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应体现生活化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1230_yuz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行教学的热门话题,也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有效性呢?就是必须让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应体现生活化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师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因此,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美好的道德理智指导学生的生活,让美好的道德情感滋润学生的生活。如徐琳老师在教学《我喜欢美好的环境》一课时,“抓住了我喜欢美好的环境”这一主题的特点,即环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在课前进行布置,要求学生自己回到生活中去观察、搜集、调查、分析、体验等方法,收集一些美好环境的图片和一些污染环境的严重性的资料,在课中,通过“这儿怎么了”这一环节,让学生比较、想象、讨论,如何改变我们的环境,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把废品通过自己的加工和精心创造变为“宝”,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环境。
  再如在教学《和诚实交朋友》一课时,徐老师以“豆豆的故事”为切入点,通过故事大王讲故事的活动环节,把平时生活、学习中说谎话的故事讲出来,让学生在讲、听、议中,体验到说谎话确实害处大。这样,通过“从生活到课堂,再从课堂到生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将教材内容与儿童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形式“活动化”。活动是儿童认识的源泉,是儿童发展的基础,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活动化”。如徐琳老师在教学《我喜欢美好的环境》时,在设计其中的一个环节“变废为宝”时,教师不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自己去通过观察现有废品的特点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相似,该用什么方法才能创造出新的物品。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通过让学生课前准备、课中教师示范、自由创作、学生展示、学生评价、学生表达、教师引导等过程,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活动时间和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去设计与创造,达到预期效果。从中知道废品不是废,而是宝;我们从小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污染环境,用心创造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又如在设计用七彩颜色画出你心中最美的生活环境环节时,让学生将自己在大自然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美,用自己喜欢的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结果,有的学生用彩色笔画出了美丽的图画,然后,进行作品展览,给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时空“开放化”。《品德与生活》教学要做到开放化,至少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活动由课堂向社会的延伸,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
  2.教学活动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有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师生充分拓展思路的内容,如大量省略号的使用,以及“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等的提示语;教师教学用书也设计了大量供教师选择的开放性活动。这些都为教师组织开展具有拓展性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参考,保证了教师教学的开放性。如徐琳老师在教学《我喜欢美好的环境》时,在设计其中的一个“让垃圾回家”的环节时,让教师引路,先做一个示范,并主动让学生边看边猜,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引起学生思考。
  在活动中,老师不规定学生几人一组,让学生自己根据准备的和构想的,自由组合小组,自由分工,教师也适时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当好学生的好帮手,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随时调整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地开展活动。既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又让课堂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以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才能真正实现“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实效性。
  收稿日期:2012—04—04
其他文献
如果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单一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课堂效果取决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程度。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保持持久、浓厚的学习情绪,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好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摘要: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电教媒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教学的导入、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过程中以及学生思维受阻时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形象直观、表现形式多样  电教媒体以具形象直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的特点,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在数学教学中,电教媒体更
期刊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一味的让儿童进行临摹写生,儿童只能被动机械的再现,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课堂教学大多简单的只剩下教师讲解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这两个环节而已。学生在课堂上是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但没有任何的情感体验,没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语文考试中的半壁江山,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从当前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两极趋势:大部分人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事”,惧怕作文,只有少部分人有浓厚的兴趣,视作文为快乐,以致于造成作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少(学生收获少)、慢(收效慢)、差(效果差)、费(时间浪费)的“尴尬”状态,令众多教师上下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忽略了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老老实实地听,形成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满堂灌”,以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语文敬而远之。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开放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日益普及,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学生的新见解新看法不断提出,它推动了课程改革,在提高语文素质教育的质量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开放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
期刊
摘要:“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幼儿是家庭,社会和幼儿园的“中心”,“一切为了孩子”“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的口号。孩子是未来的主人,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它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  关键词:环境创设;教育“幼儿”  幼儿园是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充分利用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不失
期刊
经过几年的物理教学,本人认为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部分是非常重要,也是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的内容,而在电学教学中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是学好电学的基础,因此,本人对滑动变阻器的一些问题做了如下的探讨。  一、 了解滑动变阻器  要想会做滑动变阻器的题目,必须了解滑动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底座、瓷筒、涂有绝缘漆镍铬合金线的线圈,金属滑片、金属杆、四接线柱。  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期刊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它体现了教育发展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提高全体学生的作文能力。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不能只偏爱少数的“优等生”,而忽视了大多数的学生。在新学年开始,首先要对学生作文水平进行摸底检查,在课堂上完成命题作文,初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然后用其他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写作水平的层次
期刊
摘要:中学生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课外阅读。所以应从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选择书籍和科学的阅读方法、做好积累。  关键词:初中生;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课外阅读积累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学科教育都是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学生的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语文教育也不例外。”很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