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及脑性瘫痪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1-07/2003-07在珠海市人民医院新生儿室住院的110例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①根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标准分为3组,轻度组(n=65)、中度组(n=35)、重度组(n=10);选择同期出生足月正常新生儿20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缺氧缺血性脑病各组患儿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含量并进行比较。②将所有观察患儿均按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方案进行后续治疗,随机分为3组进行早期干预,干预1组干预时间为满1个月起至24个月;干预2组为满6个月起至24个月岁;干预3组为满12个月岁起至24个月。干预方法采用鲍秀兰教授0~3岁潜能开发指南进行。随访时间为6个月以内每月1次,6个月~12个月每2个月1次,12个月~24个月每3~6个月1次;随诊内容除一般的健康体检外,重点检查有否脑性瘫痪症状,并指导早期干预。对照组及各随访非干预时间按传统喂养和照料。经统计学处理分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脑性瘫痪的相关性。结果:11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和20例正常新生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36±4.55),(8.32±2.89)μg/L,P>0.05];中度、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5.45±13.56),(69.98±19.92)μg/L,t=9.354,16.452,P<0.01],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型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成正相关(r=0.754,P<0.001)。有过脑性瘫痪早期症状患儿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显著高于无脑性瘫痪早期症状患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3.26±20.33),(18.34±9.87)μg/L,t=6.98,P<0.01]。②随访结果: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6个月内脑性瘫痪早期症状发生率20%,中度组43%、重度组1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干预24个月后,干预1组无脑性瘫痪患儿,干预2组有1例,干预3组有4例,干预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新生儿脑损伤及预测早期脑性瘫痪的有效指标。早期干预可以减低脑性瘫痪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