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73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崭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对群文阅读要有清晰的认知,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确保群文阅读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群文阅读不是集中阅读,也不是单纯的对比性阅读,而是对多篇文本展开的整合性阅读,教师设计的阅读思考问题要有引导性,重点难点突破要体现方法的统一运用,表达训练迁移要有一致的目标追求,学生阅读认知构建要呈现体系性。教师只有厘清了群文阅读需要达成的目标,课堂教学才能顺利推进。
  一、创设引导性问题,整合群文阅读资源
  群文阅读是对多篇文本进行集中阅读学习,教师要将群文看成一个整体,为学生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群文阅读思维之中。引导性问题,应该是能够整合群文的思考性问题,只有对群文的多个文本展开思考分析,才能形成完整的解读答案。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不能面面俱到,应有特定关注点,在设计引导性问题时,需要明确其指向性,集中解决某一个知识点的问题。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往往缺少整合意识,不能进行兼顾性阅读和思考,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先给学生设计一些阅读思考问题,让学生对群文内容进行梳理性阅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升群文阅读效率。如《燕子》一文是对自然界鸟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个单元与之形成匹配的课文还有《荷花》和《昆虫备忘录》,都是对大自然的赞美。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了以下阅读思考问题:这几篇课文描写的景物、景色都不一样,却有一样的情感抒发,这个情感包括什么内容呢?燕子、荷花、昆虫各自有自己的形态,作者在描绘时却运用了一些相同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什么呢?学生拿到这些问题后,快速对群文展开自主阅读,并迅速锁定相关问题区域,展开针对性思考,在课堂展示阶段,能顺利解答这些问题。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引导性问题,给学生群文阅读指明了方向。从问题设计与执行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对群文的统领和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学生都能够围绕问题展开阅读探究,思考阅读目标,这说明教师的引导性问题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二、聚焦难点突破,提升群文阅读效率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在突破重点难点时,教师需要有观照意识,对群文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对重点难点突破措施进行反复研究,以提升其针对性。群文阅读重点和难点呈现多元化特征,语言鉴赏、思想情感探索、主旨发掘、写法分析等,都可能成为群文阅读的重点难点,教师在进行方法设计时,要注意运用关联性思维,让学生综合考虑群文中不同文本的共性特征,对重点难点进行有效突破,以提升群文阅读效率。
  关注自然是语文永恒的话题,在描写自然的群文之中,文本主旨和作者情感自然成为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如教学《花钟》一文时,教师将本单元的《蜜蜂》和《小虾》列为群文,并给出统一的阅读调度:自然界中的花、草、虫、鱼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而且都有鲜明的生存之道,从探索自然奥秘角度展开阅读理解,可以给我们的阅读学习提供更多启迪。整体阅读这几篇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自然生物的生活特征,解释其生存之道,也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具体的信息材料,让学生阅读、讨论,课堂教学呈现出热烈的气氛。学生对这些生物的特性展开探索,并逐渐达成学习共识。在课堂展示时,有学生将“花钟”“蜜蜂”“小虾”的生物特点进行梳理,最终归结成一句话,揭示自然界生命的基本规律,就是要针对生活环境做出调整和改变,这便是适者生存。
  教师让学生展开群文阅读,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互动讨论研究,集中力量展开学习实践,并在达成学习共识中形成阅读认知基础。群文阅读的重点难点有共性特点,这是教师最需要注意把握的教学点,让学生以此展开概括性阅读学习,可以让学生顺利构建完整的阅读学习认知基础。
  三、关注表达迁移,奠定群文阅读基础
  群文阅读必然涉及语言鉴赏和运用等内容,也就是语言表达特点的探索问题,教师要针对具体文本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分析,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鉴赏任务,并给出具体的要求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到群文鉴赏环节之中。群文表达迁移是对学生语用的具体训练,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规划。精选语言鉴赏内容、展开鉴赏提示、作出鉴赏示范、进行鉴赏评价,为学生顺利展开群文阅读鉴赏提供更多帮助。
  提起童年,学生都会产生很多认知共鸣,在涉及到童年这个内容时,教师应对学生童年生活和思想认知有深度把握,以便形成丰富的阅读契机。如教学《童年的水墨画》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对童年生活有更多回忆,可将《剃头大师》和《肥皂泡》两篇课文一同列为群文阅读内容。在这三篇课文中,对童年的描写有很多,教师让学生展开对比阅读,并找出几篇课文中关于童年生活的描写内容,从语言角度展开思考,看看这些描写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获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找到文本语言鉴赏段,进行具体的语言鉴赏分析。教师为学生设计语言鉴赏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进行梳理,找出鉴赏的内容,并对语言表达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最终形成语言鉴赏成果。从学生实际表现能够看出,教师语言鉴赏设计是比较有针对性的,成功激活了学生的童年回忆,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心里触动。
  四、设置创新训练,内化群文阅读认知
  设计群文阅读训练时,教师要综合考虑群文特点,为学生设计带有开放性的阅读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个性探索,并在群文阅读中形成阅读能力。群文阅读训练要注意培养学生横向、纵向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结合阅读文段展开关联性思维,运用基本阅读手段和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以顺利实现阅读认知的内化。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学生获取群文阅读信息创造了良好条件。在群文阅读训练时,教师不妨给学生设计一定量的群文阅读信息搜集任务,让学生在对信息搜集整合中形成群文阅读素养。
