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阅读课读中活动设计原则的课例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uida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堂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索机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一教育理念的贯穿下,就要求教师在阅读课中,尤其是作为重头戏的读中活动设计中多花心思,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探索的机会和时间,指导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
  考虑到英语阅读课中读中活动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笔者将通过曾经做过一节阅读课,来分析一下此课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英语阅读课中读中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本科使用的是人教版初中英语新目标教材,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中2a-2c的阅读部分。文本的题目是 A Weekend to Remember。下面就以这个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一下读中活动的设计原则。
  环节一:1st reading的读中设计。Read for the gist.
  【原始设计】:T:Show Ss six pictures and ask them to read the passage and then put the pictures in order according to the story.
  【最终设计】:T:1)Show Ss six pictures and ask them to read the passage and then put the pictures in order according to the story. 2) Let Ss check their answers with the partner. 3) Ask Ss to find a sentence in the passage to describe each picture.
  分析:第一遍阅读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速读,理清文章的逻辑和脉络,掌握文章的大意。在对这一活动设计进修修改时,第一,增加了同伴讨论这一环节。第二,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话,来描述每幅图片。这一个过程就需要学生在排序后,再一次回到文中,找对应。跟原始设计相比,这一环节最终的读中活动设计更扎实,既落实了本环节的任务,也为后续活动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所以笔者认为,在读中活动的设计中,要给学生创造机会,多回顾文章,将阅读任务和文本内容尽量地多建立联系,并且不要只专注于本环节任务的完成,每一步的设计都要为后续活动做铺垫、打基础。
  环节二:2nd reading的读中设计。Read for the details.
  【原始设计】:T:show 9 questions (7 closed questions and 2 open questions), then ask Ss to do a careful reading and answer these questions.
  【最终设计】:T:1) Show 3 questions and ask Ss to do a careful reading and answer these questions, then try to come up with more questions.2) Ask Ss to share the answers with the partner.
  分析:第二遍阅读目的是想训练学生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所以在原始设计中,设置的是一个读文章,回答问题的环节。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操作环节中,发现了如下问题:问题设置过多;活动形式单一;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有难度。因此,在对这一读中活动修改时,删减了问题的数量,只保留了三个问题,来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增加了让学生再次回顾文章,自己提出问题,并跟同伴分享答案的环节。这种改变使学生由被动回答转变成主动探索,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与同伴分享答案的环节也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学习。根据这一读中环节的改进,笔者认为,在读中活动的设计中,要注意體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活动的设计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己能动地探索。同时,读中活动还要增加多样性,避免同一活动内容的重复。
  环节三:3rd reading的读中设计。Read for retelling.
  【原始设计】:T:Play the tape and ask Ss to read after the tape.
  【最终设计】:T:Play the tape,ask Ss to read loudly and imitate the pronunciation and ask Ss to circle the key words.
  分析:第三遍阅读的目的本来是想通过跟读训练学生的语音。原始设计中是一个整体跟读的环节。在最终设计中,除了跟读活动,还增加了边模仿发音,边划出关键词的活动,这样一是可以培养学生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二是可以为之后的复述活动做准备,三多重任务可以使学生对此环节保留兴趣。
  经过对比同一个教学设计的几份修改稿,笔者认为初中英语阅读读中活动的设计可以遵循如下原则:
  1.从整体出发,设计每一个活动环节,各环节应相互关联,层层深入
  例如本案例中1st reading的最终设计,让学生根据每幅图片从文中找出一句相对应的句子,旨在为2nd reading中扫清障碍,并为读后输出环节奠定基础。
  2.读中活动的设计要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能动地感知、发现、探索,而不是一味的接受学习。
  3.读中活动的设计要注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要设置层层深入的读中问题,设置学生想要探索的问题,不断挑战他们的思维,不断激发他们想要继续回顾文章的欲望。
  4.读中活动的设计要有明显的层次性
