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中职卫校民族学生,学习解剖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提高学生学习解剖学兴趣,重视上好实验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卫校;民族班;解剖学教学
近年来,我校每年招生人数在1200人左右,民族学生人数近一半。这些民族学生年龄在16—18岁左右,大多来自边远农、牧区,汉语程度较差,甚至有些学生刚入学时,不能与教师进行日常的汉语交流。通过一年汉语预科学习,转入医学基础课教学,学生汉语程度参差不齐,教学面临困难。而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存在着形态结构复杂、专业名词量多、不易记忆的问题。对于经预科一年汉语的民族学生,难度显得尤为突出。解剖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民族学生学习兴趣,掌握解剖学基础知识,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谈点浅显的教学体会。
一、重视上好第一堂解剖课
解剖学是医学生接触最早的一门医学基础形态学科,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解剖的尸体标本、模型充满了好奇。既想看到,又害怕看到。抓住他们的好奇心理,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解剖学作为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第一堂课就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上,首先,带领他们参观实验室、标本制作室、陈列室、标本模型、畸形胎儿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继而对解剖学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熟悉学习环境。其次,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作为医学基础课、桥梁学科,只有掌握了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才能进一步认识患病机体的病理改变,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学好它为以后其他基础医学、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再者,摆出民族学生学习解剖学存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做到知己知彼:
1.存在语言关问题。这些民族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接受的都是母语教学,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经过在校预科一年的汉语学习,马上接受用汉语授课的专业课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理解民族学生,平等地与学生多交流,告诉学生假如让老师预科一年英语,然后听英语讲授的解剖学,也许老师还不如你们呢。鼓励并相信他们能尽快适应解剖学教学,师生共同努力上好每一堂解剖课,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2.解剖学难学的问题。解剖学专业名词术语多、形态结构复杂,比较枯燥,难学难记。而民族班的学生将面临比汉族班学生更多的生字、难写的字。所以,对民族班的学生来说,显得更难了一些。面对这些的问题,告诉学生要正视它,不要出现畏难情绪,准备好字典随时翻阅,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努力克服困难。
3.告知学生解剖学授课计划、安排。让学生了解解剖课课时安排情况,上理论课、实验课的具体要求,成绩包括平时课堂提问、作业、期中考试、实验考核、平时考勤、期末成绩等按比例总评,考试时间安排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学习。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在教学前,及早于所带民族班级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整体汉语水平,据此来针对性地、合理地安排授课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刚开始授课时,授课内容不易安排的太多,教师的语速不宜太快,尽量多些板书内容、书写要工整不要潦草。因为最初这些民族学生存在适应问题及语言关问题,习惯教师板书内容多一些,学生做笔记,通过笔记来整理、复习所讲章节的主要重点内容。教师对每个章节讲授内容结合专业、民族学生的实际,将重点、难点、疑点讲深讲透,并且在黑板上将重点内容做标记,让学生在笔记本上注明,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2.骨性和肌性标记是确定深部器官的位置、判断血管和神经的走向、穿刺定位、以及针灸取穴的依据[1]。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自身就是最好的活体标本。在讲授运动系统时,教师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示教骨性和肌性标记,然后要求学生之间相互观察触摸定位。民族学生反映:这样理解更快、印象更深刻。叙述消化系统口腔内的结构、瞳孔对光反射及视器结构时,事先让每个学生带一个小镜子,随着老师的讲解,边听边观察,同学们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3.为激发民族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一些临床病例进行讲解,案例的新、奇、趣给课堂带来活力,将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融会贯通,缩短了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距离,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感受新的教学手段的同时,更形象化地、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4.根据民族班学生年龄偏小、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和与民族学生的广泛交流,认为:每堂课后依据课时目标,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促使学生巩固本章节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以后复习考试时指明了重点,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教师也可以通过批改作业,及时发现问题,让学生及时纠正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同时,民族班的学生通过书写作业,锻炼书写速度、练就一手好字,为以后实习及走上工作岗位书写病例、病程录打下基础。
三、重视上好实验课
对于民族班的学生来说,上解剖实验课是最令他们高兴的,有些理论课上不太理解地内容,通过上实验课,就可以很直观地对标本、模型进行观察,动手实践来弄明白一些模糊认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通过对民族班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体会到:民族班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强。在实验考试时,民族班学生的考核成绩和其他汉族班学生的成绩不相上下。结合民族班学生的特点,采取了理论课尽量安排在实验室上,如:讲授运动系统骨和骨连接时,就采用边讲边在骨上指出它的名称、位置及功能,然后让学生马上在标本上进行指认。边讲、边练、手把手地教,发现不会的问题及时解答。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刻。另外,围绕汉语水平较高、学习较好的学生,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以竞赛的形式,规定观察、辨认的标本,课后留出10—15分钟进行考核。同学们在紧张活跃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印象也十分深刻,增强了团体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还有,利用下午课余时间或晚自习时间,开放实验室,让民族班学生多动手、动脑,观察组织器官结构,巩固理论知识。正所谓:“勤能补拙”,给民族班的学生尽量多创造些学习环境、条件,营造更好地学习氛围,掌握更多地解剖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服务型劳动者,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医护人员扎根边疆,为广大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是我们从事中职教育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刘英林.正常人体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3.
