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相对正式的语言运用场合,依据一定的凭借物,使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来表达对某事、某物或某人的认识,这是我们在语言活动中经常开展的讲述活动。而在讲述活动中,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宽阔的表述平台,我们常用集体讲述和分组讲述两种形式。教师在进行讲述活动时,更多地采用集体讲述的形式。但在集体讲述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是被动的,有的孩子是缺乏自信的,有的孩子没有表现的机会。由此可见,集体讲述不能满足不同个性孩子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该为幼儿的语言使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支持幼儿开放、平等的语言学习,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通过众多的语言教育实践,我们发现,分组讲述较集体讲述更能达到这一发展要求。
一、分组讲述活动的优势分析
(一)宽松的心理氛围
大班孩子的主观意识开始萌芽,社会性行为逐渐发展,他们渐渐学会考虑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将大班孩子放在小组进行自由讲述,孩子们没有了上课时的紧绷状态。几个小伙伴自由组成一个团队,同平时的交流对话一样,大家相互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和好朋友进行分享,这大大减少了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述的困难,减轻了幼儿的挫败感。
(二)自由放松的表达状态
在同伴面前进行讲述是孩子们最为放松的表达状态。分组讲述亦是如此,教师不会像集体讲述时那样去特别关注某一个孩子,而是在各小组中巡回倾听、指导。孩子们多数时间是在有目的地自由表达,与同伴分享。在这样的状态下,幼儿容易找到自我表现的切入点,当其观点得到同伴的认可时,幼儿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三)合理紧凑的时间利用
分组讲述与集体讲述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时间上的分配安排。集体只局限于幼儿一个一个地讲述,而分组可以让几个幼儿同时讲述,因此,分组讲述为幼儿提供了较多的表达空间。分组讲述时,教师在各组间轮流指导,幼儿不用仔细听老师对每个孩子的评价,有了更多自我表述的时间,也有了更多围绕同一主题轮流进行讲述的机会。分组讲述在有效的时间内给了孩子更多交流与表现的空间。
(四)差异性的互补学习
每一个小组中的孩子,其语言能力都会参差不齐,每个孩子都有自身语言上的优势和弱势,而这些差异也恰恰成为了孩子们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如,我们可以学习乐乐的大胆自信,可以学习洋洋的好学好问,可以学习芊芊的严谨仔细,还可以学习佳佳的丰富认知……孩子们在合作中整合彼此的优势,锻炼语言能力。
(五)合作意识的增强
分组讲述的过程也是幼儿的合作讲述,每个幼儿都存在能力的差异,在同一小组内可以优势互补。一个小组中存在着不同的角色,有的孩子善于整合和组织,会有序地安排各成员的任务;有的孩子在认真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能够监督并指导其他能力较弱的同伴,这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分组讲述活动的实践运用
分组讲述可以通过幼儿的自由选择和积极参与,达到同伴间互助讲述的目的。因此,我们在认识了分组讲述的优势,发现了以往开展分组讲述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经验和认知能力,为幼儿的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摒弃形式化,体现分组讲述的实践价值
讲述内容、教具提供、幼儿认知水平,这些都会影响到分组讲述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对分组讲述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和准备,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引导。
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讲述内容
我们从主题教学中选材,这些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究的讲述素材,既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又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例如,排图讲述“搭积木”活动,教师所提供的图片角色不多,单幅图的情节也简单清晰。但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随意调换图片顺序,无论怎么排列都可以组成一个主题明确的完整故事。这就增加了幼儿讲述的难度,在活动的目标上提高了挑战性。当然,我们也会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节日为素材,在锻炼幼儿讲述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情感品质和社会性意识。时下流行的绘本、动画片也可以是孩子讲述的题材,教师要在内容上紧紧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但是,无论选择什么内容,教师都应该让每个幼儿明确讲述的目的,学会带着任务进入到讲述情境中。
2.充分准备讲述的材料
