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林教頭风雪山神庙》写的两次别有韵味的偷听细节以及设置的山神庙场所,不仅展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情节设置意图和高超的叙事写人艺术,而且多角度呈现了《水浒传》“逼上梁山”和“替天行道”两大主题的丰富思想内涵,在文本解读中可以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建构起对民族经典文学著作艺术魅力和思想文化内涵的赏析能力的绝佳范本。
关键词 两次偷听;山神庙;思想艺术价值
在备课中,笔者发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两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偷听”细节和古庙的设置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能力,而且对读者理解“逼上梁山”和“替天行道”两个主题折射的思想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老师细细品读,并以此作为引导学生体悟《水浒传》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文化价值的切入点。
一、酒店里的偷听
在林冲沧州遇险这一环节,作者并没有让林冲直接在街上撞见陆谦等人,而是安排了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来传递信息,并且花了很大篇幅去写店小二夫妇的偷听。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生事”,用一大段去叙述李小二夫妇偷听的全过程,让李小二去传递刺杀信息给林冲呢?在叙述李小二夫妇偷听过程中,作者首先是写李小二从来者的打扮和话语判断这两个人“来的不尴尬”,紧跟着写李小二让其老婆去偷听详情,之后又讲述其老婆偷听的结果,最后写李小二看见管营手中拿着一封书信。一个偷听的情节被作者写得一波三折,那么读者能够从这曲折的叙述中读出哪些丰富的信息?
偷听的第一个环节由李小二完成。小二道:“这两个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初时又不认得管营,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李小二从几人的谈话中得出了如下重要结论:一是判定几个人行为鬼祟,不是正派人物;二是通过那两个人的声音判定来人从东京来;三是从差拨口里蹦出来的“高太尉”三个字立马判断与林冲有关。从李小二这几个判断结论看,读者不仅可以看出李小二聪明、精明、干练,更是一个时刻将林冲的恩情铭记于心的懂得报恩的形象。短短一句叙述,作者就将李小二多个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然而作者的叙事才能以及叙事安排背后的用意远不止于此。按照常理,当李小二判定来者可能要对恩人林冲不利时,符合逻辑的做法是让其老婆稳住几个人,然后自己快速跑去给林冲报信,让林冲来确认,也不至于生发一些列不确定性因素。但是作者不仅没有这样写,反而是让李小二招呼老婆继续去偷听,于是关于酒店偷听的叙述在此发生了转折。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让李小二招呼老婆去偷听,而不是直接去向林冲报告?作者写道:“老婆道:‘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李小二道:‘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得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什么陆虞候,他肯便罢?做出事来,须连累了我和你。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由此可见,李小二之所以不向林冲报告,是害怕连累自己。但是从作者的叙事动机看,李小二的话不仅体现了其善于识人性格的聪明面,也反映了其自私的一面,作者借此将李小二的另外一面展现给了读者。
一个在《水浒传》中非常次要的小人物在作者的三言两语叙述中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毫不亚于一个经典形象,《水浒传》高超的叙事写人艺术可见一斑。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将小说人物形象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两类,其认为“圆形人物”内涵复杂,具有多义和多面性,更容易造成张力,艺术性要高于“扁形人物”。一般而言,作家只有塑造核心人物形象往往才会倾尽全力去表现人物的多面性,但是《水浒传》的作者在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时,三言两语就将其正直和自私两种对立性格淋漓尽致展现在读者面前,而李小二自私的一面丝毫没有引起读者对这个人物的否定,反而充分认可其行为符合日常生活逻辑,让该人物更具生活真实性和可读性,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然而作者高超的叙事艺术没有就此结束,紧接着又叙述李小二老婆偷听细节。作者叙述其老婆偷听的部分拿捏精当、重点突出:首先是叙述其“听了一个时辰”却是没有听到很多有用的信息,让读者既期待又失望;其次是让其看到一个军官模样的人从怀里取出一件物品,但又没有看清是什么,再次吊足阅读者的胃口,激发读者的想象;正当读者以为就此完结,作者却又接着让其说出“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的话,又让李小二和读者相信这几个人是来谋害林冲的。总之,作者叙述其老婆的偷听也是一波三折、忽明忽暗、若隐若现,既给读者暗示三人是为林冲而来,又始终没有任何叙述直接点明是为林冲而来,让读者的思维和判断不断游走在揭秘和质疑中。