作者简介:邬仁才岑,女,蒙古族,大学本科,讲师,主要从事解剖及组胚学教学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中职卫校;民族班;解剖学教学
近年来,我校每年招生人数在1200人左右,民族学生人数近一半。这些民族学生年龄在16—18岁左右,大多来自边远农、牧区,汉语程度较差,甚至有些学生刚入学时,不能与教师进行日常的汉语交流。通过一年汉语预科学习,转入医学基础课教学,学生汉语程度参差不齐,教学面临困难。而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存在着形态结构复杂、专业名词量多、不易记忆的问题。对于经预科一年汉语的民族学生,难度显得尤为突出。解剖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民族学生学习兴趣,掌握解剖学基础知识,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谈点浅显的教学体会。
一、重视上好第一堂解剖课
解剖学是医学生接触最早的一门医学基础形态学科,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解剖的尸体标本、模型充满了好奇。既想看到,又害怕看到。抓住他们的好奇心理,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解剖学作为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第一堂课就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上,首先,带领他们参观实验室、标本制作室、陈列室、标本模型、畸形胎儿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继而对解剖学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熟悉学习环境。其次,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作为医学基础课、桥梁学科,只有掌握了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才能进一步认识患病机体的病理改变,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学好它为以后其他基础医学、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再者,摆出民族学生学习解剖学存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做到知己知彼:
1.存在语言关问题。这些民族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接受的都是母语教学,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经过在校预科一年的汉语学习,马上接受用汉语授课的专业课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理解民族学生,平等地与学生多交流,告诉学生假如让老师预科一年英语,然后听英语讲授的解剖学,也许老师还不如你们呢。鼓励并相信他们能尽快适应解剖学教学,师生共同努力上好每一堂解剖课,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2.解剖学难学的问题。解剖学专业名词术语多、形态结构复杂,比较枯燥,难学难记。而民族班的学生将面临比汉族班学生更多的生字、难写的字。所以,对民族班的学生来说,显得更难了一些。面对这些的问题,告诉学生要正视它,不要出现畏难情绪,准备好字典随时翻阅,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努力克服困难。
3.告知学生解剖学授课计划、安排。让学生了解解剖课课时安排情况,上理论课、实验课的具体要求,成绩包括平时课堂提问、作业、期中考试、实验考核、平时考勤、期末成绩等按比例总评,考试时间安排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学习。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在教学前,及早于所带民族班级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整体汉语水平,据此来针对性地、合理地安排授课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刚开始授课时,授课内容不易安排的太多,教师的语速不宜太快,尽量多些板书内容、书写要工整不要潦草。因为最初这些民族学生存在适应问题及语言关问题,习惯教师板书内容多一些,学生做笔记,通过笔记来整理、复习所讲章节的主要重点内容。教师对每个章节讲授内容结合专业、民族学生的实际,将重点、难点、疑点讲深讲透,并且在黑板上将重点内容做标记,让学生在笔记本上注明,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2.骨性和肌性标记是确定深部器官的位置、判断血管和神经的走向、穿刺定位、以及针灸取穴的依据[1]。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自身就是最好的活体标本。在讲授运动系统时,教师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示教骨性和肌性标记,然后要求学生之间相互观察触摸定位。民族学生反映:这样理解更快、印象更深刻。叙述消化系统口腔内的结构、瞳孔对光反射及视器结构时,事先让每个学生带一个小镜子,随着老师的讲解,边听边观察,同学们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3.为激发民族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一些临床病例进行讲解,案例的新、奇、趣给课堂带来活力,将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融会贯通,缩短了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距离,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感受新的教学手段的同时,更形象化地、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4.根据民族班学生年龄偏小、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和与民族学生的广泛交流,认为:每堂课后依据课时目标,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促使学生巩固本章节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以后复习考试时指明了重点,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教师也可以通过批改作业,及时发现问题,让学生及时纠正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同时,民族班的学生通过书写作业,锻炼书写速度、练就一手好字,为以后实习及走上工作岗位书写病例、病程录打下基础。
三、重视上好实验课
对于民族班的学生来说,上解剖实验课是最令他们高兴的,有些理论课上不太理解地内容,通过上实验课,就可以很直观地对标本、模型进行观察,动手实践来弄明白一些模糊认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通过对民族班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体会到:民族班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强。在实验考试时,民族班学生的考核成绩和其他汉族班学生的成绩不相上下。结合民族班学生的特点,采取了理论课尽量安排在实验室上,如:讲授运动系统骨和骨连接时,就采用边讲边在骨上指出它的名称、位置及功能,然后让学生马上在标本上进行指认。边讲、边练、手把手地教,发现不会的问题及时解答。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刻。另外,围绕汉语水平较高、学习较好的学生,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以竞赛的形式,规定观察、辨认的标本,课后留出10—15分钟进行考核。同学们在紧张活跃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印象也十分深刻,增强了团体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还有,利用下午课余时间或晚自习时间,开放实验室,让民族班学生多动手、动脑,观察组织器官结构,巩固理论知识。正所谓:“勤能补拙”,给民族班的学生尽量多创造些学习环境、条件,营造更好地学习氛围,掌握更多地解剖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服务型劳动者,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医护人员扎根边疆,为广大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是我们从事中职教育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刘英林.正常人体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3.
作者简介:邬仁才岑,女,蒙古族,大学本科,讲师,主要从事解剖及组胚学教学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