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中发现,学校体育课程目前还存有需要除旧布新的弊端,因此,为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未来继续取得长足发展,研探体育课程改革,就凸显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参考价值。笔者通过查询文献资料、查阅相关书籍等方法,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冀图为新一轮体育课改的纵深推进有所裨益。
【关键词】学校体育;课程;弊端 改革
1.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相关概述
课程是教育目标的载体。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它依据育人目标所赋予的体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等。其特点具有规范性和计划性。是学校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依托。几年来,学校体育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领域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反思,虽然积累了不少丰硕的成果,但也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部分中、小学体体育课程内容目前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竞技项目为中心,要求学生注重对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体育理论课一张嘴、一言堂。师生口耳相传;课堂气氛沉闷,导致许多学生爱体育这门学科而怕上体育课。目前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方面本身确实存在不少弊端,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等。
2.学校体育课程存在的弊端
2.1教学内容的核心素材被忽视
2002年,自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后,各级各类学校为减少责任,降低意外伤害事故,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了内部安排与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例如田径等传统项目的衰退,教育内容过于宽泛,在开发和部分休闲、娱乐性较强,锻炼效果一般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起。例如,自那位某高校大学生跑完千米出事后,部分高校田径教学内容中,长跑项目如同虚设,教学时被其他项目所填补。众所周知,体育课不仅要强健学生体魄,而且还要肩负为国家和地方选拔、推荐竞技人才。象背越式跳高等学生普遍喜欢的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不仅健身性强,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其对于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心理健康等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存有安全隐患,在教学安排和学生自主练习等方面,和以前相比,变得小心翼翼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妨碍了体育创新,因为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核心素材明显被忽视。
2.2教育理念被曲解
曲解之中、乱象丛生。体育教育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时,部分体育教师误解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片面地张扬学生的个性,由于过分地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一味的去放纵学生、满足学生的体育要求,放弃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原本“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传统体育课堂彻底变味了,学生变成了随便玩耍的“操场自由人”。体育教师成了“现代牧羊人。”课堂组织教学过程几乎是松散的、自由玩耍的“快乐天堂”,更值得让人深省的是,学生的体质状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和提高。具相关调查显示,学生的肥胖率和近视率有增无减。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被曲解、异化。
2.3学校课程教学评价的失真
教育教学评价是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对教师教的评价方面,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参与”,结果导致教育评价结果的“失真”。一方面,学生根据自身学的效果来评价教师教的效果,由于干扰学生评价的因素太多,甚至夹杂了个人情感恩怨、兴趣爱好等,以致在某个具体事件上的不同态度和观点都可能导致学生评判结果的唯心偏移。在另一方面,教师为了获得或保持较高的学生评价威望,不得已降低教学要求,如:有的教师由于平时对学生要求不严,又害怕学生考试过关难,在考试前进行针对性辅导,甚至暗示考试题等,这也决不是个别现象。再者,学生个性、认知发展的不完善也是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广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育教学评价不太强调评价学生的运动成绩,比较强调其参如程度、态度、进度幅度等。一方面这种评价方法带有开放性和随意性,另一方面也使体育学科逐渐失去了其正切内涵,体育本来就是为人服务的,其核心要义就是参入者承受一定的体育运动负荷刺激机体,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目前,部分体育教学评价抛弃和忽视了传统评价方法中的精华成份,与新课改精神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3.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建议
3.1课程内容及其目标的全面性、实用性
课程教学目标应与当今社会发展和人才要求相一致并具全面性,应突破传统体育教学以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为主的教学目标,体育课程及教学应重视学生生理、心理、知识水平的提高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使学生的智力、能力、情感、意志、性格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体育课程教学应以教为引导,以学为进取,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心理素质和体育实践能力协调发展,体现现代体育教育目标多元化发展趋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3.2明确教育思想的实质
在指导思想上,要使以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主线的运动教育向健全人的身体为目标的强身育人教育转变;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侧重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使学生养成身体锻炼习惯,提高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
3.3落实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评价
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过程中,淡化动作技术和技能的“规划化”,重视身体练习的生理刺激和积累,并且,应放到一个较高的知识水平上。在教师教的评价方面、学生学的评价方面应该力求真实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小结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应以明确新时期体育课程的实质为起点,以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和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为方向,对体育课程内容及其目标的全面性、实用性进行改革,进而实现国家体育教育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学校体育,2009,5
