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工程类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问卷分析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x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研究针对“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向式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综合分析,重点向学生了解教学实践中实施的“模块化教学”“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的看法,以期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做出改變,“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但仍需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关键词]普通农业高校;工程类专业;课堂教学改革;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2-0077-04
  多年来,在普通农业高校的育人过程巾,课堂教学所占比重是很大的,是高等农业教育培育人才的主要渠道。其在对人才的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人格塑造及思维发展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普通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目前,普通农业高校的课堂教学理念仍然不够先进,改革步伐仍然滞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依然活力不足,这就造成这些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不能满足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不能满足一流本科创建的需要。
  因此,本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采用“模块化教学”“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等多种非传统教学模式,使相关课程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这里将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论证分析。
  一、非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分析
  1.模块化教学
  依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将关联密切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模块,整门课程分成若干个模块,大模块义可细分成子模块。教师要在保证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包含了课程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及时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理念引入教学巾,使学生尽早接触到前沿技术与思想[2]。
  2.案例加研讨式教学
  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出发点,围绕案例来开展教学,这样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学生更积极地理解课程理论与原理,将以生产实际巾的具体案例为分析对象,利用该模块的基本理论进行剖析,使学生掌握如何利用所学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案例式教学完成后,针对所述案例中的重要问题或本模块的核心问题,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开展研讨式教学。
  3.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它倡导以学生为巾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师在实践中可依据课程的特点选择学生在课堂上讲问题、学生分组在课堂上演讲、师生间探讨与辩论、分组讨论等多种课堂参与方式。
  4.问题导向式教学
  问题驱动是学习和研究的原动力和推动力,基于问题驱动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5]。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状态[6],在师生间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创设课程问题的最终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意识,进而激励学生乐于提出问题,努力提出一些挑战我们常识和思维定式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必将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总体调查问卷分析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总体调查问卷针对教学改革的工程类专业学生展开,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这3个专业,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这5门课程,7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约290人),并使用百分比(分项人数/总人数)来表示权重;问卷内容包括14个分项,主要从参与式教学、模块化教学、案例式教学、实验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课堂范畴、“工匠精神”等方面展开调查。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认识。
  (1)有28.2%的学生认可“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课堂教学方式,这表明仍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走出传统的思维定式;有3.4%的学生认可“学生自学”的方式;有11%的学生认可“教师少讲,师生讨论”的课堂教学方式;有57.4%的学生认可“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这表明有约68.4%的学生不认可传统纯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而认可研讨式、参与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2)有22.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地讲授,会让白己产生“对知识渴求”的感觉,有41.2%的学生认为会产生“厌倦、犯困”的感觉,有28.2%的学生认为会产生“时间过得太慢、听不进去”的感觉,有7.8%的学生认为会产生“很煎熬”的感觉,这表明有约77.2%的学生不喜欢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3)有5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是“适当讲授、问题引导、答疑”,有22.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讲授与答疑”,有14.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与答疑”,有4.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讲授知识”,这表明有95.9%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发挥引导与答疑解惑的作用。
  (4)有约78.3%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巾是合适的,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巾来,认可参与式教学模式;有16.6%的学生认为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巾会影响教学进度;有5.2%的学生认为学生参与到课堂不合适。
  (5)有86.8%的学生认为“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分类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效果较好,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认可“模块化”加“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有9.4%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有3.8%的学生认为不合适。
  (6)有94%的学生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或展示自己是重要的,有6%的学生认为不重要,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认可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方式。   (7)有80.4%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黑板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是合适的,有3.8%的学生认为不合适,有15.8%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这表明多种媒介相结合的方式是多数学生愿意接受的,传统的板书式教学仍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8)有74.4%的学生认为需要研讨式、參与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有19.7%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有5.9%的学生认为不需要,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是认可“研讨式、参与式”教学的,少部分学生对“研讨式、参与式”教学的兴趣不浓,“研讨式、参与式”教学还需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9)有83.3%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12.8%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有3.8%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这表明“案例式”教学法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但仍需要改进完善,以获得更多认同。
  (10)有75.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一定数量的课程问题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是认可“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的;有19.5%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有5.2%的学生认为没有起到作用。
