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特色·方法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t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十年来,教育在博物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博物馆发展经历着“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深刻转变[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因此,博物馆如何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自身教育特色,把社会教育的功能最大化,始终是国内外博物馆最关注的议题之一,也是文章探讨的核心。
  关键词:“以人为本”;博物馆教育特色;博物馆教育功能
  1 新博物馆学“以人为本”的理念
  新博物馆学是具有一整套关于博物馆的目的和功能的侧重理论探讨,并且在运作中与传统博物馆学有较大区别的博物馆学。新博物馆学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文观念,社区中大多数的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博物馆就奉献什么,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以人为本”[3]。
  2 博物馆教育的特色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常设机构,它以教育、研究和欣赏的目的,承担着收藏、保护和传播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4]。因此,博物馆与其他机构组织的性质有明显的不同。从博物馆教育的宗旨、方式及受众等角度来综合考量,博物馆的教育特色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2.1 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和社会性
  博物馆教育不同于学校(或大学)教育,也不是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教育对象可以不受身份、性别、职业、年龄、国籍、民族、文化程度的限制,博物馆面向的是全体社会成员,以全体社会成员作为教育对象进行社会教育、文化传播。因此,博物馆教育具有全民性、社会性和普世性的特点[5]。
  2.2 教育方式具有实物性、直观性、互动性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实物资源,以陈列展览为载体,具有直观的特点。再加上现代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使“触摸”展品也成为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的丰富体验[6],使公众与博物馆产生良好互动。譬如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数字体验馆里,公众可以体验主题AR明信片“七绝贺福”;通過增强现实技术看到活化的陈家祠七绝建筑中的吉祥图案;在虚拟现实体验区“时光穿梭”,公众只要戴上虚拟现实头盔,就可以在“陈氏书院VR小课堂”亲历陈家祠历史上发生过的故事;还有三维数字沙盘、数字多宝阁区等。
  2.3 教育宗旨具有自发性和终身性
  公众在博物馆接受教育是自愿的,他们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实际需要前往博物馆参观或参与教育活动,全程都是非强制的。2011年,国家文物局博物院司发布《关于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调研报告》,报告中指出“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既是博物馆履行其教育使命的需要,也是完善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7]。可见博物馆是国民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机构。
  2.4 教育内容具有多样性和情感性
  每一座博物馆都有特定的内容,每一座博物馆都有很多内容,每一件藏品(展品)都有多种阐释角度,这三者决定了博物馆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公众在博物馆中的学习是具有情感性的。众所周知,公众到博物馆接受教育多出于求知的心理需要。马斯洛最早的著作中提出,人在求知的过程中会产生理智感,理智感包括惊奇感、怀疑感、确定感以及喜悦和快慰感[8]。公众在博物馆看到知识结构以外的实物,会因时、因地、因人产生不同的情感,这些情感影响着他们的态度、兴趣、信仰,甚至价值观。
  3 立足“以人为本”,发挥博物馆教育特色,实现教育功能最大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博物馆教育特色中的直观性、情感性和互动性等与人密切相关,与“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尊重人民主体地位[9]。博物馆应该用“以人为中心,服务社会”的理念来开展各项教育工作,拉近博物馆与群众的距离,发挥博物馆的教育特色,最大程度上实现自身的社会教育功能。
  3.1 陈列展示紧跟社会发展潮流趋势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实物资源,陈列展示往往能把直观性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但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长期的,不能迅速根据国内大事、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公众的文化需求变化来布置陈列内容。因此,临时展览就必须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临时展览则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要紧贴社会热点,根据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推出新展览,激发展览的魅力和活力[9]。譬如2017年为配合当下“一带一路”国际化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以及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在广州举办,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和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格林威治扇子博物馆以及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合作策划举办“扇子上的东方与西方:18—19世纪的中西成扇”展览。展览备受社会赞誉,被《中国文物报》与“弘博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参观者络绎不绝。博物馆还以展品为媒介,开发视频和互动游戏,举办学术讲座,出版展览图录,开展系列宣传与教育推广活动,进行文创产品开发。更是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申请到广州市促进文化艺术发展繁荣基金会的资助。
  3.2 融合地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
  美国学者赖利夫妇曾提出“社会范畴论”,有着类似经验或共同价值观的受传者对信息具有共同接收倾向,会做出大致相同的反应[10]。众所周知,地域文化在当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教育者,应该积极地从当地文化中汲取灵感,发掘文化渊源和民间习俗,以此作为展览切入点,向群众展示质朴、鲜活、具备浓郁地域特色的展览,用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形态来吸引群众,引起群众的共鸣。譬如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举办的“广州百年风情——万兆泉陶塑作品展”,用泥土再现昔日广府生活情景,体现浓郁的传统民俗特色。展览一经推出,深受本土市民喜爱,电视媒体争先前来报道。同时在广州西关外国语学校开设广州百年风情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包括岁时节令、历史人文、民俗生活等,形式有文化授课、参观学习、走访工艺家等,在学生中引起强烈的情感反馈。因此,博物馆思维不应局限于编年史,可以以地域文化为主线,用地域的亲切感和文化的认同感来吸引群众,串联好文化与群众的关系。   3.3 开展公众研究,实现与公众的良好互动
  博物馆与观众互动的基础是观众研究。通过对公众类型、特征和行为的研究,了解公众对博物馆服务的认识和需求,从而针对性地制作展览和策划教育活动[11]。对公众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如问卷调查、线上留言、现场交谈等。譬如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在全馆设置30台多媒体触屏机,观众无需一分钟即可便捷地完成调查问卷,系统后台自动统计结果,累计调查观众过万人。同时,博物馆也曾对年度大展“云霞生异彩——广东民间工艺所见之地方戏曲”进行公众调查,就博物馆如何可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进行探索。博物馆根据观众研究结果,加大展览的信息量以满足高学历观众的需求,增设多媒体设备作为展览的补充,都收到观众很好的反馈。
  4 结语
  在充分认识“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博物馆发挥自身教育特色在实践中逐步推进其社会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实现是博物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在此过程中,博物馆跟随社会发展脉搏的新變、融合地域文化展一方特色、通过各种互动方式深入了解公众需求等举措都将使博物馆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刘璐.定位·理念·方法——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最大化的几点思考[C]//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博物馆与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4.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甄朔南.什么是新博物馆学[J].中国博物馆,2001(1):25-28+32.
