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常读读大师的教诲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_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当是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需要坚持的一件事。教育方面的书籍,是我阅读的最爱。尤其是一些经典的教育名著,我会不止一次地捧读,从那里汲取我工作的动力、方法及智慧,并以此来滋养我时常会懒散的心境。
  最近,我让盐城市青年教师读书班的学员都去读一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去阅读的经典著作。每次阅读,都能引发我去深思,都能让我有新的收获。这次阅读,使我对这样一些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问题一:小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这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其实许多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一线的教师都没有搞清楚、弄明白,以至于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像小学数学学科前些年出现的“奥数热”,令家长趋之若鹜,不顾孩子的意愿和能力强行为其报名参加“奥数”培训班;更有一些人竟然喊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荒唐口号,来蛊惑、糊弄家长,使不少不明真相的家长付出了昂贵的培训费,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结果让学生及家长都苦不堪言!“奥数热”的愈演愈烈,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都不得不发文明令禁止。
  像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繁琐的分析讲解及任意拔高习作要求的一些错误做法。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不分学段、不管什么文体的课文,都用同一种教学模式、教学套路,对每一篇课文都进行逐段、逐句的分析、讲解,一味地去深挖所谓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道理,把原本整体、和谐的课文,支离破碎地拆开让学生去赏析,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阅读感受,不是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而是教参或教师的阅读结论,结果使学生越学越糊涂。
  小学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启蒙时期,而一些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用好学生的标准、成人的标准,甚至用报刊上发表作品的标准去随意拔高小学生习作的要求,使得大部分学生都无法达到这些要求,久而久之,学生还没有学会习作,其习作的兴趣已经没有了,进而害怕起写作文来。
  这些揠苗助长的做法,已司空见惯,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违背了教育的规律。
  当读到“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这条建议时,我的触动特别大!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导:“小学教师们!你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地基……在学校工作的30年,使我发现了在我看来是一项重要的秘密——也可以说是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到了初中和高中,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
  由此看来,小学的教学根本就不需要在课堂上机械地分析、讲解那些繁琐、深奥的内容,只要每天、每节课扎扎实实地、有效地把学科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教给学生就可以了。像小学的语文教学,教师首先要有耐心和责任心,激发、保护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下足工夫,留出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写好字、读好书;再次,能让学生文从字顺地进行书面表达,写出一篇短文来;第四,引领学生自觉、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我想,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师要好好去做,并要做到位、做出成效的本分之事。
  问题二:如何对待“学困生”?
  我所说的“学困生”,就是我们一直认为的“双差生”,即学习成绩差、纪律表现差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其学业状况、现实表现令大部分教师感到棘手和“头疼”,因而,教师对这些学生普遍表现为冷漠、不重视、不关心,时常会施以批评、训斥、羞辱,甚至打骂。
  一线教师这样一些不应有的做法,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所改观,但仍存在着,而且在一些学校、少数教师那里还严重地存在着。
  苏霍姆林斯基从没有歧视过一个学生,他也从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学生,他的教育始终是面向每一位学生的。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不止一次地给我们提出有关“学困生”的教育、学习方面的建议,让我们再来听听他的教诲吧:
  “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
  “我明白地知道:如果用教所有的孩子那样的办法来教这些孩子,那么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学得很差,成为可怜而不幸的人,一辈子受着‘我干什么都不行’这个痛苦的思想的折磨。”
  “教育这样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
  读着这样一些充满爱心的话语、充满智慧的做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学困生”也好,“后进生”也罢,他们不是一群不可教者,而问题是我们教师有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得力的做法去改变他们,哪怕是一点点。
  我被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博大教育情怀所感动着。
  问题三:教师要不要阅读?
  这其实不应该是个问题!但当下的生活实际中,许多教师真的不去阅读了。
  教师本是读书人,连读书人都不去读书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实!
