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中板书和书画结合最紧密,于是我尝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板书和书画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一、走进书画,初显板书魅力
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由教学单一的展示板书不如教给学生利用书画知识设计板书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板书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体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魅力。
1、了解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为传达教学信息而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图表、作的图画等。板书即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课堂教学的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或先或后同步出现相辅相成,丰富着课堂教学的表达力。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抓住重点、理解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构思文章的本领。
2、走进书画
书法是书写的法度,贯注了精神思想。书是书写的结构等外观,属于构成中的范畴,点线面的组成符合美学原则的框架,是法度与思想情感的载体。它具有独立性但却不是书法的本质,它只能称为构成。法是书写的法度方法,服务于抒发的思想情感。绘画的道理与之相同。
3、利用书画、尝试板书
费赖登塔尔说:“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让学生学习板书设计就必须要让学生亲历亲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要求学生用一周时间针对某一篇自读课文尝试板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利用书画技巧先独立尝试,然后协助合作。
协助合作就是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和掌握板书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把初步设计出的板书进行小组或同桌讨论交流。交流各自独立探究中的体验,对疑难问题共同探讨,力求合作解决板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使板书的设计力求更完美。
学生初始进行板书设计带着新奇,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书画才能,设计的板书具有新颖性。如《秃鹰之死》的板书(见板书一),就是在充分理解文章主题基础上,利用书法中的行书,抓住“空”字创造出来的,这个板书形式特别新颖,然而板书的形式还较为复杂,就是经过协助合作,利用小组共同探究,在体现课文主旨的情况下进行了改动(见板书二),这则板书就很好的使人一目了然地明白了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二、点拨书画、挖掘板书精彩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聪明才智而不是积累记忆,在于培养知识的探索者......”初步尝试板书设计的学生,难免会有失误。如:还不能很好的把书画融入板书设计中,有些板书凌乱、繁杂、单调、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就应适时地针对书画进行点拨,挖掘板书精彩。
1、点拨书画
书画是符合美学原则的点线面组成的体系,它是作为精气神表现其思想情感的载体。这一能贯通书画全盘的精气神则是书法本质,它是认识书画的重要部分。是贯注于书画线条内部人笔合一的真气,它可以使线条产生精华与神采,这一精气神含量的多少就是衡量书画优劣的唯一标尺。只有它的存在书画才有法可依,这是中国书画的血脉同源。对书画有正确性的认识,才能找出贯穿在书画各成份中共存的本质,才能更好的让它服务于板书,挖掘出板书的精彩。
2、挖掘板书
挖掘板书有三法:即“一仿二思三创”。
“一仿”不是机械地摹仿,而是仿优秀的板书,汲取精髓为我所用。如《心中的鹰》、《鹤群翔空》均可模仿《荔枝蜜》的板书,以蜜蜂形体来设计板书。《心中的鹰》可以用“鹰”的形体设计板书;《鹤群翔空》以“鹤”的形体设计板书。这样即直观又形象。
“二思”即总结板书中的失误,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对板书设计的过程、课文重难点的掌握、板书设计的要求进行强化,发散新思维。
“三创”即在反思板书后进行拓展延伸,再创造、再发现。
通过以上点拨和学生的体验尝试,学生变盲目认同、机械摹仿为再创造、再发现,冲破思路的束缚,敢想敢做,而且往往“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成功的愉悦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小学语文课文《跳水》学生利用简单的线条最初设计板书如下(见板书三):
经过点拨后,学生用简洁的文字配上线条箭头,以及简笔图画等形象地展现画来揭示文章内容(见板书四)
三、优化书画绽放板书精彩
1、优化书画
书画不是刀削面,拔丝山药,也不是用长毫硬笔毛或者其他绘画工具充当笔力来进行板书。不管书法在板书中内部成分的含量多与少,板书设计是主体,这是不能改变的,然而它在与板书融入的过程中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2、绽放板书
形式是板书的外在表面,它直接决定板书的好与坏。人们看板书首先就是看板书的形式,因此这就要给学生在板书设计时要遵循美学原理,应注意形式的新、奇、巧。这样才能引人注意,容易被接受。如《散步》的板书设计如下(见板书五)绘画出包容在一起的两颗心,意味着一家人心心相印,心心相惜,包涵着浓浓的亲情。
形式是表面,内容是实质。一则板书如果只有华丽的外表,缺少内容,犹如一位外表美丽而无灵魂的少女。因此,板书要求即要“中看”,也要“中用”,“中用”是前提,“中看”是必须。这就要求学生在优化板书时要切合教学要求,紧扣教材的精华,尽量选用教材上的高度概括的关键词语。如(板书六)这则板书经过优化用简洁的文字配上线条箭头,勾画出一个“?”能吸引人的注意,促使人不由自主的思考:楚人画蛇添足为什么会输酒呢?这样就达到了乐学、会学的目的。
通过把书画融入到以学生为主的板书设计的学习,使学生由苦学到乐学到会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成功的愉悦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为兴隆学校营造了浓浓地书香之气。
