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沁园春雪》的教学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uer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面的内容,是综合了一些资料,加上我自己的理解,组合而成的对《沁园春雪》的文句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雄奇雪景;“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互文见义,意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这里写出了天地茫茫,纯然一色。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写得好,视野辽阔,色泽净美,动静交织,情趣豪迈,雄伟壮丽,生气勃勃。
  “封”字用得好,此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用得好,此字显得轻盈柔美。
  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七句具体写雪中山河的壮丽。
  “望”字统领七个句子,描写了广袤无垠土地上的壮丽山河,气象雄伟,意境磅礴。
  “长城内外”写从南到北,“大河上下”写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旬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和“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写得好,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动感、美感丰富。“舞”和“驰”这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雪景以“白”为特征,词中却未写一个“白”字,而用“冰”“雪”“银”“蜡”“素”等,使一个为大雪所覆盖的洁白美丽的广阔世界尽现眼前。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红装素裹”指素淡无华的衣着衬上艳红适中的化妆,显得十分大方和漂亮。“妖娆”指少女的婀娜多姿艳丽动人。这里也运用了拟人手法。把雪后景象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得好,它于想象之中表现了北国景色的壮阔、雄健、纯美,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写想象中的雪后天晴、红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时用一个“看”字,把诗人欣然观赏之状、无限赞叹之情表达得细致入微。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全词浑然一体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竞折腰”,写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为江山社稷奔走操劳。江山美好,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江山”这一双关语词,与上片中的“长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画龙点睛之意。
  “江山如此多娇”,可以理解为这首词的基本构架。作为政治家的词人,对“北国风光”的抒怀,最终还是对江山社稷的关怀。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七句评论历史上的帝王形象。
  “惜”字用得好,它领起七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纵想千年古史、评说封建帝王的超凡气概。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对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很是惋惜的意味,而且因“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三句抒发诗人心中的豪情。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写得好,表达、升华了词的主题。它是深刻的议论,又是豪壮的抒情,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前无古人的伟大情怀。
  “俱往矣”三字,将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的“风流人物”,笔力千钧,意味深长。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深刻表现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自信、自励和抱负。
  本词上阕写景为主,前三旬是总写,概括力极强。中间七句是具体描写,形象生动,写得较详。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写得较略。此中有详有略,有静态有动态,有实写有虚写,有比喻有拟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捕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
  下阕议论抒情为主。前两句承接上文的写景而转入议论。中间七句具体评价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历史杰出人物。这些评价为结尾部分抒发无产阶级的英雄豪情作了充分的铺垫。最后三句是抒发这种英雄豪情的顶峰,是全词的高潮。
  
  此课的教学创意:以朗读为线索,分步品读《沁园春雪》。
  
  导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画面壮阔,意境雄浑,气势磅礴,雄健豪放,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毛泽东诗词中,评价最高、影响最大的,非它莫属。
  铺垫之一:
  词:由古诗发展而来的可配乐歌唱的文言诗歌体裁。
  词牌: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
  词题:词牌下面用来表示词的内容的题目。如“雪”。
  阕:曲终叫做“阕”。大多数词分为前后两“阕”,也叫上阕、下阕或上片、下片。
  铺垫之二:
  《沁园春雪》作于1936年2月,正是红军渡河东征、出师抗日期间。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柳亚子索句,毛泽东手书此词以赠。
  
  教学步骤一,朗读,感受课文内容。
  朗读训练:吐字要有力度
  1.同学们反复诵读、高声诵读课文。
  2.教师朗读示范,同学们听读。
  3.同学们再朗读。
  在朗读中感受词中雄伟瑰丽的景物描写、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议论百代评说帝王的气魄。
  4.请同学们自选内容、自定角度,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同学们发言,教师顺势点示出课文内容的语言之美、音韵之美、结构之美、手法之美、描写之美、抒情之美……点示课文的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议论抒情的表达特点。
  
  教学步骤二,朗读,理解课文文意。
  朗读训练:语速疾徐有致
  1.教师指导同学们朗读课文。着重训练读好“望”和“惜”两个领字。
  2.教师示例:理解这首词的文意,可以用“联语”的方式来进行。如——
  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3.请同学们以“联语”的方式,概说课文内容。
  同学们可以说:
  上阕写景,情景交融。
  下阕议论,评古论今。
  上阕写景,画面壮美。
  下阕议论,气势恢宏。
  上阕写景,洋溢着热烈奔放的情感。
  下阕议论,展现出前无古人的气概。
  上阕描写无边雪景,展现山河的壮丽。
  下阕纵论历代帝王,抒发诗人的豪情。
  上阕写景,侧重写空间,展现了北国冬景奇雄壮丽的画卷。
  下阕议论,侧重写时间,表现了俯仰古今豪情满怀的气概。
  上阕写景,句句都洋溢着热爱祖国江山的激情,令人心气豪爽。
  下阕议论,句句用意深刻,表现出崇高而又博大的革命者的胸怀。
  教师进行活动小结。
  