由此可见,作者通过让李小二夫妇偷听来向林冲传递消息的情节叙事策略,不仅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是匠心安排,背后传递的意图非常丰富和明确:一是充分刺激读者阅读时的心理;二是将李小二的多样化形象呈现出来,让读者感知到了一个鲜活的底层小人物的精明和强干;三是为下文表现林冲听后的愤怒表情和促成林冲买刀寻仇情节做足了铺垫。除此之外,作者在偷听环节叙述其老婆看到帕子中类似银两的物品和李小二看到管营多出一封信也是有着重要的表达意图:陆虞侯、差拨和管营都是高俅父子谋害林冲的帮凶,此处两个细节从侧面暗示他们已经官奸勾结,三人为虎作伥、狼狈为奸,为了金钱和权力肆意戕害善良人的生命,对“逼上梁山”主题内涵起着丰富和深化的作用。一个从全文来看看似无关紧要的酒店偷听情节被作者写得一波三折、此起彼伏,在层层深入又层层转折的叙述中,不仅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更是将一个鲜活的市井小民的多样化形象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而其叙述偷听内容忽明忽暗的策略,更是引导读者在明确与怀疑中感受林冲悲剧的根源,对“逼上梁山”的根本原因起到了揭示作用。
二、古庙里的“偷听”
《水浒传》叙述林冲故事的高潮部分无疑是山神庙前那血腥但读来却酣畅淋漓、大快人心的手刃仇敌场景。虽然最后复仇场景让读者感知到了“逼上梁山”的表现形式和结果,满足了阅读的心理期待,但是该复仇情节本身只能带给读者满足阅读心理诉求的效果,至于“逼上梁山”的主人公林冲在被逼过程中反映出的当时时代和社会的问题,以及被逼之后奋起反抗的意义和问题等,此部分却无法进行有效说明,而理解这些问题的关键还在前面的山神庙偷听环节。 按照常理,當林冲听到陆虞侯声音时已经能够明确被害事实,一般人的反映应该是立马破门而出斩杀三人,提前完成庙前复仇的写作任务,但作者为什么让林冲一一听完此三人的轮番对话之后才破门而出?都是破门而出,详细叙述林冲听谈话不是显得多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问题,因为三人轮番谈话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是读者获知三人形象,直观感受“逼上梁山”主题反映的丰富内涵的重要事实材料。
首先,让林冲偷听三人的完整谈话不仅能激发林冲性格的刚烈一面,直接促成后面山神庙前痛下杀心情节出现,更是让林冲彻底放弃回到妻子身边的念头,对其后面决定投奔梁山提供最为直接的动力。
其次,三人谈话数量总共九句,从话语之间的身份提示看,九句谈话各属于如下人:
(①差拨)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②陆谦)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的推故。”(③富安)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④陆谦)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⑤差拨)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⑥富安)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⑦陆谦)又听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⑧差拨)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⑨富安)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三人谈话的内容不仅交代了谋害林冲的详细过程,更是交代了谋害林冲的动机,给读者暗示了非常丰富的信息。从三人的身份与林冲的关系看,①⑤⑧是差拨的话,差拨曾受过林冲的恩惠,但此时他得意、讨好、献媚、夸功请赏的小人形象暴露无遗;②④⑦是陆谦的话,陆谦是与林冲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但此刻暴露出其作为高府忠实奴才而陷害朋友的邪恶形象;③⑥⑨是富安的话,富安是高衙内的一个帮闲(专门给富贵之人出坏主意),与林冲没有任何关系。三人要么是林冲的好友,要么是受到过林冲的恩惠,要么与林冲没有任何关系,然而三人为了金钱和权位道德沦丧,甘于充当高俅父子谋害林冲的直接帮凶。他们为了一己之权钱私利,甘愿充当权贵的走狗,毫无廉耻地剥夺一个安分守己之无辜人的生命,尤其是富安最后的话充分暴露其讨好上司,无所不用其极的邪恶内心。
除此之外,从陆谦和富安嘴里说出的谋害林冲的理由看,背后的主谋高衙内借助其父高俅的权利强行霸占良家妇女,其父高俅利用自己的权位肆意调动官权利以官谋私,为亲人残害无辜庇护和提供支持,这些展现了当时社会官僚阶层以权谋私,肆意利用手中官权戕害安分守己的普通老百姓的黑暗现实,像林冲这样有官衔身份的人尚且无法幸免,何况当时哪些毫无权势的底层大众?