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个概念框架,这一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建构的。讲述活动的凭借物也是一种支架,这一支架多以直观的视觉支架为主,也包含一定的经验支架。分组讲述的支架分布在每一个小组,幼儿自主探索、学习讲述的空间就更大了。我们还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讲述的凭借物,如:教师自己准备实物、教学挂图和教学书籍,孩子自制图片、图书,或发动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讲述题材,扩大各领域讲述的内容。
3.提出合理适宜的讲述要求
在讲述活动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幼儿对教师出示的图片内容不理解,即使在教师提问引导后,幼儿也还是不能理清故事的思路和情节。教师提出的问题,幼儿理解模糊,难以联系凭借物寻求答案;幼儿无法抓住讲述的要点,如句式上、凭借物的侧重点上。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的是因为教师选取的讲述内容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阶段的发展能力;有的是因为教师没有正确地认识和衡量幼儿的讲述水平,对活动的目标要求过高。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对幼儿语言运用的情况多加观察,深入了解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状况,根据幼儿的不同语言能力进行合理分组,并在分组讲述中对幼儿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二)注重个体差异,发挥分组讲述的优势互补
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应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正确对待这种差异,巧妙利用个体差异的教育资源。于是,我们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践: 1.异质分组形式的引入
本着近似性、互补性、协作性、自愿性的原则,在分组讲述中,教师将幼儿进行异质分组,把不同性格、兴趣、特长、能力的幼儿分到一起,组成一个有个性且有活力的学习型小组。有的孩子语言表述能力强,语句完整,语序连贯;有的孩子词汇丰富,描述性语句生动形象;有的孩子表达能力弱,但表现欲强,自信好学;有的孩子不够大胆,但观察细致,能认真倾听……这些各具优势的孩子组成一组,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使得合作讲述的效果更加全面完整。但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组合不宜长期保持,否则会限制幼儿的能力,教师应定期变化安排,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体验。
2.个性化的观察指导
教师在了解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差异后,再对幼儿进行分组,就能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可以帮他一词一句地慢慢表达;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建议他接受同伴的提问,或引导他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孩子。当然,也要给予每个孩子指导性评价,如:“好的,你明白这幅图的内容了,现在可以用完整的语言来说一说吗?”“你真有想法,小伙伴们都非常喜欢听,真棒,你能帮助其他小朋友也这样来说一说吗?”
3.多样化的交流分享
基于语言讲述的基础,创新语言表达的形式,我们尝试用多样化的交流方式来提高幼儿自主讲述的积极性。如:表述能力和表现欲望较强的组合,可表演简单的角色对话;组内有绘画特长的孩子,可以即时做简要记录,做成一本图书,然后边展示边讲述。但是,这些个性化的交流形式还需要幼儿有良好的规则习惯和长期的实践锻炼。我们还可以将分组讲述放在语言区域内,作为一种延伸教学。要求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每一组在固定的时间里完成一项任务。
(三)培养良好习惯,保证分组讲述的有效开展
由于分组讲述更注重的是同伴间的小组合作,而大班幼儿的讲述合作意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幼儿的分工习惯、倾听习惯、表述习惯都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进行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培养。
1.分工习惯的培养
分组讲述的成员一般分为组长和组员两种角色,组长前期可以是教师委派,后期可以由孩子们自己挑选。组长的任务就是监督并调节其他幼儿有序地选择图片,然后安排同伴轮流进行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如果有同伴遇到困难,组长要组织其他幼儿一起协商解决。因为大家是一个团队,合作讲述可以提高大家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分工使得分组讲述的任务更加具体化,有利于增强幼儿讲述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分配角色,养成分工合作的习惯,让每个孩子有角色任务意识,学会带着任务去讲述。