  (11)有4.8%的学生认为现代大学课堂的范畴应该主要是教室;有19.7%的学生认为应该主要是教室、实验室、工厂现场;有67.5%的学生认为既包括真实的教室、实验室、工厂现场等,也包括虚拟的网络空间与平台;有8%的学生认为课堂的范围太广,不好确定。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现代大学课堂的范畴是很宽的,既包括实体的空间,也包括虚拟的平台。
  (12)有25.6%的学生喜欢在教室上课,主要原因是舒服且交流方便;有53.6%的学生喜欢在实验室或工厂现场上课,主要原因是直观且印象深刻;有14.7%的学生喜欢在虚拟空间或平台上课,主要原因是自由且便于交流;还有少部分学生表示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这表明上课的不同地点环境对学生有不同的吸引力,直观且印象深刻的上课地点更受到学生的认可。
  (13)“工匠精神”包含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品质,有90.4%的学生认为大学的学习与生活需要“工匠精神”,其巾有53.8%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有6.9%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有2.8%的学生认为不需要。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认可“工匠精神”的宝贵品质。
  (14)“工匠精神”内涵丰富,有84.l%的学生愿意学习、理解更多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内容;有12.7%的学生表示基本愿意,只有3.2%的学生表示不愿意。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愿意学习、理解“工匠精神”更深层的内涵,在新时代大学生巾推广学习“工匠精神”是可行的。
  综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总体问卷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时间很长,产生的影响依然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较强的依赖感;大部分学生愿意接受研讨式、参与式、问题导向式等非传统教学方式,认为它们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助于独立思考习惯、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作用是引导与解惑,进而认为这种“引导与解惑”不仅针对学业知识,也应包含学习、生活和人生;大部分学生认为板书式教学不应该被抛弃,而应该与多媒体、互联网等教学媒介结合使用;大部分学生认为现代大学课堂不仅包括实体的地点与空间,也应包括虚拟的平台与空间,课堂范畴大大扩展了,因而应是多元化的;大部分学生认可“工匠精神”,并愿意进一步学习理解其深层内涵,“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大学生巾生根发芽是有很好的认知基础的,推广是可行的,教师同人要久久为功,努力做好这些工作。
  三、问题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调查问卷分析
  本研究针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巾的问题导向式教学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以前述的专业、课程及班级为调查对象(约288人),并使用百分比(分项人数/总人数)来表示权重,问卷内容包括10个分项,主要从学生对问题的感受、问题的数量、问题的特点、问题的难度层次、思考意识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标准答案与非标准答案等方面展开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认识。
  (1)有46.9%的学生愿意在课堂上被老师提问,有24.7%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在课堂上被老师提问,有28.5%的学生对被老师提问持无所谓态度。这表明调查对象巾有近一半的学生愿意在课堂上被老师提问,而另一半学生对被提问表示不认可或恐惧或无所谓。
  (2)有82.7%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创设一些难度合理的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有好的帮助。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设计合理的课程问题有利于提高课程学习的效果。
  (3)有72.7%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以课程问题提问的形式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理解课程知识、培养思考习惯有帮助,比较喜欢;有19.6%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有7.7%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习惯的培养,但问题导向式教学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获得更多学生的认可。
  (4)有30.6%的学生认为,在一次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问题总数在3-5个比较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有8.7%的学生认为数量为6-8个;有53.8%的学生认为应该依据教学内容来确定问题的数量。这表明多数学生认为问题数量不宜过多,并且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5)有38.3%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问题应该难易问题交替进行;有46.7%的学生认为应该由易向难循序渐进;有8.4%的学生认为应该全是容易的问题;有6.6%的学生认为应该全是难的问题。这表明在课程问题的难度设置上,大部分学生认为既要包含容易的问题,也要包含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6)有85.4%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巾,教师所创设的课堂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考意识和创新思维有促进作用;有9%的学生认为作用不明显;有5.6%的学生认为无促进作用。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问题导向式教学对学生问题意识、思考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7)有87.2%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巾,教师通过创设一些课程问题将课堂与学生联系起来,这对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有帮助;有10 .7%的学生认为作用不明显;有2.1%的学生认为无帮助。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
  (8)针对教师在课堂巾提出的课程问题的答案,有13.9%的学生更愿意接受答案唯一型的问题,原因是其简单且容易分析;有37.2%的学生更愿意接受答案不唯一型的问题,原因是可以培养发散性思维;有43.8%的学生更愿意接受将这两种类型的问题结合使用,原因是可以培养综合性思维;有5.2%的学生对这两种类型都不愿意接受,原因是不喜欢回答问题。可见,有约81%的学生愿意接受答案不唯一型的课程问题,传统的答案唯一型问题在多数学生巾已不被认可,因为其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9)如果一门课程解决的是一个大的问题,而课程的每一章解决的是这个大问题巾的一个小问题,而每一章中的每一节解决的是这个小问题中的更小问题,这样一门课程就形成了“问题树”,也就是课程问题具有了关联性与层次性。有63.6%的学生认为这个分析合理,基本能实现;有33.3%的学生认为分析合理,但实现有难度;有3.1%的学生认为分析不合理。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问题相互关联且有层次地形成问题树”的分析是合理的,在实现上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但是值得实践与探索。
  (10)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课程问题,有23.3%的学生认为问题具有探索性才能增强自己的思考意愿,进而主动并积极思考;有27 .4%的学生选择问题具有生动性;有43.8%的学生选择问题具有多样性、层次性。这表明具有探索性、生动性、多样性和层次性特点的课程问题更能增强学生的思考意愿,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综合分析问题导向式课堂教学调查问卷结果可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调查对象中有近一半的学生不愿意在课堂被提问或对被提问有恐惧情绪,因此,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必要为学生培植課程问题的土壤,让学生不断发展问题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合理的课程问题,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思考意识、创新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积极提问题、提新问题的意愿。多数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课程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且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课程问题既要有容易解决的,也要有挑战性的问题,可先易后难也可难易交替;多数学生愿意接受答案不唯一型的课程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课程问题要具有探索性、生动性、多样性和层次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多数学生认为,一门课程的诸多问题具有关联性和层次性,进而形成“问题树”的认识是合理的,如何更好地在实践中落实,值得深入研究。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普通农业高校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因被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融合而改变,“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必然得到快速发展。本调查问卷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案例式、参与式、研讨式和问题导向式等多种非传统教学方式得到了多数学生的认可,这就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吉军,贾昕宇,王宏立,等.浅论应用型普通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必然性:基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视角[J].大学教育,2016(3):17-19.