[2]舒盛芳.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J].山东体育学院报,2004,1
[3]肖紫来.试谈当前困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发展的几个间题[J].体育教学,2004,6
【关键词】学校体育;课程;弊端 改革
1.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相关概述
课程是教育目标的载体。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它依据育人目标所赋予的体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等。其特点具有规范性和计划性。是学校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依托。几年来,学校体育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领域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反思,虽然积累了不少丰硕的成果,但也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部分中、小学体体育课程内容目前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竞技项目为中心,要求学生注重对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体育理论课一张嘴、一言堂。师生口耳相传;课堂气氛沉闷,导致许多学生爱体育这门学科而怕上体育课。目前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方面本身确实存在不少弊端,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等。
2.学校体育课程存在的弊端
2.1教学内容的核心素材被忽视
2002年,自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后,各级各类学校为减少责任,降低意外伤害事故,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了内部安排与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例如田径等传统项目的衰退,教育内容过于宽泛,在开发和部分休闲、娱乐性较强,锻炼效果一般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起。例如,自那位某高校大学生跑完千米出事后,部分高校田径教学内容中,长跑项目如同虚设,教学时被其他项目所填补。众所周知,体育课不仅要强健学生体魄,而且还要肩负为国家和地方选拔、推荐竞技人才。象背越式跳高等学生普遍喜欢的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不仅健身性强,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其对于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心理健康等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存有安全隐患,在教学安排和学生自主练习等方面,和以前相比,变得小心翼翼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妨碍了体育创新,因为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核心素材明显被忽视。
2.2教育理念被曲解
曲解之中、乱象丛生。体育教育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时,部分体育教师误解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片面地张扬学生的个性,由于过分地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一味的去放纵学生、满足学生的体育要求,放弃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原本“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传统体育课堂彻底变味了,学生变成了随便玩耍的“操场自由人”。体育教师成了“现代牧羊人。”课堂组织教学过程几乎是松散的、自由玩耍的“快乐天堂”,更值得让人深省的是,学生的体质状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和提高。具相关调查显示,学生的肥胖率和近视率有增无减。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被曲解、异化。
2.3学校课程教学评价的失真
教育教学评价是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对教师教的评价方面,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参与”,结果导致教育评价结果的“失真”。一方面,学生根据自身学的效果来评价教师教的效果,由于干扰学生评价的因素太多,甚至夹杂了个人情感恩怨、兴趣爱好等,以致在某个具体事件上的不同态度和观点都可能导致学生评判结果的唯心偏移。在另一方面,教师为了获得或保持较高的学生评价威望,不得已降低教学要求,如:有的教师由于平时对学生要求不严,又害怕学生考试过关难,在考试前进行针对性辅导,甚至暗示考试题等,这也决不是个别现象。再者,学生个性、认知发展的不完善也是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广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育教学评价不太强调评价学生的运动成绩,比较强调其参如程度、态度、进度幅度等。一方面这种评价方法带有开放性和随意性,另一方面也使体育学科逐渐失去了其正切内涵,体育本来就是为人服务的,其核心要义就是参入者承受一定的体育运动负荷刺激机体,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目前,部分体育教学评价抛弃和忽视了传统评价方法中的精华成份,与新课改精神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3.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建议
3.1课程内容及其目标的全面性、实用性
课程教学目标应与当今社会发展和人才要求相一致并具全面性,应突破传统体育教学以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为主的教学目标,体育课程及教学应重视学生生理、心理、知识水平的提高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使学生的智力、能力、情感、意志、性格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体育课程教学应以教为引导,以学为进取,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心理素质和体育实践能力协调发展,体现现代体育教育目标多元化发展趋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3.2明确教育思想的实质
在指导思想上,要使以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主线的运动教育向健全人的身体为目标的强身育人教育转变;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侧重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使学生养成身体锻炼习惯,提高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
3.3落实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评价
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过程中,淡化动作技术和技能的“规划化”,重视身体练习的生理刺激和积累,并且,应放到一个较高的知识水平上。在教师教的评价方面、学生学的评价方面应该力求真实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小结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应以明确新时期体育课程的实质为起点,以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和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为方向,对体育课程内容及其目标的全面性、实用性进行改革,进而实现国家体育教育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学校体育,2009,5
[2]舒盛芳.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J].山东体育学院报,2004,1
[3]肖紫来.试谈当前困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发展的几个间题[J].体育教学,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