2.倾听习惯的培养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分组讲述重在“讲述”,但分组讲述的主要特点还是“互动”,它需要表达者,更需要倾听者。可往往有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倾听在讲述活动中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每个幼儿能较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算达到目标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倾听习惯,不断寻求多种途径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
(1)教师的要求和指导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遇到随意打断别人说话的孩子,应该要及时提醒他,告诉他我们应该先安静地听别人把话说完。孩子的表达欲望应该建立在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倾听习惯,对幼儿提出倾听要求。如与同伴交流时要尊重对方,有礼貌,眼睛尽量看着对方,努力听清楚同伴的讲述内容。教师需重点指导的还有幼儿的集中注意力,让幼儿学会安静地倾听,并能边听边思考。
(2)听说游戏的渗透和练习
游戏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听说游戏无疑是受孩子们喜爱的语言学习形式之一。如“金锁银锁”游戏,幼儿以对答的形式学习用简短的词语来描绘事物;又如“盖楼房”游戏,幼儿运用“……越……,就越……”和“……越……越……”的句式完整地表述一句话。听说游戏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倾听主动性,提高幼儿倾听水平。
(3)家园共育的协调一致
家庭成员之间、教师之间、家庭与班级教师之间都应要求一致,这是幼儿形成良好倾听习惯的关键。我们常常发现,孩子在家里和在班级里的表现判若两人,这一情况的重要成因之一是,教师与家长缺乏沟通,家长不知道教师对孩子的要求是怎样的。因此,教师要把幼儿园里的各项指导要求告知家长,同时也要及时向家长询问幼儿在家的表现,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3.表述习惯的培养
发言态度要自然大方,吐字清晰,语调适中,表述内容要有针对性,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尽量围绕主题……这是我们在分组讲述活动中对幼儿所提出的要求。与倾听习惯一样,幼儿的表述习惯也应体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在平时应多给孩子提供观察和讨论的机会。模仿是孩子的主要特征,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典范,要以身作则,说话自然流畅,态度亲切大方,发音准确,用词恰当,这样对幼儿的口语表达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分组讲述活动的实践成效
(一)语言表达能力显著提高
分组讲述加强了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在小组中,每个孩子都有表述的机会,表述的过程就是同伴间的交流过程。虽然只是讲述故事的一部分,但孩子们会去思考,去尝试怎样让自己讲的内容更加完整生动,句式连贯清晰,神态丰富有趣,让同伴愿意倾听。同时,孩子在讲述中得到老师个别指导的概率高了,老师更能根据不同孩子的需求,给予不同形式的指导,让孩子取长补短,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能力。
(二)倾听更加专注
分组讲述让孩子学会了安静倾听。在集体讲述中,重点锻炼的是孩子的表述能力,倾听靠的是孩子的自觉性及教师的引导;而分组讲述中倾听和表述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较集体讲述而言,分组讲述缩小了幼儿倾听的范围,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且避免了倾听内容的重复性,可以让幼儿保持长效的倾听兴趣,也为幼儿在集体讲述中的耐心倾听打下了基础。
(三)表达更为自信
分组讲述让孩子们有勇气大胆表达自己。或许孩子在老师面前怕说错,在集体面前怕被嘲笑,但在小组中,大家的距离拉近了,我说给你听,你说给我听,孩子们处在一个轻松的聊天氛围中,相互把看到的、想到的与好伙伴进行分享,表达更加无拘无束。当然,也有个别孩子即使在小组中也放不开,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指导。教师在少数孩子面前对个别幼儿进行引导和鼓励,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呼吁了小组同伴一起帮助他,让其在表达上更有自信,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四)合作更有目的性
分组讲述提高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孩子未来的学习趋势,必定是个体适应集体,而大班孩子的合作意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应该从各方面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讲述活动也不例外,分组讲述就是一个较好的形式。孩子们在小组中合理分工,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弱的孩子。因为孩子们都知道,这关系着整个团队的荣誉,每个人都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小组争光。孩子们在各个方面进行实践锻炼,形成了习惯意识,从而增强了综合能力。
讲述活动对幼儿语言的目的性、独立性、创造性和连贯性都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分组讲述则是在此基础上又结合了对幼儿合作性和社会意识的锻炼。重视分组讲述的实效,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让我们潜心研究幼儿的语言学习,做语言教育的践行者。P
