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型肺癌的CT与MR表现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e_willi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通过CT和MRI诊断纵隔型肺癌的情况,为临床中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年12月~2010年 12月期间收治的12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纵隔型肺癌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其CT和MRI造影资料。所有的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9例行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然后对患者的CT和MRI影响上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范围及其纵隔和肺的关系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均为单发肿块,9例患者的肿块呈现类圆形和椭圆形,3例呈现不规则形。平扫时的病变密度均为的为11例,局部可以见到坏死灶1例。边缘分叶10例,边缘毛刺者有4例,有6例患者的肿瘤边界清楚,4例患者的肿块部分边界不清,2例患者的肿块边界完全不清。有7例患者的肿块位于上纵隔,3例位于中纵隔,2例位于下纵隔,其中有10例位于前中纵隔区域,有2例位于后纵隔者。9例中央型肺癌,3例为周围型,有5例为肿块和肿大淋巴结融合。结论:临床中通过分析CT和MRI的表现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纵隔型肺癌;CT;MRI;X线计算机
   纵隔型肺癌是指肺原发癌的病变位置靠近纵隔或者是原发于纵隔内的左右主支气管,原发癌的范围较小,但是其早期就有纵隔淋巴结的转移,且还形成团块状,还有一种情况是在肿瘤逐渐生长变大后,侵犯纵隔胸膜和(或)纵隔内肿大淋巴结相融合,和原发纵隔肿瘤或纵隔内转移瘤的形态极为相似,在诊断中极易被误诊。本文笔者通过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纵隔型肺癌的1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造影的影像学资料,为临床中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现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的对象是我院在2007年12月~2010年 12月期间收治的12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纵隔型肺癌的患者,其中男性有8例,女性有4例,年龄在38~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2岁。临床中患者主要表现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声嘶等症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2例,声嘶1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2例,肢端肥大症者1例。
  1.2 检查方法
   本组研究中使用的CT扫描仪为PHILIPS Brilliance 16排螺旋扫描仪,扫描时60kw Generator,0.5 sec rotation,扫描时自肺尖直至上腹部,包括双侧肾上腺。检查时指导患者处于仰卧位,并用双手将头抱住,深吸气后屏气,然后进行扫描。本组中有9例行增强扫描,将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通过静脉团注,团注时的速度为1.5~2ml/s,并于60~90s后开始进行扫描。本组使用的MR成像仪是PHILIPS. Inteva 1.5T成像扫描仪,扫描时体线圈,常规的SE/FSE序列,平扫包括横断、冠状面T1WI,T2WI。于横断或者冠状面扫描时加使用脂肪抑制T2WI,横断、冠状面T1WI为增强扫描,扫描时层厚为8~10mm,层间隔为0.5~1.2mm,钆二乙三胺五醋酸(Gd-DTPA)为增强对比剂,使用MR专用的高压注射器,注射时的剂量为0.1mmol/kg,速度为2ml/s。
  2 结果
   本组研究中选取的12例纵隔型肺癌患者经过CT和MRI检查显示均为单发肿块,病变部位均处于纵隔胸膜下。有9例患者的肿块呈现类圆形和椭圆形,3例呈现不规则形。平扫时的病变密度均为的为11例,局部可以见到坏死灶1例。T1WI扫描显示不均匀等信号,T2WI扫描显示为不均匀信号。边缘分叶10例,边缘毛刺者有4例,有6例患者的肿瘤边界清楚,4例患者的肿块部分边界不清,2例患者的肿块边界完全不清。有7例患者的肿块位于上纵隔,3例位于中纵隔,2例位于下纵隔,其中有10例位于前中纵隔区域,有2例位于后纵隔者。9例中央型肺癌,3例为周围型,有5例为肿块和肿大淋巴结融合。有8例患者肿瘤邻近相应支气管受压变窄或者闭塞。
  3 讨论
   纵隔型肺癌是肺癌影像学中表现较为特殊的类型,是常发生于纵隔胸膜下的肺癌,临床中主要是以侵犯纵隔为主的特殊部位的病变。纵隔型肺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属于肺癌组织学分类中的一种,临床中也并不少见,其影像学表现和纵隔占病变有相似之处,临床中的表现并不具有典型性,因此在影像上常常被误诊为纵隔肿瘤。
   综合文献表明,纵隔型肺癌的形成机制有以下几点:(1)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肺部明显缩小,其紧贴于纵隔并使其变宽;(2)靠近纵隔胸膜的周围型肺癌临床中表现的症状类似于纵隔肿瘤;(3)原发性肺癌的病变范围较小,且其发生时的位置一般具有隐匿性,会使纵隔淋巴结转移而是纵隔变宽。临床中以中央型肺癌较为常见,且多发于两肺上叶,常常伴有肺不张、肺门上提和横膈抬高等情况。本文收治的12例患者的影像显示有中央型和周围型肺癌两种。
   临床中主要表现有早期呼吸道症状,其对纵隔型肺癌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早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引起足够重视就对疾病的诊断造成误诊。纵隔型肺癌和普通肺癌都是在40岁以上的男性较为多见,且于早期常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干咳和其他的呼吸道症状。患者的纵隔淋巴结逐渐肿大之后,会对周围邻近的器官造成一定的压迫,出现一些异位的内分泌症状。
   纵隔型肺癌CT检查可以通过薄层扫描后处理和增强扫描等操作将肿块的部位、范围、大小、形状和其内部的情况显示清楚,这样可以充分的显示出支气管阻塞的情况,有助于观察疾病的病变阻塞情况。纵隔型肺癌通常可以呈现出叶状,有毛刺、棘状突起、血管纠集和内部不强化坏死液化区,肿块位置处于胸膜或者肺内。检查中纵隔肿瘤较少累及到支气管,仅表现出支气管受压发生推移。MR检查可见多方位和多参数的成像,这样可以正确的对纵隔型肺癌和纵隔血管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另外,通过使用对比剂对其扫描进行增强观察之后,对肿块和淋巴结转移等产生高度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检查中胸内甲状腺和颈部甲状腺相连接,密度/信号显示同步强化。
