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n22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教育中,审美教育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并且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需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其对于审美教育因素的融入给予了一个良好的空间和环境。在展开审美情感培養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对于美进行体会、感受以及评价的机会,同时让学生的审美心理得到进一步的沟通,通过不断地体悟和感知来达到审美情感的培养目的。笔者就如何更好地提升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效果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究。
  第一,对于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审美的重要性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人对于外界社会进行感受和体验的一个关键内容。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于审美气氛进行创建,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审美环境下,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获得更加全面的审美情感培养。例如,对于朱自清的《春》进行阅读欣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声音、形状、颜色等多方面对文章内容进行欣赏。让学生对文章中所描述的景色和事物进行欣赏。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文学鉴赏的方式进行积极的转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艺术形象思维。审美教育中,学生自身只有通过全面的训练和引导,才能更好地对艺术美实现理性的认知,跨越感性认知的体验,通过自身对于审美的不断提炼,让学生对于美进行更好的创造和传播。
  第二,关注对学生审美兴趣的激发。对于阅读内容进行合理的利用,让学生从阅读作品中感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对于学生来说,阅读内容的选择和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体验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审美兴趣的激发,对于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也是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的必要前提。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于学习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朗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对于所阅读内容其中的思想和美感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产生一定的目的性。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于思维的突破口进行引入,让学生从形式和内容的层面,对作品进行更深的了解,并且满足自身的阅读需求,从朗读中对于主旨、人物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明确。例如,在对《陋室铭》进行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美感进行体悟,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篇文章中所蕴含的托物言志的理念,感受到铭文的技巧和音乐上的美感,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对于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思想美进行体会。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的阅读具备更好的兴趣,同时产生一定的目的性,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参与阅读学习中,都可以获得成长和提升,同时也可以让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得到进一步条理化的梳理,阅读过程更具有规范性。
  第三,对于学生的个性进行更好地引导,突出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针对性。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紧密地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教学活动,审美情感的培养也更应该如此。教师要对阅读作品中的美感进行更好地体现,并且融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对于作品中的美感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就为个性化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对于《沁园春·雪》一文进行阅读教学中,有的学生会感受到山河壮丽的美感,有的学生则会体会到作者的情怀,有的学生则更加关注语言用词的美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对于不同学生自身的个性差异进行重视,并且提倡学生对自身的阅读进行个性化调整,形成自身独特的认知,提升学生对于审美认知的能力和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较为学生对于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逐步掌握联想、分析、推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在对于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更高、更全面的角度对于文章进行赏析,更好地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审美思维的提升发展。
  总之,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升对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并且对于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到语文阅读材料的内在美,更好地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熏陶,引导学生实现更加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胶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怎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现代化的程度,有了显著得提高。但是在民族地区,这些设备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就以我所在的甘南迭部藏区来说,好多信息技术设备配套后,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被束之高阁,这就很大程度地制约了当地教育水平的提高。在此,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是杂文与随笔,其中《拿来主义》是杂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评论性随笔,《短文三篇》是思想哲理性随笔。这两种体裁的几篇课文有其不同之处,也有其相同之处。出于其共性特征考虑,这些课文都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所以将它们划归为同一个单元。以下就杂文与随笔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在教学中有所借鉴。  一、杂文与随笔的共性特征  杂文与随笔是不同体裁的两种类型的文章,但是就说
目的:探讨健脾和胃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厌食症患儿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健脾和胃汤随症加减治疗,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發”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做出了明确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
新课程为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阅读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语文课怎么“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的‘饼’”。关于语文课怎么“讲”,吕叔湘先生明确回答:“这里面仍然有个分寸的问题,要讲的不多不少,要讲的切合实际。”张志公先生精辟地指出:“讲什么,讲的多或少,详或略,深或浅,都要恰到好处。”  一、讲学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技巧、适应症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