[参考文献]
[1]张明红.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庞丽娟,陈琴.论儿童合作[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该为幼儿的语言使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支持幼儿开放、平等的语言学习,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通过众多的语言教育实践,我们发现,分组讲述较集体讲述更能达到这一发展要求。
一、分组讲述活动的优势分析
(一)宽松的心理氛围
大班孩子的主观意识开始萌芽,社会性行为逐渐发展,他们渐渐学会考虑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将大班孩子放在小组进行自由讲述,孩子们没有了上课时的紧绷状态。几个小伙伴自由组成一个团队,同平时的交流对话一样,大家相互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和好朋友进行分享,这大大减少了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述的困难,减轻了幼儿的挫败感。
(二)自由放松的表达状态
在同伴面前进行讲述是孩子们最为放松的表达状态。分组讲述亦是如此,教师不会像集体讲述时那样去特别关注某一个孩子,而是在各小组中巡回倾听、指导。孩子们多数时间是在有目的地自由表达,与同伴分享。在这样的状态下,幼儿容易找到自我表现的切入点,当其观点得到同伴的认可时,幼儿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三)合理紧凑的时间利用
分组讲述与集体讲述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时间上的分配安排。集体只局限于幼儿一个一个地讲述,而分组可以让几个幼儿同时讲述,因此,分组讲述为幼儿提供了较多的表达空间。分组讲述时,教师在各组间轮流指导,幼儿不用仔细听老师对每个孩子的评价,有了更多自我表述的时间,也有了更多围绕同一主题轮流进行讲述的机会。分组讲述在有效的时间内给了孩子更多交流与表现的空间。
(四)差异性的互补学习
每一个小组中的孩子,其语言能力都会参差不齐,每个孩子都有自身语言上的优势和弱势,而这些差异也恰恰成为了孩子们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如,我们可以学习乐乐的大胆自信,可以学习洋洋的好学好问,可以学习芊芊的严谨仔细,还可以学习佳佳的丰富认知……孩子们在合作中整合彼此的优势,锻炼语言能力。
(五)合作意识的增强
分组讲述的过程也是幼儿的合作讲述,每个幼儿都存在能力的差异,在同一小组内可以优势互补。一个小组中存在着不同的角色,有的孩子善于整合和组织,会有序地安排各成员的任务;有的孩子在认真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能够监督并指导其他能力较弱的同伴,这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分组讲述活动的实践运用
分组讲述可以通过幼儿的自由选择和积极参与,达到同伴间互助讲述的目的。因此,我们在认识了分组讲述的优势,发现了以往开展分组讲述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经验和认知能力,为幼儿的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摒弃形式化,体现分组讲述的实践价值
讲述内容、教具提供、幼儿认知水平,这些都会影响到分组讲述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对分组讲述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和准备,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引导。
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讲述内容
我们从主题教学中选材,这些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究的讲述素材,既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又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例如,排图讲述“搭积木”活动,教师所提供的图片角色不多,单幅图的情节也简单清晰。但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随意调换图片顺序,无论怎么排列都可以组成一个主题明确的完整故事。这就增加了幼儿讲述的难度,在活动的目标上提高了挑战性。当然,我们也会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节日为素材,在锻炼幼儿讲述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情感品质和社会性意识。时下流行的绘本、动画片也可以是孩子讲述的题材,教师要在内容上紧紧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但是,无论选择什么内容,教师都应该让每个幼儿明确讲述的目的,学会带着任务进入到讲述情境中。
2.充分准备讲述的材料
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个概念框架,这一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建构的。讲述活动的凭借物也是一种支架,这一支架多以直观的视觉支架为主,也包含一定的经验支架。分组讲述的支架分布在每一个小组,幼儿自主探索、学习讲述的空间就更大了。我们还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讲述的凭借物,如:教师自己准备实物、教学挂图和教学书籍,孩子自制图片、图书,或发动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讲述题材,扩大各领域讲述的内容。
