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刀为笔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搞艺术的人,不应只局限自己的艺术门类,而应多方借鑒汲取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否则,就会停滞不前。自己从事印钮雕刻二十余年,制钮两千余方。初以形似为主,继而追求神似,但刻至今日,感覺只局限于印钮领域,难以有新的突破。因此希冀借助于刻竹来增加作品的文人意趣,通过镌刻一些大家的书法、绘画作品,来体会老先生们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笔法与画意。海派书画大家白蕉先生曾说“我有刀如笔,安知笔非刀”,将自己手中的刀,化作书画大师的笔,应是自己努力追求的目标。
  梅源、孙国基、刘振荐自《洛阳日报》《广州日报》《今晚报》等 佚名/图
其他文献
活在这个世上,每人对苦乐都有不同的标准,所举列出来的乐事也不会一样,有一位不显眼的古人,列举了人生三乐,看来稀松平常,却给我颇大的震撼,他是明代的陈益祥,他在《潜颖录》里说:“但得居常无事,饱暖,读古人书,即人间三岛。”  这三件乐事,便是人间三个仙岛!想想他真是天下第一等聪明人、便宜人。能够无事悠闲,闲来可以读读古人的书,闲来可以与好友聊天,闲来可以东逛西游,一切生活情趣都是以悠闲为出发点,而他
期刊
俗话说得好:冲动是魔鬼,愤怒是祸水。谁没遇到过生气的事呢?若想远离魔鬼和祸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最为关键。在这方面,林肯有自己的妙招——他會拿起笔给那个让他生气的人写信,字里行间充满了愤怒。每次寫完信,他的心情便大有改善,然后再把信烧掉。
期刊
作家三毛说过: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本來就预备好了两种答案,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他意料中的。所以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只要有正当的理由。  我们常常选择做一些自己不愿做的事,因为怕让人失望,怕得罪人。即使理由正当,也不敢拒绝,结果委屈了自己。最遗憾的是:即使你为他而委屈自己,他根本不领情,因为他问你,就等于给了你充分选择的机会,这是你自己选的,不是他强迫你的,所以他并不欠你什么。
期刊
嘴功于人十分重要。  嘴功厉害,话说得生动、引人入胜,及至风趣幽默,如电视台那些名嘴,就会广受欢迎,令人羡煞。又如过去的媒婆,是另一种嘴功厉害的人物,她们能把白说成黑,把黑说成白,俗话说的“天上的鸟儿都能骗下来”。  说话是一种本能。除了聋哑人,除了婴孩,谁不会说话?话说得得体,则绝非易事。笔者已过天命之年,就曾被一位能说会道的先生认为“不会说话”。嘴功差,导致我办事常常不顺。  历史上,因嘴功厉
期刊
我以為人格分两种,一种是狭义的,一种是广义的,前者指的是自我人格,仅限于要求自我完善、洁身自好;后者则是把社會正义与自我相结合,以追求和捍卫公平、正义、公理为己任。这是令人崇仰的人格。
期刊
职场中的人,形象是第一位的。  落拓不羁、特立独行,那是少数人的专利,大部分人玩不转。别看戏台上的丑角,生活中他们多是俊男。这次,在南京先锋书店看昆丑大师李鸿良演讲,这家伙可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那种,人丑,演的角色也丑,其實,没有什么看头。平生最讨厌丑人作丑弄怪。只有玉树临风的美男子,演的丑角,才格外耐人寻味。丑人演丑角,总是想表现丑角不丑,丑角也就不成为丑角。俊男演丑角,会把丑,演绎为大丑
期刊
我有逛书店的积习,每每流连其内。此时最怕的,是店员凑上来问:“您要什么书?”这时我的兴致已折损一半,若他继续说:“我可以帮您找……”我基本就要转身折返了。好像这书店是万货大全一样!我那时的心情,完全可以用孔乙己的话代替:“读书人的事……”  卖书的人大多是生意人。而买书的人也未必是真正的读书人,一味求全的便是一种类型。说到底,这样的人还是被书商所骗,轻信了这样的“大全”和那样的“大观”,以为无论明
期刊
读《王祯农书》,常感叹千百年前农民们的生活方式,与三十年前的农村生活,没有太大的不同。他们忧虑同样的事,思索的是同樣的东西。天地之间,有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古时候的人,那样谆谆教导下一辈,应该怎样种田,怎么顺应节气与时间,怎样与农具相互配合,怎样在天地之间立足。  而近二十年,村庄改变了千百年来的样子,很多东西正在被摧毁。那时我们在春天插秧,在秋天收获,到了冬天就盼過年。现在呢,都在奔忙努力,相互
期刊
老子早有忠告:“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主张“复归于婴儿”式的无为——即淳朴的心态,安宁纯净,无知无欲。与自然的博大相比,人类的智慧真是微乎其微,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就生命的必需而言,世上的物质已经无比奢华,难道还不满足吗?一个“无”字——这是人生的大彻大悟。其積极意义在于约束人的行为,压制人的不当欲望,能够增进人在不利情境下的幸福感,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谁要想约束人类,他就必須先约束自己。
期刊
一個正常的头脑,如果长期处于一个不正常的环境,必然面临两种结局:一是慢慢退化或妥协,要么刻意适应、逢迎,要么從此沉默寡言;二是不肯妥协,保持清醒,哪怕飞蛾扑火。前者是自我泯灭的过程,后者是生命接受洗礼的过程。  生命如此脆弱,而又何等坚强。所谓“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何谓是与非?何谓对与错?皆由自己选择罢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