  教学步骤三,朗读,欣赏课文语言。
  朗读训练:豪迈激情演读
  1.教师指导朗读。
  2.指导学生进行词句揣摩。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进行“一句话品析”。请同学们自由品析,说说这首词中哪些字用得好,哪些词用得好,什么句写得好。如,“封”字用得好,此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用得好,此字显得舒展飘逸……
  3.同学们品读课文,表达自己的见解。师生对话。
  (师生欣赏的内容,可以被前面的赏析短文所涵盖。)
  以上三步完成以后,这首词就基本上读懂了。在“懂”的基础上再来朗读,感觉又不一样,这时可用“赛读”的方式,更好地演读出全词的节奏、层次、情感、气魄。
其他文献
王充(公元27~96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时坚持批判神学,是一位唯物主义传播思想家。《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记载他的生平如下: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阔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以数谏诤不合去。充好论说,
期刊
在教育这块园地里,我已辛勤耕耘30来年,专门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也有20多年。我原先只是个小学教师,现在任教于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还有幸忝列全国优秀教师、贵州省特级教师、贵州省教育名师。回顾我30年来的教书生涯,如果多少还算有点儿进步有点儿成绩,那么,我要说,这首先要归功于一个“勤”字。因此,我深信:天道酬勤!  我出生于偏僻乡村的农民家庭,童年和少年时光在“文革”中煎熬度过。小学三年级就遭遇“文革”
期刊
五、澄清疑点  很多文本常有一些疑点需要我们去探索和澄清,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总结式语言能渐渐引导主体思考问题的针对性、深刻性和关联性。  譬如笔者教《一个文官的死》,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从一个喷嚏走向死亡,从最直接的原因来看,都是什么惹的祸?  生①:唾沫星子!  师:很好!唾沫星子!切尔维亚科夫觉得自己的唾沫星子溅到了将军的身上,所以惶惶不可终日!但……他的唾沫真的溅
期刊
一个理性的人和一个良性的社会,会自动选择有价值的东西来尊重。但在偏激的斗争哲学笼盖下,中庸曾经成了贬义词。但它的原意却是“独立思考”“坚守价值”,而不是流于世俗。这是很不容易的,它需要上等智慧。    最近两次遇到一群大学生,口头测试了同一个问题:如何评价他们的大哥哥韩寒同学。大表赞同的不少,不以为然的也很多。我特别注意后者的理由。有一名同学说,“他愤世嫉俗”,另一个说,“他偏激”。更普遍的说法是
期刊
中国的教育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阶段。语文教育的改革虽然步履维艰但也正不可逆转地向前推进。胡锦涛同志在七月份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五项要求时强调“必须重视教育质量”,“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毋庸置疑,语文教育改革的关键和希望,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没有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语文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便是无源水之,无本之木。如
期刊
走过岁月村庄  走过岁月风霜  皱纹如犁铧刀走  皮肤如鳞片疤痕  为了炊烟写成诗行  你已经倾尽所有  别人不理解的时候   很多人反对的时候  身处逆境的时候  别人都放弃的时候   天寒地冻的时候  孤独无助的时候  绝望的时候  ……  走过岁月  走过沧桑  你把  泪种在泥土  已经长成青春芬芳  歌声种在日子里  已经结出城市阳光
期刊
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播出了一个“家有神童”的节目。在屏幕上,看见了几个很可爱的小孩,别看他们不过三五岁年纪,却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或者识字,或者计算,或者念外语……的确不愧“神童”的称号。他们的父母也满心欢喜地出现在屏幕上,向观众介绍孩子的情形。我看了也是满心欢喜。这些神童成年之后的成就,一个八十老翁当然是不及亲见了,但是我愿意向他们表示我最良好的祝愿。  我在看着这个电视节目的时候,
期刊
先请看原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被选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时,文后有个注释:有人认为鸿雁本不在树枝上栖息,所以此句有语病。有人认为正因为鸿雁不栖于木,所以才说不肯栖;没有语病。有人认为苏轼并非不知道鸿雁不栖于树,偏说它不肯栖,是说良禽择木而栖,别有寄托。这样作注释,也许是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
期刊
这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1983年下半年,《中学生阅读》正密锣紧鼓地准备创刊。“我的读书生活”是刊物的一个重头栏目,刊发作家、艺术家关于读书的文字。我力主第一期上孙犁的文章。  我是仰慕孙犁的。最早从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荷花淀》开始知道孙犁,到以后的《风云初记》《铁木前传》,我都是他的忠实读者。孙犁作品清新纯净,写战争烽烟而重在人情与人性之美的开掘,“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茅盾语)
期刊
汉代先后出现四部重要的语言学著作,即《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这四部书不仅是中国古代语言学中形成最早、流传最悠久的著作,而且是我国早期传播学意义上的重要著作,为后世诠释学、字词典学、文字学、词汇学等方面的研究,作了奠基和开路的工作,影响十分深远。    一、第一部同义词词典《尔雅》    汉代崇尚经学,“训诂”由此兴起。“训诂”就是对前人传下来的经典文籍中的古词语进行训释。汉代确立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