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的党和国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以来,我们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上的社情民意、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的冲击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建国以来,我们的国企一直是在国家的保护伞下封闭运作,旱涝保收。使得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思想僵化、智能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我们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被融入到世界经济的洪流之中。要取得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遵循世界经济体制的游戏规则。这个规则的核心就是竞争,而竞争是残酷无情的,并且是永无休止的。在这样一个经济竞争旋涡里的人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随机应变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及心理素质。这些素质恰恰是我们国企干部队伍最为缺乏的。
所以,在近几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企改革显得格外艰难。尽管如此,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依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经济实力现已跻身于世界第四位。这一事实证明了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这条富国强民的路线我们一定要坚持走下去。我们作为国企的工会干部,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要怎样才能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怎样才能实现自身建设的完善呢?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2003年9月26日,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工会章程开篇第一段话便说明了中国工会的性质——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性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工会的性质,它是联系中国共产党和工人、群众之间的桥粱和纽带、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言人。中国工会肩负着中国共产党、国家政权,职工群众三者之间利益整合的重任!
在当前国企新旧体制的交替、碰撞中,工会工作处于较大的震荡和变革之中。我们企业的工会工作应该逐步适应企业转换机制的要求,其表现在四个方面:一、领导体制改革强化了企业工会工作;二、多种体制、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企业工会改革呈现多元化模式。三、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与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特别是《劳动法》的实施,使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利益的身份更为鲜明。四、工会运行方式由注重政治行为转向政治、经济和法律行为的并重。在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现状中,我们国企工会工作正面临着逐步实现“四大转移”。即:一、职能部门从大而垒向适应经济运行的高效、统一、精干转移,与企业改革合拍,做到同步研究,同步实施,同步运行。二、工会从多角色的扮演者同参与维护的主角转移,找准坐标,进入角色,强化自身功能。三、从计划体制下旱涝保收的供给制逐步向市场经济的实业化、金融化转移,不断拓展工会企事业的领域,为工会工作提供物质和经济上的保障。四、由过去靠人、靠关系参与向注重靠制度、靠法制保障参与,向纵深强化工作力度,注重自我改革、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为了肩负起工会的使命工会干部必须立足基层
我们立足基层就是要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当前国企处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企业不改革,就会有随时随地破产倒闭的危险。我们企业的所有职工都面临着这个无形的压力。但是我们国企的职工大多数人对这个危机认识不足,当改革一旦触及到自己头上就会手忙脚乱、束手无策。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工会干部首先要努力学好有关国家、以及垒总和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的政策和文件,同时组织和领导职工吃透在改革进行中的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的精神。使职工在理解改革必要性的同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工会干部对职工群众所面临的困难,要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向党的组织和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反映情况。得到党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为群众排忧解难,从而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尽量减少和消除在改革中职工和党、政府以及企业领导部门的对立情绪,营造一个良好的改革环境。要做到企业的改革顺利进行,同时不伤害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要完成工会的神圣使命全体工会干部必须胸怀大局
因为根据中国工会有关章程的要求,工会是党和职工群众联系的纽带。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又是中国的执政党。从宏观上来看,党是人民的党、国家政权是人民的政权、工会是职工群众、人民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被动都会涉及到其他方面的被动。正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我们的工会干部虽然是立足基层,但是必须胸怀大局。否则的话,工会这根纽带就会有断裂的危险。
所以,我们企业的工会干部,在努力开展工会基层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党、国家,企业等方面的知识和文件,学习领会有关政策、法规、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从而实现自我的完善。学会在实际工作中随时和企业党政有关部门沟通、与广大职工群众沟通。谨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古训,实现工会工作新的突破。否则,在当前这样深刻、复杂的改革时代,难免不犯顾此失彼的错误。
建国以来,我们的国企一直是在国家的保护伞下封闭运作,旱涝保收。使得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思想僵化、智能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我们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被融入到世界经济的洪流之中。要取得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遵循世界经济体制的游戏规则。这个规则的核心就是竞争,而竞争是残酷无情的,并且是永无休止的。在这样一个经济竞争旋涡里的人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随机应变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及心理素质。这些素质恰恰是我们国企干部队伍最为缺乏的。
所以,在近几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企改革显得格外艰难。尽管如此,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依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经济实力现已跻身于世界第四位。这一事实证明了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这条富国强民的路线我们一定要坚持走下去。我们作为国企的工会干部,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要怎样才能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怎样才能实现自身建设的完善呢?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2003年9月26日,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工会章程开篇第一段话便说明了中国工会的性质——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性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工会的性质,它是联系中国共产党和工人、群众之间的桥粱和纽带、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言人。中国工会肩负着中国共产党、国家政权,职工群众三者之间利益整合的重任!
在当前国企新旧体制的交替、碰撞中,工会工作处于较大的震荡和变革之中。我们企业的工会工作应该逐步适应企业转换机制的要求,其表现在四个方面:一、领导体制改革强化了企业工会工作;二、多种体制、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企业工会改革呈现多元化模式。三、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与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特别是《劳动法》的实施,使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利益的身份更为鲜明。四、工会运行方式由注重政治行为转向政治、经济和法律行为的并重。在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现状中,我们国企工会工作正面临着逐步实现“四大转移”。即:一、职能部门从大而垒向适应经济运行的高效、统一、精干转移,与企业改革合拍,做到同步研究,同步实施,同步运行。二、工会从多角色的扮演者同参与维护的主角转移,找准坐标,进入角色,强化自身功能。三、从计划体制下旱涝保收的供给制逐步向市场经济的实业化、金融化转移,不断拓展工会企事业的领域,为工会工作提供物质和经济上的保障。四、由过去靠人、靠关系参与向注重靠制度、靠法制保障参与,向纵深强化工作力度,注重自我改革、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为了肩负起工会的使命工会干部必须立足基层
我们立足基层就是要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当前国企处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企业不改革,就会有随时随地破产倒闭的危险。我们企业的所有职工都面临着这个无形的压力。但是我们国企的职工大多数人对这个危机认识不足,当改革一旦触及到自己头上就会手忙脚乱、束手无策。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工会干部首先要努力学好有关国家、以及垒总和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的政策和文件,同时组织和领导职工吃透在改革进行中的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的精神。使职工在理解改革必要性的同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工会干部对职工群众所面临的困难,要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向党的组织和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反映情况。得到党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为群众排忧解难,从而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尽量减少和消除在改革中职工和党、政府以及企业领导部门的对立情绪,营造一个良好的改革环境。要做到企业的改革顺利进行,同时不伤害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要完成工会的神圣使命全体工会干部必须胸怀大局
因为根据中国工会有关章程的要求,工会是党和职工群众联系的纽带。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又是中国的执政党。从宏观上来看,党是人民的党、国家政权是人民的政权、工会是职工群众、人民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被动都会涉及到其他方面的被动。正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我们的工会干部虽然是立足基层,但是必须胸怀大局。否则的话,工会这根纽带就会有断裂的危险。
所以,我们企业的工会干部,在努力开展工会基层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党、国家,企业等方面的知识和文件,学习领会有关政策、法规、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从而实现自我的完善。学会在实际工作中随时和企业党政有关部门沟通、与广大职工群众沟通。谨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古训,实现工会工作新的突破。否则,在当前这样深刻、复杂的改革时代,难免不犯顾此失彼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