3.提出合理适宜的讲述要求
在讲述活动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幼儿对教师出示的图片内容不理解,即使在教师提问引导后,幼儿也还是不能理清故事的思路和情节。教师提出的问题,幼儿理解模糊,难以联系凭借物寻求答案;幼儿无法抓住讲述的要点,如句式上、凭借物的侧重点上。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的是因为教师选取的讲述内容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阶段的发展能力;有的是因为教师没有正确地认识和衡量幼儿的讲述水平,对活动的目标要求过高。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对幼儿语言运用的情况多加观察,深入了解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状况,根据幼儿的不同语言能力进行合理分组,并在分组讲述中对幼儿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二)注重个体差异,发挥分组讲述的优势互补
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应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正确对待这种差异,巧妙利用个体差异的教育资源。于是,我们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践: 1.异质分组形式的引入
本着近似性、互补性、协作性、自愿性的原则,在分组讲述中,教师将幼儿进行异质分组,把不同性格、兴趣、特长、能力的幼儿分到一起,组成一个有个性且有活力的学习型小组。有的孩子语言表述能力强,语句完整,语序连贯;有的孩子词汇丰富,描述性语句生动形象;有的孩子表达能力弱,但表现欲强,自信好学;有的孩子不够大胆,但观察细致,能认真倾听……这些各具优势的孩子组成一组,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使得合作讲述的效果更加全面完整。但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组合不宜长期保持,否则会限制幼儿的能力,教师应定期变化安排,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体验。
2.个性化的观察指导
教师在了解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差异后,再对幼儿进行分组,就能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可以帮他一词一句地慢慢表达;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建议他接受同伴的提问,或引导他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孩子。当然,也要给予每个孩子指导性评价,如:“好的,你明白这幅图的内容了,现在可以用完整的语言来说一说吗?”“你真有想法,小伙伴们都非常喜欢听,真棒,你能帮助其他小朋友也这样来说一说吗?”
3.多样化的交流分享
基于语言讲述的基础,创新语言表达的形式,我们尝试用多样化的交流方式来提高幼儿自主讲述的积极性。如:表述能力和表现欲望较强的组合,可表演简单的角色对话;组内有绘画特长的孩子,可以即时做简要记录,做成一本图书,然后边展示边讲述。但是,这些个性化的交流形式还需要幼儿有良好的规则习惯和长期的实践锻炼。我们还可以将分组讲述放在语言区域内,作为一种延伸教学。要求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每一组在固定的时间里完成一项任务。
(三)培养良好习惯,保证分组讲述的有效开展
由于分组讲述更注重的是同伴间的小组合作,而大班幼儿的讲述合作意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幼儿的分工习惯、倾听习惯、表述习惯都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进行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培养。
1.分工习惯的培养
分组讲述的成员一般分为组长和组员两种角色,组长前期可以是教师委派,后期可以由孩子们自己挑选。组长的任务就是监督并调节其他幼儿有序地选择图片,然后安排同伴轮流进行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如果有同伴遇到困难,组长要组织其他幼儿一起协商解决。因为大家是一个团队,合作讲述可以提高大家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分工使得分组讲述的任务更加具体化,有利于增强幼儿讲述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分配角色,养成分工合作的习惯,让每个孩子有角色任务意识,学会带着任务去讲述。
2.倾听习惯的培养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分组讲述重在“讲述”,但分组讲述的主要特点还是“互动”,它需要表达者,更需要倾听者。可往往有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倾听在讲述活动中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每个幼儿能较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算达到目标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倾听习惯,不断寻求多种途径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
