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让语文板书更精彩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ely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中板书和书画结合最紧密,于是我尝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板书和书画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一、走进书画,初显板书魅力
  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由教学单一的展示板书不如教给学生利用书画知识设计板书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板书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体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魅力。
  1、了解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为传达教学信息而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图表、作的图画等。板书即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课堂教学的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或先或后同步出现相辅相成,丰富着课堂教学的表达力。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抓住重点、理解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构思文章的本领。
  2、走进书画
  书法是书写的法度,贯注了精神思想。书是书写的结构等外观,属于构成中的范畴,点线面的组成符合美学原则的框架,是法度与思想情感的载体。它具有独立性但却不是书法的本质,它只能称为构成。法是书写的法度方法,服务于抒发的思想情感。绘画的道理与之相同。
  3、利用书画、尝试板书
  费赖登塔尔说:“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让学生学习板书设计就必须要让学生亲历亲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要求学生用一周时间针对某一篇自读课文尝试板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利用书画技巧先独立尝试,然后协助合作。
  协助合作就是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和掌握板书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把初步设计出的板书进行小组或同桌讨论交流。交流各自独立探究中的体验,对疑难问题共同探讨,力求合作解决板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使板书的设计力求更完美。
  学生初始进行板书设计带着新奇,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书画才能,设计的板书具有新颖性。如《秃鹰之死》的板书(见板书一),就是在充分理解文章主题基础上,利用书法中的行书,抓住“空”字创造出来的,这个板书形式特别新颖,然而板书的形式还较为复杂,就是经过协助合作,利用小组共同探究,在体现课文主旨的情况下进行了改动(见板书二),这则板书就很好的使人一目了然地明白了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二、点拨书画、挖掘板书精彩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聪明才智而不是积累记忆,在于培养知识的探索者......”初步尝试板书设计的学生,难免会有失误。如:还不能很好的把书画融入板书设计中,有些板书凌乱、繁杂、单调、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就应适时地针对书画进行点拨,挖掘板书精彩。
  1、点拨书画
  书画是符合美学原则的点线面组成的体系,它是作为精气神表现其思想情感的载体。这一能贯通书画全盘的精气神则是书法本质,它是认识书画的重要部分。是贯注于书画线条内部人笔合一的真气,它可以使线条产生精华与神采,这一精气神含量的多少就是衡量书画优劣的唯一标尺。只有它的存在书画才有法可依,这是中国书画的血脉同源。对书画有正确性的认识,才能找出贯穿在书画各成份中共存的本质,才能更好的让它服务于板书,挖掘出板书的精彩。
  2、挖掘板书
  挖掘板书有三法:即“一仿二思三创”。
  “一仿”不是机械地摹仿,而是仿优秀的板书,汲取精髓为我所用。如《心中的鹰》、《鹤群翔空》均可模仿《荔枝蜜》的板书,以蜜蜂形体来设计板书。《心中的鹰》可以用“鹰”的形体设计板书;《鹤群翔空》以“鹤”的形体设计板书。这样即直观又形象。
  “二思”即总结板书中的失误,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对板书设计的过程、课文重难点的掌握、板书设计的要求进行强化,发散新思维。
  “三创”即在反思板书后进行拓展延伸,再创造、再发现。
  通过以上点拨和学生的体验尝试,学生变盲目认同、机械摹仿为再创造、再发现,冲破思路的束缚,敢想敢做,而且往往“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成功的愉悦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小学语文课文《跳水》学生利用简单的线条最初设计板书如下(见板书三):
  经过点拨后,学生用简洁的文字配上线条箭头,以及简笔图画等形象地展现画来揭示文章内容(见板书四)
  三、优化书画绽放板书精彩
  1、优化书画
  书画不是刀削面,拔丝山药,也不是用长毫硬笔毛或者其他绘画工具充当笔力来进行板书。不管书法在板书中内部成分的含量多与少,板书设计是主体,这是不能改变的,然而它在与板书融入的过程中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2、绽放板书
  形式是板书的外在表面,它直接决定板书的好与坏。人们看板书首先就是看板书的形式,因此这就要给学生在板书设计时要遵循美学原理,应注意形式的新、奇、巧。这样才能引人注意,容易被接受。如《散步》的板书设计如下(见板书五)绘画出包容在一起的两颗心,意味着一家人心心相印,心心相惜,包涵着浓浓的亲情。
  形式是表面,内容是实质。一则板书如果只有华丽的外表,缺少内容,犹如一位外表美丽而无灵魂的少女。因此,板书要求即要“中看”,也要“中用”,“中用”是前提,“中看”是必须。这就要求学生在优化板书时要切合教学要求,紧扣教材的精华,尽量选用教材上的高度概括的关键词语。如(板书六)这则板书经过优化用简洁的文字配上线条箭头,勾画出一个“?”能吸引人的注意,促使人不由自主的思考:楚人画蛇添足为什么会输酒呢?这样就达到了乐学、会学的目的。
  通过把书画融入到以学生为主的板书设计的学习,使学生由苦学到乐学到会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成功的愉悦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为兴隆学校营造了浓浓地书香之气。
其他文献
日本黑薯是由日本川峙农场培育,近年引入我国的一个红薯珍品,通过1998~1999年连续2年的试验示范,春薯一般亩产3000~3500千克,夏薯2000~2500千克。一般单薯平均重200~500克,市场鲜薯售
摘要:身处于教育的第一线,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是否关注过他们那颗幼小而敏感的心灵?这些孩子就像刚破土的嫩芽,需要阳光、雨露的呵护,只有小心呵护,用心培植,才能使小苗健康成长。本案例中的小柯﹙化名﹚就是风雨中艰辛成长的弱苗,需要我们的帮助与引导。  关键词:暖心灵 树信心 助成长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小柯(化名)  性别:男  年龄:11岁  年级:五年级  家庭情况:父亲年龄不大
1、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强调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习问题应该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生活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本堂教学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背景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
摘要:语文课的教学虽然重视了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但由于学生素质存在有差异、程度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仅靠语文课是不够的。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在玩中学,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拓宽,学生通过活动课扩大视野,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其写作能力。  关键词:活动课 特点 实施策略  一、活动课的特点  活动课的内容
《物理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领域。明确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具体目标,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意义。物理教学中,如何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当前课程改革中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探究性学习是注重过程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过程,《新课标》阐明了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拥有自己的问题领域,可以设计他自己的问题,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录音、动画、影像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使用于美术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扩了学生的美术视野, 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丰富 美术教学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
高温胁迫是小麦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小麦耐热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对迄今有关的重要成果进行了阐述,包括:①高温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
陈碧信镜头下的广州,清晨的薄雾在天地间纠结,仿如流动着的氤氲;夜晚的灯光与皎月相互辉映,半空流火一地菁华。珠江如恢宏的彩带,涌动一城激昂;云山滴淌着苍翠,尽染满眼清碧
经过高一、高二两年高中课程学习的高三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高中阶段大部分的知识,他们现在的目标就是高考。因此,作为高三的老师,平常的工作应该转移到如何进行高考复习和如何端正学生思想勇敢面对社会等两个重心来。作为一名只有四年高三教学经验的年轻老师,我现在就高三地理教学中如何复习等作几点思考和反思。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就是要教学生如何去学习,尤其是即将高中毕业的高三学生,他们将步入到大学中
近年来,我国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和管理体制进入了新的变革时期。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科学而合理的设置课程门类,组织资源,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一直是我们教育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关系着我们教育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按照新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要求,从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出发,进一步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