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着地面的舞蹈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ee_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所呈现的结构特征和内容张力成为有效课堂的合理化诉求,是观察、考量课堂的重要尺度。很多语文大家的教学语言艺术影响、启迪着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于漪先生的诗情,钱梦龙先生的智慧,魏书生先生的机巧在语文教育的殿堂里成为可超不可越的绝美景致。那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追求的起点在哪里?我认为是合宜性,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常态、真态,合教材之宜、合学生之宜、合教师之宜,让教学语言成为紧贴地面的舞蹈,激荡着师生在语文世界的美好共情。
  
  探求文本特征,合教材之宜。议论文的教学语言和文学作品的教学语言肯定存在差异。议论文是以严谨的逻辑之美为表征的,活泼、肆意挥洒的散文化课堂语言也许就不合宜,会显得不搭调、不靠谱。在议论文教学的践履中,我时刻关注自己教学语言的“边界”,减少“越位”和“出界”,让课堂教学语言呈现力度和深度,构建与教材的和美关系,用理性精准的语言,跌宕出议论文文本的深度美感。例如,在《拿来主义》第一段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力求不悖逆文本“气场”的前提下,砌琢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朗读第一自然段。
  2.找出所有的“主义”,概括大意。
  3.“主义”是成系统的理论,如马克思主义。文中的所有“主义”内涵是否与之一致?简要分析。
  4.“给枪炮打破大门”指哪件事?“碰了一串钉子”指的是什么?现在还说“碰钉子”吗?
  5.风格即人,言为心声,文见其人。“主义”“大门”“钉子”的运用,能揆度鲁迅式的议论文的语言编码特征吗?
  《拿来主义》是经典的先破后立的议论文,是议论文的垂范之作。它的教学不求十八股武艺的新花样,只求务实、通透,使学习者对文化的态度有一定的觉解。通过简洁、明朗的教学语言来达成以上教学目的是教学设计的第一要招。在上述五个教学小环节的推进过程中,呈现了“任务型”教学的话语特征:学习要求和学习方式陈说明朗;表述手法多样——问题与阐说同步跟进,延宕思维的宽度,点燃生活体验和语文积累;注重对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有效提示。这种简单的教学语言祛除了语言纷繁杂沓对文本理解的负面影响,直陈教学意图,并由紧密衔接的知识链搭建了“锚”,使前一个环节成为后一个环节的支架,有效推进教学。议论文教学语言追求明快、写意之美,“短、平、快”的语言态势符合文体气质。
  小说是以走进心灵为终极关怀的文学样式,静水波澜、合卷余韵、文气绵长是它们共同的艺术气质。帮助学习者在客观的事实和主观的真实之间找到契合点,是教学者应有的担当。依旧以鲁迅先生的作品《祝福》为例进行说明。以下呈现的是在教授“祥林嫂人物形象特征”这个教学要点时,所采用的对话教学方式。
  
  (一)
  师:祥林嫂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具体表现在哪里?
  生:有两处,一处是反抗再嫁,一处是拷问灵魂的有无。
  师:用当时的社会价值评价标准,祥林嫂再嫁的合理与不合理分别有哪些?
  生:婆婆卖祥林嫂,合理。
  生:祥林嫂无权反抗,无权选择,合理。
  生:祥林嫂接受被出售的事实构成再嫁,却是不能允许的,绝对不合理。
  师:那么祥林嫂怎样化不合理为合理呢?
  生:一头撞死在香案上。
  师:对呀,假如撞死了,必然会被人们称颂,授予“烈女”“节妇”等称号,说不定还能给定个贞洁牌坊呢!
  师:可惜祥林嫂没有撞死,这就还是不合理,那么,祥林嫂受歧视、受迫害的状况就无法改变了。
  
  (二)
  师:如果依靠现在的社会价值评价体系,哪些合理,哪些又不合理呢?
  生:祥林嫂婆婆卖掉祥林嫂不合理。
  生:祥林嫂无权反抗,无权选择不合理。
  生:祥林嫂丧夫再嫁合理。
  生:祥林嫂再婚后生活幸福也合理。
  
