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嫉妒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现,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嫉妒。嫉妒心强,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而不良的情绪会大大降低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另外,嫉妒心强可能使我们结交不到知心朋友。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事事好胜,常想方设法阻止别人的发展,总想压倒别人。这可能使同学、朋友想躲开你,不愿与你交往。从而给自己造成一个不良的人际关系氛围,你会感到孤独、寂寞。如果你仔细观察我们的孩子,你会发现有时我们的孩子也“嫉意大发”,令我们家长不知所措。下面两个案例就是。
案例一:据《锦州晚报》报道:快过年了,小小的妈妈给女儿和妹妹的儿子各准备了一个小礼包。当把两个礼包送给他们的时候,小小看了看手上的橙色包装纸,又看了看小表弟手中的红色包装纸,突然大哭起来,还狠狠地把手上的礼包摔到了地上。说妈妈偏心,给他们的礼物不一样,给小表弟的好,妈妈喜欢小弟弟。直到妈妈把两包礼物当场拆开后,小小才破涕为笑。原来这一橙一红的两包礼物,是一模一样的两个不倒翁。妈妈看到这一幕,心里不禁有点担忧:才3岁多的孩子,哪来这么强的妒意?
案例二:《中国儿童护理》报道:6岁的玲玲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一个周末,玲玲妈妈的同事带着自己两岁的儿子到玲玲家玩,妈妈很热情地招待了她们,并开心地逗同事的儿子玩耍。刚开始,玲玲也挤过去亲了亲小弟弟,但没过多久,她就有些不高兴了,因为妈妈抱着小弟弟,一点也没有放下的意思,还又亲又笑的,她觉得受到了冷落。于是,玲玲开始大声唱歌,可没人注意她,玲玲又跳起了自己最擅长的舞蹈,可是还是没有人理她,终于,玲玲忍不住了,她忽然间摔坏了自己的杯子,然后坐在地板上放声大哭,把妈妈的同事和妈妈弄得非常尴尬。
小小年龄就有了如此强的嫉妒心,这着实出乎我们家长的意料,也让我们家长一时手足无措。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孩子的嫉妒心是随时存在的,只是有些时候被我们家长忽略了。生活中,儿童嫉妒的范围很广,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不能容忍身边亲近的大人疼爱别的孩子;孩子最初的嫉妒总是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身边亲近的人有关,当大人们疼爱别的孩子时,往往会表现出不满、哭闹、反叛等,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行为,故意做出比自己实际年龄幼稚的行为,以期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对获得自己父母或老师表扬的其他的儿童怀有敌对情绪;当别的孩子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时,往往表现得不高兴、不服气,认为自己不比受表扬的孩子差,有的还会当面揭发受表扬孩子的缺点或不足之处,尽管有些事与其他孩子的受表扬无任何关联,如“他的爸爸是个拉三轮车的”等等。对拥有比自己玩具、用品、零食多而又不和自己共享的伙伴进行排斥;一般情况下,儿童都很喜爱和拥有很多玩具、用品、零食的同伴在一起玩,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得到益处。但当同伴们不将自己的东西与他们分享时,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嫉妒情绪,如损害同伴的玩具、孤立同伴等等。
嫉妒既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现,那它的出现也会对孩子有不良的影响。嫉妒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它对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儿童长期处于嫉妒这种消极不良的心理体验之中,情绪上便会产生压抑感,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器官功能减弱,机体协调出现障碍。而这种障碍又会加剧不良的心理体验,使儿童产生诸如忧愁、怀疑、自卑等不良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损伤。此外,嫉妒还会影响孩子对事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容易使孩子产生偏见,产生怨天尤人的悲观思想,影响孩子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终抑制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孩子也出现了较强的嫉妒心理,作为家长的我们应如何来引导呢?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是找准引起孩子嫉妒的原因,做好情绪疏导。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接触,及时掌握孩子嫉妒的直接起因,如兵兵会唱一首我不会唱的歌,明明有一辆新玩具车等等。只有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才能从具体事情着手解决孩子的嫉妒心理。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孩子的嫉妒是直观的、真实的甚至自然的,它完全不似成人嫉妒心理那样掺杂着诸多的社会因素,它只是孩子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心理反应。因此,父母切勿盲目对孩子的嫉妒行为进行批评,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苦恼,理解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产生的痛苦情绪,以便使孩子因嫉妒产生的不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
二是注重心理疏导,培养孩子养成豁达乐观的性格。有嫉妒心的孩子往往有某方面的才干,争强好胜,却又自私狭隘。父母可以充分利用其争强好胜的特点,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自强观念。与孩子一起进行自我分析,帮他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和赶超对方的方法。父母要帮助孩子形成合理的自我观念,认识到人和人天生就存在着许多差别,有富有穷、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聪明有愚笨……如果处处都想和别人争个高低,什么事都想压过别人,只会自寻烦恼,因为处处都超过别人是根本不可能的。而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超过别人的目的是可耻的、不道德的。竞争并不是要把人拉下来,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别人。平时应教育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让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优势和长处,但同时各人也都有各人的劣势和短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道理。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让我们用理智和耐心,把孩子心中的那份酸,化作生活中的甜。