(1)教师的要求和指导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遇到随意打断别人说话的孩子,应该要及时提醒他,告诉他我们应该先安静地听别人把话说完。孩子的表达欲望应该建立在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倾听习惯,对幼儿提出倾听要求。如与同伴交流时要尊重对方,有礼貌,眼睛尽量看着对方,努力听清楚同伴的讲述内容。教师需重点指导的还有幼儿的集中注意力,让幼儿学会安静地倾听,并能边听边思考。
(2)听说游戏的渗透和练习
游戏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听说游戏无疑是受孩子们喜爱的语言学习形式之一。如“金锁银锁”游戏,幼儿以对答的形式学习用简短的词语来描绘事物;又如“盖楼房”游戏,幼儿运用“……越……,就越……”和“……越……越……”的句式完整地表述一句话。听说游戏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倾听主动性,提高幼儿倾听水平。
(3)家园共育的协调一致
家庭成员之间、教师之间、家庭与班级教师之间都应要求一致,这是幼儿形成良好倾听习惯的关键。我们常常发现,孩子在家里和在班级里的表现判若两人,这一情况的重要成因之一是,教师与家长缺乏沟通,家长不知道教师对孩子的要求是怎样的。因此,教师要把幼儿园里的各项指导要求告知家长,同时也要及时向家长询问幼儿在家的表现,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3.表述习惯的培养
发言态度要自然大方,吐字清晰,语调适中,表述内容要有针对性,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尽量围绕主题……这是我们在分组讲述活动中对幼儿所提出的要求。与倾听习惯一样,幼儿的表述习惯也应体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在平时应多给孩子提供观察和讨论的机会。模仿是孩子的主要特征,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典范,要以身作则,说话自然流畅,态度亲切大方,发音准确,用词恰当,这样对幼儿的口语表达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分组讲述活动的实践成效
(一)语言表达能力显著提高
分组讲述加强了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在小组中,每个孩子都有表述的机会,表述的过程就是同伴间的交流过程。虽然只是讲述故事的一部分,但孩子们会去思考,去尝试怎样让自己讲的内容更加完整生动,句式连贯清晰,神态丰富有趣,让同伴愿意倾听。同时,孩子在讲述中得到老师个别指导的概率高了,老师更能根据不同孩子的需求,给予不同形式的指导,让孩子取长补短,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能力。
(二)倾听更加专注
分组讲述让孩子学会了安静倾听。在集体讲述中,重点锻炼的是孩子的表述能力,倾听靠的是孩子的自觉性及教师的引导;而分组讲述中倾听和表述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较集体讲述而言,分组讲述缩小了幼儿倾听的范围,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且避免了倾听内容的重复性,可以让幼儿保持长效的倾听兴趣,也为幼儿在集体讲述中的耐心倾听打下了基础。
(三)表达更为自信
分组讲述让孩子们有勇气大胆表达自己。或许孩子在老师面前怕说错,在集体面前怕被嘲笑,但在小组中,大家的距离拉近了,我说给你听,你说给我听,孩子们处在一个轻松的聊天氛围中,相互把看到的、想到的与好伙伴进行分享,表达更加无拘无束。当然,也有个别孩子即使在小组中也放不开,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指导。教师在少数孩子面前对个别幼儿进行引导和鼓励,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呼吁了小组同伴一起帮助他,让其在表达上更有自信,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四)合作更有目的性
分组讲述提高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孩子未来的学习趋势,必定是个体适应集体,而大班孩子的合作意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应该从各方面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讲述活动也不例外,分组讲述就是一个较好的形式。孩子们在小组中合理分工,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弱的孩子。因为孩子们都知道,这关系着整个团队的荣誉,每个人都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小组争光。孩子们在各个方面进行实践锻炼,形成了习惯意识,从而增强了综合能力。
讲述活动对幼儿语言的目的性、独立性、创造性和连贯性都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分组讲述则是在此基础上又结合了对幼儿合作性和社会意识的锻炼。重视分组讲述的实效,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让我们潜心研究幼儿的语言学习,做语言教育的践行者。P
[参考文献]
[1]张明红.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庞丽娟,陈琴.论儿童合作[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