  [2]张吉军,贾昕宇,张学娟,等.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与课程考核体系实践改革的效果分析: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0):58-59+62.
  [3]丁怡,张世亮,俞国燕.案例式教学在基础工业工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大学教育,2018(11):95-97.
  [4]付再学.试论参与式教学中的角色互动[J].高教学刊,2018(22):88-91.
  [5]姚荣涵,潘宝峰,赵胜川.问题驱动和案例主导的交通规划教学研究[J].大学教育,2017(10):1-3.
  [6]雷蕾.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96-197+199.
  [收稿时间] 2019-03-1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创新创业教育下农业高校工程类专业课堂教学方法与课程评价模式的实践研究”( CBB1317085),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8年校级专项课题“基于学习效果的我校工程类专业教学模式及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NDJY1807),
  [作者简介]张吉军(1977-),男,河北青龙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高等工程教育。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解决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参与不均衡、师生互动性差等问题,课题组采用质量管理中的“防错设计”,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管理的角度,重点从项目选题、组织、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方面,设计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错”措施和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的全员参与度和综合能力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防错设计;PK学习法;多元化评价  [中图
期刊
[摘 要]地方师范院校的体育硕士教育关系到学校所在地区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地方师范院校体育硕士教育专业学科的建设进行梳理分析,对于学校所在地区全民健身、学校体育发展、学生体质健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地方师范院校体育硕士教育专业的现状进行梳理,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这一地方师范院校体育硕士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的要求为基点,审视地方师范院校体育硕士教育专
期刊
[摘 要]案例教學是MTA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案例的开发与教学是多方协同进行创新的结果。具有MTA资质的海洋高校由于靠近海洋,其所在城市具有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资源,因而可以开发出有海洋旅游特色的教学案例。海南热带海洋学院MTA中心地处三亚,结合其自身资源禀赋与当地旅游业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和MTA案例开发,可以为其他高校的MTA案例开发与教学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海洋高校;MTA;案例;协
期刊
[摘要]“玩命的中學,快乐的大学”成为普遍现象,这使高等教育亟待实现“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该文紧跟“教育改革”大方向,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四个回归”能影响学生回归标准的假设,并通过结构方程验证其正确性此外,采用用户画像分析归纳大学生群体特征,并利用回归分析探究其成因,为教育改革建言献策。  [关键词]“四个回归”:结构方程;用户画像分析;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本科毕业设计作为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直接反映高校本科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该文通过阐述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结合用人单位的133份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总结传统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种能够更好顺应“宽口径、厚基础”培养要求的毕业设计改革模式——“3对N”,以期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为社会输送满足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道路桥梁与
期刊
[摘要]为达到“五有”人才培养目标及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该研究通过对二者的深度剖析,建立了对应的关联指标,并对每门课程进行了指标属性分配,从基础上改革了山东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实现了“五有”人才培养目标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课程全覆盖  [关键词]“五有”人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校企协同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本研究旨在针对目前进出口货物贸易综合实验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系列问题,探索基于项目的校企协同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校企协同开发实践软件、设计项目任务、开创教学课堂及完成考核评价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关键词]项目;校企协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2-
期刊
[摘要]以G高校为样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从专业知识、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实践经历和创业技能五个维度探究该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状况。课题组调查发现,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总体处于中下游水平,创新思维得分最低,创新创业能力在性别和专业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各维度内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关联。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在专业知识、经验累积、引导启发、系统结合等方面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
期刊
[摘 要]新闻传播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随着高校校媒矩阵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特别是随着高校实训平台的不断完善、学生自主创办的新媒体数量的增多以及部分院系融媒体实验室、AR/VR实验室等的建立,新闻传播学本科教育从理论教学为主不断转向理论前沿的实践性教学,以便多层面满足社会对实践性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本研究以北方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为案例,提出了轮岗式、全媒体式、项目式、对接式等实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生产实习的教学效果,该文以鲁东大学水产养殖学、园艺、农学等专业为实践平台,构建了学业导师指导下的就业、考研、毕业论文“三位驱动”生产实习模式.通过明确生产实习教学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多元化生产实习基地等措施进一步完善生产实习教学体系,将学生关注的就业、考研、毕业论文与生产实习加以有机融合,引入本科生学业指导教师制度,加强生产实习过程管理该实习模式能够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
期刊