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实践探索,让体育更有活力,让劳动教育更有质量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780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谷区重视“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尤其是在体育和劳动教育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学校积极贯彻国家对体育和劳动教育的要求,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指导,积极尝试和实践。
  近年,国家相继颁布一系列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文件,目的就是要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学校,我们深入学习了相关文件,并在探索高质量体育和劳动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1.“零点体育”活动:既增强体质,又有益于文化课学习
  “零点体育”活动就是在每天第一节文化课之前(8:00-8:40)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体育锻炼。这打破了以往学生进校第一节课是文化课的传统,而且消除了体育课偶尔被文化课占用的可能。经过实践,我们发现,这样一种安排,不仅可以让学生强身健体,而且可以焕发学生的精气神,以饱满的状态开启一天的文化课学习。当然,我们并没有因“零点体育”活动的开展而偏废学生其他的体育活动,学生的日常体育课和大课间广播体操不变。
  采用分区域、分类别的方式开展“零点体育”活动。学校将操场划分为两大区域类别。一是三个基础训练区:“大力水手”——上肢力量训练区(突出棒球特色);“功夫足球”——下肢力量训练区(突出校园足球特色);“运动健将”——体能综合训练区(突出耐力、柔韧性、协调性训练)。二是两个特殊训练区:“熊猫宝宝训练营(赢),对肥胖和特异体质学生进行重点训练;“校园吉尼斯挑战”区,培养运动特长、搭建展示平台。
  制定“六大措施”保障“零点体育”活动的高质量开展。一是坚持“体育是第一学科”思想,形成共同愿景目标,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以主管副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二是坚持体能“双 ”策略(体能 特长培养,体能 特色建设),立足提升全员体质。三是融合体能专项训练课程,融合体育社团课程,融合亲子运动课程,开启全员、全时、全链条体育运动模式。四是搭建四个展示平台,培养学生运动特长。四个展示平台为:每周体育竞赛、班级体育常规发展性评价、“校园吉尼斯”之体育项目挑战性评价;全员体育节;“小鬼当家”月体育班级竞赛;市、区级体育比赛。五是做好五个助力,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五个助力为:助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提升,助力学生健康发展,助力学生特长发展,助力教师自主发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六是突出六项运动。根据年段不同重点,突出手指操、上肢运动、力量练习、下肢运动、灵敏圈、脚斗娃竞势训练六项室内体育运动项目。
  “零点体育”活动在时间上进行了调整,在运动项目上进行了开发,这得到了学生家长的理解和认同,激發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吸引了全校教师的主动参与。
  2.“百草园”课程:既培养劳动素养,又促进全面发展
  在美丽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在美丽乡村课程中进行了“百草园”课程的研发。
  “百草园”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花生节”课程。全校1至6年级学生共同参与,以“收获”为主题。二是《落花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程。4至6年级参与,教师截取两篇课文中的片段进行阅读指导,采取“两篇带多篇”的主题阅读方式实施。三是“古法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课。在4至6年级实施,围绕“古法种菜”对“百草园”中的蔬菜选种、种植、施肥、管理、除虫、收获,进行不同主题的实践研究活动。四是劳技学科实践活动课。在3至6年级实施,在教师和家长志愿者的指导下,对“百草园”的蔬菜、庄稼进行全过程管理。五是德育、少先队活动课。如开展蔬菜、庄稼认领活动,蔬菜、庄稼知识大搜索活动,以及“我是农业科技小能手”评选活动等。六是收获节课程。以“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为契机,组织开展“百草园”收获节课程。
  “百草园”课程促进了实践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科学课上,研究植物的种属、习性和用途,制作“身份证”;数学课上,到“百草园”里丈量土地、计算产量、核算成本;语文课上,进行“我和‘百草园’”征文活动……总之,“百草园”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劳动素养,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推动体育与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勇敢迈出了第一步。未来,我们将根据实际,针对探索过程中可能的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期获得更好的成效。
其他文献
依据学校实际,学校党总支梳理出“四Cheng”党建品牌,以“三亮四创”为抓手,引領广大党员在教育教学中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争做“四Cheng”教师,努力塑造职业忠诚、精于课程、育人有成、幸福大城的先锋。党总支创造性地开展党员活动,不断调动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1.丰富党建活动  学校精心设计教师自我培训内容。一是创新学习方式。开展师德第一课“廉洁从教 争做‘四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课程是育人的载体,课程存在的意义在于育人。课程育人就是解决怎样通过课程实现育人目的的问题。只有弄清课程育人的机制,才能有条不紊地做好每一步转化工作,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  对于课程育人的内涵,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的理解,突出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把课程育人视为德育的途径或手段。另一种是广义的理解,把课程作为育人载体,课程
近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  《意见》着力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强调要精心设计博物馆教育内容,经常性组织开展参与面广、实践性强的展示教育活动。要开发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结合
期刊
论文基于水足迹理论,利用2004—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效益进行评价,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研究期间区域人口、产业和经济城镇化对水资源效益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经济效率与水资源贡献率有所提升,水资源压力不断增长;2)城镇化和水资源效益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3)产业和经济城镇化对水资源经济效率表现为先降后升的“U”型关系,对水资源压力呈先加剧后缓解的倒“U”型减压特征,人口城镇化对水资源经济效率的表现与产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