林冲偷听到的谈话内容为读者理解“逼上梁山”主题折射出的丰富内涵提供了真实的生活依据:林冲走投无路,被逼杀人和落草为寇,凶手表面上看是高俅父子,实则是官权私用和利义熏心、道德沦丧的奸邪无耻之徒合流的结果。一部分道德沦丧的地痞流氓为谋私利,勾结官权,肆意残害正直善良之人的生命,掌握官权之人则利用手中权力肆意剥夺底层没有权势之人的生命。这些正是林冲悲剧的社会根源,也是“逼上梁山”主题的内涵所在。
三、“山神庙”的艺术思想价值
林冲的偷听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写人能力,更是展现了《水浒传》精湛的叙事艺术,其中古庙设置独显匠心。
1.古庙的艺术价值
林冲偷听的关键在于山神庙,山神庙的出现同样是一个看似偶然却展现了作者高超叙事艺术的精巧安排。原文写道,因为风雪天气的寒冷,林冲想到老军谈及二里路外有个市井,决定去市井沽点酒御寒,于是在去的路上看到一所古庙。遇见古庙对于林冲来说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但是最后不仅挽救了林冲的性命,而且让读者了解林冲被害的详情和目睹林冲高超的武艺。如果没有古庙,林冲在大雪压垮房屋后将没有容身之所,更无法侦听到背后的信息和暗下彻底走向反抗之路的决心。可见作者设置古庙是有意为之,古庙对引出后面精彩的偷听环节和复仇场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林冲和读者详细了解了阴谋的详细过程,给读者真实感受“逼上梁山”主题的深层次内涵提供了承载证据的场所,读者从中可以看出《水浒传》的作者在情节安排和叙事上的艺术匠心。
2.古庙的思想价值
除此之外,古庙的设置还有重要的表达意图。林冲第一次看到古庙时不仅向古庙行礼,更是说出“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的话,后来在杀死陆谦等人之后更是将三人的头挽在一起,提到古庙山神供桌前摆放。作者写林冲向古庙行礼看似是无心之举,其实该举动不仅照应后面林冲认为房屋倒塌躲过一劫是神明庇佑的作用,林冲举动本身显现了当时内心的孤寂之情和仍然抱有一丝回去的希望,可见林冲直到此时依然抱有委曲求全、过安分日子的心理。第二处写林冲摆放人头供奉山神,是为了表达对山神因自己的礼敬庇佑自己,保全性命的感激之情,然而我们从林冲的潜意识中可以看到,林冲将自己得以活下来看作是是神灵庇佑的结果,不认为是自己积极主动掌握生命主动权的结果。由此可见,林冲的奋起反抗精神是一种自认为被逼无奈的被动反抗,而非积极主动的思想觉悟,这不仅体现了林冲思想的局限性,更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后面以林冲、宋江为代表的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大业的思想局限,梁山好汉接受招安和最后惨死,行道大业失败的根源也正在此。
四、结论
总之,两次偷听和古庙场所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可以让读者领略作者精湛的叙事能力,背后则承载了“逼上梁山”和“替天行道”两大主题的核心内涵:反映了那个时代法治和道德伦理缺失,民权得不到基本保障的社会状况。林冲家破人亡,亡命天涯的悲剧不仅是其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社会的悲剧。沧州遇险和山神庙血腥复仇情节虽然只是为顺理成章地为写林冲上梁山做最后的铺垫,但是这一部分即使是写两次微不足道的“偷听”细节,都能够让读者窥见作者既有驾驭《水浒传》的宏大叙事框架和写宏大场景的能力,也有在处理细微细节上的精湛叙事能力,而且对帮助读者理解“逼上梁山”悲剧的根源、折射的时代问题,以及“替天行道”的悲剧根源和那个时代人的思想局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两次偷听;山神庙;思想艺术价值
在备课中,笔者发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两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偷听”细节和古庙的设置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能力,而且对读者理解“逼上梁山”和“替天行道”两个主题折射的思想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老师细细品读,并以此作为引导学生体悟《水浒传》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文化价值的切入点。
一、酒店里的偷听
在林冲沧州遇险这一环节,作者并没有让林冲直接在街上撞见陆谦等人,而是安排了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来传递信息,并且花了很大篇幅去写店小二夫妇的偷听。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生事”,用一大段去叙述李小二夫妇偷听的全过程,让李小二去传递刺杀信息给林冲呢?在叙述李小二夫妇偷听过程中,作者首先是写李小二从来者的打扮和话语判断这两个人“来的不尴尬”,紧跟着写李小二让其老婆去偷听详情,之后又讲述其老婆偷听的结果,最后写李小二看见管营手中拿着一封书信。一个偷听的情节被作者写得一波三折,那么读者能够从这曲折的叙述中读出哪些丰富的信息?
