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时期,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当前,我国正面临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同时,耕地质量下降。开展土地整治活动是调整人地关系,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措施。近几年的突出问题则是土地整治资金不足,融资机制不健全,导致土地整治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本文首先简要说明国内外的土地整治状况,确定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方向。通过分析我国土地整治融资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已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进行,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土地整理 融资机制 对策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的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造成土地利用率低、耕地后减少、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据测算,我国的耕地承载人口的合理数量为8亿,就后备资源来看,十分有限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难度较大,同时,资金投入成本较高,质量较低,容易造成生态退化。我国早期的的土地整治活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集中于耕地整理方面,目的是增加我国的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为了实现耕地保有量18亿亩红线目标,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我国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1.2 研究意义
近几年,我国在土地整理工作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土地整理工作的大力开展,体现在资金筹措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所以,开展土地整治融资研究在在这个新形势与困境下拥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
1.2.1 理论价值
国家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其實施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缺乏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很多学者都先后对土地整治融资做出过一些研究,现阶段土地整治融资模式的实证研究已有一定基础。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我国土地整治融资目前存在的问题,建立规范、系统的土地整治融资体系,并提出相关保障运行措施,可以促进土地整治整个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1.2.2 现实价值
现阶段,阻碍土地整治工作进程的最大问题是就是土地整治专项资金的不足,所以,研究土地整治融资可较为资金难题提供较为实际的解决方案,同时可以为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融通工作给予一定参考作用。
2 相关概念
2.1 土地整治内涵
土地整治,即土地整理。在我国台湾土地整理被称为土地重划,分为市地重划和农地重划,其中市地重划的功能是将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计划实施相配合;农地重划则是为了规模化系统化管理而将农户田块集合成片,将农村房舍集中,对农场道路进行系统调整等。
而我国大陆地区,早在1999年颁布的《土地管理法》中就提出了"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后来陆续出现了很多概念,如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整理复垦、土地整治等,造成了概念和理解上的混乱。当然,这些概念基本上阐述了土地整理的内涵和外延的主要的内容,只是概括性不强,王万茂将土地整理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按照用地需求, 对未利用的、低效利用的、不合理利用的土地, 在一定的资金支持下而采取的一系列工程技术措施。
2.2 土地整治融资内涵
土地整治融资,就是针对具体的土地整治项目涉及的资金,直接或间接的融通资金的过程,籍此对土地整治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主要的土地整治融资模式包括土地信托融资模式、银行信贷融资模式、BOT 融资模式、PPP 融资模式、土地基金融资模式、土地证券化模式。
3 我国现阶段土地整治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筹集渠道较为单一、融资结构失衡,尚未形成有效的资金筹措机制,不利于土地整理工作的长远发展。目前推动融资的主要动力还是来源于行政方面。
二是土地整治投入的资金数量较少、融资的效率也较低,导致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资金不足一直是影响土地整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因素,同时资金使用效率低,这也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障碍。
三是融资制度体系不健全,内容不完备,缺乏统一制度平台。由于我国有关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应的金融体制也不健全,政府权责交叉不清,多头管理和空头管理并存。
3.2 对策
一是应建立综合性土地整理融资机制,即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行、多种融资方式综合运用融资机制。我国的融资体制改革中,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应并行发展,形成融资体制中的两种主体融资方式,进而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整理的市场融资机制。
二是针对资金不足问题,应完善土地税费体系,加大征收力度,坚持土地整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活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通过国家财政与货币投入的政策支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于土地整治项目的信贷资金支持。
三是土地整理融资而言,当前应加快培育我国土地整理政策性金融体系,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由于土地整理政策性金融的特殊属性,必须有特殊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土地整理融资贷款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黄曙光. 浙江舟山新区农村土地整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2] 刘姝驿. 台湾地区市地重划的制度建设及不同模式效益比较[D].西南大学,2014.
[3] 王万茂. 土地整理的产生、内容和效益[J]. 中国土地,1997,09:20-22.
