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障儿童在课堂上持续接受知识性的学习,不但学习效率低,而且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能令课堂更有层次,更生动,使学生学得更愉快。而游戏则是培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能为孩子提供和他人交往的场所,使孩子体验到在实际生活中遇不到的情况。做游戏,不但满足了其好奇、好动的要求,还能发展其语言和智力,提高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
一、游戏能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
智障儿童普遍具有学习持续性较短,抽象思维欠缺,理解能力薄弱等特点。将游戏有效的引入培智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游戏主动的探究知识,并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主观体验。如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时,引入《摘苹果》游戏,即在黑板上画一棵枝繁叶茂大树,把要学习的生字写在一个个红红的苹果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并读出每个苹果上的生字,每学会一个生字就由一名学生将写有生字的苹果挂在果树上。挂完苹果后,老师读生字学生摘对应的苹果,比比看谁摘得多,对摘得多的学生进行糖果奖励。学生争先恐后的想要摘苹果,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孩子们还积极的去询问同伴,请求老师生字怎么读,生怕读错了摘不到苹果。利用游戏进行教学,不仅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行得到了明显提高,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游戏可补偿智障儿童的生理缺陷
智障儿童因大脑发育不健全,导致肢体不灵活甚至残疾,多数低年级智障儿童指挥肌肉群的神经机能尚未成熟,特别是中、重度的智障儿童,他们在动作协调、步态和精细运动方面存在很多障碍。动作能力较差,容易产生学习上的障碍,游戏教学是补偿智障儿童生理缺陷的重要途径。如在《水果》一课教学中,为了巩固学生对水果的认识,我设计了《水果蹲》游戏,每个学生拿一种水果,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香蕉蹲了苹果蹲,苹果蹲了桔子蹲”完成下蹲起立动作,不仅训练了学生对指令的反应能力,同时也对学生的肢体进行了训练。在认识1-10的数字时,我设计了《出手指》游戏,学生根据老师写出的数字伸出对应的手指,并通过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手脑协调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手指的灵活性,为学生的握笔写字奠定了基础。例如,通过“赶小猪”的游戏进行跑、持物等动作的训练,提高其动作的灵活性,同时也可训练手、眼的协调性。这类游戏极大地吸引了智障儿童的积极性,因而提高了训练的效果。利用趣味游戏活动创设一个训练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活动,使其缺陷得到提高。
三、游戏能提高智障儿童团结合作意识
一些智障儿童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游戏可以给他们提供与人交往的场所,在游戏活动中培养智障儿童团结合作的意识。
在生字教学中我借助游戏巩固识字,第一个游戏是听音举卡游戏,我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一人读一个字,另一个拿该字卡的同学就高举字卡大声念,配合成功便给与赞扬和食品奖励。第二个是听音拍卡游戏,也是学生最喜欢玩的游戏。请两名同学到黑板前面看着生字,一人读字,另一人拍字,然后互换位置,看这两个人比赛谁拍字又准又快。由于是一种游戏的形式,所以学生玩的时候情绪很放松,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习了生字,又能通过学生字培养了合作意识。
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好奇、紧张、愉快、成功感贯穿始终,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胜和好表现的心理,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竞争意识,也使学生懂得了合作的意义。
四、游戏可提高智障学生的实践技能
智障儿童受其心智水平限制,对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迁移有一定的困难,将游戏设计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生活,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从而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实践能力。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在学生认识人民币后,创设了超市购物游戏,模拟购物场景,学生分别饰演收银员和顾客,引导学生如何使用人民币,了解常用物品的价格。通过模拟游戏、情景体验是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并體验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公交车》一课的学习中,结合儿歌内容,排队、上车投币、找座位,让学生模拟乘公交车的场景。教师模拟公交车广播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让学生在模拟游戏中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生活技能。
五、游戏可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意识和行为
智障儿童因与社会活动接触较少,受父母多方面的关照,性格多数孤僻,自私。如不愿和学生一起玩,把班级玩具据为己有,无缘由的大同学,乱发脾气等。教学中,通过共同参与游戏,让智障学生体会和同学一起玩的快乐,让他们学会分享,学会和同学和睦相处。如通过《丢手绢》游戏让智障学生体会和同学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玩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利用《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学会和同学和睦相处,培养学生的交友意识和文明行为。通过《零食品尝会》游戏,让学生学会合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分享习惯。