  [4]李玲.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对博物馆资源的利用问题研究[J].南方文物,2014(1):156-161+150.
  [5]柏安茹,王楠,马婷婷,等.我国博物馆教育课程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7(4):86-93.
  [6]王静.实践博物馆终身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浙江省博物馆为例[C]//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博物馆与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5.
  [7]于淼.博物馆作为终身教育之场域——公益性文化机构的资本交换与社会参与[J].中国博物馆,2012(3):46-50.
  [8]陆一帆.观众心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9]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8.
  [10]王为杰.传播心理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11]胡莹.终身教育体系下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再认识[C]//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博物馆与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6.
其他文献
摘 要:自1990年代以来,不少日本内亚史学者改用“中央欧亚”一名来概括其研究的地域对象,构建起以“中央欧亚”为中心的全新“世界史”体系,逐渐取代了原来的研究模式。这一动向具体反映在杉山正明和冈田英弘等人推出的一系列著述中。然而通过对它的剖析可知,这种看似充满新意的历史构建其实在基本史实方面存在重大的缺陷与误区,远不能被视作具有充分实证性和说服力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内亚;“征服王朝史”;中央欧
期刊
摘要:受“内亚”理论、“族群”理论等西方史学理论的影响,一些古史研究将地理环境差异当作不同民族间生活与交流的鸿沟,中国东北、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被视为与中原地区截然不同的地理单元,进而将这些地区的人民与内地人民分割成互相隔离的族群,从而构建了一个内地与边疆、本部与边缘的历史叙事模式。这种模式在中西方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变成中国古代史研究不可绕开的前提与背景。本文利用明清以来中央和地方档案
期刊
摘 要:丰州古镇作为闽南地区文化发源的千年古地,曾是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闻名遐迩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至今,丰州古镇仍然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其中许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章从丰州古镇历史沿革、文物古迹与民俗风情三个方面论证丰州古镇对于闽南地区历史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今后发展规划中应加以保护、传承,让闽南文化有源可寻,扩大其影响力。  关键词:丰州古镇;历史沿革;文物古迹;民
期刊
摘 要: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良好需求,促进了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传统旅游团体加入了博物馆观者行列,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需要重新定位,以创新公共服务的概念和方法,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现有博物馆的公共服务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更新和迭代,以更好地服务于新的业务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文旅融合;公共服务  1 选题
期刊
摘 要:观众参观展览是参与博物馆的一种方式。在博物馆展览观众调查报告基础上,研究公众参与对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文章选取江西省博物馆“江西名窑名瓷展”和“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的观众调查报告,根据观众年龄、来源、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参观展览方式、时间、次数等参观展览行为,观众对展览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探讨博物馆应对公众参与的对策和策略,认为应加强对公众的研究、多举办精品陈列和社教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博物馆认识的不断深入,当代博物馆不仅有收藏、研究和教育的功能,也逐渐成为信息中心、公共交流、休闲娱乐和文化的载体。近年来,与博物馆相关的各方面资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苏州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登上央视财经栏目,上海博物馆的亲子活动也吸引了大量观众,这些社会现象说明博物馆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教育  青少年
期刊
摘 要:科技馆的展览、展示通常分为常设展和专题展(一般称之为临展)。临展作为常设展览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在科技馆履行科普教育职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持展馆对观众有持久吸引力的有效手段。文章从科技馆临展的功能特点出发,结合上海科技馆临展开发的工作经验,对如何有效进行临展开发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科技馆;临展;思考  1 科技馆临展的开发模式及特点  临展是常设展览不可或缺的有益补
期刊
摘 要:游牧经济形态孕育出来的政治制度强调军事首领的地位,亲兵制度及其背后的主从(主奴)关系是重要的表现形式。随着游牧文明全面深入中原地带,怯薛及侍卫亲军制度成为元朝政治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很大程度上被后世继承,演化为明代军事体系中独特的亲军卫制度。明代的亲军卫不仅继承了中军功能,且在护卫皇室、培养后备力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在其中的锦衣卫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关键词:明代;亲军;怯薛
期刊
摘 要:临时展览是博物馆充实自身展览内容的重要方式,它不仅能开阔民众的视野、丰富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能进一步完善博物馆为公众提供知识的功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应做好临时展览工作,让京津冀的展览资源得到共享,推动京津冀三地文化的携手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临时展览;唐山博物馆  2015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这标志着京津
期刊
摘 要:时代飞速向前发展,伴随而来的是高科技在人类生活中的普遍运用。人类生活已经无法脱离高科技产品,博物馆亦是如此。各类电子设备的运用成为了博物馆设计工作者们在陈列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电子设备的运用让博物馆的信息传播方式得到了创新,推动了博物馆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 纪念馆;高科技;电子设备运用;人机交换;陈列设计  当今博物馆类型大体可划分为三大类:综合类博物馆、社会科学类博物馆以及自然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