[4] 王万茂, 张颖.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 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4, 14(1):13-18
[5] 张腾飞. 保定市农村土地整治融资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作者简介:武俊秀,女,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1992—),山西临汾人。
【关键词】 土地整理 融资机制 对策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的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造成土地利用率低、耕地后减少、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据测算,我国的耕地承载人口的合理数量为8亿,就后备资源来看,十分有限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难度较大,同时,资金投入成本较高,质量较低,容易造成生态退化。我国早期的的土地整治活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集中于耕地整理方面,目的是增加我国的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为了实现耕地保有量18亿亩红线目标,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我国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1.2 研究意义
近几年,我国在土地整理工作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土地整理工作的大力开展,体现在资金筹措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所以,开展土地整治融资研究在在这个新形势与困境下拥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
1.2.1 理论价值
国家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其實施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缺乏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很多学者都先后对土地整治融资做出过一些研究,现阶段土地整治融资模式的实证研究已有一定基础。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我国土地整治融资目前存在的问题,建立规范、系统的土地整治融资体系,并提出相关保障运行措施,可以促进土地整治整个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1.2.2 现实价值
现阶段,阻碍土地整治工作进程的最大问题是就是土地整治专项资金的不足,所以,研究土地整治融资可较为资金难题提供较为实际的解决方案,同时可以为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融通工作给予一定参考作用。
2 相关概念
2.1 土地整治内涵
土地整治,即土地整理。在我国台湾土地整理被称为土地重划,分为市地重划和农地重划,其中市地重划的功能是将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计划实施相配合;农地重划则是为了规模化系统化管理而将农户田块集合成片,将农村房舍集中,对农场道路进行系统调整等。
而我国大陆地区,早在1999年颁布的《土地管理法》中就提出了"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后来陆续出现了很多概念,如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整理复垦、土地整治等,造成了概念和理解上的混乱。当然,这些概念基本上阐述了土地整理的内涵和外延的主要的内容,只是概括性不强,王万茂将土地整理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按照用地需求, 对未利用的、低效利用的、不合理利用的土地, 在一定的资金支持下而采取的一系列工程技术措施。
2.2 土地整治融资内涵
土地整治融资,就是针对具体的土地整治项目涉及的资金,直接或间接的融通资金的过程,籍此对土地整治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主要的土地整治融资模式包括土地信托融资模式、银行信贷融资模式、BOT 融资模式、PPP 融资模式、土地基金融资模式、土地证券化模式。
3 我国现阶段土地整治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筹集渠道较为单一、融资结构失衡,尚未形成有效的资金筹措机制,不利于土地整理工作的长远发展。目前推动融资的主要动力还是来源于行政方面。
二是土地整治投入的资金数量较少、融资的效率也较低,导致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资金不足一直是影响土地整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因素,同时资金使用效率低,这也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障碍。
三是融资制度体系不健全,内容不完备,缺乏统一制度平台。由于我国有关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应的金融体制也不健全,政府权责交叉不清,多头管理和空头管理并存。
3.2 对策
一是应建立综合性土地整理融资机制,即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行、多种融资方式综合运用融资机制。我国的融资体制改革中,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应并行发展,形成融资体制中的两种主体融资方式,进而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整理的市场融资机制。
二是针对资金不足问题,应完善土地税费体系,加大征收力度,坚持土地整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活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通过国家财政与货币投入的政策支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于土地整治项目的信贷资金支持。
三是土地整理融资而言,当前应加快培育我国土地整理政策性金融体系,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由于土地整理政策性金融的特殊属性,必须有特殊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土地整理融资贷款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黄曙光. 浙江舟山新区农村土地整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2] 刘姝驿. 台湾地区市地重划的制度建设及不同模式效益比较[D].西南大学,2014.
[3] 王万茂. 土地整理的产生、内容和效益[J]. 中国土地,1997,09:20-22.
[4] 王万茂, 张颖.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 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4, 14(1):13-18
[5] 张腾飞. 保定市农村土地整治融资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作者简介:武俊秀,女,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1992—),山西临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