游戏在智障儿童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有效的在培智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实践技能,为智障儿童今后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游戏能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
智障儿童普遍具有学习持续性较短,抽象思维欠缺,理解能力薄弱等特点。将游戏有效的引入培智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游戏主动的探究知识,并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主观体验。如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时,引入《摘苹果》游戏,即在黑板上画一棵枝繁叶茂大树,把要学习的生字写在一个个红红的苹果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并读出每个苹果上的生字,每学会一个生字就由一名学生将写有生字的苹果挂在果树上。挂完苹果后,老师读生字学生摘对应的苹果,比比看谁摘得多,对摘得多的学生进行糖果奖励。学生争先恐后的想要摘苹果,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孩子们还积极的去询问同伴,请求老师生字怎么读,生怕读错了摘不到苹果。利用游戏进行教学,不仅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行得到了明显提高,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游戏可补偿智障儿童的生理缺陷
智障儿童因大脑发育不健全,导致肢体不灵活甚至残疾,多数低年级智障儿童指挥肌肉群的神经机能尚未成熟,特别是中、重度的智障儿童,他们在动作协调、步态和精细运动方面存在很多障碍。动作能力较差,容易产生学习上的障碍,游戏教学是补偿智障儿童生理缺陷的重要途径。如在《水果》一课教学中,为了巩固学生对水果的认识,我设计了《水果蹲》游戏,每个学生拿一种水果,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香蕉蹲了苹果蹲,苹果蹲了桔子蹲”完成下蹲起立动作,不仅训练了学生对指令的反应能力,同时也对学生的肢体进行了训练。在认识1-10的数字时,我设计了《出手指》游戏,学生根据老师写出的数字伸出对应的手指,并通过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手脑协调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手指的灵活性,为学生的握笔写字奠定了基础。例如,通过“赶小猪”的游戏进行跑、持物等动作的训练,提高其动作的灵活性,同时也可训练手、眼的协调性。这类游戏极大地吸引了智障儿童的积极性,因而提高了训练的效果。利用趣味游戏活动创设一个训练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活动,使其缺陷得到提高。
三、游戏能提高智障儿童团结合作意识
一些智障儿童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游戏可以给他们提供与人交往的场所,在游戏活动中培养智障儿童团结合作的意识。
在生字教学中我借助游戏巩固识字,第一个游戏是听音举卡游戏,我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一人读一个字,另一个拿该字卡的同学就高举字卡大声念,配合成功便给与赞扬和食品奖励。第二个是听音拍卡游戏,也是学生最喜欢玩的游戏。请两名同学到黑板前面看着生字,一人读字,另一人拍字,然后互换位置,看这两个人比赛谁拍字又准又快。由于是一种游戏的形式,所以学生玩的时候情绪很放松,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习了生字,又能通过学生字培养了合作意识。
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好奇、紧张、愉快、成功感贯穿始终,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胜和好表现的心理,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竞争意识,也使学生懂得了合作的意义。
四、游戏可提高智障学生的实践技能
智障儿童受其心智水平限制,对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迁移有一定的困难,将游戏设计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生活,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从而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实践能力。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在学生认识人民币后,创设了超市购物游戏,模拟购物场景,学生分别饰演收银员和顾客,引导学生如何使用人民币,了解常用物品的价格。通过模拟游戏、情景体验是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并體验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公交车》一课的学习中,结合儿歌内容,排队、上车投币、找座位,让学生模拟乘公交车的场景。教师模拟公交车广播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让学生在模拟游戏中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生活技能。
五、游戏可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意识和行为
智障儿童因与社会活动接触较少,受父母多方面的关照,性格多数孤僻,自私。如不愿和学生一起玩,把班级玩具据为己有,无缘由的大同学,乱发脾气等。教学中,通过共同参与游戏,让智障学生体会和同学一起玩的快乐,让他们学会分享,学会和同学和睦相处。如通过《丢手绢》游戏让智障学生体会和同学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玩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利用《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学会和同学和睦相处,培养学生的交友意识和文明行为。通过《零食品尝会》游戏,让学生学会合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分享习惯。
游戏在智障儿童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有效的在培智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实践技能,为智障儿童今后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