  (三)
  师:祥林嫂拼死反抗,是为了合哪个理?
  生:封建伦理道德之理。
  师:祥林嫂的“拼命抗争”,带有反抗现实的意义吗?
  生:没有,是维护现有道德法则而已。
  师:祥林嫂的抗争固然有对婆婆的不满,更多的是为了不逾封建礼教之矩度啊!祥林嫂只能是中国传统文化祭台上那个“不幸”又“不争”的悲剧女性。
  《祝福》的风度在伟美的思想性。鲁迅先生的作品里,社会革命仅仅提供人物活动的框架,而对灵魂的原生态解读,实现“立人”的理想才是根本。要“立人”首先是冲破铁屋子,冲入“无物之阵”,唤醒人,使人成为人。如果连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祥林嫂之类的女性都觉醒了,中国就大有出路和希望可言。怎么让学生依循文本悟到真意?我设计了以上三重对话,来调和小说中的各类“矛盾”。《祝福》的内涵蕴藉很深,教师的教学语言亦不能漂浮其上,不得要领。读鲁迅的小说是“潜泳”,“仰泳”肯定不行。对话式教学语言应该滑翔出梯度,将教学对象的深意,用“剥笋法”层层亮相:从“合理”到“不合理”,再从“不合理”到“合理”,以“合理”为轴心,进行扇面辐射,师生对人物的认识渐渐盈满。教学的实际效果提醒我:只有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动态的共振,师生的智慧火花才会在碰撞中闪现,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灵魂的相遇。而支撑、达成这场“约会”的必定是有深度、有层次,“穿着”一件文化外衣的教学语言。好比是一指禅师,只要教学语言发力于“股肱”之处,就有四两拨千斤的太极神力。
  研究当下学情,合学生之宜。精美的教学语言直接获益者是学生。由于教学语言的不合尺度,造成“听话”者的缺席,学生无法有效获取信息、达成理解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依旧存在。良好的教学语言首先是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说者和听者在语言的沟通中一旦造成理解性阻障,良性互动就永远无法推进;良好的教学语言还应该是学生乐于听的语言,学生会在和悦的情绪下产生积极互动的需求,因此,语言是应该有一个好品相的;良好的教学语言更应该赋予学生陶冶性情、提升境界的途径,是浸润于语言中,升华在语言外。下面以《长亭送别》教学语言为例,谈谈合宜于学生。
  
  教师作相关剧情介绍导入新课: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故事还得从普救寺说起。普救寺里,风流倜傥的才子张珙和具有倾国倾城之貌的贵族小姐崔莺莺不期而遇,一见钟情。后来,叛将张飞虎要抢走莺莺做压寨夫人,崔莺莺的母亲老夫人百般无奈之下许下诺言:谁能从虎口救出莺莺,就将女儿许配给他。张珙连忙请来八拜之交武状元杜确帮忙,杜确一举击退了贼兵。可老夫人却变了卦,她说:“我堂堂相国府怎可以容你这个白衣女婿?你们还是以兄妹相称吧!”张珙气得生了病,崔莺莺对自己的母亲也是又怨又恨。在月色溶溶的夜晚,张珙弹琴向莺莺表明心意,莺莺听出了琴声中的相思之意,深受感动。于是,在红娘的帮助下,几经周折,终于私下里成了婚(佳期)。老夫人知道后,勃然大怒,又支了一招:“张珙,你赶紧进京赶考, 咱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于是,在暮秋季节,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一对心爱的人儿在长亭别离。
  刚刚走入文学鉴赏大门的高二学生和中国古典戏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落差,知识背景的缺失、戏曲唱词的陌生、人物关系的纠葛、剧情发展的错综都会成为进入《长亭送别》的障碍:这就是学生当下的真实学情。走一条怎样的教学路径,使学生能较快地和文本共情共鸣,实现经典作品现代读解的意义?教师声情并茂的“说书”形式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和谐的共振。这时候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有丰富表情的,教师要由“说书”完成对遥远的奇美爱情的有效回应,实现声音所能产生的外驱力的最大化,唤醒学生靠近戏剧文本的内驱力的自觉意识,从而走进崔莺莺复杂的内心世界,亲近戏剧文本所呈现的矛盾冲突和舞台张力。
  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自身语言表现的能力。将叙述性语言、表演性语言、评说性语言融汇于上述内容中,注重驾驭语言轻重缓急、高低顿挫的变化,将学生深深吸引在用声音氤氲而成的故事情境中,用声音塑造形象,用声音拆构学生对剧本的陌生,依托教师诗化的教学语言,让学生的内心浸润于戏剧文本所激荡起的情感涟漪,借《长亭送别》延宕出的一窗晴空,读解从历史深处走出来的经典故事、传奇人物,让我们的成长共同体也能意识到,古典戏剧原来也可以如此美丽。教学实践证明,用这样的方式开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实效。
  充分认识自我,合教师之宜。新课程全力推进的背景之下,教师们渐渐达成这样的共识:教师就是课程资源。而弱水三千,亦只能取一瓢饮而已。适合于别人的成功的教学语言范式,不一定可以为我所用。每个教师都是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教师应该寻求、探究适合自己、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策略。语言的赋质各不相同,语言的敏度也千差万别,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只能是借鉴而已,从自己生命的根里流出来的表达诉求,才是最有价值和力量的。因此,教师应充分认知自我,准确落位,慢慢形成只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使之成为张扬自我教育生命的标桅,让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次优美、智慧的精神散步,在闲暇的时候,也能想着语文的故事,用心经营自己的语文人生。
  
