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有求知欲望,才会主动积极,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营造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具体形象的、丰富、多元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感到亲切可知,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搭设平台,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多样情境;学习兴趣;小学生
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分就是学习兴趣,它决定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成效。现实的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学习火源之星一旦被点燃了,他们学习的强烈求知欲之火将会燎原、生生不息,教学目标的达成自然水到渠成。可见,教师应该依据教材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有利的条件,以形式多样的情境为载体,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搭设扎实平台。
一、创设直观情境,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儿童在认知基本上需要凭借于现实环境的事物及经验直觉。在语文课堂上,执教者应该善于创设环境,营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形象多元、直接可感的生活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乐于接受,从而顺理成章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含有抽象成分,但依然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具体事物比较直观形象,更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能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绒毛小熊》时,展示与文中的绒毛小熊相似的玩具导入课文。玩具一出示,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触动学生的兴奋点,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教师相机导入: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个玩具长得怎样?大家喜欢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再因势导入:这样又破又脏的玩具陪伴作者度过怎样的时光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就知道了。文本的语言往往不是直观的。通过创设直观形象的生活情境,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让学生和教材进行“近距离”接触,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猜谜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猜谜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用猜谜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心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成功欲,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导入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前提,“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师预期的教学情境中,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教学《风》一文时,教师让学生猜有关于“风”的谜语。谜语一出,引发学生积极地猜,大胆地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待学生指出答案后,再顺势导入新课。这样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营造课堂气氛,达到“课一始,趣即生”的目的。
三、创设艺术情境,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情是教学艺术的生命之魂。教学情为先。当创设的艺术情境触动学生的心弦时,不但能让学生情趣浓郁地去攀摘一个个智慧果,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且能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音乐蕴藏着无限的魅力,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情感,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如果借助音乐对理解课文意思和体会文章意境,能起到不可估量的效果。因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艺术情境——让天籁走进课堂,学生不仅在相似的氛围和优美的旋律中,能更快走进文本,体会意境,而且能提高鉴赏能力。教学《我有一盒彩笔》,教师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画四季》配合课文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使听觉和视觉的同步作用,达到珠联璧合,落实对课文的理解和文本意境的体会。学生耳闻其声,心入其境,不但产生情感的共鸣,而且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使学生通过学习更好地理解美、鉴赏美,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为创设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让艺术走进语文课堂,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无穷乐趣,享受创造成功的愉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创设表演情境,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现有的教材有些文本具备可表演性,表演前需要有对文本的解读,故事情节的了解,人物形象的理解,人物情感的感悟,表演时转化为生动的对话及动作表情,故而表演具有创作诸多因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习的实效。实践证明,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恰当地运用表演,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内化,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教学《特殊的考试》时,先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握整体故事情节,再让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四只动物在特定的场合各自的内心活动、动作、表情等,教师精心“导演”,学生尽情“表演”,教师做到“尽职而不越位,出手而不牵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演绎课文内容,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让学生说说表演后的感受,这样自觉保护环境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有人说:“教育如同春风化雨,滋润、唤醒了沉睡的生命。”也许二年级孩子的表演还十分稚嫩,但通过表演,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更重要的是体验。这就是创设语文艺术情境的魅力所在吧。
五、创设想象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无限的,而知识是有限的。”想象能使学生尽快地走进文中和作者产生共鸣,受到心灵的震撼,更深地体会感情。低年级的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和赏图的基础上抓住课文预留的生成点,展开想象的翅膀,“情动而辞发”,为这个“空白”填上亮丽的色彩。学生就在相互交流、启发的过程中,点燃创新火花,表达的语句带有浓厚色彩。低年级学生在这无拘无束的想象中奇思妙想源源不断,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情境是丰富的、多元的,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是启蒙阶段,学生学习的兴趣火把需要教师点燃。教师要尽量挖掘语文教材的資源,创设多样的情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情境的载体作用,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戴宝云.新课程小学语文实用教学90法[M].广州:广州教育出版社,2004.