偷听的第一个环节由李小二完成。小二道:“这两个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初时又不认得管营,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李小二从几人的谈话中得出了如下重要结论:一是判定几个人行为鬼祟,不是正派人物;二是通过那两个人的声音判定来人从东京来;三是从差拨口里蹦出来的“高太尉”三个字立马判断与林冲有关。从李小二这几个判断结论看,读者不仅可以看出李小二聪明、精明、干练,更是一个时刻将林冲的恩情铭记于心的懂得报恩的形象。短短一句叙述,作者就将李小二多个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然而作者的叙事才能以及叙事安排背后的用意远不止于此。按照常理,当李小二判定来者可能要对恩人林冲不利时,符合逻辑的做法是让其老婆稳住几个人,然后自己快速跑去给林冲报信,让林冲来确认,也不至于生发一些列不确定性因素。但是作者不仅没有这样写,反而是让李小二招呼老婆继续去偷听,于是关于酒店偷听的叙述在此发生了转折。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让李小二招呼老婆去偷听,而不是直接去向林冲报告?作者写道:“老婆道:‘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李小二道:‘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得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什么陆虞候,他肯便罢?做出事来,须连累了我和你。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由此可见,李小二之所以不向林冲报告,是害怕连累自己。但是从作者的叙事动机看,李小二的话不仅体现了其善于识人性格的聪明面,也反映了其自私的一面,作者借此将李小二的另外一面展现给了读者。
一个在《水浒传》中非常次要的小人物在作者的三言两语叙述中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毫不亚于一个经典形象,《水浒传》高超的叙事写人艺术可见一斑。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将小说人物形象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两类,其认为“圆形人物”内涵复杂,具有多义和多面性,更容易造成张力,艺术性要高于“扁形人物”。一般而言,作家只有塑造核心人物形象往往才会倾尽全力去表现人物的多面性,但是《水浒传》的作者在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时,三言两语就将其正直和自私两种对立性格淋漓尽致展现在读者面前,而李小二自私的一面丝毫没有引起读者对这个人物的否定,反而充分认可其行为符合日常生活逻辑,让该人物更具生活真实性和可读性,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然而作者高超的叙事艺术没有就此结束,紧接着又叙述李小二老婆偷听细节。作者叙述其老婆偷听的部分拿捏精当、重点突出:首先是叙述其“听了一个时辰”却是没有听到很多有用的信息,让读者既期待又失望;其次是让其看到一个军官模样的人从怀里取出一件物品,但又没有看清是什么,再次吊足阅读者的胃口,激发读者的想象;正当读者以为就此完结,作者却又接着让其说出“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的话,又让李小二和读者相信这几个人是来谋害林冲的。总之,作者叙述其老婆的偷听也是一波三折、忽明忽暗、若隐若现,既给读者暗示三人是为林冲而来,又始终没有任何叙述直接点明是为林冲而来,让读者的思维和判断不断游走在揭秘和质疑中。