一、走进书画,初显板书魅力
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由教学单一的展示板书不如教给学生利用书画知识设计板书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板书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体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魅力。
1、了解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为传达教学信息而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图表、作的图画等。板书即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课堂教学的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或先或后同步出现相辅相成,丰富着课堂教学的表达力。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抓住重点、理解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构思文章的本领。
2、走进书画
书法是书写的法度,贯注了精神思想。书是书写的结构等外观,属于构成中的范畴,点线面的组成符合美学原则的框架,是法度与思想情感的载体。它具有独立性但却不是书法的本质,它只能称为构成。法是书写的法度方法,服务于抒发的思想情感。绘画的道理与之相同。
3、利用书画、尝试板书
费赖登塔尔说:“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让学生学习板书设计就必须要让学生亲历亲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要求学生用一周时间针对某一篇自读课文尝试板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利用书画技巧先独立尝试,然后协助合作。
协助合作就是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和掌握板书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把初步设计出的板书进行小组或同桌讨论交流。交流各自独立探究中的体验,对疑难问题共同探讨,力求合作解决板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使板书的设计力求更完美。
学生初始进行板书设计带着新奇,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书画才能,设计的板书具有新颖性。如《秃鹰之死》的板书(见板书一),就是在充分理解文章主题基础上,利用书法中的行书,抓住“空”字创造出来的,这个板书形式特别新颖,然而板书的形式还较为复杂,就是经过协助合作,利用小组共同探究,在体现课文主旨的情况下进行了改动(见板书二),这则板书就很好的使人一目了然地明白了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二、点拨书画、挖掘板书精彩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聪明才智而不是积累记忆,在于培养知识的探索者......”初步尝试板书设计的学生,难免会有失误。如:还不能很好的把书画融入板书设计中,有些板书凌乱、繁杂、单调、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就应适时地针对书画进行点拨,挖掘板书精彩。
1、点拨书画
书画是符合美学原则的点线面组成的体系,它是作为精气神表现其思想情感的载体。这一能贯通书画全盘的精气神则是书法本质,它是认识书画的重要部分。是贯注于书画线条内部人笔合一的真气,它可以使线条产生精华与神采,这一精气神含量的多少就是衡量书画优劣的唯一标尺。只有它的存在书画才有法可依,这是中国书画的血脉同源。对书画有正确性的认识,才能找出贯穿在书画各成份中共存的本质,才能更好的让它服务于板书,挖掘出板书的精彩。
2、挖掘板书
挖掘板书有三法:即“一仿二思三创”。
“一仿”不是机械地摹仿,而是仿优秀的板书,汲取精髓为我所用。如《心中的鹰》、《鹤群翔空》均可模仿《荔枝蜜》的板书,以蜜蜂形体来设计板书。《心中的鹰》可以用“鹰”的形体设计板书;《鹤群翔空》以“鹤”的形体设计板书。这样即直观又形象。
“二思”即总结板书中的失误,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对板书设计的过程、课文重难点的掌握、板书设计的要求进行强化,发散新思维。
“三创”即在反思板书后进行拓展延伸,再创造、再发现。
通过以上点拨和学生的体验尝试,学生变盲目认同、机械摹仿为再创造、再发现,冲破思路的束缚,敢想敢做,而且往往“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成功的愉悦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小学语文课文《跳水》学生利用简单的线条最初设计板书如下(见板书三):
经过点拨后,学生用简洁的文字配上线条箭头,以及简笔图画等形象地展现画来揭示文章内容(见板书四)
三、优化书画绽放板书精彩
1、优化书画
书画不是刀削面,拔丝山药,也不是用长毫硬笔毛或者其他绘画工具充当笔力来进行板书。不管书法在板书中内部成分的含量多与少,板书设计是主体,这是不能改变的,然而它在与板书融入的过程中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2、绽放板书
形式是板书的外在表面,它直接决定板书的好与坏。人们看板书首先就是看板书的形式,因此这就要给学生在板书设计时要遵循美学原理,应注意形式的新、奇、巧。这样才能引人注意,容易被接受。如《散步》的板书设计如下(见板书五)绘画出包容在一起的两颗心,意味着一家人心心相印,心心相惜,包涵着浓浓的亲情。
形式是表面,内容是实质。一则板书如果只有华丽的外表,缺少内容,犹如一位外表美丽而无灵魂的少女。因此,板书要求即要“中看”,也要“中用”,“中用”是前提,“中看”是必须。这就要求学生在优化板书时要切合教学要求,紧扣教材的精华,尽量选用教材上的高度概括的关键词语。如(板书六)这则板书经过优化用简洁的文字配上线条箭头,勾画出一个“?”能吸引人的注意,促使人不由自主的思考:楚人画蛇添足为什么会输酒呢?这样就达到了乐学、会学的目的。
通过把书画融入到以学生为主的板书设计的学习,使学生由苦学到乐学到会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成功的愉悦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为兴隆学校营造了浓浓地书香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