[3]闰承利.教学最优化实施通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10.
关键词:多样情境;学习兴趣;小学生
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分就是学习兴趣,它决定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成效。现实的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学习火源之星一旦被点燃了,他们学习的强烈求知欲之火将会燎原、生生不息,教学目标的达成自然水到渠成。可见,教师应该依据教材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有利的条件,以形式多样的情境为载体,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搭设扎实平台。
一、创设直观情境,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儿童在认知基本上需要凭借于现实环境的事物及经验直觉。在语文课堂上,执教者应该善于创设环境,营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形象多元、直接可感的生活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乐于接受,从而顺理成章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含有抽象成分,但依然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具体事物比较直观形象,更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能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绒毛小熊》时,展示与文中的绒毛小熊相似的玩具导入课文。玩具一出示,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触动学生的兴奋点,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教师相机导入: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个玩具长得怎样?大家喜欢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再因势导入:这样又破又脏的玩具陪伴作者度过怎样的时光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就知道了。文本的语言往往不是直观的。通过创设直观形象的生活情境,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让学生和教材进行“近距离”接触,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猜谜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猜谜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用猜谜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心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成功欲,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导入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前提,“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师预期的教学情境中,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教学《风》一文时,教师让学生猜有关于“风”的谜语。谜语一出,引发学生积极地猜,大胆地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待学生指出答案后,再顺势导入新课。这样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营造课堂气氛,达到“课一始,趣即生”的目的。
三、创设艺术情境,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情是教学艺术的生命之魂。教学情为先。当创设的艺术情境触动学生的心弦时,不但能让学生情趣浓郁地去攀摘一个个智慧果,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且能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音乐蕴藏着无限的魅力,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情感,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如果借助音乐对理解课文意思和体会文章意境,能起到不可估量的效果。因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艺术情境——让天籁走进课堂,学生不仅在相似的氛围和优美的旋律中,能更快走进文本,体会意境,而且能提高鉴赏能力。教学《我有一盒彩笔》,教师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画四季》配合课文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使听觉和视觉的同步作用,达到珠联璧合,落实对课文的理解和文本意境的体会。学生耳闻其声,心入其境,不但产生情感的共鸣,而且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使学生通过学习更好地理解美、鉴赏美,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为创设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让艺术走进语文课堂,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无穷乐趣,享受创造成功的愉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创设表演情境,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现有的教材有些文本具备可表演性,表演前需要有对文本的解读,故事情节的了解,人物形象的理解,人物情感的感悟,表演时转化为生动的对话及动作表情,故而表演具有创作诸多因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习的实效。实践证明,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恰当地运用表演,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内化,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教学《特殊的考试》时,先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握整体故事情节,再让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四只动物在特定的场合各自的内心活动、动作、表情等,教师精心“导演”,学生尽情“表演”,教师做到“尽职而不越位,出手而不牵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演绎课文内容,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让学生说说表演后的感受,这样自觉保护环境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有人说:“教育如同春风化雨,滋润、唤醒了沉睡的生命。”也许二年级孩子的表演还十分稚嫩,但通过表演,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更重要的是体验。这就是创设语文艺术情境的魅力所在吧。
五、创设想象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无限的,而知识是有限的。”想象能使学生尽快地走进文中和作者产生共鸣,受到心灵的震撼,更深地体会感情。低年级的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和赏图的基础上抓住课文预留的生成点,展开想象的翅膀,“情动而辞发”,为这个“空白”填上亮丽的色彩。学生就在相互交流、启发的过程中,点燃创新火花,表达的语句带有浓厚色彩。低年级学生在这无拘无束的想象中奇思妙想源源不断,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情境是丰富的、多元的,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是启蒙阶段,学生学习的兴趣火把需要教师点燃。教师要尽量挖掘语文教材的資源,创设多样的情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情境的载体作用,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戴宝云.新课程小学语文实用教学90法[M].广州:广州教育出版社,2004.
[3]闰承利.教学最优化实施通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