由此可见,作者通过让李小二夫妇偷听来向林冲传递消息的情节叙事策略,不仅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是匠心安排,背后传递的意图非常丰富和明确:一是充分刺激读者阅读时的心理;二是将李小二的多样化形象呈现出来,让读者感知到了一个鲜活的底层小人物的精明和强干;三是为下文表现林冲听后的愤怒表情和促成林冲买刀寻仇情节做足了铺垫。除此之外,作者在偷听环节叙述其老婆看到帕子中类似银两的物品和李小二看到管营多出一封信也是有着重要的表达意图:陆虞侯、差拨和管营都是高俅父子谋害林冲的帮凶,此处两个细节从侧面暗示他们已经官奸勾结,三人为虎作伥、狼狈为奸,为了金钱和权力肆意戕害善良人的生命,对“逼上梁山”主题内涵起着丰富和深化的作用。一个从全文来看看似无关紧要的酒店偷听情节被作者写得一波三折、此起彼伏,在层层深入又层层转折的叙述中,不仅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更是将一个鲜活的市井小民的多样化形象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而其叙述偷听内容忽明忽暗的策略,更是引导读者在明确与怀疑中感受林冲悲剧的根源,对“逼上梁山”的根本原因起到了揭示作用。
二、古庙里的“偷听”
《水浒传》叙述林冲故事的高潮部分无疑是山神庙前那血腥但读来却酣畅淋漓、大快人心的手刃仇敌场景。虽然最后复仇场景让读者感知到了“逼上梁山”的表现形式和结果,满足了阅读的心理期待,但是该复仇情节本身只能带给读者满足阅读心理诉求的效果,至于“逼上梁山”的主人公林冲在被逼过程中反映出的当时时代和社会的问题,以及被逼之后奋起反抗的意义和问题等,此部分却无法进行有效说明,而理解这些问题的关键还在前面的山神庙偷听环节。 按照常理,當林冲听到陆虞侯声音时已经能够明确被害事实,一般人的反映应该是立马破门而出斩杀三人,提前完成庙前复仇的写作任务,但作者为什么让林冲一一听完此三人的轮番对话之后才破门而出?都是破门而出,详细叙述林冲听谈话不是显得多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问题,因为三人轮番谈话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是读者获知三人形象,直观感受“逼上梁山”主题反映的丰富内涵的重要事实材料。
首先,让林冲偷听三人的完整谈话不仅能激发林冲性格的刚烈一面,直接促成后面山神庙前痛下杀心情节出现,更是让林冲彻底放弃回到妻子身边的念头,对其后面决定投奔梁山提供最为直接的动力。
其次,三人谈话数量总共九句,从话语之间的身份提示看,九句谈话各属于如下人:
(①差拨)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②陆谦)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的推故。”(③富安)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④陆谦)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⑤差拨)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⑥富安)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⑦陆谦)又听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⑧差拨)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⑨富安)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三人谈话的内容不仅交代了谋害林冲的详细过程,更是交代了谋害林冲的动机,给读者暗示了非常丰富的信息。从三人的身份与林冲的关系看,①⑤⑧是差拨的话,差拨曾受过林冲的恩惠,但此时他得意、讨好、献媚、夸功请赏的小人形象暴露无遗;②④⑦是陆谦的话,陆谦是与林冲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但此刻暴露出其作为高府忠实奴才而陷害朋友的邪恶形象;③⑥⑨是富安的话,富安是高衙内的一个帮闲(专门给富贵之人出坏主意),与林冲没有任何关系。三人要么是林冲的好友,要么是受到过林冲的恩惠,要么与林冲没有任何关系,然而三人为了金钱和权位道德沦丧,甘于充当高俅父子谋害林冲的直接帮凶。他们为了一己之权钱私利,甘愿充当权贵的走狗,毫无廉耻地剥夺一个安分守己之无辜人的生命,尤其是富安最后的话充分暴露其讨好上司,无所不用其极的邪恶内心。
除此之外,从陆谦和富安嘴里说出的谋害林冲的理由看,背后的主谋高衙内借助其父高俅的权利强行霸占良家妇女,其父高俅利用自己的权位肆意调动官权利以官谋私,为亲人残害无辜庇护和提供支持,这些展现了当时社会官僚阶层以权谋私,肆意利用手中官权戕害安分守己的普通老百姓的黑暗现实,像林冲这样有官衔身份的人尚且无法幸免,何况当时哪些毫无权势的底层大众?
