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知识延伸 深入生活
新教材无论是识字,还是课文,都更贴近学生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实践必然包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如在学习《春天的手》一课时,课前先组织学生到生活中找春天,学生一个个欢天喜地。观察后学生围着我说:“柳树长小嫩芽了”;“我看见小草也出来了”;“还有桃花,玉兰花都开了”;“还有蜜蜂在树上飞呢”……学生争先恐后。“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的也都正确,很好。咱们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春天的。”学生此时迫不及待地纷纷打开书认真读起来……学完课文,我问学生,你对自己刚才说的春天的变化满意吗?学生一个个摇起头。“好!那你学完了课文能改一改么?”学生更是不甘示弱。我们重又走出教室:“校园里桃树开了粉红的桃花”;“蜜蜂们忙着采蜜”;“玉兰树上挂满了小铃铛”;“小草钻出头看我们玩”……虽然说的很简单,但是不难看出,两次截然不同。又如:学习《车的世界》一单元,我发现学生对车极为感兴趣,因势利导,请学生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与车有关的知识,并特意利用一节课进行交流。既让我吃惊,又让我大开眼界,我对车了解甚少。有拿来图片介绍不同牌子的车的,什么“奥拓”、“吉利”、“桑塔纳”等等;有带来车模介绍各种车的性能的;有画好标志介绍交通常识的;有拿来报刊介绍车的价格的;还有介绍车上用品的……应有尽有,不仅有汽车,还有火车呢!并且还能正确写出许多没有学过的字呢!下课了,学生还围着我诉说着。学生已将课堂所学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课堂内外有机结合,知识得以延伸。长此以往,学生怎能不发展呢?在一次次知识拓展的同时,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知识,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更留心观察周围的世界。“ 深入生活,知识延伸”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达到了资源共享,也真正达到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回忆生活情景
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兴趣浓厚,识记能力强。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才能让其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中学习新知。如在学习“家门口不远,就是金色的海滩”这一句话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作者的家门口不远就是金色的海滩,你的家门口是什么呢?”简单的一句话,勾起了学生对家乡的回忆:家门口的一切浮现在眼前,那愉快的生活情景闪现在学生心头,于是学生一个个踊跃地举起右手。有的说:“我家门口不远处有一条小河,妈妈常常在河边洗衣服。”有的说:“我家不远处有一条公路,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在奔跑。”有的说:“我家不远处有一幢高楼,高楼里住着我的同学。”
三、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1演一演,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而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40年后美穗子带着三个孩子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的情景。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学一学,体验生活。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亲自去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例如:《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学生可能感受不大,不妨送给学生一些碧螺春,布置学生回家后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
新教材无论是识字,还是课文,都更贴近学生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实践必然包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如在学习《春天的手》一课时,课前先组织学生到生活中找春天,学生一个个欢天喜地。观察后学生围着我说:“柳树长小嫩芽了”;“我看见小草也出来了”;“还有桃花,玉兰花都开了”;“还有蜜蜂在树上飞呢”……学生争先恐后。“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的也都正确,很好。咱们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春天的。”学生此时迫不及待地纷纷打开书认真读起来……学完课文,我问学生,你对自己刚才说的春天的变化满意吗?学生一个个摇起头。“好!那你学完了课文能改一改么?”学生更是不甘示弱。我们重又走出教室:“校园里桃树开了粉红的桃花”;“蜜蜂们忙着采蜜”;“玉兰树上挂满了小铃铛”;“小草钻出头看我们玩”……虽然说的很简单,但是不难看出,两次截然不同。又如:学习《车的世界》一单元,我发现学生对车极为感兴趣,因势利导,请学生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与车有关的知识,并特意利用一节课进行交流。既让我吃惊,又让我大开眼界,我对车了解甚少。有拿来图片介绍不同牌子的车的,什么“奥拓”、“吉利”、“桑塔纳”等等;有带来车模介绍各种车的性能的;有画好标志介绍交通常识的;有拿来报刊介绍车的价格的;还有介绍车上用品的……应有尽有,不仅有汽车,还有火车呢!并且还能正确写出许多没有学过的字呢!下课了,学生还围着我诉说着。学生已将课堂所学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课堂内外有机结合,知识得以延伸。长此以往,学生怎能不发展呢?在一次次知识拓展的同时,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知识,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更留心观察周围的世界。“ 深入生活,知识延伸”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达到了资源共享,也真正达到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回忆生活情景
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兴趣浓厚,识记能力强。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才能让其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中学习新知。如在学习“家门口不远,就是金色的海滩”这一句话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作者的家门口不远就是金色的海滩,你的家门口是什么呢?”简单的一句话,勾起了学生对家乡的回忆:家门口的一切浮现在眼前,那愉快的生活情景闪现在学生心头,于是学生一个个踊跃地举起右手。有的说:“我家门口不远处有一条小河,妈妈常常在河边洗衣服。”有的说:“我家不远处有一条公路,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在奔跑。”有的说:“我家不远处有一幢高楼,高楼里住着我的同学。”
三、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1演一演,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而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40年后美穗子带着三个孩子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的情景。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学一学,体验生活。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亲自去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例如:《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学生可能感受不大,不妨送给学生一些碧螺春,布置学生回家后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