  第一遍阅读和第二遍阅读虽然旨在训练学生不同地阅读技能,一个是掌握大意,一个是关注细节。但是第三遍阅读旨在训练学生的语音,并没有在前两次阅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对文章细节的进一步理解,破坏了本来的层次性,因此修改稿中在语音训练的基础中增加了划出关键词的任务,略微做出了一些改进。
其他文献
一、以空间为载体——提供给学生良好的环境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活动,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行为活动,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激发,其活动过程受环境条件所制约,而活动由反作用于环境,改造着环境条件。” 而教育专家也认为,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影响较大。  (一)教室环境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里呆的时间最长的区域,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班主任的心意:四面的墙围都贴上了淡蓝
期刊
勾股定理是欧式平面几何的一个核心结果,是三角学的出发点,与“黄金分割”一起被开普勒称为“几何学两个宝藏”。它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建立了固定关系,使人们对原来几何学的感性认识精确化,其中体现出来的“数形统一”的思想方法,启发了人类对数学的深入思考,促成了解析几何与三角学的建立,使数学的两大门类代数和几何结合起来,许多大科学家都认为勾股定理以及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深深地影响了现在许多学科的思考模式。
期刊
这节课是复习课,我跟学生一起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回顾,构建起了本单元的框架体系,下面的时间是学生们复习巩固了。为了检查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学习效率,我对学生说下课前我们再做几道检测题。  学生们开始认真做题,我在教室里走动着,以便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时,进行及时的辅导。突然我听到教室南边“啪”的一声,寻声望去,看到地下有一个橘子,我仔细观察南面的学生:岳鹏飞,目不斜视,在认真做题;张国鑫,边看
期刊
一、前言  特殊儿童是一个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包括智力落后儿童。  二、智力落后儿童的现状  1.智力落后的概念  智力落后(即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  2.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发展  前苏联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智力落后儿童的缺乏感知事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语言的表达、理解、词汇量和听辨能力都较正常儿童低。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缺
期刊
在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收入了泰戈尔的短篇小说《素芭》。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试着用“形象体会式”的学习指导模式来进行教学。所谓“形象体会式”学习指导模式,就是把所学课文用一个可认、可感、可悟的“形象”生动、简练、准确地表示出来,并结合学习的阅读、认知、理解、运用、探究等过程来认识“形象”、化解“形象”、创造“形象”,以至让学生获得知识、学会阅读方法的指导模式。素芭的形象是理解这篇小说的钥
期刊
美术教学属于艺术领域教学,而艺术领域教学是我不擅长的幼儿教育教学领域,我选择《画而乐.动物气球》,是为了挑战自己、锻炼自己。在指导韦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勇敢地完成我实践学习的教学任务。  我借着“动物气球”之名的出现引出了这次教学活动的任务——画“动物气球”,我用幻灯片出示我模仿“成长快乐”《画而乐》书本画好的 “气球图”,画的都是没有任何装饰的黑白的普通气球。我说:“老师这里有几个普通气球,我希
期刊
我们的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不仅有近百种树木植物,更是一座大花园。秋天是萧瑟的季节,而细心的小朋友发现,在向日葵小农庄的甬道旁,傲然挺立着一束束火红的小花。为了解答孩子们的疑问,我们请来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帮助我们鉴定这些不怕冷的小花。叔叔告诉孩子们,这是菊花。孩子们不相信,说菊花是黄色的花瓣卷卷的。叔叔说,这叫红卢山庄,不是我们中国的本土花卉是国外引进的品种,因此她有如此美丽的颜色。孩子们
期刊
榜书艺术乃国学精粹之一,在教学中如何弘扬国学,笔者在校本教学中有一些体验。  一、什么是榜书,为什么要弘扬榜书艺术  榜书又称“擘窠”大字,擘,拇指;窠,穴也,大指中只窠即虎口也。书写时运全身之力把握之,驾驭之,犹如运印,虎虎有生气。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榜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价值,向人们展示了不同时代的文风、时政、地理、历史、文字和书法艺术的变迁,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财富。榜书作品内容字数通常比
期刊
孔老夫子言“吾日三省吾身”,后人也有言“静坐常思己过”,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  以前并不太明白,古人修身为何必须要强调“慎独 慎微”。慎微是容易理解的,林黛玉进贾府般的“事事留心 时时在意”是慎微,那么慎独呢?独,为独自一人处于一处。此时是否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呢?是否真的是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了呢?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故需慎独,故需自强。而,慎独者始能自强。  有人肯定会说:“连大人几乎都
期刊
今天,给民族班上完一节以语法分析为主的阅读课以后,感到教学目标没有实现,教学期待没有达成,况且课堂气氛沉闷。利用课间十分钟休憩,我在简短回顾教学过程、分析原因之后,得出三点总体性结论,一是教学目标设定太高;二是教学方法单一;三是课堂导入不当,尤其是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过于突兀,没有平顺感,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更谈不上学生的积极参与。想到这里,我开始思考,同一节课给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接受能力欠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