林冲偷听到的谈话内容为读者理解“逼上梁山”主题折射出的丰富内涵提供了真实的生活依据:林冲走投无路,被逼杀人和落草为寇,凶手表面上看是高俅父子,实则是官权私用和利义熏心、道德沦丧的奸邪无耻之徒合流的结果。一部分道德沦丧的地痞流氓为谋私利,勾结官权,肆意残害正直善良之人的生命,掌握官权之人则利用手中权力肆意剥夺底层没有权势之人的生命。这些正是林冲悲剧的社会根源,也是“逼上梁山”主题的内涵所在。
三、“山神庙”的艺术思想价值
林冲的偷听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写人能力,更是展现了《水浒传》精湛的叙事艺术,其中古庙设置独显匠心。
1.古庙的艺术价值
林冲偷听的关键在于山神庙,山神庙的出现同样是一个看似偶然却展现了作者高超叙事艺术的精巧安排。原文写道,因为风雪天气的寒冷,林冲想到老军谈及二里路外有个市井,决定去市井沽点酒御寒,于是在去的路上看到一所古庙。遇见古庙对于林冲来说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但是最后不仅挽救了林冲的性命,而且让读者了解林冲被害的详情和目睹林冲高超的武艺。如果没有古庙,林冲在大雪压垮房屋后将没有容身之所,更无法侦听到背后的信息和暗下彻底走向反抗之路的决心。可见作者设置古庙是有意为之,古庙对引出后面精彩的偷听环节和复仇场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林冲和读者详细了解了阴谋的详细过程,给读者真实感受“逼上梁山”主题的深层次内涵提供了承载证据的场所,读者从中可以看出《水浒传》的作者在情节安排和叙事上的艺术匠心。
2.古庙的思想价值
除此之外,古庙的设置还有重要的表达意图。林冲第一次看到古庙时不仅向古庙行礼,更是说出“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的话,后来在杀死陆谦等人之后更是将三人的头挽在一起,提到古庙山神供桌前摆放。作者写林冲向古庙行礼看似是无心之举,其实该举动不仅照应后面林冲认为房屋倒塌躲过一劫是神明庇佑的作用,林冲举动本身显现了当时内心的孤寂之情和仍然抱有一丝回去的希望,可见林冲直到此时依然抱有委曲求全、过安分日子的心理。第二处写林冲摆放人头供奉山神,是为了表达对山神因自己的礼敬庇佑自己,保全性命的感激之情,然而我们从林冲的潜意识中可以看到,林冲将自己得以活下来看作是是神灵庇佑的结果,不认为是自己积极主动掌握生命主动权的结果。由此可见,林冲的奋起反抗精神是一种自认为被逼无奈的被动反抗,而非积极主动的思想觉悟,这不仅体现了林冲思想的局限性,更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后面以林冲、宋江为代表的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大业的思想局限,梁山好汉接受招安和最后惨死,行道大业失败的根源也正在此。
四、结论
总之,两次偷听和古庙场所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可以让读者领略作者精湛的叙事能力,背后则承载了“逼上梁山”和“替天行道”两大主题的核心内涵:反映了那个时代法治和道德伦理缺失,民权得不到基本保障的社会状况。林冲家破人亡,亡命天涯的悲剧不仅是其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社会的悲剧。沧州遇险和山神庙血腥复仇情节虽然只是为顺理成章地为写林冲上梁山做最后的铺垫,但是这一部分即使是写两次微不足道的“偷听”细节,都能够让读者窥见作者既有驾驭《水浒传》的宏大叙事框架和写宏大场景的能力,也有在处理细微细节上的精湛叙事能力,而且对帮助读者理解“逼上梁山”悲剧的根源、折射的时代问题,以及“替天行道”的悲剧根源和那个时代人的思想局限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