三是家长要学会安抚孩子,给孩子心灵的慰籍。当孩子嫉妒心理爆发的时候,他们的行为经常会出现相应变化,比如搞破坏、哭泣或者说妒嫉对象的坏话等等。有时候,嫉妒心理也会反映在孩子的心理和身体方面,如胃疼、难过、焦躁、情绪低落或者没有干劲。这时候,家长需要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并帮孩子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比如,爸爸带着5岁的女儿玩秋千,站在一边的3岁的儿子委屈地要哭,这时候妈妈就可以说,“看,爸爸一直陪着姐姐玩,把我们都冷落在一边了,这真不公平,对不对?”如果孩子表示同意,家长就可以告诉他这种感觉就叫做“嫉妒”――“我知道你觉得嫉妒,是不是?不过这没什么的。”家长的理解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因为这种时候,孩子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欲望的满足,而是家长耐心的倾听,以及对他们内心感受的肯定。
四是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给孩子负面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家长尽量不要拿孩子与别人对比。有时在谈论其他孩子时,一句无心的话、一个耸肩的动作或者一个微笑都可能被孩子解读为“比较”。尤其是当你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的时候,他们更容易对那些有能力做好的孩子感到嫉妒。做为家长应该记住,不论什么时候都不拿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无意义的比较。二是家长不要指责被嫉妒对象。在孩子嫉妒别的孩子时,比较合理的方法是,既承认别的孩子的好,也要鼓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五是引导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孩子找到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感到嫉妒的孩子总是希望自己得到和他人同样的待遇,假如此时家长能够引导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但能够缓解嫉妒的心理,还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假如孩子觉得球队一个队友比自己上场的时间长,我们可以问他,如果你加强练习的话,情况会不会有所改变呢?这时,孩子会发现,虽然自己控制不了教练的选择,却可以控制自己的选择——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球技,上场的机会自然就多了。或者,当孩子对别人父母对子女所倾注的重视感到嫉妒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行动消除孩子的误会。5岁的美美因为妈妈错过了自己在学校演出中的表演而非常不满,“别人的妈妈都来了!”于是,妈妈就让美美在家里面给自己开了一个专场晚会。这样一来,美美明白了妈妈其实很关注自己,便不再失望或者嫉妒别的同学了。
(编辑 刘哲汐)
案例一:据《锦州晚报》报道:快过年了,小小的妈妈给女儿和妹妹的儿子各准备了一个小礼包。当把两个礼包送给他们的时候,小小看了看手上的橙色包装纸,又看了看小表弟手中的红色包装纸,突然大哭起来,还狠狠地把手上的礼包摔到了地上。说妈妈偏心,给他们的礼物不一样,给小表弟的好,妈妈喜欢小弟弟。直到妈妈把两包礼物当场拆开后,小小才破涕为笑。原来这一橙一红的两包礼物,是一模一样的两个不倒翁。妈妈看到这一幕,心里不禁有点担忧:才3岁多的孩子,哪来这么强的妒意?
案例二:《中国儿童护理》报道:6岁的玲玲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一个周末,玲玲妈妈的同事带着自己两岁的儿子到玲玲家玩,妈妈很热情地招待了她们,并开心地逗同事的儿子玩耍。刚开始,玲玲也挤过去亲了亲小弟弟,但没过多久,她就有些不高兴了,因为妈妈抱着小弟弟,一点也没有放下的意思,还又亲又笑的,她觉得受到了冷落。于是,玲玲开始大声唱歌,可没人注意她,玲玲又跳起了自己最擅长的舞蹈,可是还是没有人理她,终于,玲玲忍不住了,她忽然间摔坏了自己的杯子,然后坐在地板上放声大哭,把妈妈的同事和妈妈弄得非常尴尬。
小小年龄就有了如此强的嫉妒心,这着实出乎我们家长的意料,也让我们家长一时手足无措。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孩子的嫉妒心是随时存在的,只是有些时候被我们家长忽略了。生活中,儿童嫉妒的范围很广,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不能容忍身边亲近的大人疼爱别的孩子;孩子最初的嫉妒总是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身边亲近的人有关,当大人们疼爱别的孩子时,往往会表现出不满、哭闹、反叛等,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行为,故意做出比自己实际年龄幼稚的行为,以期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对获得自己父母或老师表扬的其他的儿童怀有敌对情绪;当别的孩子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时,往往表现得不高兴、不服气,认为自己不比受表扬的孩子差,有的还会当面揭发受表扬孩子的缺点或不足之处,尽管有些事与其他孩子的受表扬无任何关联,如“他的爸爸是个拉三轮车的”等等。对拥有比自己玩具、用品、零食多而又不和自己共享的伙伴进行排斥;一般情况下,儿童都很喜爱和拥有很多玩具、用品、零食的同伴在一起玩,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得到益处。但当同伴们不将自己的东西与他们分享时,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嫉妒情绪,如损害同伴的玩具、孤立同伴等等。