  下面以《将进酒》教学断章为例,简述教师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的重要性。
  
  沙龙话题一:假如生活的时代可以选择
  师: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一道选择题。A.孔子的春秋时期、B.达·芬奇的文艺复兴时期、c.李白的盛唐时期、D.亚里士多德的古希腊时期,你更愿意生活在哪个时期?
  生:选A。
  师:让我想想,你也许会成为孔子的学生,在杏坛接受谆谆教诲。
  生:我就是这么想的。(学生笑)
  生:选D。
  师:你会在路上碰到一个人,他拉住你的手问:“你是谁?”你还没有反应过来,他接着问:“我又是谁?”(生沉默一下,会意地笑)
  生:选C。
  师:你肯定不会后悔,你会拥有无比优雅浪漫的一段人生,有人会来敲你的门:我们一起喝酒吧。(全体学生和听课教师笑)
  生:那我就选B吧,只剩下它了,总不能让它“落单”。
  师:选择是发自内心的诉求,你也可以什么都不选,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文艺复兴时期”,我祝福你遭遇一段自由忠贞的爱情吧。(课堂的“气场”舒展)
  再做一次选择,你们猜猜我最喜欢生活在哪个时期?
  生:孔子的春秋时期。你是老师,你可以拜师学艺。(生笑)
  生:我猜应该是李白的盛唐时期。语文老师都爱李白。(全体学生和听课教师笑)
  师:李白是我的精神偶像。作为沙龙的主持人,我想和同学们说说我心中的李白,《将进酒》中的李白。
  沙龙是对文学、艺术的清谈,带有轻松愉快的和谐氛围。《将进酒》的教学起点设在这里,是情感的预热。我用自己所擅长的语感方式在看似不相关之中实现对经验的唤醒,找寻走近李白的心灵路径……这样的教学语言是我所擅长的,事实证明,也是我所适合的。
  阅读萨丕尔的《人论》时,我曾反复咀嚼一句话:神话是语言的近亲。真正美好的语言是神秘而无限的;教学语言如诗如画如童话,在课堂教学的底色上,合宜的教学语言就是那通透敞亮的一抹。
其他文献
一个理性的人和一个良性的社会,会自动选择有价值的东西来尊重。但在偏激的斗争哲学笼盖下,中庸曾经成了贬义词。但它的原意却是“独立思考”“坚守价值”,而不是流于世俗。这是很不容易的,它需要上等智慧。    最近两次遇到一群大学生,口头测试了同一个问题:如何评价他们的大哥哥韩寒同学。大表赞同的不少,不以为然的也很多。我特别注意后者的理由。有一名同学说,“他愤世嫉俗”,另一个说,“他偏激”。更普遍的说法是
期刊
中国的教育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阶段。语文教育的改革虽然步履维艰但也正不可逆转地向前推进。胡锦涛同志在七月份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五项要求时强调“必须重视教育质量”,“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毋庸置疑,语文教育改革的关键和希望,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没有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语文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便是无源水之,无本之木。如
期刊
走过岁月村庄  走过岁月风霜  皱纹如犁铧刀走  皮肤如鳞片疤痕  为了炊烟写成诗行  你已经倾尽所有  别人不理解的时候   很多人反对的时候  身处逆境的时候  别人都放弃的时候   天寒地冻的时候  孤独无助的时候  绝望的时候  ……  走过岁月  走过沧桑  你把  泪种在泥土  已经长成青春芬芳  歌声种在日子里  已经结出城市阳光
期刊
