我们还可以使用化学实验或设置悬念引发认知冲突等方法进行导入,还有更多的导入方法和作用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归纳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远蓉.化学教学艺术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陈理宣.论知识的结构形式选择与知识的教育形式生产[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
[3]周成海.现代教学理论与有效教学模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