  总之,临床在纵隔型肺癌的诊断过程中,结合CT和MRI造影检查分析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小启, 戚 乐,黄 峰,丁建平. 纵隔型肺癌的CT及MR表现分析[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9,25(12):1739~1742.
  [2]刘建伟,陈国伟,刘洪杰,等.纵隔型肺癌的X线CT诊断分析[J].医学信息,2007,20(9):1637~1638.
  [3]林黛英,林时勖,曾向廷,吴先衡. 中央型肺癌的MRI和CT诊断价值[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学术版), 2005,11(18):62~64.
  [4]赵晓军,张晓艳. 纵隔型肺癌的CT诊断分析[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23(12):4861~4863.
  [5]彭可雨. 纵隔型肺癌的CT诊断[J]. 医疗装备, 2011,24(4):1~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每日记录体温、咳嗽、痰、喘、肺部哕音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总有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PSS)血液系统损害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51例干燥综合征(PSS)血液异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51例病例中贫血18例(占35.3%),白细胞减少23例(占45.1%),血小板减少10例(占19.6%)。经治疗2~8周后,血液系统完全缓解35例,部分缓解16例。结论:干燥综合征常伴发血液系统损害,表现为各系细胞减少,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银花泌炎灵片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小儿急性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阿莫西林和银花泌炎灵片联合给药。阿莫西林30mg/Kg.d,3次/日。银花泌炎灵片每次1~4片,每日3次。对照组仅给予口服阿莫西林30mg/Kg.d,3次/日。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效果有非常显著差异。两组患儿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 要】 的:对β-HCG和孕酮水平这两项指标在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来我院就诊的35例患有异位妊娠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定义为A组,在抽取同期来我院仅进行健康检查正常孕妇资料35例,定义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β-HCG和孕酮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后我们发现,A组患者的β-HCG和孕酮水平都明显低于B组孕妇,且统计学差异非
期刊
【摘 要】 目的:为进一步观察了解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在2009年12月~2010年 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评价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对所有的患者进行10~28个月的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房角形态等项目进行比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对32例HMD患儿进行CPAP通气同时给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用药后2h SpO2升高,至6h、12h、24h SpO2仍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用药2h,呼吸窘迫症状消失8例(25.0%),改善25例(78.1%),未减轻3例;24h后,胸片显示肺野透明度改善25例(78.1%)。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并总结子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各种宫颈病变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198例,采用美国FINESSE Leep高频电刀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LEEP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出血少,术后宫颈粘连发生率低,一次性治愈率为95.96%。结论 LEEP刀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治疗宫颈疾病手段,是治疗宫颈疾病的极佳选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并对40例病例数据进行分析。方法:将40例病例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用药,而观察组除常规用药外,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2次/天,皮下注射,连用1 0天,对照组除常规用药外,另加鲁通肝素100mg+5VS500ml。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l0天。结果:观察组20例,有效16例,有效率只占80%。对照组2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予治疗组患者针刺治疗,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4.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管理局
期刊
【摘 要】 不孕症是影响男女双方身心健康的世界性问题,一旦患病将给患病夫妇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社会压力,输卵管因素是导致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因素,占女性不孕症的20.0~32.8%。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能早期、直观、准确地诊断输卵管性不孕,并予针对性的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的主要治疗手段。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治疗在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 年1 月~2010年10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