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播出了一个“家有神童”的节目。在屏幕上,看见了几个很可爱的小孩,别看他们不过三五岁年纪,却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或者识字,或者计算,或者念外语……的确不愧“神童”的称号。他们的父母也满心欢喜地出现在屏幕上,向观众介绍孩子的情形。我看了也是满心欢喜。这些神童成年之后的成就,一个八十老翁当然是不及亲见了,但是我愿意向他们表示我最良好的祝愿。  我在看着这个电视节目的时候,
期刊
先请看原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被选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时,文后有个注释:有人认为鸿雁本不在树枝上栖息,所以此句有语病。有人认为正因为鸿雁不栖于木,所以才说不肯栖;没有语病。有人认为苏轼并非不知道鸿雁不栖于树,偏说它不肯栖,是说良禽择木而栖,别有寄托。这样作注释,也许是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
期刊
这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1983年下半年,《中学生阅读》正密锣紧鼓地准备创刊。“我的读书生活”是刊物的一个重头栏目,刊发作家、艺术家关于读书的文字。我力主第一期上孙犁的文章。  我是仰慕孙犁的。最早从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荷花淀》开始知道孙犁,到以后的《风云初记》《铁木前传》,我都是他的忠实读者。孙犁作品清新纯净,写战争烽烟而重在人情与人性之美的开掘,“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茅盾语)
期刊
汉代先后出现四部重要的语言学著作,即《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这四部书不仅是中国古代语言学中形成最早、流传最悠久的著作,而且是我国早期传播学意义上的重要著作,为后世诠释学、字词典学、文字学、词汇学等方面的研究,作了奠基和开路的工作,影响十分深远。    一、第一部同义词词典《尔雅》    汉代崇尚经学,“训诂”由此兴起。“训诂”就是对前人传下来的经典文籍中的古词语进行训释。汉代确立学
期刊
下面的内容,是综合了一些资料,加上我自己的理解,组合而成的对《沁园春雪》的文句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雄奇雪景;“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互文见义,意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这里写出了天地茫茫,纯然一色。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写得好,视野辽阔,色泽净美,动静交织,情趣豪迈,雄伟壮丽,生气勃勃。  “封”字用得好,此字显得
期刊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这是1924年梁启超赠送冰心的一副对联,映照出了冰心的人格和境界。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往事》,通讯集《寄小读者》等等,冰心以真情、真爱,写出真文,影响着一代代人。她是一盏“小橘灯”,用爱温暖、照耀着读者。  老舍之子舒乙在《真人——冰心辞世十年祭》一文中,为我们回忆和描述了一位朴实无华、完全真实,又相当特别的可敬可爱的世纪老人,同时也透露了许多冰心先生
期刊
1.斑鸠  斑鸠也叫鹁鸪,是一种小鸟,颈后多有白色或黄褐色的斑点,通常分为棕背斑鸠和珠颈斑鸠。此鸟一般飞不高远,擅在低树草丛中飞窜,与鸿雁之类相比,斑鸠实乃胸无大志。斑鸠飞翔的天空虽然狭小,但照样飞得自由自在,活得快活。胸中无青云之志,并不等于它胸中无志。  志存高远是一种境界,倘若能力所不及却成空想;志在当前也是一种境界,因为能力所及方显实在。  2.无翼鸟  无翼鸟也叫几维鸟、鹬鸵,是生活在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