  时下浮躁、追求物欲的社会,使得教师也不能好好地静下心来,开始把业余时间用在了娱乐、休闲上,甚至利用大量的时间去额外挣钱了,而把教书当成了第二职业,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应付一下了事。
  其实,教师这个职业最需要的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厚。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多次提到教师的阅读问题。他认为教师首先要阅读,而且要做到“读书,读书,再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告诉我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他还告诫我们:“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他让我们明白了“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的道理。
  轻轻合上《给教师的建议》,封面上苏霍姆林斯基大师那双睿智的眼睛微笑着注视我。我不禁也想给所有的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提一条建议:去读一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吧,它会让你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我推荐的三本书
  1.《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著,赵玉皎译,南海出版公司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因淘气被学校勒令退学的可怜小女孩,来到了一个叫“巴学园”的新学校。在那里,她得到了小林校长从未有过的爱护和赏识。从此,这个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竟成了一位好孩子!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小林又是怎样的一位校长呢?快去读读这本书吧。
  2.《语文教学对话论》,王尚文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何谓“对话”?“对话”实施的途径和策略有哪些?读读王尚文教授主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你会明白许多。
  3.《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英】艾登·钱伯斯著,许慧贞、蔡宜容译,南海出版公司
  朋友,倘若你还在为不知怎么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而犯愁的话,你不妨去读一读钱伯斯所著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当你真的走进了这本书,你会惊奇地发现,他告诉了你许多你想要知道的东西。
其他文献
【摘 要】内涵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大力倡导建设特色学校的今天,必须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教育的政策法规,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回归教育本真,同时根据学校资源特色,积极探索特色化发展之路,才能使学校这艘航船既不偏离航向又保证前行速度。  【关键词】规范办学;特色建设;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9-0
【关键词】问题表征;策略;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2-0060-03  【作者简介】1.陈燕,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小学部(江苏无锡,214000),一级教师,无锡市数学学科教学能手;2.钟国强,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无锡,214000),一级教师,无锡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问题表征是对问题的一种“理解、表
【设计理念】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一首旋律经典、知名度高、值得静静聆听、细细品味的世界名曲。无论是乐曲的篇幅,还是赏析的难易程度,都比较适合小学生。五年级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欣赏过《铁匠波尔卡》《微笑波尔卡》《雷鸣电闪波尔卡》《蓝色多瑙河》等管弦乐作品,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和作品分析能力。选择《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旨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深入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  音乐欣
【主持人语】  据报道,我国3.4亿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至少3000万人存在各类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其中中小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1.6%~32%。个别学生因学习压力、家庭矛盾等引发自虐、自残甚至自杀的极端行为,有的还因心理问题未得到及时疏导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
主持人语  以德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德育本应是一个整体,但在现实的学校德育中,品德课程教学、科研与德育实践活动、家庭教育存在分离的现象。学校、教师你开展你的活动,我进行我的教学,各自为政。学生在品德课堂中获得的“道德认知”找不到践行的平台,与此同时,学校德育活动、班主任教育也常常找不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抓手,不能系统化、延续性地让学生的道德认知变为道德行为。碎片化的德育现状致使学校德育
有个有趣的比喻:鸡蛋从外部打破,充其量只能成为人们口中的美食,而从内部打破,大家都知道,那就会成为新的生命。  始终认为,语文老师,就要用语文本质的力量为学生生命的每一次新的进步和发展助力。始终认为,语文的核心价值之于儿童的言语生长就如同一层厚厚的“植被”。于是这堂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展开愉悦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一则寓言走进一片语言丛林,由一则寓言追寻一段生长历程,用一则寓言留下一个语文印记,
【课前设计及反思】  《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写了缺水环境下,“我”对水的特殊感觉。作者表现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好言传”。特定语境下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这是我设计这一课的出发点。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我”对水的独特感觉;通过品味有意味的词句,把握作者言语表现的艺术,并能够尝试运用。  这是我在完成下面的工作流程后得出来的:  1.文本的个性在哪儿?  课文写的是童年经
单元统整能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单元教材的功能、结构、价值,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式、内容,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真正实现“用教材教”。在单元统整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研究单元教学目标怎样确立、内容如何统整、方法如何选择。下面结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内容,谈谈自己的做法体会。  一、立体观察,理清层次,统整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主题是“异域风情”,内容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该理念,教学本课时,我以“让学引思”为指导,努力构建基于儿童的生本课堂。此外,教学中我还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  1.以学定教。  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我反复研读教材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最终选定story time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首先
“现代学校制度”不是一个新话题。国内提出并进行研究也有10多个年头,出版了许多的研究成果与专著。《江苏教育》自2005年陆续刊登多篇研究文章。就政策层面,从2003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到2013年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都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考察教育实践,仅江苏地区,为指导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