  在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时,教师将《方帽子店》《漏》等课文集中起来作为群文阅读内容,这几篇课文都带有情节性,非常适合展开故事讲述活动。教师让学生展开集中阅读学习,并以小组为单位举行故事会,每一个成员都要讲述一个故事,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教材之外的,看谁讲述得更为生动,更有感染力。训练任务下达后,學生都积极行动起来,阅读相关内容,搜集其他故事信息,并准备参与集体展示,课堂气氛热烈。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提出的个性问题给出积极回答,帮助学生展开故事讲述。故事会如期进行,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完整讲述故事情节,课堂训练获得圆满成功。教师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客观评价,学生深受鼓舞。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故事会训练任务,要求学生能够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并对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学生对故事有特殊兴趣,但讲述故事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我挑战。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故事,目的也比较明确,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展示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展示过程中历练多种阅读能力。
  学生对群文阅读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教师对群文阅读材料进行整合处理,对群文阅读教法和路线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都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群文阅读环节,进而形成群文阅读认知体系。群文阅读涉及多篇文本,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进行设计要有针对性,集中解决某个知识点问题,集中培养学生的某一项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江安镇东燕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课标指出:“在语文学習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平日的阅读教学中,我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经典语句一一摘抄下来,然后认真地写在自制的空白书签上,又把书签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奖励给学生,同时教给学生自学书签内容的方法,激励学生自学内容,并向教师汇报。汇报之后,教师再次把书签返还给学生,学生既可以当作书签用,也可以作
“啪!”一篇习作摆在了小雅面前,小雅不敢直视我的眼睛,因为她知道一篇抄来的习作会让老师多么愤怒。确实,我很生气。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每天都要批改他们的日记,并用心地写上评语,耐心地提出修改意见。课本中的每一篇习作,我都认真备课,制作精美的课件,甚至花时间写“下水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习作时不至于抓耳挠腮,无从下手。小雅是个成績不错的学生,竟然抄袭了。“今晚回家重新写一篇,明天交!”望着与网上
不少教师视“流水账”习作为废习作,常要求学生重写。笔者以为,“流水账”习作并不是废习作,存在着不少教学价值点,教师要以客观、欣赏的眼光看待,引导学生将暗淡微小的价值点放大成闪光的“宝石”,让“流水账”习作在修改中实现华丽转身。  一、以客观、欣赏的眼光看待“流水账”习作  笔者曾让学生以“扳手腕比赛”为题写一篇习作,有学生在初稿中这样写道:  今天,我们在教室里举行了扳手腕比赛。比赛用的桌椅放好后
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的价值  判断,是促进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更是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手段。  一、评价要有适度的激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不仅是激励,更是一种调控。当提出问题后,我常常会这样说:“我请举手姿势最漂亮、最端正的xxx来回答。”“我请刚才讨论最有秩序的xxx小组来展示。”一方面这是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他学生的提醒。这样的评价显然比严肃的命令好得多。  当课堂
猜读是指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的内容去推测未知的一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借助猜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读思结合中开发学生的智慧,启发想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借助猜读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呢?  一、借助插图,猜读课文内容  选入教材中的文章具有文质优美、插图生动有趣等特点,它们不仅给学生的阅读带来美感,还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充满了猜测,尤其是一些连环画中的插图,
当下学生的习作多是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因此,常常篇幅短小,语言偏于粗轮廓的白描,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状物,都以写实为主,很少穿插情感、细节的描写。针对这样的习作状态,我尝试循着他们的初思维,引导他们从“粗放”走向“细致”,在前后语言的对比中,斟酌语言、结构的重要性,从而抛开急于求成的习作心理,潜心构思、酝酿,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习作来。  一、广开言路,广泛收集思维碎片  在习作之初
言,即语言;意,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是指感受、感想、情感、思想、观点等。言语表达与言语理解作为语言文字运用的两个关键能力,其本质是指学习如何用语言形式来表情达意。由此可见,由“言”到“意”的转换是一个“言语理解”的过程,由“意”到“言”的转换则是一个“言语表达”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言意转换的训练是落实学生语言训练的有效途径。那么,在教学中,基于“言意转换”的教学应该如何实施呢?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课堂提问也受到很大的关注。农村教师的教学工具简陋,只有极少数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标实施后,许多农村教师简单地理解为“满堂问”就是體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大量使用提问,“满堂问”越来越严重,借此推动课堂授课的进程。为了真正发挥提问的作用,我们从调查了解到的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入手,研究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的习作再现了真实的生活,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包含了学生创作的心血与汗水,只要是学生用心写的习作,教师都要给予赏识与肯定。教师在给学生撰写习作评语时,要做到以生为本,对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表示尊重,对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行关注,用“情感”化评语对学生进行激励、启发、触动和感染,使习作评语变得精彩起来,进而让学生拥有更为广阔的习作思
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挖掘,采用适当的方法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引导学生情动辞发,捕捉作者寄托在作品里的情意,产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正确把握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准确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陶冶性情,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  一、在教学中寓教于乐  1.利用课文导语以渲染情感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还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