嫉妒既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现,那它的出现也会对孩子有不良的影响。嫉妒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它对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儿童长期处于嫉妒这种消极不良的心理体验之中,情绪上便会产生压抑感,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器官功能减弱,机体协调出现障碍。而这种障碍又会加剧不良的心理体验,使儿童产生诸如忧愁、怀疑、自卑等不良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损伤。此外,嫉妒还会影响孩子对事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容易使孩子产生偏见,产生怨天尤人的悲观思想,影响孩子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终抑制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孩子也出现了较强的嫉妒心理,作为家长的我们应如何来引导呢?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是找准引起孩子嫉妒的原因,做好情绪疏导。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接触,及时掌握孩子嫉妒的直接起因,如兵兵会唱一首我不会唱的歌,明明有一辆新玩具车等等。只有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才能从具体事情着手解决孩子的嫉妒心理。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孩子的嫉妒是直观的、真实的甚至自然的,它完全不似成人嫉妒心理那样掺杂着诸多的社会因素,它只是孩子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心理反应。因此,父母切勿盲目对孩子的嫉妒行为进行批评,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苦恼,理解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产生的痛苦情绪,以便使孩子因嫉妒产生的不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
二是注重心理疏导,培养孩子养成豁达乐观的性格。有嫉妒心的孩子往往有某方面的才干,争强好胜,却又自私狭隘。父母可以充分利用其争强好胜的特点,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自强观念。与孩子一起进行自我分析,帮他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和赶超对方的方法。父母要帮助孩子形成合理的自我观念,认识到人和人天生就存在着许多差别,有富有穷、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聪明有愚笨……如果处处都想和别人争个高低,什么事都想压过别人,只会自寻烦恼,因为处处都超过别人是根本不可能的。而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超过别人的目的是可耻的、不道德的。竞争并不是要把人拉下来,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别人。平时应教育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让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优势和长处,但同时各人也都有各人的劣势和短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道理。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让我们用理智和耐心,把孩子心中的那份酸,化作生活中的甜。
三是家长要学会安抚孩子,给孩子心灵的慰籍。当孩子嫉妒心理爆发的时候,他们的行为经常会出现相应变化,比如搞破坏、哭泣或者说妒嫉对象的坏话等等。有时候,嫉妒心理也会反映在孩子的心理和身体方面,如胃疼、难过、焦躁、情绪低落或者没有干劲。这时候,家长需要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并帮孩子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比如,爸爸带着5岁的女儿玩秋千,站在一边的3岁的儿子委屈地要哭,这时候妈妈就可以说,“看,爸爸一直陪着姐姐玩,把我们都冷落在一边了,这真不公平,对不对?”如果孩子表示同意,家长就可以告诉他这种感觉就叫做“嫉妒”――“我知道你觉得嫉妒,是不是?不过这没什么的。”家长的理解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因为这种时候,孩子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欲望的满足,而是家长耐心的倾听,以及对他们内心感受的肯定。
四是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给孩子负面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家长尽量不要拿孩子与别人对比。有时在谈论其他孩子时,一句无心的话、一个耸肩的动作或者一个微笑都可能被孩子解读为“比较”。尤其是当你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的时候,他们更容易对那些有能力做好的孩子感到嫉妒。做为家长应该记住,不论什么时候都不拿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无意义的比较。二是家长不要指责被嫉妒对象。在孩子嫉妒别的孩子时,比较合理的方法是,既承认别的孩子的好,也要鼓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五是引导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孩子找到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感到嫉妒的孩子总是希望自己得到和他人同样的待遇,假如此时家长能够引导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但能够缓解嫉妒的心理,还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假如孩子觉得球队一个队友比自己上场的时间长,我们可以问他,如果你加强练习的话,情况会不会有所改变呢?这时,孩子会发现,虽然自己控制不了教练的选择,却可以控制自己的选择——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球技,上场的机会自然就多了。或者,当孩子对别人父母对子女所倾注的重视感到嫉妒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行动消除孩子的误会。5岁的美美因为妈妈错过了自己在学校演出中的表演而非常不满,“别人的妈妈都来了!”于是,妈妈就让美美在家里面给自己开了一个专场晚会。这样一来,美美明白了妈妈其实很关注自己,便不再失望或者嫉妒别的同学了。
(编辑 刘哲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